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观察不同温度对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并用直线回归法测得产卵前期、卵、1~4龄幼虫、老熟幼虫感应期、蛹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83(±1.17)℃、14.09(±0.97)℃、14.74(±0.47)℃、17.74(±1.05)℃、15.32(±0.73)℃、14.55(±0.79)℃;有效积温分别为158.17(±18.47)d·℃、81.00(±7.34)d·℃、437.88(±18.24)d·℃、65.70(±8.55)d·℃、74.21(±5.62)d·℃、870.95(±65.63)d·℃。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各虫态和全世代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测定的温度范围内,全世代发育历期与温度的关系符合指数函数y=1536.6e-0.1121x。根据有效积温法则预测该虫在南宁市理论发生代数为3.1~4.1代/年,这与实际发生情况基本相符合。  相似文献   

2.
花斑皮蠹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的温度下,分别观察和测定了花斑皮蠹(Trogoderma variabileBallion)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7.8~35℃温度范围内,花斑皮蠹均能完成发育,其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幼虫、蛹、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5、15.9、14.6和13.6℃,有效积温分别为113.25、513.43、71.29和43.67d.℃;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5.5℃,有效积温为716.76 d.℃,持续高温(37.8℃)不适合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恒温条件下测定了瓜实蝇的发育历期,并应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出瓜实蝇卵、幼虫、蛹和成虫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16 ℃、11.91 ℃、11.65 ℃和13.99 ℃;有效积温分别为17.22 d·℃、76.38 d·℃、134.92 d·℃和802.57 d·℃.  相似文献   

4.
绿豆象生长发育与温度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绿豆象的生长发育与温度的相关性。[方法]在17、21、25、29、33℃下,测定绿豆象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绿豆象不同虫态的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同时对绿豆象成虫的寿命、产卵量及卵孵化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温度不同,绿豆象的发育历期也不同,在17~33℃范围内,绿豆象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呈反比,超过这一温度范围,绿豆象蛹发育历期延长;绿豆象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07、10.38和11.60℃,有效积温分别为70.38、274.96和118.75d·℃。在17~33℃,绿豆象成虫的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25℃绿豆象平均单雌产卵量最高,卵孵化率也最高。[结论]温度对绿豆象发育有显著影响,绿豆象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24℃,世代的有效积温为413.33d·℃。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防控越橘巢蛾的发生,在22、25、28、31和34℃温度条件下研究越橘巢蛾(Sardoscelis spenias Meyrick)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越橘巢蛾的发育历期受温度影响显著,随着温度的升高,各虫态发育历期缩短;幼虫的发育历期最长,其次为蛹,卵和产卵前期的历期最短。越橘巢蛾卵、幼虫、蛹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98、6.47、10.92和8.61℃,有效积温分别为114.38、449.73、139.92和95.41日·度;整个世代完成发育所需要的有效积温为837.06日·度,预测在黔东南地区1a发生5~6代。  相似文献   

6.
《吉林农业科学》2017,(3):23-26
以柞蚕卵繁殖的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赤眼蜂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7~33℃范围内,两种赤眼蜂的各虫态发育历期明显不同,世代发育历期也不同,螟黄赤眼蜂世代速率为:y=0.2079-2.9390/x,松毛虫赤眼蜂的世代速率为:y=0.2183-3.1482/x,试验得出两种赤眼蜂不同虫态发育起点温度不同,螟黄赤眼蜂的卵发育起点温度为7.85℃,高于松毛虫赤眼蜂的卵发育起点温度5.10℃,两种赤眼蜂有效积温不同,螟黄赤眼蜂为174.19℃·d,松毛虫赤眼蜂有效积温为183.33℃·d,研究结果为今后更好地应用两种赤眼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因素(光照和温度)多水平试验,研究了温度和光线对黄粉虫蛹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粉虫蛹的发育历期极显著地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随着温度的上升,黄粉虫蛹发育历期缩短.在完全黑暗条件下,黄粉虫蛹发育历期延长.光照条件(12L:12D)、完全黑暗条件、室内自然光照(<250k)和变温(14~29℃)条件下黄粉虫蛹发育的有效积温分别为90.28d·℃、103.76 d·℃和103.84d·℃;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1℃、13.4℃和10.98℃.黑暗条件和温度对黄粉虫的羽化率没有影响.一定的弱光条件、变温环境和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能缩短黄粉虫蛹发育历期,促使羽化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8.
低温对褐飞虱发育、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3、16、19、22、25 ℃下,测定了褐飞虱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褐飞虱若虫各虫态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有明显的差异,在同一龄期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13 ℃卵不能孵化.褐飞虱若虫的平均发育历期与温度呈线性相关.在同一温度下,以1、5龄若虫历期较长,2、3、4龄若虫历期较短.不同温度下雌成虫寿命都要比雄成虫寿命长.采用直接最优法计算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为:1、2、3、4、5龄和若虫期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06、11.89、10.10、10.91、10.02、9.99℃;有效积温分别为:101.01、35.07、48.64、43.07、80.65、323.58 d·℃雌虫产卵量随温度降低而减少.25℃和22 ℃产卵量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高于19℃和16 ℃、13 ℃成虫不能产卵.  相似文献   

9.
管氏肿腿蜂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管氏肿腿蜂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及发育速率有显著影响,在温度为20、24、26、28、30℃时,雌性管氏肿腿蜂世代历期分别为40.7、34.0、30.1、28.0、26.4 d;其卵、幼虫、成虫和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39、10.84、9.14、10.98、11.43℃,有效积温依次为52.25、103.01、223.70、258.24、442.86℃。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白星花金龟生长发育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在室内采用6个恒温(21、24、27、30、33和36℃)处理研究白星花金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白星花金龟各虫态发育历期为21~36℃,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卵期、幼虫期、蛹期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79、9.15、14.86和13.80℃,有效积温分别为136.25、3 031.31、308.92和98.35d.℃,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9.96℃和3 628.73d.℃。结合气象资料,预测白星花金龟在石河子地区1a可以发生的理论代数为1代,与田间实际发生代数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1.
红脉穗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20、22、25、27和3O℃5个恒定温度对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22、12.77、11.63、11.43和12.17℃;有效积温分别为59.64、265.93、136.20、26.71和487.39 d.℃。该虫在海南年发生8~10代。  相似文献   

12.
二点委夜蛾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 Moschler)在我国属于耕作制度变革后新发生的害虫,为了便于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测预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了二点委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并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出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温度对二点委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在温度为15~30℃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其发育速率明显加快。二点委夜蛾的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均与温度呈明显的相关性,其卵、幼虫、蛹和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72、10.80、9.63和10.04℃,有效积温分别为71.47、248.89、134.00和552.95 d.℃。利用本研究结果,根据有效积温法则,可准确预测出该虫在当地的发育代数。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水稻负泥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度为14±0.5℃、18±0.5℃、22±0.5℃、26±0.5℃和30±0.5℃,光周期为14L:10D,相对湿度为85%条件下,研究了水稻负泥虫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水稻负泥虫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39、7.20和7.23℃,有效积温分别为53.01、118.31和122.36日.度。建立了发育速度、发育历期的理论模型,同时得到水稻负泥虫各个虫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拟合方程。  相似文献   

14.
刺桐姬小蜂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8、21、24、27、30、33℃ 6个恒温条件下观察刺桐姬小蜂(Quadrastihus erythrinae Kim)的生长发育情况,记录卵、幼虫、蛹以及卵-蛹的发育历期,计算剌桐姬小蜂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卵、幼虫、蛹、卵-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40、13.93、15.11、14.4...  相似文献   

15.
剑毛帕厉螨(Stratiolaelaps scimitus)是一种生活于地表的捕食性螨类,近年来在欧美国家被商业化生产用于防治食用菌及温室害虫,但在我国尚未有相关研究.为了掌握其基本生物学,研究温度、湿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在100%RH条件下设置16℃、20℃、24℃、28℃、30℃和32℃ 6个温度梯度,以及在25℃条件下,设置92%、96%和100%RH 3个湿度梯度,分别测试剑毛帕厉螨的存活率、发育历期,并采用直接最优法计算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剑毛帕厉螨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4~28℃,最适相对湿度为100%;雌雄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59℃和11.75℃,有效积温分别为211.88℃和137.08℃.据测算,在25℃、100%RH条件下,剑毛帕厉螨1 a可繁殖23代.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15、18、22和28℃的恒温条件下,对菜粉蝶越冬蛹冬后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得到发育速率y与温度x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y=-0.051884+0.007123x,计算出菜粉蝶越冬幼虫滞育后发育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28(±0.3)℃和140.24(±10.4)d.℃。在自然条件下,越冬蛹在3月初开始羽化为成虫,4月中下旬羽化结束,50%成虫羽化的高峰期出现在高于发育起点7.28℃的总有效积温达到136.46d.℃。应用累积羽化率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建立了菜粉蝶越冬蛹累积羽化百分率Y与有效积温x间的Logistic回归模型Y=100/{1+exp[-0.031541(x-136.46)]}。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豆野螟(Maruca vitrata)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在不同温度梯度恒温培养箱中观察了不同温度对豆野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30℃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缩短。卵、幼虫、蛹及从卵至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3、10.8、9.9℃和10.9℃,有效积温分别为40.2、169.5、135.1日度及344.8日度。  相似文献   

18.
蚕豆上南美斑潜蝇的发育历期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在蚕豆植株上不同恒温条件下发育历期不同,随温度升高发育历期缩短。在10℃,15℃,20℃,25℃,30℃的恒温下,发育历期依次为71.8 d,47.5 d,33.7 d,16.3 d,14.1 d。卵 ,1~3龄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依次为(11.5±2.8)℃,(7.6±3.2)℃,(8.8±4.3)℃,(10.3±2.9)℃,(5.3±2.1)℃;日有效积温依次为(39.98±10.6)℃,(45.5±10.4)℃,(29.44±3.9)℃,(21.57±5.5)℃,(169.9±22.4)℃。并得出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与温度的6个回归关系式,可用于南美斑潜蝇发生期的幼虫分龄预测、历期预测和有效积温预测。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不同恒温条件下饲养金凤蝶Papilio machaon Linnaeus以研究其生长发育。结果表明,金凤蝶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32℃、9.11℃和8.95℃,有效积温分别为79.39d.℃、297.99 d.℃和182.47 d.℃;16℃条件下蛹滞育。9月份起室内常温条件下金凤蝶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2.98±1.04)d、(21.84±2.67)d和(22.52±12.52)d;孵化率、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为66.13%、55.28%和95.59%;绿色蛹占91.18%,明显高于褐色蛹;蛹质量(1.05±0.16)g,成虫性比(♀/♂)为0.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