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自动控制温度和光照长度的小室内,采用二次回归通用设计的方法,对雄性截形叶螨生物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雄性截形叶螨的个体发育过程与雌螨相同,即经过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及成螨五个时期.且从一个世代的发育历期来看,温度的作用明显大于光照长度的作用;温度和光照长度之间存在正向互作关系,但并不显著.在33 .4 ℃、11 .53 h/d 光照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所需的时间最短,其值为4 .89 d  相似文献   

2.
温度和光照长度对截形叶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自动控制温度和光照长度的小室内,采用二次回归通用设计.对截形叶螨的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完成一个世代的发育历期来看,温度和光照长度之间存在着正向互作关系;温度的作用明显大于光照长度的影响;在32.5℃、12小时光照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所需的时间最短.其值为57天.  相似文献   

3.
将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分别置于15℃、20℃、25℃、30℃和35℃的恒温箱内,观察温度对其实验种群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子代雌雄性比的影响差异不一致,15℃与其它各温度、20℃与35℃的子代雌雄性比均有极显著的差异;20℃与30℃下的子代雌雄性比有显著的差异;20℃与25℃、25℃与35℃、25℃与30℃、30℃与35℃下的子代雌雄性比无显著差异.截形叶螨寿命、产卵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截形叶螨在25℃时产卵量最高,因此25℃是该螨产卵繁殖的最适温度;30℃~35℃是种群繁殖增长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4.
在18~30℃范围内研究了截形叶螨与二斑叶螨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在常温条件下采用5种螨类杀卵剂对这2种螨卵进行了药效实验。结果表明:截形叶螨与二斑叶螨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86℃和10.78℃,有效积温分别为48.84℃·d和76.45℃·d;在叶背喷雾法中,尼索朗、黑杀手和毒螨恶对这2种螨卵的平均药效分别为100.00%、97.60%和95.02%;在叶面喷雾法中,药效最高的尼索朗对这2种螨卵的平均药效只有12.45%。  相似文献   

5.
枸杞瘿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恒温条件下测定了枸杞瘿螨Aceria pallida Keifer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枸杞瘿螨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23℃和50.99日度;卵和幼若螨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5.51℃和167.68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6.08℃和217.05日度。发育进度有效积温模型分别为4N4卵前=50.99/[T-7.23];4N4卵幼=167.68/[T-5.51]和4N4世代=217.05/[T-6.08]。在15℃~35℃恒温条件下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其中在25℃~30℃之间时枸杞瘿螨发育快,数量多,该温度范围是枸杞瘿螨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根据呼和浩特地区气象资料,枸杞瘿螨在呼和浩特地区1a发生的理论代数为10代~12代。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斯氏钝绥螨Ambl yseius swirskii (Athias-Henriot)以截形叶螨Tetran ychus truncatus(Ehara)为猎物在15、18、20、25、30和35℃下的发育和繁殖情况,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15℃时斯氏钝绥螨能完成发育,但存活率仅43.33%,且产卵不正常;...  相似文献   

7.
曼陀罗和萝藦提取物对截形叶螨的驱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评价了曼陀罗与萝藦的甲醇和乙醇提取物对截形叶螨实验种群的干扰作用.其结果表明,2种植物的4种提取物对截形叶螨的产卵及幼螨的取食都有一定的驱避作用.曼陀罗的甲醇和乙醇提取物对截形叶螨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202,0.255,驱避效果分别为79.8%,74.5%;萝藦的甲醇和乙醇提取物对截形叶螨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307,0.344,驱避效果分别为69.3%,65.6%.  相似文献   

8.
在5种恒温条件下,荔枝离节瘿螨的发育速率呈逻辑斯蒂曲线,其发展起点温度为9.70℃,有效积温为304.99日度。组建了26℃温度下产雌特征生命表(mx),在26℃温度下的内禀增长率rm=0.1236;净增长率Ro=16.1034;世代平均历期T=22.4770d;周期速率λ=1.136/d。南宁年发生14代。成螨过冷却点为-16.57℃。在18-32℃范围内,荔枝离节瘘螨的种群趋势指数呈抛物线趋势。在18.37-32.45℃范围内,该螨种群世代数量呈上升趋势,在最适温度下繁殖一代,种种数量约增加12倍。在18.37℃或32.45℃时,种群世代数量基本保持稳定。理论稳定年龄组配中,5种不同温度下未成熟期约占80%,成螨为20%左右。  相似文献   

9.
5种恒温条件下,研究了玉米蚜的生长发育及繁殖规律。在10-25℃时,随温度的升高,若蚜的发育速率加快,发育历期缩短;无翅蚜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3.03℃,有效积温为12.80日度,有翅蚜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4.32℃,有效积温为135,33日度;在15-30℃时,若蚜存活率为62.8%-84.9%,10℃和35℃时,若蚜存活率下降到13.6%和36.3%;平均寿命随温度升高而缩短;不同温度下繁殖能力不同,25℃时繁殖能力最强,每雌平均产仔量无翅蚜为38.5头,有翅蚜为35.1头。25℃为玉米蚜生长发育及繁殖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10.
截形叶螨在保护地黄瓜上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聚集强度与叶螨的密度有关,随着密度的上升而下降;截形叶螨在保护地黄瓜上呈指数增长,模型为N1=1.3634e^0.31261(R=0.9174^**)。应用最优分割法将截形叶螨种群动态划分为3个阶段:初建期、发展期和高峰期。在种群初建期,截形叶螨开始迁入,数量较低,以扩散为主,分布不均匀,聚集强度较高;在发展期,截形叶螨种群不断扩散,分布日均匀,聚集强度逐渐下降;在高峰期,截形叶螨种群数量急剧增长到高峰,聚集强度继续下降,此阶段由于黄瓜接近成熟及受害枯萎.截形叶螨因缺少食物而数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啥尔滨地区1989~1990年塑料大棚(前期扣棚膜)内巨峰葡萄生长小气候环境的系统观测表明,从萌芽至落叶休眠需要168~187天(3~4年生)。需≥10℃的活动积温2871.9℃左右。萌芽至开花期间,中午相对湿度控制在20%~30%、夜间相对湿度95%以上较适宜。果实发育期,中午气温控制在25~28℃,夜间气温保持在15~18℃。在扣棚膜期间,≥7℃活动积温比棚外多450℃左右,充分利用了当地前期的光、热资源。  相似文献   

12.
 蜡蚧轮枝菌昆明菌株KM9803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温度范围是5~35 ℃,适温范围是15~30 ℃,最适温度范围是23~28 ℃,最适温度25 ℃。当温度20~28 ℃时,14 h分生孢子萌发率为98.6%~100%。在查彼克培养基(CzA)上,20~28 ℃15 d平均产孢量范围是1.3×109~4.9×109孢子/皿,16 h分生孢子萌发率93.67%~100%。25 ℃最适于产孢。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温度对六斑异瓢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分别在15、20、25和28 ℃条件下,对六斑异瓢虫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存活率及幼虫体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六斑异瓢虫在15~28 ℃的温度范围内,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显著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六斑异瓢虫各发育阶段的发育速率进行模拟分析,模型拟合度较高,P值均小于0.05,达到显著水平。温度对1~3龄幼虫体长无显著性差异;4龄时,15 ℃下的4龄幼虫体长只有11.48 mm,显著短于其他温度。温度对六斑异瓢虫存活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总存活率呈下降趋势,28 ℃时最低,只有54.53%。综合各指标,适宜六斑异瓢虫生长的环境温度为15~20 ℃,六斑异瓢虫卵、1龄、2龄、3龄、4龄、蛹和总历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84、10.42、11.67、10.21、9.91、10.51、10.37 ℃,有效积温分别为54.49、26.77、19.32、27.35、54.73、73.37、269.77 ℃·d。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结果认为金针菇(Collybia vellutipes)最佳培养料配方为棉籽壳或木屑75%,麸子20%,豆饼粉3%,糖1%,过磷酸钙1%;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8℃,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为13~15℃;菌丝生长发育的最适湿度为培养料含水量60%~65%,子实体发育时期空气最适相对湿度为85~90%。  相似文献   

15.
梯度变温对湿地松粉蚧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9个梯度变温对湿地松粉蚧Oracella acuta(Lobdell)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卵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地松粉蚧雌成虫存活率随温度升高逐渐下降,高温对成虫产卵有一定抑制作用,持续较高温度处理成虫,其产卵量显著降低;湿地松粉蚧成虫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7-21℃,卵的孵化和发育的最适变温组合是29-23℃;在29-23℃以上的温度波动对卵的发育速率有增速作用,而在29-23℃以下的温度波地卵的发育速率则有减速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产甲烷菌群发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厌氧发酵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产甲烷微生物菌群的发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0-35℃区间,甲烷菌的产气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甲烷含量也随之增高。10-20℃区间因不适合产甲烷菌的生长而影响产气量,25-30℃区间适合产甲烷菌群的生长,为产气量较为理想。通过对产甲烷菌群活性影响因子的pH研究表明:沼气发酵菌群适宜生长的pH为6.8-7.5。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西瓜的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西瓜种子京欣1号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15、20、25、30、35℃几种发芽温度进行发芽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对西瓜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西瓜种子京欣1号在15℃条件下发芽速度极慢,发芽率也低,发芽势达到60%的天数为9 d,其发芽率为67%;15~35℃范围内,发芽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25、30、35℃恒温培养条件下,发芽势达到60%的天数分别为6、5、5 d,其发芽率分别为86.5%、93.5%和72.0%;发芽势和发芽率在30℃最高,分别为92.5%和93.5%。[结论]西瓜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温度为30℃左右。  相似文献   

18.
15℃和-20℃的低温对山楂叶螨和李始叶螨的致死率分别为94.7%、96.0%和69.3%、74.7%,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25℃和-30℃的低温对两种螨和同一种螨的致死率无显著性差异;高温对两种螨的影响也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气候箱内模拟林地环境条件,探讨了不同温度、光照和土壤含水量对子午岭建群种辽东栎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辽东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差异显著,其中最适温度为25℃;昼夜温差对种子发芽影响显著,15℃/25℃变温条件下,发芽率最高,而15℃/30℃变温条件下发芽率极低,说明温差过大不利于辽东栎种子萌发;在最适温度下,全光照时的发芽率达到97%,发芽势为80%,均高出其它光照处理;适宜辽东栎种子萌发的土壤含水量在15%~35%之间,最适土壤含水量为20%,此时发芽率为90%,发芽势为43.33%,发芽指数为3.01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