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盐酸水解法提取林蛙卵黑色素的最佳工艺,并分析林蛙卵黑色素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林蛙卵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盐酸浓度、原料与盐酸料(g)液(mL)比、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对黑色素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林蛙卵黑色素盐酸水解法的最佳提取工艺;应用DPPH法、邻二氮菲法及邻苯三酚自氧化检测法,测定林蛙卵黑色素对DPPH、羟基自由基和O-·2的清除能力。【结果】酸水解法提取林蛙卵黑色素的最佳条件为:盐酸浓度6mol/L,料液比1∶30,水解温度70℃,水解时间2h,在此条件下,林蛙黑色素提取率达7.02%。黑色素对DPPH自由基具有显著的清除作用,清除50%DPPH自由基对应的黑色素质量浓度为0.6 mg/mL;1.0mg/mL黑色素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65%;黑色素对O-·2的清除率不佳,最高达28.3%。【结论】盐酸水解法对林蛙卵黑色素的提取效果较好,林蛙卵黑色素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可口革囊星虫多糖酶法—碱梯次提取工艺,并分析两阶段提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为可口革囊星虫酶解产物及不溶性虫体成分的梯次化加工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新鲜可口革囊星虫为材料、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经木瓜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处理,联合酶解和滤渣碱提工艺,两阶段梯次化提取多糖,并测定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采用纸片法测定其抑菌性能。【结果】可口革囊星虫多糖酶法—碱梯次提取最佳工艺为:复合酶(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1∶2)添加量4.0%、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4 h、料液比1∶5(g/mL)、滤渣碱提时间2.0 h、氢氧化钠浓度1.5%,在此条件下,获得酶解多糖提取率为1.076%,滤渣碱提多糖提取率为0.171%,总多糖提取率为1.247%。酶提多糖和滤渣碱提多糖对·OH清除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6和4.9 mg/mL,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4.4和5.1 mg/mL。酶提多糖和碱提多糖在1.560 mg/mL以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采用优化的酶法—碱梯次提取工艺可从可口革囊星虫酶解液和滤渣中有效提取多糖,且两种多糖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铁皮石斛多糖的提取工艺,并评价铁皮石斛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铁皮石斛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及液(mL)料(g)比为试验因素,采用响应面法建立数学模型,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自由基清除能力体系初步评价铁皮石斛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通过二次回归模型响应面分析,获得最佳的铁皮石斛多糖提取工艺为: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2h、液(mL)料(g)比75。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铁皮石斛多糖提取率为34.96%,与理论值(36.57%)相对误差小于5%。铁皮石斛多糖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分别为1.20和3.65mg/mL。【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了铁皮石斛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该工艺方便可行,得到的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优化金银花多糖的复合酶法提取工艺,并评价金银花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以不同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配比、液料比、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为试验因素,以金银花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正交试验筛选复合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自由基清除能力体系评价金银花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复合酶最佳配比为纤维素酶2.0%,果胶酶2.0%,木瓜蛋白酶0.5%;复合酶酶解金银花提取多糖的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5:1(m L/g)、pH为4.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金银花多糖得率为12.36%;金银花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和O2-·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811 mg/m L、1.363 mg/m L,但与维生素C比较,抗氧化活性较弱。金银花多糖提取工艺方便可行,得率较高,提取到的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平菇多糖的提取工艺,本试验选用甘露聚糖酶、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作为提取平菇多糖的复合酶,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复合酶用量,采用响应面优化法考察液料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值四个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复合酶的最佳用量分别为甘露聚糖酶400 U/g,木瓜蛋白酶240 U/g,纤维素酶600 U/g,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1∶1 (mL/g),酶解温度52.0℃,酶解时间3.1 h,pH值5.7验证试验,多糖提取率为5.90%,纯度60.91%;相比之下,热水浸提法多糖提取率为5.72%,纯度59.71%。因此,复合酶法提取可作为一种平菇多糖适宜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黑木耳黑色素的高效提取工艺,为促进黑木耳黑色素功能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黑木耳子实体干品为材料,设计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用量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3种酶质量比、复合酶添加量、酶解pH、液料比、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的单因素试验,然后采用响应面法对复合酶提取黑木耳黑色素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黑木耳黑色素进行鉴定,分析其对DPPH、ABTS和OH自由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响应面法优化复合酶提取黑木耳黑色素的最佳参数为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的质量比1∶3∶0,复合酶添加量25 mg/g,酶解pH 6.0,液(mL)料(g)比20∶1,酶解温度33 ℃,酶解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黑色素得率为13.80%。在相同酶添加量下,其提取得率分别是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单酶处理组的2.03,1.90和1.36倍。复合酶提取获得的黑木耳黑色素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较好,其EC50值分别为1.62和0.99 mg/mL。【结论】用复合酶提取黑木耳黑色素的得率显著提高,且提取的黑色素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玫瑰花蒂多酚的超声辅助提取最佳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和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优化其提取工艺,采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测定方法评价对该工艺制备所得玫瑰花蒂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玫瑰花蒂多酚的超声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7.5(g∶mL)、乙醇体积分数52%、超声时间60min、提取次数4次.在此条件下多酚实际提取率为8.33%,与理论值较为接近.玫瑰花蒂多酚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半清除浓度(SC50)均低于阳性对照VC,分别为6.67g/mL和59.32g/mL.【结论】结果表明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优化玫瑰花蒂多酚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的方法可行,且玫瑰花蒂多酚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酶解法提取大高良姜多糖工艺,并分析其抗氧化活性,为大高良姜多糖的有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PB)试验法对影响大高良姜多糖提取率的5个因素进行筛选;根据PB试验结果,选取3个主要影响因素,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同时测定大高良姜多糖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酶解法提取大高良姜多糖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24、pH 6.0、酶解时间50.5 min、酶解温度44℃、酶用量2%,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13.53%.与传统热水浸提法比较,酶解法提取时间缩短72.0%,提取率提高24.1%.大高良姜多糖对DPPH和ABTS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其半数有效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2.21 mg/mL和2.15 g/mL.[结论]响应面试验模型能较好优化酶解法提取大高良姜多糖工艺,优化后的工艺具有操作简单、省时高效、无毒环保等优点,提取得到的多糖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为后续开发利用大高良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纤维素酶提取扫帚菜多糖的工艺,评价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选择酶用量、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和液料比进行Box-Behnken试验设计,研究了各工艺条件及其交互作用对扫帚菜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得到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模型,并以猪油的抗氧化性能来评价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扫帚菜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酶用量2.1%、超声温度51℃、超声时间20 min、液料比25 m L/g,该条件下扫帚菜多糖的提取率为65.93 mg/g,与理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21%。扫帚菜多糖对猪油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结论】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纤维素酶提取扫帚菜多糖的工艺有效、可靠,扫帚菜多糖能有效提高猪油产品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乙醇/(NH_4)_2SO_4双水相体系提取藏药瑞香狼毒多糖的工艺参数,并分析瑞香狼毒多糖的抑菌及抗氧化活性,为瑞香狼毒功能产品的研发及多元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的料(g)液(mL)比(1∶30,1∶40,1∶50)、提取温度(45,55,65℃)和提取时间(20,30,40min)作为考察因素,以多糖的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曲面优化分析确定瑞香狼毒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利用硫酸亚铁-水杨酸氧化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分别评估瑞香狼毒多糖(质量浓度分别为0.6,1.2,1.8,2.4,3.0,3.6mg/mL)对羟基自由基(·OH)和过氧负离子自由基(·O_2~(-2))的体外清除能力。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研究瑞香狼毒多糖(质量浓度为0.3和3.0mg/mL)的抑菌活性。【结果】料(g)液(mL)比1∶40、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30min为最优的工艺参数,在该条件下瑞香狼毒多糖的提取率最高,达15.34%。3.0mg/mL瑞香狼毒多糖对·OH的清除率最大,为29.4%;2.4mg/mL瑞香狼毒多糖对·O_2~(-2)的清除率最大,为24.7%。抑菌试验结果表明,3.0mg/mL瑞香狼毒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高度敏感,对枯草芽孢杆菌中度敏感。【结论】确定了瑞香狼毒多糖乙醇/(NH4)2SO4双水相体系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建立了因素与提取率之间的二次函数模型;瑞香狼毒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抑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茶多糖中单糖组成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统一的茶多糖(TPS)制备工艺从不同等级的绿茶及不同茶类样品中制备出TPS,并对分离纯化后的各TPS样品中单糖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茶样的TPS主要由Ara、Gal、Glc 3种单糖组成,这3种单糖在绿茶TPS中摩尔比例近似2:2:1;在乌龙茶TPS中摩尔比例近似2:3:1;在黑茶TPS中摩尔比例近似1:3:2;在红茶TPS中摩尔比例近似3:4:1.绿茶和乌龙茶TPS的糖醛酸含量在17%~23%之间,而黑茶TPS和红茶TPS的糖醛酸含量分别为6.23%和1.95%.  相似文献   

14.
活性多糖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活性多糖研究已成为多糖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着重对活性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构效关系以及分子修饰等方面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研究迎霜茶多糖(T01-TPS)和云南大叶种茶多糖(T09-TPS)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对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造模的高血糖小鼠分别经过灌胃给予2种茶多糖14d,测定给药前后小鼠的空腹血糖值、体质量与免疫器官质量,进行糖耐量试验。结果表明:迎霜茶多糖和云南大叶种茶多糖均能较好地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并能减缓糖尿病小鼠多食、多饮和消瘦症状;2种茶多糖能使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曲线下面积明显下移,提高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葡萄糖耐量;可使糖尿病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提高,促进糖尿病小鼠脾脏和胸腺的发育,说明2种茶多糖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和一定的增强免疫调节能力的作用,迎霜茶多糖效果优于云南大叶种茶多糖。  相似文献   

16.
利用酶法降解豆渣纤维,得到不同时间段的豆渣纤维改性多糖,对其清除ABTS自由基、亚铁离子螯合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降解时间2、4、6、8、10、12 h大豆多糖组分对ABTS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效果,降解12 h组对ABTS自由基清除效果最好,EC50值为(34.62±1.21)mg·mL-1;对亚铁离子有较好的螯合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性,2 h组大豆多糖组分对亚铁离子螯合能力最强,5 mg·mL-1浓度时,螯合率达到62.92%±2.31%。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对烟草花叶病毒(TMV)有良好抑制作用的多糖。【方法】采用半叶法,测定了云芝、金针菇、姬松、杏鲍菇、双孢蘑菇、灵芝、猪苓菌、蜜环菌、黑木耳、虫草、白桦茸和平菇等12种真菌多糖在枯斑三生烟(Nitcotiana tabacumvar.Samsun NN)上对TMV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其对烟草(普通烟NC-89)生长的影响。【结果】云芝多糖、猪苓菌多糖、虫草多糖和蜜环菌多糖对TMV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1g/L云芝多糖对TMV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提前48h多糖处理的预防效果高达92.12%。云芝多糖对烟草具有促生作用,1g/L云芝多糖处理烟苗的地上部鲜质量和最大叶面积增效最为显著,分别较对照提高30.98%和19.74%。田间小区试验表明,经云芝多糖处理后,NC-89烟株健壮整齐,烟叶浓绿光滑,茎围、最顶部叶片面积、产量及上中等烟比例均有所增加,其中1g/L云芝多糖处理烟株的最顶部叶面积、茎围和上中等烟比例分别较对照增加13.51%,9.88%和17.20%。【结论】云芝多糖能有效抑制TMV,并可促进烟苗生长,提高烟叶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褐环粘盖牛肝菌发酵产多糖的能力,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褐环粘盖牛肝菌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为:10.0%马铃薯、3.0%葡萄糖、0.5%牛肉膏、0.3% KH2PO4、0.2% CaCO3、0.1% ZnSO4· 7H2O;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5.6,250 mL三角瓶装100 mL培养液,温度25~28℃,摇瓶培养9d.在该工艺下,褐环粘盖牛肝菌多糖的产量达62.10 mg/g.  相似文献   

19.
大豆纤维多糖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产物中的多糖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和保健功能,可作为各种药物和保健品的有效成分。豆渣经微生物降解、酶法降解、氧化降解、物理降解等方法可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不同分子质量范围的可溶性大豆纤维降解多糖、寡糖以及葡萄糖等单糖类物质。文章就大豆纤维多糖降解方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对薜荔中果胶和可溶多糖进行提取分离试验,结果表明,从薜荔果实的种子分离得到的果胶由鼠李糖、葡萄糖组成,可溶多糖组成中含有葡萄糖,果胶中有4部分不同的分子量,多糖中有2部分不同分子量,在3400cm-1、2900cm-1、1600cm-1、1200~1000cm-1有糖类的特征吸收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