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正>从土塘养殖到工厂化、小棚养殖等模式,如今养虾越来越朝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但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养殖,都能听到养殖户说虾不好养。近几年养虾病害多发,加之进口虾冲击国内市场、饲料价格暴涨等因素,虾农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但越是逆势,越能体现出虾农的养虾水平。在珠海灯笼,一位白水塘老板今年每造虾的养殖成功率都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在稻田里养殖淡水小龙虾,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和冬闲时节,辅以人工措施,种稻养虾,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效益,改善稻谷、小龙虾品质的一种生产形式。近两年,广东省连南瑶族高寒山区充分利用稻鱼生态工程建设和小龙虾养殖基础,大力引进和示范推广小龙虾稻田生态养殖,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一、养殖模式介绍目前连南稻田养殖小龙虾方式有稻虾共作、稻虾连作以及稻虾共作加连作的混合模式。稻虾共作模式:连南高寒山区多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来,由于南美白对虾暴发性疾病流行、养殖环境恶化、养殖南美白对虾品种种质退化、极端天气频繁等多种因素影响,广西北海市银海区银滩镇沿海南美白对虾养殖成活率、养殖成功率和单茬亩产量均大幅度下降,虾农为此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该镇许多虾农积极探寻新养殖模式,通过降低养殖密度、套养其他经济品种(罗非鱼、罗氏沼虾等)以及小面积高位池精养等方法提高养殖成功率,以降低养殖风险。其中小面积高位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在渔业科技入户"惠民工程"项目实施中,将小龙虾作为主推品种,积极推广小龙虾养殖新模式、新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推广效果和经济效益,目前已成为当地渔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受到了渔(农)民的普遍欢迎。笔者根据当地科技示范户的养殖实践,将小龙虾的几种养殖模式归纳整理并介绍如下,供养殖生产者参考。一、小龙虾主养模式小龙虾主养模式是在池塘内以小龙虾养殖为主,合理搭配放养部分大规格的鲢鳙鱼种,以调节水质,增加综合养殖效益。小龙虾放养模式有2种:一种是秋季投放虾种。放养规格为20~30只/千克,雌雄比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我们在沈荡镇引进罗氏沼虾良种进行繁育,示范和推广罗氏沼虾塑料大棚养殖等模式、健康养虾技术,建立高效养殖示范基地3个,推行了良种、良法、良药、良肥等。通过一年多的试验与示范,共繁育良种2个,示范点亩收益为5578元,在全县示范辐射和推广面积达4000亩以上。一、罗氏沼虾塑料大棚虾苗暂养及池塘养殖技术1.池塘条件示范基地3个,共300亩,每池面积3~6亩,池底平坦,池深1.2~1.8米,水深1~1.5米。基地水  相似文献   

6.
<正> 1993年唐海县对虾养殖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不能因此一蹶不振,而必须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千方百计地重振唐海养虾雄风。1 立足三个调整1.1 调整养殖模式将目前的开放式养殖模式改为内循环封闭式养殖模式,因地制宜,适量放苗,一池水养一池虾,走低成本、大规格、好效益之路。一是继续推广生态养殖。针对目前池底老化,水质恶化、虾病复杂化、早化等现实,采取生态养殖模式,前期以肥  相似文献   

7.
笔者近年来在对虾养殖技术服务中,广泛地在广西、广东和浙江等地接触到许多浙江籍虾农,发现在养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浙江籍虾农养虾成功率和经济效益高于广东、广西等地虾农,为此特将他们养虾成功经验作一简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各地渔业     
<正> 河北省海水养殖业快速发展 河北省加速沿海捕捞业向养殖业转移,1998年海水养殖面积达5.3万公顷,产量8.3万吨。 近十年来,河北省沿海开发重点放在对虾养殖上,目前面积达2万多公顷,最高年产量达3万多吨。面对伴随而来的亲虾资源衰退和环境污染以及至今无法遏制的虾病,各地改变养殖方式,探索和推广新的养殖生产模式。特别是日本对虾双茬养殖模式推广力度明显加大,已占全省养虾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小面积精养高产试验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试验面  相似文献   

9.
林野 《福建水产》1995,(4):63-67
福建沿海虾区近年深受虾病困扰,许多养虾区因此改为虾鱼混养,但实质上依然以养虾为主,在养殖结构上改变不显著。经济学上称这种因循保守行为谓:行业隋性。 1990年台湾虾农在遭受虾病灾害后,多数即转为养鱼;泰国对30万亩不宜养虾的池子进行调整;我国山东省养虾区,近年来对养虾区布局也进行了调整。笔者在1988年曾动议“养虾热”降温,为此近年屡同在养虾区工作的专家和同行探讨调整虾塘养殖结构的可行性;1994年以来又深入几个养虾区,直接向养虾区管理部门和虾农就这一问题作调查研究,获悉  相似文献   

10.
正南美白对虾是北方环渤海沿岸池塘的主养品种,引进我国有近20年的历史,其养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近年来,环保、病害、种质等多方面不利因素导致养殖效益下降,各养殖场纷纷开展多种模式的养殖试验,虾池底播毛蚶就是其中之一。该养殖模式(本文虾或对虾特指南美白对虾,池塘特指海水池塘)在北方环渤海沿岸取得了初步成功,有待大面积推广。现把该模式的关键技术整理如下,供水产同仁借鉴参考。一、池塘条件  相似文献   

11.
1994年7月18日至8月3日,由渔业局养殖处、办公室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4位同志组成的虾病调查组,对山东省潍坊市、烟台市和青岛市,上海市,广东省汕尾市、汕头市和潮州市及福建省漳浦市和厦门市部分地区的对虾养殖生产及病害防治工作进行了调查。 1994年山东省对虾养殖面积60.3万亩;上海市养虾1.5万亩;广东省养虾14.4万亩,已经收获7.31万亩,产量1393吨,比去年同期的1200吨增加8.9%;福建省养虾16万亩,其中有6万亩混养蟹、鱼、贝;厦门市养虾2.45万亩,其中混养鱼贝蟹1万多亩,7月已收获对虾365吨,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针对去年养虾情况,今年各级政府和水产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养虾生产及病害防治工作,在大灾之后的1994年积极筹集资金扶助和组织虾农清淤消毒、购运亲虾。广大虾农们与这场虾病进行着十分顽强的抗争,积极采取各种防病措施,减少虾病,降低损失。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年来,该场大力调整养殖结构,引导虾农适应新的形势,大力普及新技术、新模式,“三早一适时”、“鱼虾生态养殖”、“车虾两茬养殖”等模式得到大面积推广,有效提高了海水养殖的科技含量。养殖过程中,广大虾农普遍注重科学养殖,用科学方法对水和池底进行改良,并采取“稀放苗、早投喂、攻大个、早  相似文献   

13.
冬棚养虾是在水温较低无法进行养殖的季节,进行温棚全封闭养虾的一种新型模式。近年来南方冬棚虾养殖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冬棚养殖南美白对虾最早在广东珠江口地区兴起并逢勃发展,并逐渐在粤西、广西、海南北部等推广,近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养虾先养水是广大虾农和对虾养殖者的共识。而水色和透明度的好坏,是关系到对虾养殖的成败,但有些虾农,特别是初次养殖的虾农,对水  相似文献   

15.
骆文宗 《科学养鱼》2001,(11):34-35
1993年我国沿海较普遍地发生了对虾暴发性流行病主要为病毒病,使我国养虾业遭受沉重打击。国家、各级政府每年因此投入大量的资金,组织科技人员进行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防治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虾病的危害。各地纷纷探索健康养殖模式,如卤水对淡养虾、高位池养虾、工厂化养虾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使萎靡的养虾业逐渐复苏。但有的模式因投资大不宜大规模推广,近两年来广西合浦沿海群众兴起的土池封闭式养虾模式,因其投资少、效益好、养殖成功率高而在当地得到迅速推广。现将该模式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罗氏沼虾是目前我国淡水养殖的名优品种,生长快,周期短,效益好,在我国养殖的历史已有20多年,养殖水域从华南地区推广到华东、华中等地区,养殖的方式主要是池塘单一品种精养。笔者从1999年5月开始进行以80∶20模式养殖罗氏沼虾试验,并在2000年推广该养殖技术。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条件与方法1.1池塘条件用于试验的4口池塘,均是上一年养殖罗氏沼虾并经冬季曝晒翻新改造的,塘深1.8m。其中试验塘2口,总水面积0.73h評;对比塘2口,总水面积为0.71h評。每口池塘均配备1.2kW的水车式增氧机2台。1.2放养方法1.2.1放苗前的池塘消毒和水体培育进水1…  相似文献   

17.
地膜养虾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对虾养殖业已逐渐走出低谷,全国对虾产量已恢复到1997年10.5万吨水平。在几种对虾养殖模式中,传统的依潮差纳排水的建池在海湾的养殖模式与主要疾病白斑病的暴发流行有密切关系。而在广州省、海南省迅速推广的高位地对虾养殖模式能有效控制白斑综合症的暴发流行,减少细菌病的发生,且高位他对虾养殖模式之一的地膜养虾模式更具有广泛的地理适应性,也可推动我国传统对虾养殖模式的改造。本试验是借鉴国外和一些地区地膜养虾经验而开展的,结果表明地膜对虾在我国是可行的,值得推广。一、材料与方法13口共128.3亩地膜养虾池位…  相似文献   

18.
岑炳强 《内陆水产》2004,29(7):24-24
罗氏沼虾是目前我国淡水养殖的名优品种,生长快.周期短,效益好,在我国养殖的历史已有20多年,养殖水域从华南地区推广到华东、华中等地区,养殖的方式主要是池塘单一品种精养。笔者从1999年5月开始进行以80:20模式养殖罗氏沼虾试验,并在2000年推广该养殖技术。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虾与梭鱼混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93年以来,单一养殖中国对虾由于受虾病的困扰,其产量和效益锐减,不得不改变原有的养殖模式。由于沧州沿海梭鱼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部分虾农利用原来的养虾池,进行了中国对虾与梭鱼混养。经过几年的实践,产量和规格都趋于稳定,混养面积也在逐年增加,作为一种新的养殖模式已被当地虾农接受。1997年,混养面积60.3hm~2,平均单产对虾40.3kg/0.067hm~2,平均体长11.4cm;梭鱼单产36kg/0.067hm~2,平均体  相似文献   

20.
<正>云南保山市水产养殖品种以大宗淡水鱼为主,鲤鱼是养殖规模最大、市场消费最多的水产品种,全市鲤鱼品种以福瑞鲤为主。保山市于2013年5月引进福瑞鲤鱼苗进行亲本培育,2015年2月繁殖成功,此后福瑞鲤成为全市主推和主养鲤鱼品种。为推动养殖品种更新换代,进一步提高优质鲤鱼苗种自繁供给能力,增加渔业经济效益和农(渔)民收入,保山市于2021年11月引进福瑞鲤2号开展亲本培育和繁殖推广试验,并在池塘、网箱、稻田等养殖模式中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