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刚刚进入五月 ,宜昌的蜂农才摇第一次柑橘蜜 ,收购者纷至沓来 ,开着车抢着收购。因为不讲浓度 ,不讲质量 ,见蜜就收 ,所以蜂农多是当天下午取蜜。就是这样的蜜 ,抢到最高峰时 ,收购价达70 0 0元 t,蜂农们咋舌了 ,“今年的价格超历史了 !”由于价格的诱惑 ,收购商不讲质量 ,部分蜂农制假售假就难免了。我们蜂场作了详细对比 ,摇稀蜜的产量是摇成熟蜜的 4~ 5倍 ,可是没有一个商家能以 4~5倍稀蜜的价格收购成熟蜜。在稀蜜不愁卖的情况下 ,蜂农当然要取不成熟蜜了。虽然不成熟蜜在市场上最终抗不过成熟蜜 ,但是在目前消费者对蜂产品普遍了解…  相似文献   

2.
回顾云南省近两年来的蜂产品市场 ,叫人思绪万千。云南蜂产品市场所发生的一切 ,无不是在互相攻击 ,相互残杀。云南 3年前的蜂产品市场 ,虽说不上有最好的竞争环境 ,但在昆明市的 10 0多家蜂产品同行 ,特别是老一辈的同仁 ,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把市场搞活 ,把蜂产业搞上去 ,3~ 5年内争取让蜂农脱贫。那时的同行同仁团结奋斗 ,同心同德 ,求大同存小异 ,把云南的蜂产品市场搞得红红火火 ,深受生产第一线蜂农的欢迎。蜂蜜与蜂农的见面价由 5年前的 2 .7~ 4 .0元 kg ,在二三年内提高到 6 .0~ 7.5元 kg,特种蜜与蜂农的见面价 9.0~ 12…  相似文献   

3.
去年4月15日傍晚,放蜂在安徽省庐江市××镇的蜂农张晓锋将13桶38°紫云英蜜卖给当地上门收购的供销社。收蜜者称赞他们蜂蜜质量好,结算价是55元/kg,高于一般收购价。一手交货,一手收钱,一切顺利,平安无事。庐江市是我县蜂农放蜂老场地。多年来,我县蜂农遵纪守法,出售给当地油菜蜜、紫云英蜜从来就没有出现假蜜,所以庐江外贸、蜂产品公司特别喜欢我县蜂农出售蜂蜜。但是,16日傍晚,在他们放蜂帐篷门口,突然来了两辆车,下来二十余人。为首者即为昨天供销社收蜜者,凶神般地向他们宣布:“你们昨天卖给我们的紫云英蜜是假的,今天将蜜退回你们,…  相似文献   

4.
当前,蜂产品特别是蜂蜜价格偏低,1千克蜜价不如1千克糖价高,咱地区糖的零售价为1.75元,蜜的零售价1.60元(500克),蜜价虽低但还滞销,这是蜂农弃蜂转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咱们乡原养蜂户9家,垮了8家,现在只剩我一家,养蜂人卖蜜难,蜜价低无收入,年复一年。难哪!  相似文献   

5.
李天宝 《蜜蜂杂志》2006,26(7):32-32
近10年来,我国蜂农一味追求产量而不讲质量的陋习,其根源是经营企业依赖中间商不分优劣一个价收购蜂蜜所造成的。我国的浓缩蜜成了国际市场上劣质品的代名词。因此,生产出来的蜂蜜卖不出去,或者卖价很低,又面临物价上涨10倍而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蜂农只得弃蜂改行。重庆市荣昌县梁朝友养蜂30年,为使蜂友们摆脱困境,走中国蜂业创新之路,在得知国际市场上成熟蜜价比我国浓缩蜜价高50% ̄80%的情况后,决心联合相识多年的蜂友发展成熟蜂蜜生产,打入国际市场去创品牌,为国争光。于是,他把养蜂多年的积蓄和向亲友借款,于2002年投资100万元在新疆布尔…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花粉,这一新的蜂产品正在吸引着成千上万个蜂农和许许多多厂家。您刊为蜂农发出了呼声,又为蜂农送来了信息,也为工商部门带来了生机。以前,我们大连市土产杂品公司是不收购花粉的,只是做一些组织工作。去年贵刊发表了我写的《这里收购花粉》以后,许多蜂农和厂家向我投来了热情洋溢的信,鼓励我们发挥沿海城市和水陆交通枢纽的优势,承担组织收购供应花粉的工作。经过研究,我们已经全面开展了收购  相似文献   

7.
近10年来,我国蜂农一味追求产量而不讲质量的陋习,其根源是经营企业依赖中间商不分优劣一个价收购蜂蜜所造成的.我国的浓缩蜜成了国际市场上劣质品的代名词.因此,生产出来的蜂蜜卖不出去,或者卖价很低,又面临物价上涨10倍而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蜂农只得弃蜂改行.  相似文献   

8.
2006年是蜂农效益最好的一年,原因是蜂蜜涨价和辽宁刺槐、荆条蜜丰收。蜜价上涨幅度达到一倍,如刺槐收购价每吨1.4-1.6万,荆条蜜每吨8000-9000元,椴树蜜每吨7000-8000元,向日葵蜜每吨6000元,荞麦蜜每吨3500-4000元。蜜价上涨,蜂蜜变成抢手货,是蜂农意料不到的。笔者看到浙江来东北放蜂的蜂农,每卖1次蜜就进帐万元以上,全年总收入8-10万。养蜂人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如转地放蜂时用液化气做饭,用太阳能电灯,在帐逢中看电视,新鲜水果、蔬菜和肉蛋奶,各地均有小卖店或小超市,购买容易。蜂农都喜笑颜开,养蜂前景看好。2006年东北(包括辽宁、吉…  相似文献   

9.
劝蜂友勿作茧自缚陕西兰田县巩村兽医站(710519)刹宇晓从表面上看,近几年运费巨增,蔗糖涨价,蜂产品成本不断升高,蜜价相对下降。加之蜂病流行,全国性蜂群饲养量减少,蜂产品产量下降。我们不可否认以上原因使很多蜂友长期亏损,甚至弃蜂改行。但究其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0.
我国蜂产品市场基本由供求关系决定,但是蜂产品原料收购价是由出口大企业联合出台的,其他小微企业只是附和。蜂农生产蜂产品原料,必须密切关注蜂产品市场信息及时调整蜂产品产业结构,确保养蜂收入。2018年蜂产品市场回顾1.1 蜂蜜蜂蜜是蜂产品大宗产品,也是蜂农主要收入。1.1.1 蜂蜜进出口行情我国是出口蜂蜜第一大国,2018年出口蜂蜜12.35万t,出口金额2.492亿美元,平均单价2.019美元/kg,同比分别下降4.5%、7.94%和3.40%。  相似文献   

11.
我于1998年接触蜂群,随后拜师从业。师傅王安,1963年开始养蜂。过去,他的蜂产品一直卖给土产公司,价格公道效益较好,1989年土产公司倒闭后,收购蜂产品的商贩你来我往,给的价格很低,有人还从中打折扣,养蜂的效益始终不好。把养蜂这事给扔了吧又舍不得,不扔又挣不了多少钱,王安师傅的思想十分矛盾。正逢此时,我因单位效益不佳,跟他学习养蜂。我养蜂第一年(1999年),椴蜜收购价才3.4元/ kg,没见有人出来还价,似乎大家认为就是这个价。我心里暗暗叫苦,这样如何养家糊口!2001年,椴蜜的收购价是4.8元/kg,石师傅与偶尔路过的商贩讲价,商贩同意涨0.05…  相似文献   

12.
从1983年到现在,我在张家口市郊定地养蜂,蜜蜂由几十群发展到百群。1990年以来,我改变以前的把蜂产品卖给收购部门的做法,而是直销给用户。价格低于市场零售价,高于收购价。如:市场上的瓶装蜜19元/kg左右,我就卖10元/kg,虽然远低于市场价,但比卖给收购单位高一倍价。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价格有所变动,但都接近市场价格,所以销路一直很好。我是离休干部,张家口地、市委老干局对我养蜂给予了很大支持。可以说,我的蜂蜜走向市场直销给用户,老干局帮了很大的忙。开始,老干局买我200多瓶(每瓶1kg)蜂蜜…  相似文献   

13.
关于赔偿蜂群损失价格评估的几点意见●李易谷随着蜂产品收购价的提高,养蜂业得以发展。近几年长途转地放蜂的蜂农为更好地获得追花夺蜜的效益,许多蜂农愿意放弃运价较低的火车运输,而改用汽车运蜂,即使一千多公里的长途也不惜代价。但由于路况差和驾驶员易疲劳等诸多...  相似文献   

14.
1.从我多年的养蜂实践中发现,要把住蜂产品质量关,收购是重要的一环。有的收购人员凭经验,用口尝、眼观的方法来收蜜。由于蜂蜜的成分复杂,眼观根本看不出搀入少量蔗糖的蜂蜜,更何况抗生素、农药、重金属残留超标的检测。如果收购环节不采取先进的检测手段,凭经验和感观就难以收到优质蜂蜜。2.假如收购环节对40波美度以下的蜜坚决不收购,让不成熟蜜无销路,养蜂者自然就生产成熟蜜了。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养蜂者生产的是成熟蜜,收购部门就要优质优价。因为生产成熟蜜意味着产量就要减少,要是在价位上不提高,也会挫伤蜂农生产成熟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李易谷 《蜜蜂杂志》2006,26(5):44-45
实现“公司+蜂农”的蜂业产业化,是解决中国蜂产品质量的必由之路,但是要将千家万户分散经营而又流动性大的广大蜂农组织起来,并按市场需求去生产优质蜂产品,其工作难度很大。虽然近几年不少企业同十几户、几十户、几百户蜂农形成了“公司+蜂农”的产业化关系,而且进行了大力培训与投入,可除了蜂产品制假售假现象得到一定遏制外,蜂产品质量还是难以得到全面提高,因此蜂产品出口形势还是严峻的。究其原因是一些蜂产品企业只是把蜂业产业化和培训工作当作花架子,尤其出于成本考虑,有些企业还难以兑现优质优价的许诺,未从产业化过程中获得增收…  相似文献   

16.
李易谷 《中国蜂业》2002,53(3):42-42
椴树是我国东北地区优良的蜜源植物 ,泌蜜涌 ,蜜味芬香 ;遇上好天气 ,便能高产 ,对养蜂生产者极具诱惑力 ,所以 ,每年椴树花开时 ,许多蜂农不畏艰难险阻 ,深入深山老林赶采椴树蜜 ;一些蜂产品收购单位也在蜂刊上发布广告 ,招引蜂农前往该地采蜜。可是 ,近些年来 ,蜜源地域的一些林业部门用政府赋于的林区管辖权 ,利用手中职权对外地来林区放蜂的蜂农进行盘剥 ,乱收费 ,甚至勾结不法收购商采取压价强买牟取暴利 ,严重侵害蜂农的正当权益 ,致使不少蜂农对大好的椴树蜜源望而生畏 ,不敢前去放蜂 ,造成大好资源白白浪费。为了避免这种人为因素造…  相似文献   

17.
<正>一、蜂蜜质量现状1.浓缩蜜占我国蜂蜜市场的绝对多数我国蜂蜜营销单位,除个别自产自销的养蜂户专卖店有生产基地,产品多从中间商渠道进货,每年流动养蜂场进入蜜源场地后,收购蜂蜜的中间商也赶到,他们提前发放蜜桶,收购价却实行"一口价",不按质论价,更有许多收购商利用地方势力压价砍价,蜂农生产低度蜜以应付这种不正常现象,久而久之养成生产稀蜜的坏习惯。  相似文献   

18.
我父亲从1989年开始养蜂,是广西贺州地区较早养殖意蜂的蜂农.到了2004年,蜂场由当初的十余群发展到280多群的中、意蜂联合蜂场.一直以来,父亲都是通过厂客、蜂客、顾客面对面销售蜂产品,这与多数蜂农的销售渠道没两样.近年来蜂产品价格低迷,贺州山区交通不畅,上等的蜂蜜总卖不出好价钱.比如贺州特产的冬蜜,自然成熟的波美度在42.以上,可多年的收购价总在9元/kg徘徊,龙眼蜜、荔枝蜜只有8元/kg左右.面对增产不增收的局面,我从2002年开始通过互联网卖蜂产品.  相似文献   

19.
由于1983年—1984年秋蜂王浆产大于销,价格暴跌,收价单位,互相压价,严重挫伤了蜂农的养蜂积极性,纷纷弃农经商,全国蜂群大幅度下降。实际1984年生产蜂王浆制品厂家,并非全部饱和而是等待到最低价时才收购,因此库存不多。到旺产期过后,收价又回升,但已失时机。1985年因蜂群下降,用浆单位已无库存,货源短缺则抬价抢购,各地蜂业公司及蜂产品经营部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他们大多数是蜂农联办企业采取上门收购,方便蜂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于1980年开始饲养意蜂,至今36年。从开始走南闯北、追花夺蜜,到后来进行小转地放蜂,再到如今的定地饲养,已和小蜜蜂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饲养管理上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见蜜就摇,到现在只摇高浓度蜜。蜂产品也由过去的单一产品到现在多产品开发,最为主要的是原来的蜂产品靠收购商收购,如今全部都是自己销售。而且还供不应求,我想就此机会把我的销售方法向各位蜂友介绍一下。1注重蜂产品质量坚决做到不摇低浓度蜜。达不到浓度要求的蜂蜜不能摇,并且及时将摇出来的蜂蜜过滤后进行冷冻储存。为此特准备了几台大冰柜。大家知道,40波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