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热作科技》2009,(2):53-54
4月23日,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京举行的中国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十周年庆祝活动上。据悉,我国自1999年正式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成为其第39个成员,同时启动实施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截至今年3月底,中国受理植物新品种权累计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6348件和2312件;  相似文献   

2.
我国马铃薯品种管理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奎 《中国马铃薯》2006,20(1):42-45
1 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1.1新品种保护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后,1999年农业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马铃薯为1999年农业部发布的第一批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之一,《条例》规定,对于《条例》实施前首批列入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的和《条例》实施后新列入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的植物属或者种,从名录公布之日起2年内提出的品种权申请,凡经过品种所有人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该品种的繁殖材料未超过4年,符合《条例》规定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及命名要求的,农业部可以授予品种权。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其配套办法的实施.为品种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技术保障.使我国种子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法制、科学、规范化的轨道。但是,由于各套法律法规出台的时间和背景不同.导致很多种业工作者对农作物种子管理和植物新品种保护两者的关系还存在概念上的模糊.其实这两者之间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似文献   

4.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以来.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和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在激励育种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内外经济的发展.现行的新品种保护条例已不能适应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本文重点论述了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面临的形势、实施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科研部门和种子企业纷纷加大科研育种力度。选育、推出小麦新品种的速度明显加快.因此如不加速小麦新品种推广,就很难将新选育的优良品种迅速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已于1997年3月由国务院发布,并于同年10月1日起施行。1998年8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决定我国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78年文本)》。1999年4月23日,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是 1997年发布并于 1999年 4月 2 3日正式实施 ,但到目前为止 ,农业部受理品种权申请也只有186件 ,仅有 3 9件申请符合授权条件 ,另有 94件申请初审合格 ,并发布初审合格公告。所以 ,整个工作刚刚起步 ,进一步加大植物新品种权与代理人有关知识的宣传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参加了农业部于 10月 11~ 13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代理人培训班 ,现将植物新品种权与代理人关系谈一点初浅认识。品种权 ,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核心 ,整个植物新品种保护都是围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进展迅速。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不断完善、申请量逐年递增、育种主体渐趋多元化,但仍存在植物新品种权申请与保护的结构性差异明显、植物新品种权申请与授权耗时长、育种质量和效率不高、新品种权管理不力等问题,通过合理配置植物新品种育种资源、简化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及保护程序、加强侵权行为治理、完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相关法律条例等措施,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促进农业植物新品种育种与保护工作健康开展。  相似文献   

9.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实施对中国种子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它不仅保障了育种者及品种权企业的合法权益,还极大地激发了育种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加大了社会资本向种子行业的投资力度,推动了中国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徐忠成  王淑文 《玉米科学》2004,12(Z1):116-117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实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种子行业已经走上了有法可依、有序经营的良性发展轨道.正确有效实施品种权,对于每个品种权人、种子企业都应充分认识,准确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