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发病情况2008年8月某养殖场存栏生猪80多头.平均体重40千克左右。为防鼠害,场内养猫2只。10月底猪群发病,一周内先后发病50多头,发病率达60%左右。病猪精神不振,减食至废食,体温升高至40℃以上,呈稽留热型,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急性气喘.以腹式呼吸为主。当地兽医认为是气喘病,用抗喘药治疗4天,未见效,先后死亡4头。  相似文献   

2.
选择10个家系的Ⅲ世代荷包猪40头肥育试验,屠宰20头测定胴体品质、肉质性状和组织成分等。测定结果表明,荷包猪肉色评分为3.36分、大理石纹评分为3.56分、滴水损失(2小时)为1.38%、肌内脂肪含量为5.12%、肌肉剪切力为2.76kg、肌纤维直径为50.91μm、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78.44%、必需氯基酸占氧基酸总量的40.14%、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6.8%、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61.99%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五种猪传染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1年10月至2002年7月对来自陕西省38个养猪场,户的191份猪血清分别进行了猪伪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细小病毒感染,生殖和呼吸系统综合征的乳胶凝集试验以及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共检出抗体阳性血清141份,阳性率为73.8%,其中检查猪伪狂犬病的88份血清,阳性66份,阳性率为75.0%;检查流行性乙型脑炎的5份血清,阳性2份,阳性率为40.0%,检查细小病毒感染的16份血清,阳性8份,阳性率为50.0%;检查猪生殖和呼吸系统综合征的72份血清,阳性63份,阳性率为87.5%,检查猪瘟的15份血清,阳性8份,阳性率为53.3%。  相似文献   

4.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多发于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5-10月),但是目前冬春也有发生;各种猪都会感染,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其中40~90日龄的保育猪发病率达90%,死亡率达80%,特别是从外地调进的保育猪发病死亡率更高。生长猪的发病率为70%-80%,死亡率为50%-60%,公母猪发病率达50%-80%,死亡率40%-50%,育肥猪发病率30%-40%,死亡率20%-30%。  相似文献   

5.
选24头33kg左右的“杜洛克×长白×太湖”三元杂交猪,分成4组,每组6头。研究了黑麦草替代10%(T1)、15%(T2)、20%(T3)的精料对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T1、T2、T3猪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C)提高17.57%(P〈0.01)、13.03%(P〈0.01)和11.74%(P〈0.01),试验组T1、T2、T3猪的日增重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用黑麦草替代10%-20%精料与饲喂精料相比,净增重可降低饲料成本在0.73-0.86元/kg之间,降幅在12.28%-14.50%。  相似文献   

6.
钟泉伟  赵树刚 《养猪》2004,(6):11-11
黑龙江省水稻平均年产量1000多万吨.按加工70%,出米糠率7%计算,每年产米糠约50万吨。如将其中的40%提取米糠油后转化成米糠粕.其产量为20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7.
对中农Ⅰ号四世代到七世代猪进行屠宰测定,每个世代屠宰6头。对中农Ⅰ号四世代到八世代猪进行多次了肥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申农Ⅰ号四世代到八世代猪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499.25、48216、53085、57065和5965go在胴体性状方面,申农Ⅰ号猪群的屠宰率在73%左右,6~7肋骨膘厚在25cm左右,眼肌面积在39cm^2左右,瘦肉率在59%左右。在肉质性状方面,申农Ⅰ号猪的PH1值在6.18左右,失水率在2721%左右,腰大肌嫩度在4.498左右,肉色在2.68左右,肌内脂肪在2.21%左右,肌肉水份在73.07%左右。  相似文献   

8.
南阳市是猪旋毛虫病的高发区之一,于1968年首次发现,当时检出率为0.026%,1979年上升为4.2%,1981年检出率高达13.9%,1985年部分抽查,高发区达到40%左右。然而到1999年其检出率下降为0.5%左右。现将历年来猪肉旋毛虫的自然检出情况与防治效果的调查报告如下:1猪肉旋毛虫自然检出情况1.1检验材料:1986年-1996年,检样取自南阳市农贸市场上市的新鲜猪肉,猪肉来自市区及临近县,货主为个体屠(商)户;1997年-1999年实行了定点屠宰,检样取自市区定点屠宰场定点屠宰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商品猪质量及肉的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着瘦肉争购,肥肉滞销的现象.牲猪品质包括体质、体型、生物学特性、生产性能、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内容.影响生猪品质的因素很多,本文仅就绪的选种进行论述.生物的表现型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商品猪的质量取决于种猪.我国地方诸种由于长期饲喂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饲粮,体脂沉积较多,瘦肉率不高,平均只有40%左右,不适应市场需要,很有必要在保存其固有优良持性的同时,着力选育提高其生长速度和瘦肉率.从国…  相似文献   

10.
饲粮中添加柠檬酸对猪群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00头左右生产母猪生产线的母猪、仔猪、保育猪,母猪根据6~10月份的预产期分两组,仔猪根据母猪的分组自然分为两组;保育猪也随母猪的分组自然分为两组,每个处理各有3个重复:生长肉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饲粮中添加1.0‰柠檬酸,对照组不添加。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1.0‰的柠檬酸,可以使哺乳期母猪采食量提高29.40%,仔猪初生体重提高22.96%.21日龄仔猪体重提高29.50%;保育猪日增重提高12.06%,料重比降低7.74%,每出栏1头保育猪.试验组比对照组节约饲料1.71kg,育成率提高0.86%;生长育肥猪日增重提高7.73%,料重比降低5.15%,平均每出栏1头商品猪,试验组比对照组节约饲料12kg,育成率提高2.07%,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锅底灰100克.白头翁45克。共研细末.开水冲服:锅底灰、鲜马齿苋各100克,风尾草、龙芽草各50克。煎水喂服:白术40克.陈皮100克.黄连20克.白头翁50克.银花25克.连翘30克.山楂40克.泽泻40克.车前子40克.锅底灰50克,侧耳根100克(此为体重50千克猪的剂量.可按猪的大小增减剂量),  相似文献   

12.
观察舍饲条件下合作猪的行为特征,表明:在1d内,公猪走动时间占30%~40%,卧息时间占60%~70%,母猪走动时间占15%~25%,卧息时间占75%~85%,1d内采食时间占4%左右,排粪5~6次。合作母猪性成熟早,发情特征明显。青年公猪40~55日龄出现爬跨行为,80日龄可参加配种。母猪产前18h开始闹圈,产仔持续时间1.5~4.5h。母猪哺乳能力强。合作猪经调圈或合群后产生咬斗行为,以便建立新的位次序列。合作猪抗逆性强,耐粗饲,对高原环境有独特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观察舍饲条件下合作猪的行为特征,表明:在1d内,公猪走动时间占30%~40%,卧息时间占60%~70%,母猪走动时间占15%~25%,卧息时间占75%~85%,1d内采食时间占4%左右,排粪5~6次。合作母猪性成熟早,发情特征明显。青年公猪40~55日龄出现爬跨行为,80日龄可参加配种。母猪产前18h开始闹圈,产仔持续时间1.5~4.5h。母猪哺乳能力强。合作猪经调圈或合群后产生咬斗行为,以便建立新的位次序列。合作猪抗逆性强,耐粗饲,对高原环境有独特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40头体重约20kg左右的生长育肥猪,随机分成四组,前三组为试验组,第Ⅳ组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喂以在10%苜蓿粉的基础日粮中添加0.05%、0.1%、0.15%水平的复合纤维素酶饲粮,进行试验,观察其对猪胴体品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试验I-Ⅲ组屠宰率分别提高了2.74%、5.69%、2.40%,滴水损失显著降低;试验各组饲料利用率显著提高,能量表现消化率提高2.10%、4.90%、3.00%,无氮浸入物提高0.10%、5.70%、3.60%,粗蛋白提高16.3%、19.2%、18.3%,粗纤维提高33.7%、41.1%、39.2%,料重比分别下降11.5%、13.9%、13.7%,日增重分别提高9.1%、17.9%、12.6%。结果表明:在苜蓿草粉日粮中添加复合纤维素酶有助于猪胴体品质的提高;生长肥育猪20-40kg体重阶段(8-12周龄)0.15%的复合纤维素酶添加水平,体重40kg以后(12周龄后)0.1%复合纤维素酶添加水平有利于提高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一)发病情况:2004年12月12日.河北省沙河市沙河城王某饲养的50头育肥猪.其中一头4个月龄的猪约有40kg.发现直肠脱出.本地兽医让几个人把病猪吊起.头向下.把脱出的直肠送回.并在肛门周围缝1针.可第2天又脱出.又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第3天又脱出,脱出的直肠约有15cm左右.严重水肿.并且脱出的部分直肠已经坏死糜烂.  相似文献   

16.
宁海岔路黑母猪在夏、冬季恶劣天气条件下,体温维持在39℃左右;呼吸次数每分钟为30.88±3.81次~21.73±7.67次,脉搏68.75±6.53~74.88次/分,体重、体长、胸围三项指标比宁海原种场选育Ⅰ系岔路猪分别提高32.11%、3.7%、23.47%;后备母猪的发情周期和发情持续时间在正常范围之内;繁殖性能较好;后备猪体重26.36~66.5kg,平均日增重346g,饲料利用率为5.69;高温环境下对采食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养猪业规模化与集约化的不断发展,猪气喘病也出现了扩大的趋势,病情加重,较难控制,给养殖场的管理与疾病预防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据资料显示全球猪气喘发病率可达50%以上,该病在我国的阳性检出率约为40%.患猪感染后饲料转化率会降低14%左右,生产性能则会下降16%左右,给猪养殖业带来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8.
合作猪胴体品质肉质特性及其随体重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测定了24头合作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以分析合作猪胴体、肌肉品质随体重(30、35、40、45kg)的变化规律,确定其最佳屠宰体重。研究结果认为,合作猪瘦肉率在48.8%~55.0%之间,肌肉pHl稳定维持在6.35~6.50之间,肉色指标优良,大理石纹评分均在3.75~4.05之间,且肌内脂肪含量在3.60%~3.85%之间;当40kg体重时屠宰的肌肉失水率最低,为10.68%,其滴水损失亦最小,为1.84%,肌肉剪切力值最低,为3.08kg。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的有较高的正相关,肌肉pHl值几乎与各项肉质指标呈负相关。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评定结果认为,合作猪在活重达到40kg时屠宰,其肉质和胴体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9.
实现香猪产业化生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猪是以贵州省从江县为中心产区的一个珍贵猪种,也是我国宝贵的品种资源。它的特点是:体型小。成年猪体重40kg左右,是理想的实验动物;肉质好。不但肉嫩味鲜营养丰富,(据测定香猪瘦肉蛋白质高达81.46%,氨基酸含量为72.79%。分别比苏  相似文献   

20.
1发病情况 我省石阡县本庄镇河坝村养猪户张某,饲有育肥猪78头,在其饲养条件、管理方式未发生任何改变的情况下,猪群突然发生无名高热,体温达40.8~42.0℃,稽留不退。几天后,猪的耳、鼻、腹下、臀部及四肢末端皮肤均出现紫褐色,指压不褪色;病猪呼吸困难,咳嗽,喘粗气,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死前喜欢饮用脏水,鼻腔内流出浓稠的白色液体;发病初期有便秘现象,后期出现腹泻;75kg左右的病猪,少数有呕吐现象;临死前个别猪有神经症状,且抽搐而死。先以50kg左右的猪发病为主,后以20~40kg左右的猪发病为主。发病6天以来,死亡12头,死亡率为1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