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辽宁省盘锦市泥鳅人工繁育和养殖时间较早,但由于受气候、技术等原因,泥鳅人工培育苗种没有达到规模化生产需求,泥鳅养殖主要依靠天然野生苗种,成活率低,生长期短,养殖效益差。为提高泥鳅养殖效益,本文详述了泥鳅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要点。辽宁省盘锦市泥鳅人工繁育和养殖时间较早,但由于受气候、技术等原因,泥鳅人工培育苗种没有达到规模化生产需求,泥鳅养殖主要依靠天然野生苗种,成活率低,生长期短,养殖效益差。自2010年起我们进行了泥鳅人工繁育与养殖试验,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赣榆县是全国泥鳅养殖与出口大县,墩尚镇周边地区泥鳅养殖面积高峰时达3万多亩,近几年,随着野生资源的不断减少和商品泥鳅市场价格的调整,利用野生泥鳅苗种进行泥鳅养殖逐渐减少,而利用人工繁育的泥鳅苗种进行养殖的养殖户越来越多。2015年,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在省科技厅农业支撑项目"泥鳅大规格苗种生态化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实施期间,与赣榆丰瑞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进行河南泥鳅大规格苗种繁育  相似文献   

3.
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鳅属,具有较高的经济、营养和药用价值,目前河南省濮阳市养殖泥鳅的苗种,大部分是天然捕捞采集而来,优劣不等,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解决大面积养殖泥鳅苗种短缺的问题,我们对苗种繁育进行了系列工作。本文现将近年来泥鳅的人工培育苗种技术总结如下。一、泥鳅的人工繁育1、泥鳅亲种的选择及培育(1)亲鱼来源:人工繁育用的亲鱼尽量避免长时间蓄养,因而最好采集临近产卵期的天然泥鳅或人工饲养体质较好的亲鱼,在进行数天的强化培育后,于4月底5月初当水温稳定在20℃左右时,即可进行人工繁殖。(2)亲鱼的选择:体长15cm~20…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养殖的泥鳅包括了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俗称青鳅)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原gurnus dabryanus)(俗称黄板鳅),分属花鳅亚科中的泥鳅属(Misgurnus)和副泥鳅属(Paramisgurnus)[1]。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是近年来最为热门的名特养殖品种之一,营养丰富,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2-5]。国际市场对我国泥鳅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尤其是日本、韩国,年需求量超过100000 t[6]。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对泥鳅苗种的需求也逐步增加。因此,人工繁育苗种成为促进泥鳅养殖业发展的重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人工繁育技术已经较为成熟[7-10],为泥鳅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5.
泥鳅是近几年水产养殖的热门品种 ,许多养殖户都从市场上收购野生苗种养殖 ,但放养后不到 1周 ,往往会大批死亡 ,人工繁育的苗种 ,规格不同 ,其放养效果也有明显差别。为了寻找答案 ,1998年以来 ,笔者对不同苗种的养殖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开展了不同来源、不同规格泥鳅苗种的养殖对比试验。1 材料与方法试验用苗种来源于野生苗种和人繁苗种 ,其中野生苗种是从江西、安徽、江苏等地调入的上市泥鳅中挑选出来的 ,人工繁育苗种是我们场自己繁育的。试验池为水泥池 ,池底铺一层 5~ 10cm厚的塘泥。试验设 6个对比组 ,其中野生苗种和人繁苗种各…  相似文献   

6.
目前,泥鳅人工养殖的苗种多来源于自然水域捕捞。野生泥鳅苗种来源不稳定,且质量较差,很难保证养殖的效果。采取人工繁育的办法获得泥鳅苗种可有效保证泥鳅苗种供应,确保养殖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正>正值泥鳅繁殖与育苗盛期,为了密切关注苗种生产动态,及时做好跟踪服务,确保苗种繁育生产的顺利进行,日前,湖北省大悟县水产局局长带领业务技术人员,先后到三里城镇汪畈村、阳平镇朱岗村、夏店镇杜畈村等泥鳅繁育基地,查看泥鳅苗种繁育生产情况,指导泥鳅苗种生产。在三里城镇汪畈村、阳平镇朱岗村泥鳅繁育基地内,苗种分批繁育工作还在紧张有序地进  相似文献   

8.
泥鳅又名鳅、鳗尾泥鳅、真鳅,属鲤形目、鳅科、鳅属,它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称,深受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市场的欢迎,且价高畅销,供不应求.目前我市养殖泥鳅的苗种,大部分是天然捕捞采集而来,优劣不等,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解决大面积养泥鳅苗种短缺的问题,我们对苗种繁育进行了系列工作.本文现将近年来泥鳅的人工培育苗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泥鳅的人工养殖已成为广大养殖户所看好的致富新途径。广东省渔业种质保护中心从台湾地区引进巨鳞副泥鳅苗(俗称:台湾泥鳅)进行池塘养殖获得成功后,挑选部分成鱼培育成亲鱼,在2013年进行人工繁育苗种也获得成功。本文简要介绍台湾泥鳅人工繁育技术的关键要点。一、泥鳅的生物学特性泥鳅对环境适应力强,最适生活水温在22℃~27℃之间,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5℃时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泥鳅的国际贸易和国内市场需求量大增,价格不断上涨,人工养殖也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苗种供应是我国目前泥鳅人工养殖的最大瓶颈,开展泥鳅苗种繁育是广大养殖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近几年实践和探索,将土池模拟自然条  相似文献   

11.
<正>辽宁省盘山县今年在继续大力发展河蟹产业的同时,又在泥鳅人工养殖方面做起了大文章。为充分利用好盘山县的水田、坑塘等资源优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县委县政府下大气力,狠抓全县泥鳅养殖业。一是组织技术攻关队伍。盘山县以辽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海洋大学为依托,积极组织盘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单位和域内知名水产专家、养殖专业技术员,组建了科研攻关队伍,为在全县推广泥鳅人工养殖奠定了科技研发基础。二是建设人工苗种孵化场。目前,全县已建立泥鳅苗种繁育基地3处。共计孵化水体1000米3。每一个周期孵化苗种600万尾,每年可孵化苗种25亿尾。2013年完成20亿尾  相似文献   

12.
<正>如何提高泥鳅苗种人工繁殖的成活率,笔者主要谈谈泥鳅人工繁育的关键技术措施,并把多年来开展小范围人工控温及自然环境下进行泥鳅人工繁殖的技术措施归纳如下。一、提高催产率1.亲鱼选择在皖北地区一般每年的3月下旬前后,自然界生长的泥鳅已发育成熟(青鳅),即可以进行人工挑选待育的亲鳅。如采用人工控温即可开展泥鳅的繁殖工作。大鳞副泥鳅个体较大,一般成熟较青鳅晚一些,每年的5月中下  相似文献   

13.
正据报道:在南方,台湾泥鳅水花一个月后可达到3~6厘米,放养台湾泥鳅3~5厘米规格苗一个月后可达到10克左右,两个月后可达到30~40克,3个月后可达到60~70克,4个月后可达到120~130克。在台湾地区每年12月至翌年2月是台湾泥鳅人工繁育最佳时期,重庆山区台湾泥鳅人工繁殖最适时间不曾有人研究。2014年4-10月我们在海拔400~800米山区里开展苗种培育试验,试图探索台湾泥鳅在本地区池塘培育苗种最佳时间,以期为山区开展台湾泥鳅品种推广和苗种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吴文红  王骥 《科学养鱼》2000,(12):23-23
泥鳅人工繁育苗种技术南方报道较多,各种催产孵化设施、设备各说不一,总体是敞口网箱催产、长方形水泥池加以微流水孵化和较大水泥池培育,为进一步探求此技术数据,我们今年在唐海县涪鑫苗种繁殖基地进行了泥鳅苗种人工繁育生产性尝试并获得了成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设备、材料与方法   1.设备   (1)催产池: 4米× 4.5米× 1.5米椭圆型水泥池,挂以离壁 10厘米、底 20厘米网箱,以防亲鳅撞壁受伤和便于集卵。   (2)孵化环道:外圈直径 3米,内圈直径 1.4米,深 1.1米,孵化水体 5米 3,筛网 70目,底铺 12个鸭子嘴喷…  相似文献   

15.
泥鳅素有“水中人参”之称,是一个低投入、易养殖、风险小、效益高的养殖品种。近年来,笔者在实施“泥鳅苗种规模化繁育与高效养殖技术开发”项目过程中对泥鳅的亲本培育、人工催产、人工孵化、苗种培育、高效养殖、病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试验与研究,现就有关技术、措施与效益总结交流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才根 《科学养鱼》2011,(2):6-7,中插2
2010年鳅苗短缺,我们利用简易设施进行泥鳅苗种人工繁殖取得了成功,全年平均出苗率为:每只大水缸育出体长1厘米鳅苗2.5万尾、水泥池和塑料薄膜池平均育出4.8万尾/米2。现将利用简易设施人工繁育泥鳅苗种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泥鳅的人工繁育及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3月,济宁市任城区水产局承担了“泥鳅人工繁育及工厂化养殖技术”项目,认真对泥鳅养殖场设施的建设、泥鳅苗种的人工繁育、泥鳅的工厂化养殖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2007年11月26日邀请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验收鉴定,共实施面积774m^2(18个池),其中苗种培育池3个(99m^2),成鳅养殖池15个(675m^2)。总产泥鳅鱼苗230万尾,培育泥鳅鱼种1082kg。养殖成鳅8159kg。鳅种平均规格9.0g,成鳅规格40.2g。综合技术居省内先进水平。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忠臣 《淡水渔业》2003,33(6):57-58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鳅属 ,它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 ,而且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素有“水中人参”之称 ,深受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市场的欢迎 ,且价高畅销 ,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目前我市养殖泥鳅的苗种 ,大部分是靠天然捕捞 ,优劣不等 ,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解决大面积养泥鳅苗种短缺的问题 ,我们对苗种繁育进行了系列工作。本文将近年来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旨在推进该项事业的发展 ,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1 泥鳅的人工繁殖1 1 泥鳅亲种的选择及培育 ①亲鱼来源 :人工繁殖用的亲鳅尽量避…  相似文献   

19.
<正>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泥鳅苗种,主要是靠人工捕获得到的野生泥鳅鱼苗,可占市场供应量的80%。由于野生泥鳅苗体内有大量病毒、细菌和有毒有害物质,在之后的养殖过程当中会出现一系列的病害问题和一些不可预见的疾病。但人工养殖泥鳅培育出的苗种由于科学孵化、科学喂养则不会含带这些病毒细菌。在人工养殖孵化的过程中,泥鳅种苗生长速度快且病害少。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在泥鳅人工苗种孵化技术这方面,鸿腾水产公司具有较好  相似文献   

20.
<正>南四湖水域渔业资源丰富,大鳞副泥鳅作为其重要的土著种群,具有质优价美、抗逆性强、个体大的特点。采用人工繁育的苗种与野生苗种相比,具有规格均匀、饲养驯化快、生长速度快、病害少、成活率高等优点,适于规模化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