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地方猪种资源。经过近万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中国地方猪种具有极佳的适应性,可适应中国南北方不同的生态环境。然而,导致这种环境适应性的分子机理却不为人知。日前,江西农业大学联合深圳华大科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者,在猪环境适应性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布在《自然·遗传》上。  相似文献   

2.
1高热病的病原多数学者认为生猪高热病的流行基本上由多病原混合感染引发,且与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猪弓形体等密切相关。也有学者认为,高热病病原是巨细胞病毒,这个病毒和猪伪狂犬是一个科,属于疱疹病毒科,但不是一个亚科,β疱疹病毒亚科、巨细胞病毒属。  相似文献   

3.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引起猪的一种新的传染病,PCV主要感染8~13周龄猪,其主要特征为病猪体质下降、消瘦、腹泻、呼吸困难,部分病猪出现贫血、黄疸。由于本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猪的传染病之一,国内外对其研究较少。目前,只有美、英、法、德、意、西班牙、丹麦等国家开展了对本病的专门研究;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尚无发现本病的报道,然而笔者在近年的动物疫病检测工作中不断检出该病,且阳性率较高。国内外学者认为本病与猪的多种疾病综合征有关,特别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该病是否传染人目前尚不明…  相似文献   

4.
早期断奶的仔猪需要补充维生素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和营养学家一般都认为,一周龄以内的幼猪自身能够合成维生素C。1989年美国北中部地区89委员会报告,幼猪在正常条件下不需要外源维生素C。然而,有研究报告指出,无论是早期隔离断奶的仔猪还是常规断奶的仔猪,向其哺育期日粮中补充维生素C都可改善这些仔...  相似文献   

5.
信息之窗     
美国学者认为:鸡和猪不是非典病源前一段时间,鸡和猪被认为是最可能造成SARS流行的动物,因为它们能被相关的冠状病毒感染,而且在华南一带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科研人员在加拿大的一系列研究发现,鸡和猪不会感染SARS病毒。美国CDC首席科学家Stohr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实验  相似文献   

6.
硒调控PSE猪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由于高度培育的猪种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抗应激能力弱,因此易造成肉的品质下降,出现劣质肉(主要为PSE肉),降低了猪肉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1PSE肉的概念1953年Ludvihgsen首次报导PSE肉,这种猪屠宰后的新鲜瘦肉表现为肉色苍白(Pale)、肉质松软(Soft)和表面有汁液渗出(Exudative),则称为PSE肉。2PSE肉发生机制近年来,尽管许多学者对PSE肉进行了广泛地研究,但对于发生机制并未彻底查清。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下,都会导致PSE肉发生。多数学者认为,由于应激敏感猪…  相似文献   

7.
徐旺生 《猪业科学》2011,(10):122-123
关于中国近代的畜牧业发展及猪种改良,当时的人们没有人不认为引进国外的著名品种为主要途径,然而,毕竟纯种价格等因素,数量太少,必须适应本地自然与饲养条件,且分散各地,自然必须依赖本地猪种改良,或者利用杂交一代,或者级进纯化为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地方猪种的保存和选育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荣斌 《猪业科学》2009,26(2):96-99
1 地方猪种类型的划分变化 1.1 20世纪50年代品种类型的划分 江苏省自然条件和历史上社会经济条件较为复杂,所形成的地方猪种亦较复杂.在20世纪50年代,对江苏省地方猪种的划分差异较大[1],新中国建立前后,不少人认为江苏省只有一个猪种,叫江北猪(苏北猪).黄志荣在调查后,将苏北猪分成南北两大类,南部类型包括大庄猪和礼士桥猪,北部类型以准北猪为主.常宗会认为苏北猪包括大庄、海安种、曲塘种和礼士桥猪,礼士桥猪又分为二花脸猪和米猪2种.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年,一位学者在丹麦的一次饲料专业学术会上指出,考虑到养猪生产和饲料生产的变化,有必要对猪的维生素需要量和补给量重新进行全面评价。尽管一般认为维生素大约只占猪日粮总重量的0.2%,实际上近几年来有某些维生素在饲料里  相似文献   

10.
家猪体细胞的染色体经查明是相当恒定的二倍体染色体组。家猪细胞的染色体组型其模式一般都认为是38条染色体,但是对染色体的形态,对染色体的辨认和染色体组型的组分尚有许多分岐意见。例如对染色体组型的组分,一些学者把染色体分为两类,另一些学者分为五类,更有一些学者把染色体分为七类。因此各学者对染色体的编号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地方猪种资源。经过近万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中国地方猪种具有极佳的适应性,可适应中国南北方不同的生态环境。然而,导致这种环境适应性的分子机理却不为人知。日前,江西农业大学联合深圳华大科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者,在猪环境适应性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布在《自然遗传》上。研究人员进一步采用群体基因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种质资源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基础。海南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是我国最大的热带省份,在独特的自然、地理、生态和社会条件下,形成许多适应当地条件和需要的畜禽品种资源或类型,是我国畜禽遗传资源库中的宝贵财富。海南猪(Hainan pig)原产于海南岛北半部及东、西部沿海地区,分为定安猪、屯昌猪、临高猪和文昌猪四个类群,定安猪是其中群体数量最大的类群。在世界范围内畜禽遗传资源匮乏的今天,这些特殊的资源相当珍贵。只有了解并储备足够的遗传资源,通过科学的手段,对这些具有特色的畜禽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研究,才能够适应未来畜禽市场多变的需求,确保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猪的一种以高热、贫血和黄疸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多数学者认为该病原体属于立克次氏体。近年来,对病原的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  相似文献   

14.
副猪嗜血杆菌在仔猪保育期死亡中的作用及其防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兽医学院的SimoneO liveira、CarlosPijoan和RobertMorrison等认为 ,副猪嗜血杆菌 (Haemophilusparasuis)感染近来成了仔猪保育期死亡的主要病因 ,尽管造成保育期仔猪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增加的原因还不完全清楚。对此 ,现已提出了一些假设 ,包括认为早期隔离断奶以及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并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防制取决于我们对受害猪群中流行病学的理解以及对于其在仔猪保育期死亡中作用 (原发性病原体或是继发性病原体 )的确定。原发性病原体上述学者引述Pijoan(1997)的看法 ,认为养猪业中的一…  相似文献   

15.
互助猪     
互助猪是属于八眉猪的高原地区类型、以中型为主。成年公母猪体重为104.27和87.44公斤。体长为125.09和119.10厘米。适应贫瘠多变的饲养条件,肉质好。与引入猪种杂交,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猪的胃溃疡,近年来在欧美各国的发生率很高,早在1939年于Jensen屠宰场发现。日本稍迟于欧美。最近日本学者山口真俊氏称:无腺组织的胃食管区的病例报告是比较新的发现。该氏认为一般所说的猪胃溃疡,  相似文献   

17.
<正>雷山黑毛香猪又称"龙河猪"、"雷山小香猪",属肉脂兼用型品种,主产于雷山县大塘镇的龙河、掌雷、桃江、岩寨、桥兑、年显、掌批、桥港、排里、望丰乡的独南、乌的等村寨。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限制,当地农户没有条件到外地购买猪种,加上大型猪种难以适应当地的环境和条件,农户就在猪群中选择个体小、健壮、耐粗饲、易育肥的猪饲养。雷山黑毛香猪是在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地理环境中,通过当地农户特殊的饲养管理方式,经过长期的选  相似文献   

18.
猪萎缩性鼻炎的病原特性及其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由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Pm)引起的。近几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证明产毒素Pm是持续性猪萎缩性鼻炎的一个重要病原菌,认为Bb感染的猪及不良畜舍环境产生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封闭式畜舍,对产毒素Pm在猪鼻腔定居繁殖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从发病猪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了研究,对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流行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建立我省猪的杂交繁育体系的任务迫在眉睫,以哪些品种建系的问题很值得探讨。本文作者认为:太湖猪经过多年的风土驯化已适应我省环境条件,并表现出极好的繁殖性能;以其为母本进行二、三元杂交,会为母猪高产、仔猪多活、肥猪快长提供最佳杂交组合。诸位专家、读者,您意下如何?  相似文献   

20.
猪痢疾是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对养猪业危害甚大,一些学者对此作了研究,他们认为泰妙菌素经饮水或拌料口服对实验性猪痢疾具有防治效果,但本文报道的是,此药经注射途径治疗自然病例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