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氮肥种类和用量对桂牧一号杂交象草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碳铵更有利于提高桂牧一号功能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随着施氮量的提高,叶绿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氮处理(尿素300 kg/hm2和碳铵821,4 kg/hm2)对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作用最大,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指导桂牧一号杂交象草的优质高产栽培,设7个处理,分别为:A1(施尿素,150 kg/hm2),A2(施尿素,300 kg/hm2),A3(施尿素,450 kg/hm2),B1(施碳铵,411.3 kg/hm2),B2(施碳铵,821.4 kg/hm2),B3(施碳铵,1 231.65 kg/hm2),CK(不施氮肥),用体外产气法测定了不同氮肥及施氮水平下桂牧一号杂交象草的产气量以及干物质和有机物的体外消失率.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牧草间产气动力学参数差异显著(P<0.05),理论最大产气量、产气速率常数、产气延滞时间和干物质体外消化率分别以处理B1,B1,A3和B1最高,而以处理A1,A1,B2和B3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理论最大产气量与产气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干物质、有机物体外消失率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干物质体外消化率与牧草中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产气速率与延滞时间之间的相关不显著,其他各参数与营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较低.从桂牧一号杂交象草体外发酵的特性来看,施用碳铵要优于尿素,碳铵的施用量以411~821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氮硅配施对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和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宁粳1号和汕优63为试材,研究不同水平氮肥配施硅肥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转氨酶活性以及叶片硅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氮肥水平下,施用硅肥可不同程度地延缓成熟期剑叶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提高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浓度,改善叶片光合功能;施用氮肥和硅肥均能提高水稻剑叶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并且随着施硅肥量增加,水稻叶片硅素积累量与GO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缓解季节供需不均衡,解决饲草供需矛盾,研究山羊饲喂桂牧1号杂交象草、紫色象草两种象草后的效果。【方法】选择16头体重、年龄接近,生长发育正常的努比亚山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头,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分别饲喂桂牧1号杂交象草和紫色象草,为期90d。【结果】饲喂桂牧1号杂交象草组比紫色象草组日增重高出7. 76%,桂牧1号杂交象草组增重效果好;桂牧1号杂交象草组屠宰率高于紫色象草组6. 22%,桂牧1号杂交象草组的屠宰性能优于紫色象草组;饲喂紫色象草组的料肉比为:17. 16(草)+5. 37(料)∶1,低于桂牧1号杂交象草的料肉比23. 28(草)+5. 08(料)∶1,而桂牧1号杂交象草的精料料肉比低于紫色象草组,所以饲喂紫色象草组的料肉比高于桂牧1号杂交象草。【结论】添加一定比例的桂牧1号杂交象草,可获得较高的屠宰效率;添加紫色象草,明显改善山努比亚羊的肉质,两种象草均可作为肉羊日粮饲料添加,有着较高的饲料回报率,在南方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狼尾草属牧草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掌握适于本地种植的牧草种质资源品种,优化牧草品种推广策略。【方法】通过 对 7 个狼尾草属牧草品种进行田间种植试验,比较其产草量和营养成分。【结果】热研 4 号王草的产草量最 高,每小区达到 329.67 kg,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矮象草株高及产量均为最低;紫茎象草和优质象草粗蛋 白质含量较高,分别为 8.01% 和 7.83%,其他品种介于 6%~7% 之间;桂牧 1 号杂交象草粗纤维含量最高为 33.68%,其他品种介于 29%~32% 之间。【结论】结合产草量及营养成分分析结果,建议主要狼尾草属牧草 品种在本地推广利用顺序依次为热研 4 号王草、桂闽引象草、优质象草、桂牧 1 号杂交象草、华南象草、紫 茎象草、矮象草。在实际生产中,可结合不同需求,因地制宜种植相应品种。  相似文献   

6.
台湾象草区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6--2008年在广西南宁、百色、湖南长沙3个不同生态区以桂牧1号杂交象草为对照,对广西畜牧研究所引进的台湾象草进行了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台湾象草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干草产量(46 351.32~53 903.84 kg/hm(2))比对照桂牧1号杂交象草(41 919.12~44 137.66 kg/hm(2))增加10.02%~23.73%,草质柔软,蛋白质含量(10.5%)比对照高出9.4%,是适应性极强的优质牧草,可在亚热带地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探讨黄瓜叶片氮代谢关键酶类活性与果实氮化物含量的相互关系,为黄瓜氮素的高效利用和品质优化提供依据。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氮肥用量对黄瓜叶片氮代谢酶活性和结果盛期果实氮化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25~375 kg/hm~2施氮情况下,随施氮量增加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的活性逐渐升高,处理间差异显著,施氮量超过375 kg/hm~2其酶活性增加不明显且有下降的趋势。不同品种间酶活性大小依次为津优35号、园丰元6号、永昌9618,博特202,其中津优35号与园丰元6号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与永昌9618和博特202差异显著。果实中氮化物的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提高;施氮量为375 kg/hm~2时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及粗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增加到450 kg/hm~2时3种氮化物含量均下降,而硝酸盐含量持续增加;在525 kg/hm~2时含量最高,津优35号硝酸盐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最低,可溶性蛋白和粗蛋白含量最高,博特202与之相反。相关分析表明,果实中硝酸盐含量与NR和G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GPT和GOT无显著相关关系;可溶性蛋白和粗蛋白含量与4种酶类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品种间果实氮化物的差异是氮素吸收同化综合作用的结果。选择氮素吸收同化能力强的品种,既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又可改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文紫椒1号紫色果实各生长发育阶段的色素变化,为丘北辣椒新奇果色新品种的选育和生产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文紫椒1号为对象,将其果实分为5个生长发育阶段,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各阶段果实的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叶绿素(a+b)[Chl(a+b)]、类胡萝卜素(Car)和总花色苷(TAC)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在文紫椒1号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的Chl a、Chl b、Chl(a+b)和TAC含量均在生长发育的第4阶段最高,分别为0.225mg/g FW、0.072mg/g FW、0.297mg/g FW和2.453(A539.0-0.25A657.0)/g FW,且均极显著高于其余各阶段;Car含量在第5阶段最高,为1.892mg/g FW,极显著高于其余各阶段;Chl a与Chl b呈极显著正相关,Chl(a+b)与Chl a和Chl b呈极显著正相关,Car与Chl b呈极显著负相关,TAC与Chl a、Chl b和Chl(a+b)呈正相关。【结论】文紫椒1号果实在生长发育第1~3阶段由黄绿转为蓝绿、在第4阶段转为紫色、在第5阶段转为橙红色。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刈割时间对桂牧一号杂交象草(Hybrid Pennisetum urpureum Guimu-1)生长性能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0d刈割桂牧一号的株高、叶长、叶宽、分蘖数、茎叶比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鲜草、干草、粗蛋白和粗纤维总产量以60 d刈割最高,分别为5 526.6 kg/667m2、1 005.9 kg/667m2、128.8 kg/667m2和298.8 kg/667m2;干草中粗蛋白含量为40d刈割>50 d刈割>60d刈割,粗纤维含量则相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找到南方稻田种植桂牧一号的适合氮磷肥料配比,以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循环农业科技工程基地试验田为平台,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肥量对桂牧一号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设N0P2K、N1P2K、N2P2K、N3P2K、N4P2K、N2P0K、N2P1K、N2P3K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基肥施用氮、磷肥尤其是氮肥对桂牧一号有明显增产作用,追施氮肥可以明显促进桂牧一号的再生。桂牧一号基肥施用,氮肥最佳施用量(折纯)为677.5 kg/hm2,磷肥最佳施用量(折纯)为100.4 kg/hm2。氮、磷肥的施用都可以增加桂牧一号氮吸收量,氮肥的作用较磷肥强。氮、磷肥的施用都可以增加桂牧一号的磷吸收量,磷肥的作用较氮肥强。氮、磷肥的施用可以增加桂牧一号的钾吸收量。  相似文献   

11.
以一年生舒茶早(C. sinensis cv.‘Shuchazao’)扦插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和氮素水平对茶树叶片光合作用、叶片含氮量和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素形态上,铵硝比例3:1和2:2处理茶树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铵硝比例3:1组叶片含氮量显著高于其他组;铵硝比例2:2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S)的表达量最高,全铵处理组表达量最低,只有铵硝比例2:2处理组的66.67%。铵硝比例2:2的谷氨酸合成酶基因(GOGAT)的表达量最高,铵硝比例1:3表达量最低,只有铵硝比例2:2组的20%。在氮素水平上,正常氮素营养液培养下,茶树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叶片含氮量显著高于不含氮和4倍氮处理组;茶树叶片的GS和GOGAT基因的表达量也最高,分别是4倍氮素处理组的1.3倍和2.1倍,是不含氮素处理组的5.2倍和5.0倍。综合来看,茶园施肥需要铵硝配比施肥并适当提高铵态氮含量,同时不宜过度施肥,不仅造成肥料浪费还可能不利于茶树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素形态对油茶幼苗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年生油茶‘华金’扦插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同位素示踪研究铵态氮、硝态氮及同时供应条件下油茶生长及氮素吸收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形态对油茶形态指标有显著影响,铵态氮处理油茶生长量、地下鲜重和根冠比最大,分别达到19.4 cm、7.29 g和0.94;铵硝同时处理下油茶总鲜重最高,达15.08 g。不同氮素处理下油茶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荧光参数有显著差异,铵硝氮同时处理能提高油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初始荧光(Fo)和最大荧光(Fm)。3种施氮方式下的油茶各组织器官的全氮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其中铵硝氮同时处理后的油茶根茎叶中全氮量均为最高,分别为26.7、14.1和24.6 g·kg-1,纯铵处理次之。同位素示踪表明铵硝氮同时处理后油茶叶、茎、根对15N的吸收能力和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果表明同时供应铵态氮和硝态氮最有利油茶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在浅水湖泊的外源污染源控制工作中控氮(N)的必要性,通过室外模拟实验,探究了N负荷升高对浅水湖泊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设置低N组(输入氮磷比为5∶1)和高N组(输入氮磷比为100∶1)两个N负荷水平,同时选择不同生长型的两种沉水植物——莲座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冠层型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作为实验对象。结果表明:N负荷升高对苦草生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高N组苦草的相对生长率、生物量、根长、株数和叶片数等指标均显著低于低N组。与苦草不同,N负荷升高对穗花狐尾藻的胁迫作用不显著,两种N浓度下穗花狐尾藻的生物量、相对生长率、节间距、株高和株数均无明显差异。总体而言,N负荷升高显著降低了沉水植物的总生物量,实验结束时高N组沉水植物的总生物量(115.86 g?m~(-2))是低N组(321.98 g?m~(-2))的36.0%。研究表明,N负荷升高会对沉水植物的生长产生胁迫,但是不同沉水植物对N负荷升高的响应具有种间差异。从湖泊管理和生态修复的角度,本研究支持外源N、P均需要控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固定化生物炭对水体铵态氮去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微生物固定化生物炭对水体铵态氮(NH_4~+-N)去除效果的影响,以花生壳生物炭(BC)为载体,通过吸附和包埋两种方法将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假单胞菌(Pseudomonas)和拉乌尔菌(Raoultella)固定在生物炭上,然后将该微生物固定化生物炭投加到NH_4~+-N模拟废水中,结合表面微观结构表征,研究其对水体NH_4~+-N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吸附和包埋法均能将微生物固定到生物炭表面,并在生物炭表面呈饼状、杆状和粒状分布。吸附法固定脱氮副球菌和假单胞菌,分别缩小生物炭比表面积和孔容积5.5%~17.2%和5.4%~25.8%。吸附法固定拉乌尔菌,分别增大生物炭比表面积和微孔容积45%和43%,缩小介孔和大孔容积。包埋法引入—CH_2、C—H和C=O键等新的官能团,但由于带入包埋材料,使固定微生物生物炭比表面积减少87.3%~96.3%,孔容急剧缩小,其中介孔缩小84.1%~98.2%,微孔几乎全部被封堵。因此,吸附法制得的固定化微生物生物炭对水体NH_4~+-N去除速率较包埋法高1.16~3.44倍。研究表明,吸附法和包埋法均能将微生物固定在生物炭表面,包埋法对生物炭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官能团影响更大,吸附法对水中NH_4~+-N的去除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以NH4NO3作为变量,试验设7个处理,以普良尼柯夫配方营养液进行试验来研究氮素对芥菜幼苗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水培试验结果表明,芥菜幼苗移栽后14 d,营养液中的总氮量为9 mmol.L-1(N3处理)的株高、叶数、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均最大,分别为4.03 cm、3.00片.株-1、2.43 cm和1.08 cm,与N0处理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芥菜苗移栽后42 d,以N3处理的株高、叶数、最大叶长、地上部、地下部、总生物量、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最长根长均最多,分别为4.30 cm、5.00片.株-1、3.36 cm、367.87 mg、27.13 mg、395.00 mg、53.03%和6.03 cm,它们与N0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除最大叶长与N0处理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外。N3处理叶片的CAT和POD活性均较高,分别为16.89 U.mg-1.min-1和134.27 U.mg-1.min-1,MDA含量最小(2.29 nmol.g-1),与N0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上,营养液中的总氮量为9 mmol.L-1(N3)处理芥菜的幼苗生长和酶活性指标最好。建议营养液中施总氮量为9 mmol.L-1。  相似文献   

16.
以皖平菇1号为试验材料,对菌种液氮保藏过程中的降温方式、保护剂、解冻3个关键环节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正交试验9个不同的处理中对菌种萌发率影响最小的条件处理组合为不加保护剂直接放入液氮,38 ~40℃水浴解冻;对菌丝生长速度影响最小的处理组合为-70℃-液氮逐步降温,10%的二甲基亚砜作保护剂,38 ~ 40℃水浴解冻;对子实体平均产量影响最小的处理组合为4℃--20℃--70℃分别放置2h的逐步降温法,10%的蔗糖水溶液作保护剂,38 ~ 40℃水浴解冻.保护剂和解冻方式的选择对菌种影响较大,结合成本等其他因素综合考虑,不加保护剂直接将菌种放入液氮,38 ~ 40℃水浴快速解冻的处理方式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碳、氮源对红汁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为红汁乳菇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红汁乳菇LH-1菌株为供试材料,以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为测定指标,研究了13种碳源、22种氮源对红汁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红汁乳菇具有较广的碳源及氮源谱,在13种碳源中,以果糖为碳源时,红汁乳菇菌落长势最好,其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48.31mm、8.37mm/d和41.87;在22种氮源中,以酵母膏为氮源时红汁乳菇菌落长势最好,其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50.82mm、7.84mm/d和39.18;红汁乳菇对氨基酸及铵盐类物质利用较差。【结论】红汁乳菇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果糖和酵母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碳源及氮源物质对钉子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效应。【方法】以钉子菇菌株J-4为供试材料,以菌丝生长速率及气生菌丝的长势为指标,考察10种碳源及20种氮源物质对钉子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钉子菇具有较广的碳源及氮源谱,在10种碳源中,对菌丝生长效果较好的碳源有可溶性淀粉、麦芽糖和蔗糖,其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4.28,2.76和2.04。在20种氮源中,对菌丝生长效果较好的氮源有牛肉膏、酵母膏和牛肉蛋白胨,其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6.432,5.440和5.436;钉子菇对复合氮源利用效果较好,对无机氮和氨基酸类氮源利用效果较差。【结论】钉子菇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牛肉膏。  相似文献   

19.
不同碳源及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碳源、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作用。【方法】以羊肚菌M-4菌株为供试材料,以该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长势、直径,菌丝生长速率、生长指数为指标,考察15种碳源、27种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羊肚菌具有较广的碳源及氮源谱,其对15种碳源和27种氮源均能利用,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尿素时,菌丝长势较好,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10.84,10.26 mm/d和54.20,51.30;羊肚菌对复合氮源、氨基酸、铵盐利用较差;在含不同碳源、氮源的培养基上,羊肚菌菌丝生长曲线差异较大。【结论】羊肚菌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尿素。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UV-B辐射和施氮对满江红(Azolla)生长、矿质营养和抗氧化生理的影响,以元阳梯田稻田满江红为材料,室内模拟UV-B辐射(0 kJ·m-2与5.0 kJ·m-2)和施N处理(无氮和0.06 g·L-1氮),研究其对满江红生长、矿质营养和抗氧化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 (0 kJ·m-2、无氮)相比,UV-B+N(5.0 kJ·m-2、0.06 g·L-1氮)、UV-B辐射(5.0 kJ·m-2、无氮)处理均显著降低满江红光合色素含量,抑制其生长,导致生物量显著下降。UV-B辐射与施N单独或复合处理均显著增加满江红的N含量与累积量,降低植株Mg、Ca的含量。UV-B辐射与施N单独或复合处理均显著增加满江红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降低类黄酮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此外,UV-B辐射导致满江红抗坏血酸(AsA)含量下降、总酚含量增加,UV-B辐射与N处理显著增强满江红的总抗氧化能力。相关性分析发现,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与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双因素分析表明,UV-B辐射显著增加了满江红氮、总酚、MDA含量,提高SOD、GR活性与总抗氧化能力; N处理显著增加AsA、MDA含量及SOD、GR活性; UV-B+N处理对满江红的生长系数、生物量、磷、钙、镁、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AsA、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及POD、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综上,UV-B辐射增强会抑制满江红生长,导致满江红N含量与累积量增加,施氮不能缓解UV-B辐射对满江红生长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