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5 毫秒
1.
低温胁迫对葡萄枝条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综合评价低温胁迫对葡萄砧木及栽培品种枝条抗寒性的影响,以1种葡萄砧木及3个葡萄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低温处理枝条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分析生理指标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葡萄枝条相对电导率随温度降低均呈现递增趋势,应用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模型,确定半致死温度-20.7~-36.8℃;SOD和POD活性均先上升后下降,MDA、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评判得出供试材料抗寒性强弱依次为贝达>无核白>红地球>力扎马特,与葡萄枝条抗寒性关系密切的生理指标为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和MDA。试验可为葡萄丰产优质抗寒栽培、种质筛选和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几种云南特有蔷薇资源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维西蔷薇、大花香水月季、粉红香水月季、丽江蔷薇和中甸刺玫等几种云南特有的蔷薇野生资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到-30℃低温胁迫下叶片相对电导率(REC)、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丙二醛(MDA)含量等抗寒性生理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并利用Logstic方程拟合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和枝条恢复生长试验对抗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随胁迫温度的降低呈“S”型曲线变化,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均随温度降低不断上升.枝条发芽率和成活率则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维西蔷薇的半致死温度最高,中甸刺玫的最低,分别为-15.71和-26.19℃.它们的抗寒性依次为:中甸刺玫>丽江蔷薇>粉红香水月季>大花香水月季>维西蔷薇.  相似文献   

3.
低温胁迫对6种彩叶藤本植物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引种彩叶藤本植物抗寒适应性,以1年生离体枝条为试材,测定不同低温处理叶片的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 和游离脯氨酸(Pro)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6种藤本植物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比对照有所增加,拟合Logistic方程得出6种藤本植物半致死温度(LT50);不同低温胁迫下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上升;低温胁迫叶片内的丙二醛(MDA)含量大于对照;金边扶芳藤和金边常春藤的脯氨酸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上升,而其他4种藤本植物的脯氨酸含量随温度的降低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低温胁迫的6种藤本植物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根据隶属函数法,求出隶属函数值,判定6种彩叶藤本植物抗寒性强弱的排序为:金边常春藤>金边扶芳藤>银边扶芳藤>花叶扶芳藤>花叶蔓长春>金脉忍冬.  相似文献   

4.
4种常绿阔叶植物叶片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箬竹、女贞、龟甲冬青、大叶黄杨4种常绿阔叶植物为试材,通过自然低温(0,-5,-10,-15℃)处理,测定和分析了这4种植物的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和POD活性等抗寒性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15℃时,4种植物的相对电导率均达到最高;随着气温降低,箬竹、女贞、龟甲冬青、大叶黄杨的叶绿素含量均呈现降低的趋势;箬竹、女贞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在-5℃最高,龟甲冬青、大叶黄杨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在-15℃达到最大值;箬竹、龟甲冬青、大叶黄杨POD活性的最大值均出现在-10℃。  相似文献   

5.
不同紫斑牡丹品种抗寒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0个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品种为供试材料,对其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的半致死温度(LT50)、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供试材料的抗寒性.结果表明:紫斑牡丹的相对电导率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越冬期间所有品种的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的变化先升后降.供试品种的抗寒性排序为:紫冠玉珠>大漠风云>紫楼镶金>红冠玉珠>蓝玉三彩>众姐妹>和平红>红裙玉带>玉瓣绣球>蓝天梦.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筛选适于北京地区绿期长的园林植物。【方法】观察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枸骨(Ilex cornuta)、枇杷(Eriobotryajaponica)、女贞(Ligustrum compactum)自然越冬期间的表现,并测定叶片生理指标。【结果】结果表明,4种植物均能安全越冬,其中大叶黄杨生长良好,未见明显冻害症状,女贞有近3个月的落叶期,枇杷在2月、3月份冻害较严重,但部分叶片仍能保持绿色,枸骨叶色变化不大。4种植物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温度降低而升高,而后随温度回升而降低,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幅度较小。【结论】大叶黄杨的抗寒性最强,枸骨次之,枇杷较差,表现最差的为女贞。  相似文献   

7.
观赏海棠抗寒品种(系)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个观赏海棠品种(系)的一年生休眠枝为试材,经低温胁迫处理后,分别对不同温度梯度下的相对电导率(REC)、可溶性糖(Soluble Sucrose)、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脯氨酸(Proline)、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以期研究影响观赏海棠抗寒性的主要生理指标,选择观赏海棠抗寒品种(系)。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拟合Logistic方程得出15个观赏海棠品种(系)的LT50;不同低温胁迫下,SOD活性随胁迫温度的降低先升高后下降,;不同品种(系)的POD活性差异较大,随胁迫温度的降低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变化趋势相似,随着温度的降低先升后降;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的降低而逐渐积累;脯氨酸随胁迫温度的降低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观赏海棠影响较大的抗寒性生理指标是SOD、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根据隶属函数法,求出隶属函数值,得出15个观赏海棠品种(系)的抗寒性强弱的排序为:‘凯尔斯’>T2>#3>T3>‘钻石’>#7>T1>‘绚丽’>‘红丽’>‘王族’>‘草莓果冻’>‘雪球’>‘粉芽’>‘宝石’>‘亚当’。山东本土观赏海棠优系T1、T2、T3具有较好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8.
低温胁迫对桉树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5种桉树幼苗为材料,测定了低温胁迫对其生理生化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温度的降低几种桉树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相比都呈升高趋势;总体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所下降;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呈上升趋势,但在0~-3℃之间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的下降率与桉树的抗寒性有关;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但总体上,随着温度的降低,酶活性是下降的;而膜脂过氧化的主要产物丙二醛,随着温度的降低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低温胁迫对8个核桃无性系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8个核桃无性系作为试验材料,经不同低温(4℃、-3℃、-6℃、-9℃、-12℃,4℃为对照)处理后,测定其叶片电导率、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对核桃抗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呈现出"S"型上升趋势,核桃离体叶片半致死温度(LT50)在-5~12℃之间;可溶性糖与丙二醛含量的变化为先增加再下降,均在-6℃出现峰值,但抗寒性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而与丙二醛含量呈负相关。3种方法测定的核桃抗寒性基本一致,表明3个指标均可作为核桃抗寒性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5种地被植物抗寒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5种地被植物在南京地区冬季抗寒生理变化机制。[方法]以5种地被植物叶片为实验材料,测定低温处理过程中其相对电导率、MDA含量、SOD和POD活性等,分析低温下不同地被植物的抗寒能力。[结果]5种地被植物相对电导率随处理温度降低而上升,但相对电导率大小差异明显,常绿油麻藤在低温处理过程中一直维持较低水平,其MDA含量变化幅度均较小,含量水平为最高。随温度下降花叶蔓长春、鸡血藤和扶芳藤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常绿油麻藤SOD活性一直上升。综合评价各地被植物其抗寒能力大小依次为:常绿油麻藤>鸡血藤>常春藤>扶芳藤>花叶蔓长春。[结论]5种地被植物的抗寒性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以橡胶树5个人工杂交子代优树无性系苗木为材料,通过自然越冬低温处理,以抗寒品种GT1为对照,测定了5个时间梯度下10个生理指标的变化过程,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无性系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整个自然越冬过程中各无性系间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阴离子(OFR)、氨基酸(A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P<0.01)水平;温度较高时各无性系间丙二醛(MDA)含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自然越冬过程中,各生理指标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其中相对含水量和脯氨酸含量呈先降后升变化,SOD、POD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升—降—升”变化,相对电导率、MDA和可溶性糖含量呈“降—升—降”变化、OFR含量呈先升后降、AA含量呈“降—升—降—升”变化。各无性系间抗寒性差异较明显,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629号>626号>182号>223号>GT1(对照)>628号。  相似文献   

12.
钙效应剂对北海道黄杨叶片抗寒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钙效应剂对4℃低温胁迫过程中北海道黄杨叶片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北海道黄杨扦插植株为材料,在低温胁迫前用水、CaC12、EGTA和LaCl3浇灌植株,然后观察4℃低温胁迫过程中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水处理的植株相比,适宜浓度的Ca2+(10mmol/L)能显著提高低温胁迫过程中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低温胁迫初期可促进SOD、POD和CAT活性的增加,减缓MDA含量的增加;在低温胁迫后期EGTA和LaCl3能抑制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升高,降低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导致MDA含量升高,加剧低温对膜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低温胁迫对黄金香柳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光立  周鑫  潘远志  陈其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062-12064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黄金香柳(Melaleuca bracteata cv.‘Revolution Gold’)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黄金香柳1年生枝为试材,探讨不同温度胁迫(0、-5、-10、-15、-20℃)对黄金香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黄金香柳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降-升-降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OD和POD活性、MDA含量在-15℃时均达到顶峰。[结论]黄金香柳抗寒能力较弱,0℃低温已明显受害,抗寒极限温度在-15℃左右,在1月气温低于0℃的地区栽植,应采取保护措施,其在我国露地栽培北界应与0℃等温线相近。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茶树品种的抗寒机理,在前期抗寒性茶树品种筛选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强抗寒性、中抗寒性和弱抗寒性茶树品种各2份,分别比较了其秋季新梢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等抗寒性相关酶的活性,并对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强抗寒性茶树品种的秋季新梢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而弱抗寒性的茶树品种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较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低与抗寒性强弱有一定关系,CAT、SOD和PPO活性及丙二醛含量高低与抗寒性强弱之间无明显规律可循。因此,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低可以作为判断茶树品种或资源新梢抗寒性强弱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木薯品种幼苗在不同低温胁迫程度下耐寒生理指标的变化,为木薯抗寒品种选育和抗寒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华南205、华南124、辐选01为材料,试验设置4、8、12、25℃4个不同温度分别处理1、3、5、7d,处理后测定叶片的相对电导率、SOD、POD、MDA、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在4、8、12、25 ℃温度条件下,随着胁迫温度的下降与胁迫时间的延长,木薯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不断上升,SOD、POD、MDA、可溶性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及含水量则不断下降.低温胁迫下,木薯叶片相对电导率与脯氨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叶片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脯氨酸与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叶片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MDA与脯氨酸、可溶性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低温胁迫下耐寒性强木薯品种和耐寒性弱品种的相对电导率、MDA和脯氨酸差异较大且比较稳定,可作为鉴定木薯品种间耐寒性强弱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measured the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of Pyrola under cold and endophytic fungal infection conditions[i.e.,peroxidase (POD),catalase (CAT)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and the contents of malondialdehyde (MDA),soluble sugar and soluble protein.In addition,the changes in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Pyrola vegetable organ during cold stress upon inoculation with a synergistic endophytic fungus were also analyzed.It was found that the soluble sugar and soluble protein contents and POD,SOD and CAT activies of Pyrola all increased,when the plants were exposed to temperature of–5℃.In particular,the MDA contents and the POD activi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In addition,the soluble sugar and soluble protein contents increased during the treatment,which involved in both inoculation with an endophytic fungus and low temperature;however,with a reduction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endophytic fungus,those two indicators decreased.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endophytic fungus was 5×10~7 cfu ·mL~(-1).From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Pyrola root,endophytic fungi were found to improve the health of Pyrola in cold weather.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endophytic fungi played a vital role in the growth of Pyrola,which was an evergreen plant that could survive exposure to low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7.
低温胁迫对扁桃花芽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扁桃为对照、两个新疆本地品种(鹰嘴、纸皮)、两个美国引进品种(Nonpareil、Mission)的花芽为研究试材,人工模拟低温胁迫下扁桃花芽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MDA含量、SOD活性等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下降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MDA含量、SOD活性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所测生理指标显著性差异都出现在-15~-25℃,野扁桃的可溶性糖含量和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MDA含量不能作为扁桃花芽抗寒性生理指标鉴定参数,初步推断抗寒性强弱为:野扁桃>美国引进品种>本地品种。  相似文献   

18.
海滨沙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var.simplicifolia)是优良的抗沙埋地被植物.以烟台海岸沙地单叶蔓荆为材料,通过不同厚度沙埋过程中沙上和沙下叶片抗逆生理指标的测定以揭示其抗沙埋生理调控机制.结果表明,轻度和中度沙埋5d,成株和幼株整株叶片细胞膜透性增大、POD和SOD活力增高、MDA和脯氨酸含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下降.但同株沙上叶片细胞膜透性、MDA含量、SOD和POD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沙下,而沙上叶片脯氨酸含量低于沙下叶片.在轻度和中度沙埋lOd,沙上叶片细胞膜透性、MDA和可溶性糖含量、叶片POD活力降低,叶片SOD活力仍有小幅度增高,但脯氨酸含量增加,沙上叶片生长旺盛.研究表明,沙埋下叶片抗氧化酶活力和脯氨酸含量与细胞膜透性和膜脂过氧化成正相关.沙埋使植株上部叶片接近沙表面而经受干旱和地面热辐射胁迫引起细胞膜脂过氧化加剧和细胞膜透性加大.同时沙埋也使沙下叶片遭遇黑暗和缺氧胁迫诱导细胞内膜脂过氧化,但也激活了叶片抗氧化酶保护系统和叶片脯氨酸的积累抑制细胞膜脂过氧化维护细胞膜的稳定.因此在沙埋过程中,叶片快速响应沙埋胁迫激活叶片抗氧化酶系统抑制膜脂过氧化作用维持氧自由基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动态平衡在单叶蔓荆适应轻度和中度沙埋,维护沙上叶片旺盛生长中起重要作用,也是重度全埋下沙下植株茎顶端能快速延伸弯曲生长最后顶出沙面再生的主要生理保护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苗期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为探索马铃薯耐寒机制及耐寒品种的早期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低温敏感型品种费乌瑞它、中薯3号和耐寒品种桂农薯1号、桂农薯4号苗期植株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5℃低温胁迫处理,于处理后0、1、2、3、5和7 d分别取样并测定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结果】5℃持续胁迫3 d对叶片造成的伤害在外观形态上开始出现,胁迫5 d后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受低温胁迫后,各品种叶片POD、CAT和SOD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整体上均呈升高趋势,峰值出现时间存在差异;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各生理指标升降变化趋势不同。在低温胁迫5 d时,耐寒品种的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低温敏感型品种,费乌瑞它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下同)。低温胁迫提高了各品种的叶片MDA含量,在低温胁迫第5 d时,低温敏感型品种的MDA含量高于耐寒品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OD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OD活性与CAT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AT活性与脯氨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POD、CAT和SOD活性及MDA和脯氨酸含量可作为鉴定马铃薯品种耐寒性强弱的生理指标,低温胁迫第5 d可作为早期筛选耐寒材料的时间节点。4个马铃薯品种苗期耐寒性强弱依次为桂农薯4号>桂农薯1号>中薯3号>费乌瑞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