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甜糯玉米采收与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研究表明 ,鲜食玉米鲜穗适宜采收期为授粉后 2 3~ 2 5d。收获后贮存期间鲜玉米含糖量受温度影响极大 ,达极显著相关 (r =0 980 4 ) ,贮存温度低 ,呼吸强度小 ,糖分降解慢 ,保鲜效果好。加工品质和风味由冷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决定。热处理时间为 18~ 2 4min ,冷处理温度为 - 45℃~ - 38℃时 ,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以哈密瓜汁中的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超临界CO_2技术(压力10、20、35 MPa,温度35、45、55℃),以温度、压力、保压时间为自变量,以大肠杆菌存活对数为因变量,对哈密瓜汁中大肠杆菌进行超临界CO_2(SCCO_2)杀菌效果的研究。采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分析超临界CO_2对大肠杆菌的杀菌动力学;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超临界CO_2对大肠杆菌超微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35~55℃、10~35 MPa的条件下对哈密瓜汁中大肠杆菌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灭菌速率分为先快后慢两个阶段;随温度和压力的提高,大肠杆菌的灭菌速率均逐步上升;经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后,大肠杆菌细胞出现明显的缺陷,部分细胞壁消失。  相似文献   

3.
热杀菌处理对烟熏火腿保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杀菌工艺对烟熏火腿保质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0~4℃和36℃条件下贮存处理后发现,水浴杀菌处理效果远优于微波杀菌处理,其中80~85℃杀菌,并急速冷却处理工艺能最有效地延长烟熏火腿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4.
以糯米糍等5个品种的荔枝果实为试材,研究经3~5℃冷处理结合护色后,不同贮藏温度(-2~0℃,1~4℃)对荔枝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荔枝采后经3~5℃冷处理结合保鲜剂护色后,快速置于-2~0℃条件下贮藏,可有效降低果实水分和糖、酸、VC等营养物质的损耗,保持良好的果皮、果肉色泽及口感,贮藏100~120d,好果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不同加热处理对花生粉功能特性的影响.共采用了三种处理方法:①在100℃、120℃、140℃、160℃四种温度下常规加热处理,时间分别为15、30、60分钟.②在121℃下高压湿处理5~30分钟.③以不同辐照剂量加热处理,视这些处理对脱脂花生粉的乳化作用(E C)、吸水性、吸油性、起泡能力、泡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热处理对人工林杉木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人工林杉木为试材,对分别用热油和热空气为介质,在温度为180、200和220 ℃分别热处理1、3和5 h后试件的抗吸水率、抗胀率和表面接触角进行了测定,并用化学法分析了处理材主要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试件的尺寸稳定性能均显著高于未处理对照材(p﹤0.05),且随温度的升高、处理时间的延长,木材的尺寸稳定性明显增加;在隔氧的油介质中进行热处理,试件的尺寸稳定性明显高于空气热处理材。对处理材主要化学成分的分析表明热处理使木材尺寸稳定的机理是处理过程中木材细胞壁组分尤其是半纤维素和少量的纤维素发生了化学降解。  相似文献   

7.
甘薯对贮藏温度十分敏感,为探究短期冷热处理对红薯贮藏期间商品性变化的影响,以紫云红芯红薯为试验材料,经过4d 的28℃短期热处理和4℃冷处理后放入温度12℃、空气相对湿度80%~85% 的新型贮藏窖里恒温恒湿贮藏105d,定期监测甘薯在贮藏过程中的总质量损失率、干率、硬度、烂薯率、发芽率等。结果表明:经过短时间的热处理可降低紫云红芯红薯贮藏期间烂薯率,有利于减少贮藏后期水分及干物质损失,但不能解决紫云红芯红薯在贮藏过程中发芽的问题。因此,虽然短期热处理在紫云红芯红薯的贮藏保鲜上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但还需要与其他处理方法相结合来降低发芽率。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及保鲜剂Amistai Dip对甜瓜的贮藏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保鲜剂浓度对甜瓜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试验,通过定期对处理后贮藏甜瓜硬度、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的测定及统计分析来说明热处理及保鲜剂Amistai Dip对甜瓜贮藏的作用,并探讨其保鲜效果的优劣。用40℃、50℃、60℃热水对甜瓜分别进行2min、3min、4min浸渍,之后,喷施50mg/kg、100mg/kg、150mg/kg不同浓度的保鲜剂。实验结果表明:50℃处理3min,浓度为150mg/kg的Amistai Dip可明显改善甜瓜的品质,延长甜瓜的寿命,延缓其衰老  相似文献   

9.
对软包装笋热杀菌工艺进行了研究。以菌落总数作为评价指标,选择料液比(m笋∶V臭氧水)、臭氧水浓度、处理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8,臭氧水质量分数为4 mg/kg,处理时间为5 min时,减菌化效果最佳;以菌落总数作为评价指标,选择杀菌温度、升温时间、恒温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杀菌温度为110℃,升温时间为4 min,恒温时间为15 min时,常压热水喷淋杀菌效果最佳。通过比较该工艺与传统工艺在杀菌后产品的色泽、组织形态和风味,表明采用该工艺灭菌的软包装笋在品质方面均优于传统工艺。  相似文献   

10.
速生人工林桉树木材高温热处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广西速生人工林桉树资源丰富,但其木材极易端裂、尺寸稳定性和耐久性差,为了提高其使用范围和产品附加值,笔者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其进行高温热处理研究。主要探讨了热处理工艺对速生桉木材尺寸稳定性和化学基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在165~210℃,热处理时间在1~4 h范围内。随着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延长,木材平衡含水率逐渐降低,从木材的FTIR图可知,羟基吸收峰的强度明显降低,羰基吸收峰的强度略呈降低趋势;经210℃处理的试件的平衡含水率比未处理的降低了43.12%,方差分析表明,热处理温度对平衡含水率影响更显著。高温热处理对速生人工林桉树木材的改性效果显著,能够大大提高其尺寸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对黑加仑多糖进行提取,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黑加仑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波功率140 W,超声波处理时间为30 min,恒温水浴浸提时间为1.5 h,料液比为0.5,黑加仑粗多糖得率1.8g/100 mL。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确定影响提取率的主次因素分别为料液比、超声波功率、超声波时间、水浴浸提时间。  相似文献   

12.
以宁夏灵武长枣为原料,采用酶解法处理提取鲜枣原汁,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鲜枣原汁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1.5,果胶酶0.2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h,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25.3%;在原汁中添加0.1%CMC和0.05%琼脂的组合稳定剂及0.0151g/mL的异VC钠+柠檬酸,置于37℃恒温条件下7天,鲜枣混浊汁无分层现象,均匀一致,口感细腻,枣香浓郁;对鲜枣原汁杀菌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以75℃恒温30min杀菌效果较为理想,枣汁无任何不良现象出现,符合国家标准GB10792-89。  相似文献   

13.
小黑豆分离蛋白的制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小黑豆分离蛋白的制取与功能特性。试验表明,小黑豆分离蛋白(SBSPI)最佳提取条件为:pH值为8.5,碱溶温度为55℃,料液比为1∶10。与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相比,小黑豆分离蛋白的溶解度、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均较好,但起泡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以绿豆为原料,研究了绿豆浓浆饮料的生产工艺。探讨了料水比、预处理方式、均质条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绿豆浓浆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料水比为1∶13~1∶15,采用预处理方式1,均质压力25~30 MPa,均质温度65~75℃,均质2次,杀菌温度121℃,杀菌时间20 min。  相似文献   

15.
以桑葚和红茶为主要原料研制桑葚红茶饮料,确定最佳制作工艺条件为:红茶浸提pH控制在4.5左右,浸提时间3 h,茶水比为1∶50,桑葚汁液∶红茶汤为2∶8,VC添加量为0.03%,灭菌温度为105℃,所制得的产品茶香清新,果香浓郁,酸甜可口。  相似文献   

16.
以无核白葡萄干为原料,对无核白浓缩汁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料液比1∶3,复水温度50℃,复水时间4 h为无核白葡萄干最佳复水条件;酶解最佳工艺条件酶解时间60 min,pH值3,酶解温度40℃;旋转蒸发最佳条件温度80℃,浓缩无核白汁可溶性固形物为40 Brix。  相似文献   

17.
以雪梨酿造的酒为基酒,用红枣、桑葚、菊花、蜂蜜等为原料,研究了浸泡温度、浸泡时间、物料比、料液比、酒精浓度、蜂蜜添加量、梨汁添加量等因素对复合梨酒的感官指标的影响。复合梨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温度5℃,浸泡时间7 d,物料比(红枣∶桑葚∶菊花)1∶1∶1(物料总量为3 g),料液比3∶100,乙醇15%Vol左右,梨汁添加量6 mL/100 mL,采用蜂蜜调节梨酒糖度为20°Brix。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复合酒颜色呈红褐色,有光泽,酒体芬芳,兼具多种果香,甜度适口。  相似文献   

18.
以新疆和田酸石榴为原料加工石榴汁,采用不同孔径的陶瓷微滤膜对石榴汁进行除菌过滤,对比不同孔径(0.10、0.22、0.45μm)微滤膜的膜通量、石榴汁除菌率、营养成分含量及色值等指标的变化,确定适于石榴汁过滤除菌的陶瓷微滤膜的孔径与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用于石榴汁过滤除菌的陶瓷微滤膜的适宜孔径为0.22μm;最佳工艺参数为:过滤压力0.20 MPa,料液温度20℃。在此条件下,陶瓷微滤膜过滤的石榴汁可保持较高的膜通量,有效去除果汁中的悬浮物和有害微生物,较好地保留营养成分,石榴汁在120 d储藏过程中的色泽变化轻微。陶瓷微滤膜过滤除菌可以作为一种除菌工艺代替石榴汁加工中的传统热杀菌工艺。  相似文献   

19.
橘皮黄色素的制备及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橘皮为原料,从影响橘皮黄色素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提取温度、时间和溶剂出发,通过设计正交实验对黄色素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制备后橘皮黄色素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以1∶8(g/mL)的料液比在温度60℃下浸提5h,得到的黄色素浓度最高,在370nm处的吸光度为1.372,且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对光和热的耐受性强,受pH值变化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