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南粳46(原名宁5047)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为父本,与江苏优质高产粳稻武香粳14杂交,经数代外观与食味品质筛选并结合条纹叶枯病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而成的优质粳稻。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11月1日农业部《  相似文献   

2.
扬辐粳7号(原名:扬辐粳4928)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辐射诱变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优质常规迟熟中粳稻,它集优质、高产、抗病于一体,是生产无公害优质稻及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理想品种,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农家致富》2007,(4):24-24
●品种来源 徐稻4号系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育成的优质早熟高产多抗中粳稻新品种。2001~2002年参加山东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79.2公斤,比对照1豫粳6号增产12.98%,比对照2圣稻301增产16.95%,均达极显著水平,名列参试品种首位。2004年3月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同年申请国家品种权保护。2005年参加江苏省引种生产试验,2006年元月通过江苏省品种认定。  相似文献   

4.
优质高产中粳新品种徐稻3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稻 3号 (原名 910 6 9)系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中粳稻新品种。 1999年经国家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检测中心测试 ,稻米品质理化指标达国家二级优质米标准 ;在 2 0 0 0年江苏省首届优质稻谷评比中被评为国标优质品种 ,且食味名列前茅 ;2 0 0 1、2 0 0 2两年江苏省中粳区域试验分析均达国家优质米标准 ,且产量均居第一位 ,增产极显著。 2 0 0 2年破格参加江苏省中粳生产试验 ,2 0 0 3年 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经过1996年用镇稻 88作母本 ,台湾稻C作父本 ,通过人工有性杂交配制F1,当年冬季将…  相似文献   

5.
盐稻9号(原名盐稻0015)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院2001年育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状较突出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苏审稻200506)。  相似文献   

6.
对照新国标看我省目前的稻米品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对照1999年9月颁布、2000年4月开始执行的优质稻谷国家标准,江苏省现今水稻主栽品种品质的主要差距为:粳稻品种垩白度(率)太高,杂交籼稻的长宽比、垩白率、垩白度和胶稠度不合格,商品性和适口性均较差。近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的两优培九和粤优938的米质有突破性进展,尤其是粤优938全部指标达新国标优3级标准,成为江苏省迄今为止唯一米质达国优标准的杂籼品种。  相似文献   

7.
早香粳1号系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南粳46/武运粳21杂交选育而成的特早熟优质粳稻类型新品种,2019年6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90023)。介绍优质粳稻早香粳1号的选育经过,介绍该品种的特征特性,总结其栽培技术,以指导早香粳1号的栽培。  相似文献   

8.
《农家致富》2005,(6):26-27
徐稻3号系江苏省徐州市农业科学院水稻室育成的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2003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定名徐稻3号(品种审定号苏审稻200306).徐稻3号属中熟中梗稻品种,是江苏省重点推广和良种补贴的水稻品种之一,2004年,连云港市新兴农资有限公司与江苏省徐州市农业科学院联姻结成友好合作单位,买断了“徐稻3号”独占生产、经营许可权.  相似文献   

9.
华粳6号(原名:华粳20316)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杂交育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2006年在参加省区试的同时破格参加省生产试验。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0706。近年来,华粳6号在徐州市、宿迁市、连云港市、盐城市和淮安市等地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中,表现出产量潜力大、农艺性状好、稻米品质优、综合抗性强等特点,特别是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具有较强的田间抗病性。华粳6号于2005年1月申请品种权保护。该品种适宜淮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栽培种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淮麦20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化平 《农家致富》2007,(14):25-25
一、品种来源 淮麦20号为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2002年8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200201),被评定为优质强筋小麦;2003年3月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权号:CNA20020014.3),2003年11月通过国家审定(国审麦2003030)。适宜黄淮南片中、高肥力早、中茬口种植,如河南中、北部,江苏.安徽淮北地区等地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11.
杂交粳稻泗优422的生育特性及亩产600kg栽培技术龚金海,朱惠平,郑国荣(常熟市梅李镇农技站215511)泗优422是江苏省农科院配组选育的早熟晚粳杂交新组合。199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0年我站引进参加苏州市区试,产量名列...  相似文献   

12.
早香粳1号系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南粳46/武运粳21杂交选育而成的特早熟优质粳稻类型新品种,2019年6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20190023)。本文介绍了优质粳稻早香粳1号的选育经过,阐述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早香粳1号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扬辐麦二号     
《农家致富》2006,(12):24-25
扬辐麦二号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弱筋小麦新品种。2002年8月通过江苏省审定定名,2003年9月以全票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国审麦2003025)。该品种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2004年全国推广的主导品种之一,也作为2005年秋播江苏省优质专用小麦推广补贴项目的品种之一。2003年获国家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号CNA20020122.0。  相似文献   

14.
王德生 《油气储运》2006,(11):29-29
辽星8号(珍珠2号///辽粳454//珍珠稻/丰锦)是由辽宁省稻作研究所运用核心种质理论,采用复合杂交和系普选育方法,历经12年潜心研究之后育成的长粒型优质粳稻新品种,已于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农家致富》2006,(4):24-24
扬辐粳7号(扬辐粳4928)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育成的优质中粳新品种,集优质、高产、抗病于一体.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审定定名(苏审稻200413)。  相似文献   

16.
淮稻8号(原名淮9926)系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从武育粳3号天然异交后代中选育的优质、高产中粳稻新品种。多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较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华粳6号(原名:华粳20316)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镇稻8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2006年在参加省区试的同时破格参加省生产试验,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0706)。近年来,华粳6号在  相似文献   

18.
毕粳43是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根据贵州粳稻栽培区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采用优势亲本组配、定向单株选择育成的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该品种综合表现高产稳产,群体整齐,分蘖强,成穗率高,有效穗多,生育期适中,穗粒结构协调,结实率高,适应性广,综合性状好.2008-2009年参加贵州省粳稻区试平均产量570.2kg/亩,比对照毕粳37号增产23.3%;2009年贵州省粳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85.4 kg/亩,比对照毕粳37号增产6.6%.稻米品质达到国家二等优质食用粳稻品种标准.2010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苏种 《农家致富》2014,(6):22-23
一、南粳50 审定编号:苏审稻201314。来源与类型:原名“宁9103”。由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武粳13/关东194杂交.于2009年育成.属中熟晚粳稻品种。适宜江苏省太湖东南部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南粳39水稻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粳39(原编号:701,791)是用日本粳稻品种西光/武粳4号的杂交F1代与高产、抗病品种丙850复合杂交,经连续8代选育而成的常规迟熟中粳新品种,1999年参加江苏省水稻区域试验,2000年在参加水稻区域试验的同时破格参加江苏省水稻生产试验。2001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