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甘肃省500户农户劳务输出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了甘肃省劳务经济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并针对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爱民 《北京农业》2013,(18):224-225
加强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甘肃省白银市"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分析了该区当前农村劳务输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影响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倍增的主要产业,以保山典型欠发达山区洼子田村的各产业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与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的数据为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粮食、畜牧、烤烟、核桃、长期劳务输出和季节劳务输出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与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增长的关系,确定影响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倍增的主要产业。各产业与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的关联度大小顺序是长期劳务输出季节劳务输出核桃粮食畜牧烤烟,长期劳务输出、季节劳务输出和核桃成为影响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倍增的支柱产业。该研究为保山市乃至类似保山市的低纬高原山区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倍增提供了科学理论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范围在逐年扩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思想基础。通过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提高农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壮大农村非农产业,增强农村内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积极发展小城镇建设,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实施农村劳动力的异地转移;加强劳务协作工作,积极开拓劳动力转移的国内外市场等是甘肃省劳动力转移的良好路径选择,规范制度,健全机构,提高劳动力转移的服务水平是甘肃省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范围在逐年扩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思想基础。通过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提高农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壮大农村非农产业,增强农村内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积极发展小城镇建设,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实施农村劳动力的异地转移;加强劳务协作工作,积极开拓劳动力转移的国内外市场等是甘肃省劳动力转移的良好路径选择,规范制度,健全机构,提高劳动力转移的服务水平是甘肃省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这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每年均以8%以上的速度增长,我省的经济也以年均4%以上的速度连续增长,但挑战与机遇并存。为了发挥我省的优势,有必要先从理论角度重新审视我省的比较优势。本文首先回顾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甘肃省比较优势的内涵。本文试图以此为甘肃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农村劳务输出转移出现的新情况,提出从完善配套服务措施,发挥在家劳动力作用,吸引外出务工经商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等方面拓展农村劳务市场,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全面发展。近年来,农村劳务输出转移人数猛增。农村劳务输出转移不但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富裕的问题,给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同时为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由于大量劳动力输出转移外流,打破了农村原有的生产生活秩序,在给农民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也给社会、尤其是农村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及时解决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对此,应选择促进就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开展境外劳务输出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转移,许多地方呈现出“打工经济”的景象。宁蒗县亦如此,由于政府的重视和帮助,外出务工人员由每年几百人增加到每年的千余人。事实证明,劳务输出是目前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随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地区从实际出发,选择了跨地区的劳务输出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使农村劳务输出成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据统计,2005年全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人均收入达到7390元,当年农民工务工总收入已超过9300亿元.  相似文献   

11.
平舆县东和店镇是个劳务输出大镇,每年劳务输出人员达2万多人,其中育龄妇女8000多人。针对近期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在外务工者提前返乡的实际,东和店镇党委、政府未雨绸缪,专门成立了“劳务输出服务站”,并积极采取措施,对组织返乡育龄妇女进行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2.
关于甘肃省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旅游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途径,作者对甘肃省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做了分析,提出了甘肃省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大巴山区贫困的农民王正鹏,5年前加入农民劳务输出大军。4年后,他不仅摇身一变成了“老板”,还带出250多名同乡的农民兄弟,在缅甸办起了数家企业。一支规模庞大的劳务输出大军,正在我国各地兴起,目前,仅四川省每年有组织和自发性的劳务输出就达300万人,同时,也为四川赚回30~50亿元的资金。这项产业的崛起,不仅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而且带回的资金、技术、信息,极大地促进了本地经济和  相似文献   

14.
区域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差异在国内外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我国也不例外,而近几年西部的经济发展迅猛,但西部内部的差异却在不断拉大,尤以甘肃省较为明显。虽然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是在甘肃省内部却存在很明显的差异。这给甘肃省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而甘肃省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要道,因此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带的构思下,甘肃省可以利用丝绸之路挖掘潜力,发挥优势。这对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对有关区域经济差异的文献梳理,借助非均衡增长理论,区域分离系数,采用回归方法,分析甘肃省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变化的相互关系,即随着甘肃省的经济增长,甘肃省三大区域呈现发散趋势,河东河西区域逐渐收敛趋同。最终得出甘肃省各市州经济增长对区域差异收敛与发散贡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甘肃省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14个市(州)可划分为4个类别,其中,兰州市为1类城市,总体发展水平最高,其他市(州)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然后,研究了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的3点成因。最后,提出了甘肃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临沂市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临沂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非农产业和小城镇为载体,以劳务输出为重要渠道,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1979~2001年,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29.1万人,占全市农村总劳动力的26.3%,比全省高出4.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转移5.87万人,年均增长11.94%。 临沂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 1.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向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7.
以甘肃省县域农业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甘肃省县域农业经济的分析,发现农业经济的变化,随时间波动起伏,在空间上有规律的分布.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统计方法,探索甘肃省县域农业经济是否存在空间关联性与空间自相关,就农业经济的时空特征做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农家致富》2007,(4):18-18
2006年,江苏省金湖县戴楼镇外出务工人员劳务收入达9000多万元.人均收入11000多元。近年来,戴楼镇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抓,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到2006年底.该镇共输出劳务人员9316人。举办劳动力技能培训班8期,共培训瓦木工、计算机应用、电动缝纫工共359人.劳务收入已成为该镇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主要探讨农业技术对甘肃省经济的影响。首先采用C-D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利用SPSS软件对甘肃省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和贡献率进行测算与分析,然后分析农业总产值对甘肃省经济总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983年~2007年农业技术进步对甘肃省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为,而农业总产值将近占甘肃省经济总产值的1/4,说明农业技术对甘肃省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应加强对农业技术的改进。  相似文献   

20.
茂名近年来在发展县域经济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壮大茂名县域经济必须在战略举措上下功夫,据此从工业、农业、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城乡发展、劳务输出、发展外向经济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了战略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