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贫困村"5·12"地震灾后重建中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特征及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贫困村灾后精神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方法】实地调研四川省10个"5·12"地震严重受灾的典型贫困村,整理相关问卷及访谈记录,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随着灾后重建的完成,贫困村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强烈,表现为需求愿望由被动变为主动、形式由单一变为多样、内容倾向于农技培训、层次由民俗变为流行等特征。主要存在重建对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重视不够、投入不够,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未能满足等问题。【结论】立足贫困村灾后重建中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应突出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在充分尊重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加强考核,鼓励社会参与,进一步完善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贫困村精神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3):175-176
近年来,瓮安县高度重视贫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措施使全县贫困村可支配资金增长明显。介绍了瓮安县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强有力的村级班子、坚持发展为上,抓好新农村和乡村旅游试点建设、坚持民主公开,强化村集体经济监督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的模型,对贫困村退出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发生率、通动力电和经营收入对贫困村退出影响显著。通过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典型村庄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得出贫困发生率、通动力电、卫生室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对贫困村退出影响较大,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1)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精准到位;(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3)完善基础公共服务,丰富贫困村文化生活;(4)加快产业实施进程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的模型,对贫困村退出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发生率、通动力电和经营收入对贫困村退出影响显著。通过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典型村庄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得出贫困发生率、通动力电、卫生室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对贫困村退出影响较大,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1)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精准到位;(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3)完善基础公共服务,丰富贫困村文化生活;(4)加快产业实施进程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灾后重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关系的论述,阐明了当前应该如何利用灾后重建的有利时机,以永久性农房重建为契机,与小城镇建设、产业规划、旅游经济相结合,切实加快基础设施、产业的恢复和发展,从而充分利用好灾后重建的丰富资金和政策机遇,加快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许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55-18056,18059
介绍了羌族文化在汶川大地震后的受灾情况,强调羌族文化的载体损失惨重、羌族文化的传承受到影响、羌族文化环境难以恢复,强调羌族文化的立体重建应突出中心任务,着重于从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环境氛围2个角度及时有效地抢救濒临危险的羌族文化遗产,详细解析了立体范式构筑的重点,在空间性重建方面,应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重建本土文化与历史,在依靠原住民的基础上重建羌族文化高地;在集群性重建方面,应重点扶持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完善旅游产业链;在生态性重建方面,应加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与示范;在发展性重建方面,则应按照分类保护、特色保护、重点保护的工作思路,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协调统一,形成灾后恢复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灾后重建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特殊的龙岩而言,重建家园工作尤为繁重,特别是灾后重建安置房建设量大面广。而灾后重建安置房的施工安全管理是保障政府这一民生工程顺利实施的一个至关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龙岩市农村灾后重建安置房建设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施工安全管理相关措施,为全面提升当地灾后重建安置房的施工安全水平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3):145-148
基于对四川省崇州市灾后重建农村居民的调查和访谈,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居民个体特征、家庭特征、政府工作、集中居住区基本条件、集中居住后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以及集中居住时间等因素对农村居民灾后重建集中居住满意度的影响。提出了加强集中居住区物质建设投入;完善政府工作,维护群众利益;提供增收途径,完善社会保障;注重对农村居民精神生活引导;提高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等和灾后重建农村居民集中居住满意度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广西贫困村生产的现状、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资源优势,组织管理优势和教育部门的师资优势、科研优势和服务优势,调动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加快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生产发展提供融资保障,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大力度培养一大批致富带头人,促进贫困村生产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灾后重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关系的论述,阐明了当前应该如何利用灾后重建的有利时机。以永久性农房重建为契机,与小城镇建设、产业规划、旅游经济相结合,切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的恢复和发展,加快全市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2006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联合开展"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随着其在全国各地展开,逐渐缓解了贫困村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贫困村农户融资难问题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贫困村互助资金组织应加强财务管理。通过对四川省江安县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地区的考察,了解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地区的互助资金组织财务管理现状,并就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低、财务硬件设施落后、风险监控机制弱等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土地承包经营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国家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效途径,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广西在"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中制定了贫困村脱贫"十一有一低于"的标准,提出"2020年全区5 000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能达5万元以上"的工作目标。本文对天峨县贫困村现有的集体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找出贫困村集体经济运行的存在问题,结合自身的工作,提出观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姬学兵 《乡村科技》2019,(14):123-124
边远山区贫困村安全饮水项目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让贫困村居民喝上安全、健康的饮用水,是保证贫困村居民身心健康及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大事。为实现贫困人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级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建设贫困村安全饮水项目,将该工程作为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点项目来抓。本文以四川省会东县老君滩乡贫困村--新田村为例,对边远山区贫困村饮水安全现状及提质增效管理建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贫困村科技特派员精准扶贫的中坚力量,校地合作培训是强化贫困村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他们"十三五"脱贫攻坚能力的重要路径。基于校地合作推进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培训工作的实践,分析了培训成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灾后重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关系的论述,阐明了当前应该如何利用灾后重建的有利时机.以永久性农房重建为契机,与小城镇建设、产业规划、旅游经济相结合,切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的恢复和发展,加快全市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运转和农村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集力的坚强后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困难,是当前农村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难题,特别对于贫困村而言,就难上加难。阐述了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困境,分析了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提出了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灾后重建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灾区各级政府把灾后重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促进城乡面貌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当前,灾后重建任务即将基本完成,灾区新农村建设仍然面临一些各级政府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明确贫困村经济发展模式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贫困村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的因素,提出其划分标志,并依据此划分标志和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贫困村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划分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产业发展不仅有利于培植贫困户的脱贫能力,而且是实现贫困村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以百色市贫困村产业发展的情况为例,探索出贫困村产业发展可以借鉴的模式,利用案例揭示出目前贫困村产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乡村振兴战略下贫困村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1月,科技部决定组织开展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科技特派团对口帮扶工作,依靠科技支援灾区灾后恢复重建,推进灾区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