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属软体动物门,瓣鲍、纲,异齿亚纲,真瓣鳃目,帘蛤科,蛤仔属,俗称蛤仔、花蛤,具有生长快、人工养殖方法简单、生产周期短、投资少、收效大等特点,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是我国主要养殖贝类之一。  相似文献   

2.
花蛤为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杂色蛤(R.variegata)的俗称,属瓣鳃纲,真鳃目,异齿亚目,帘蛤科,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花蛤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群众喜爱.  相似文献   

3.
杂色蛤仔Venerupis Variegata.Sowerby)俗称花蛤、砂蚬仔,属于瓣鳃纲Lamallibranchia真瓣鳃目Eulamellibranchia异齿亚目Heierodonta帘蛤科Voneridae蛤仔属Genus Venerupis广布南北海区,是一种主要养殖贝类。  相似文献   

4.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隶属于瓣鳃纲、真瓣鳃目、帘蛤科,俗称蛤仔、砂蛤、花蛤、蚬子、砂蚬子。是佩带、热带海洋贝类,在我国分布于南北沿海,其中辽宁、山东的资源较丰富。在广东以汕尾港的分布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5.
菲律宾蛤仔大水面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福建俗称花蛤,以下简称花蛤)属帘蛤科蛤仔属,为我国四大海水养殖贝类之一.在我国沿海北起辽宁,南至广西均有分布.而福建省莆田市是我国最早、最大的花蛤苗种繁育和养殖基地之一.花蛤育苗养殖产业已成为莆田市的特色产业,对莆田乃至福建中南部渔业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彩虹明樱蛤Moerlla iridescens(Benson)俗称海瓜子、瓜子蛤、扁蛤;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真瓣鳃目,樱蛤科。为常见的小型滩涂贝类,其肉细嫩,味鲜美,素为沿海群众喜食。盛产于我国浙江、福建两省,渤海湾、黄海南部也为习见。据报道:日本本州、四国和九州,以及朝鲜、菲律宾、泰国湾、托里兹海峡  相似文献   

7.
菲律宾蛤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对于菲律宾蛤仔的研究近几年逐渐趋热,很多学者对菲律宾蛤仔养殖生物学、生态学进行了研究,包括养殖技术、遗传育种、环境因子及病理学方面,本文综述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菲律宾蛤仔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鸭绿江口海域初级生产力生产量,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的调查,根据PARSONS-TAKAHASHⅡ营养动态模型Q=(BEn)×k,对鸭绿江口浅海菲律宾蛤仔养殖容量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壳长1.5、2.0、2.5cm的菲律宾蛤仔年养殖容量分别为189 356.60、221 970.71、249 717.05t,养殖容量春季最大,秋季次之,夏季最小.春季单位面积可放养菲律宾蛤仔:滩涂养殖平均为1.48 kg/m2,深水养殖为1.17 kg/m2;夏季单位面积可放养的菲律宾蛤仔:滩涂养殖平均为0.17 kg/m2,深水养殖为0.32 kg/m2.该区域菲律宾蛤仔实际养殖密度已经大大超过其单位面积最佳放养容量,这也是导致该区域菲律宾蛤仔疾病频发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大肠菌群含量的养殖水体中,通过菲律宾蛤仔对大肠菌群的富集研究,发现菲律宾蛤仔对大肠菌群的富集量随着大肠菌群在养殖水体中含量的升高而增大,推导出的富集量公式为y=0.9254x2+17.366x-123.77。参照CAC、91/492/EEC和NSSP的标准,通过相关换算及与国内标准对比,建议菲律宾蛤仔养殖水体中大肠菌群的安全限量定为≤70cfu/100ml,生食菲律宾蛤仔养殖水体中大肠菌群的安全限量定为≤14cfu/100ml。  相似文献   

10.
菲律宾蛤仔是我国重要的海产贝类资源,菲律宾蛤仔等滩涂贝类的年产量近200万t,约占我国海水养殖总产量的20%,产量和价格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海水养殖对象。由于过去菲律宾蛤仔一直依赖自然种苗进行养殖,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强度的增加,苗种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而养殖产业所用的野生型种质,潜在的病害问题严重。现就池塘养殖生产中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形目、帘蛤科、蛤仔属,是我国主要的海产经济贝类之一,曾在胶州湾水域分布甚广。近年来由于自然种群资源严重衰退,目前主要以移植底播养殖为主。自2000年以来胶州湾底播养殖菲律宾蛤仔苗种主要来自福建莆田,菲律宾蛤仔的底播养殖已成为青岛的特色渔业。  相似文献   

12.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属于海洋无脊椎动物中的软体动物门,双壳钢,帘形目,帘蛤科,蛤仔属,俗称砂蚬子、蚬子、花蛤、杂色蛤等[1]。成蛤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可鲜食也可做成干品,还可入药,它与缢蛏、牡蛎和泥蚶一起被称为中国传统的“四大养殖贝类”。其特点是生长速度快、生活适应性强、生产周期短、养殖方法简单、投资少、效益高,因此非常适合条件适宜的地区进行高密度养殖。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福建俗称花蛤,以下简称花蛤)属帘蛤科蛤仔属,为我国四大海水养殖贝类之一。在我国沿海北起辽宁,南至广西均有分布。花蛤营养丰富,肉味鲜美,并以其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适应力强、市场价位稳定等特点,成为滩涂贝类养殖中最重要和最有发展前景的品种之一,也是目前人们菜篮子中不可或缺的水产品。2004年我国花蛤养殖产量150万吨,其中福建产量达37·67万吨(福建花蛤养殖规模和产量仅次于牡蛎位居第二),培育的花蛤白苗产量5万吨,其苗种生产量位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的70%以上。福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花蛤…  相似文献   

14.
菲律宾蛤仔养殖水体中大肠杆菌安全限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不同大肠杆菌含量的养殖水体中菲律宾蛤仔对大肠杆菌的富集情况,结果是,菲律宾蛤仔对大肠杆菌的富集量随着大肠杆菌在养殖水体中含量的升高而增大,从而推导出富集量公式y=0.9254x2 17.366x-123.77。参照CAC、91/492/EEC和NSSP的标准,通过相关换算,再与国内标准进行对比,建议将菲律宾蛤仔养殖水体中大肠杆菌的安全限量定为≤70MPN/100mL,将供生食的菲律宾蛤仔养殖水体中大肠杆菌的安全限量定为≤14MPN/100mL。  相似文献   

15.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养殖生产已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大面积养殖,与缢蛏、泥蚶、牡蛎有四大养殖贝类之称,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养殖贝类。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人员对菲律宾蛤仔的生理生态、生长发育及繁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周颖 《河北渔业》2014,(5):14-15
<正>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es)是我国养殖的主要经济贝类之一。菲律宾蛤仔的养殖受饵料影响很大,目前主要采用单胞藻作为养殖菲律宾蛤仔的饵料,湛江等边金藻、球等边金藻、小球藻、盐藻等都是菲律宾蛤仔的最佳饵料。养殖场在繁育和养殖菲律宾蛤仔苗种过程中,需要培育大量单胞藻,培育单胞  相似文献   

17.
正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俗称花蛤,属帘蛤科,蛤仔属,是我国四大经济养殖贝类之一,单种产量在我国养殖贝类中最高。菲律宾蛤仔有多个壳色品系,例如斑马蛤、两道红等等,斑马蛤因其贝壳表面有类似斑马条纹而得以命名,在莆田天然群体中约占0.24%,且存在稳定的性状遗传基础。相比于其他品系,斑马蛤虽然生长速度较慢,但  相似文献   

18.
菲律宾蛤仔规模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于2004-2005年进行了菲律宾蛤仔规模化育苗试验和生产,解决了菲律宾蛤仔规模化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为菲律宾蛤仔的全人工养殖推广和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主要技术研究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9.
乳山湾滩涂贝类养殖容量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计算单位面积的浮游植物和底栖微藻生产的有机碳供应量、单位面积浮游动物和其它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及其对有机碳的需求量,首次对乳山湾滩涂贝类(以菲律宾蛤仔为代表,后文简称蛤仔)在不同养殖季节的养殖容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不同体长范围内的蛤仔养殖容量均表现为10月份最大,6月份次之,8月份最小。壳长在1.5~2.5 cm范围内的蛤仔的平均养殖容量为2 692 ind.m-2,目前乳山湾蛤仔实际养殖密度为1 080 ind.m-2,该体长范围内的蛤仔养殖密度尚有较大发展余地;壳长在2.5~3.5 cm范围内的蛤仔的平均养殖容量为1157 ind.m-2,该体长范围内的蛤仔养殖密度基本接近其实际养殖密度;壳长大于3.5 cm的蛤仔平均养殖容量为697 ind.m-2,该体长范围内的蛤仔养殖密度已超过其最佳养殖密度。  相似文献   

20.
2017年7月~2019年4月期间,本研究采用大面观测、现场模拟实验与生长情况跟踪相结合的手段,基于Dame指标和Herman模型估算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养殖容量。结果显示,调查期间,胶州湾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为2.09~4.28 mg/m3,均值为3.07 mg/m3;不同规格(壳长2.29~3.59 cm)的菲律宾蛤仔单位个体的平均滤水率为0.45 L/(h?ind.),单位重量菲律宾蛤仔的平均滤水率为2.52 L/(g?h);菲律宾蛤仔1龄、2龄和3龄的平均干重分别为0.18、0.30和0.42 g;胶州湾的水团停留时间为52 d,初级生产时间为1.58 d,贝类滤水时间为2.09 d;1龄、2龄和3龄蛤仔的养殖容量分别为637、378和272 ind./m2。目前,菲律宾蛤仔养殖量已超过养殖容量,建议若以2龄蛤为采捕对象,适宜的播苗密度为582 ind./m2;若以3龄蛤为采捕对象,适宜的播苗密度为789 ind./m2。本研究结果可为保障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养殖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