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回交转育是选育雄性不育系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本试验选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综合性状优良的纤维用亚麻品种做轮回亲本,对油用雄性核不育系材料进行回交转育,经过三次回交和两次不育株与可育株杂交,成功培育出4个综合性状优良的纤维用亚麻雄性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2.
回交转育是选育雄性不育系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本试验选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综合性状优良的纤维用亚麻品种做轮回亲本,对油用雄性核不育系材料进行回交转育,经过三次回交和两次不育株与可育株杂交,成功培育出4个综合性状优良的纤雏用亚麻雄性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3.
转Bt基因抗虫棉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中抗A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棉花转Bt基因抗虫棉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中抗A是通过杂交、回交和株对株侧交等技术,将从美国引进的原始双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ms5ms6)转育到丰产、优质、抗病品种中棉所12中去,经过定向选择,培育具有综合优良性状的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在此基础上,又将...  相似文献   

4.
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提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最大限度控制育性的遗传漂移 ,是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提纯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 C4 9S- 87进行连续三年五代的育性提纯 ,初步建立了一套株系选择与冬、夏播育性连续鉴定相结合的不育系育性提纯方法 ,并获得了保持原不育系生物学特性、株间育性差异更小、完全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显著提高的 3个株系。本文还对育性遗传漂移的产生原因及控制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SA1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的抗病虫核不育两用系,2010年通过了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组织的田间技术鉴定. 1 SA1的选育过程 SA1是2001年以核不育两用系GA18作亲本,与抗虫品系R43杂交,2001年冬季在海南加代,F1代自交,从F2代开始,连续三代在人工接菌的病圃上种植,并用卡拉霉素进行抗虫性鉴定,再用抗虫的可育株与不育株杂交,同时做育性鉴定,逐代提高不育株率的选择压,然后选择优良的株系,在株行内连续2代次的混合兄妹交,并综合抗病虫性、品质、育性等性状进行鉴定,从而筛选出一个抗病虫性好、品质优、育性稳定、不育株花药败育彻底、生长势旺、丰产性好的优良兄妹交株系,并定名为SA1.2005年利用恢复系开始测配杂交组合,2006年开始进行组合的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6.
利用低芥酸油菜雄性不育材料117AB为母本与双低品种(系)杂交,通过F_2可育株自交测硫甙,F_3可育株与不育株成对测交或F_3可育株再测硫甙,F_4成对测交,能有效地选育出具有较优良性状的双低隐性胞核不育系。再以此双低不育系为母本与双低优良品种(系)杂交,在F_2或F_3成对测交,亦能选育出双低不育系。经过1988至1992年4年7代的选育,育成具有较优良性状的双低隐性胞核不育材料W—6AB、204AB、C—9AB、388AB、4470AB、4422AB等,1992年进入组合配制和产量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7.
大豆雄性不育突变体NJ89-1的遗传学与细胞学鉴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花粉发芽实验NJ89—1雄性不育度高达99.25%以上且稳定,人工授粉试验NJ89—1的雌性育性正常,说明NJ89—1是一个雄性不育雌性可育突变体。不育株自然授粉后代中育性分离结果表明NJ89—1雄性不育性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等位性测验表明NJ89—1不育基因与ms1~ms5均不等位。NJ89—1在败育时期、减数分裂、四分体形成、小孢子壁发生、花药壁发育、花粉粒形态等诸多方面与ms1~ms6突变体均存在差异,而与st2~st5突变体却有相似的减数分裂变异如联会异常等,但是NJ89—1的雌性育性正常,st2~st5突变体的雌性均高度不育。因而NJ89—1是一个既不同于ms类型又不同于st类型的新雄性不育突变体。建议将NJ89—1雄性不育基因符号定为ms7。  相似文献   

8.
“宜香1A”系宜宾市农科所用D44A作母本 ,与“宜香1B”作父本杂交 ,经多年连续成对回交转育而成的优质杂交稻香型不育系。其保持系“宜香1B”系由以优质保持系D44B为母本 ,与以云南地方浓香型糯稻N542作父本杂交精心育成。“宜香1A”于2000年7月在宜宾市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省级技术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宜香1A”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遗传稳定、香味浓、米质优、配合力高 ,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系目前所见较好的优质香型不育系 ,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育性稳定 :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 % ;2.优质 :经农…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2016,(3):23-26
利用水稻温敏核不育系核心单株筛选时的花粉镜检结果,分段统计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群体染色花粉率的分布,设计了染色花粉率变幅、平均染色花粉率、染色花粉率为0的株率、株率峰值及其染色花粉率区段5个指标来分析判断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特性和群体育性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深入了解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的群体育性表现。  相似文献   

10.
连续回交在转育两用不育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农S-1为不育基因供体,用常规水稻品种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在F2中出现有较高频率的育性可转换的核不育株,不同的轮回亲本,F2代不育株对低温的敏感程度不同,转换为可育的时期不同。文章对水稻雄性核不育两用系的选择方法,常规水稻品种在转育两用不育系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15NA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荣选23的原始材料中发现的雄性不育株,用湘油15号连续回交并同步进行品质、抗性选择,回交7代后育成不育性状稳定的核不育系15NA。该不育系不育彻底,育性不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利用该不育系已育成5个杂交组合通过品种审定。对15NA的特征特性和繁殖制种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四川棉花核不育杂交种利用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多年来,采用“两系法”配制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种,先后选育出“洞A”、“751A”、“473A”、“MA”核不育系,与此同时,研究建立了与核不育相适应的良繁体系及种子生产体系。先后筛选培育出了川杂1、2、3、4、6号,内杂1号、杂交早熟系列杂交种,平均增产皮棉176.55kg/hm2,累计推广面积50万公顷。近年来,又从“洞A”系中,培育成功一种核不育完全保持系即MB系,利用MB系同核不育系(mc1mc1)杂交生产一种新的不育系即MA系(mc1mc1),其后代不育株率达100%,不育度达95%~100%。采用“二级法”实现了核不育“三系”配套。标志着利用核不育系配制杂交种应用于生产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将有力地推动四川杂交棉研究和应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安农810S的选育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安农810S是以安农S-1为母本,水源287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温敏型为主的两用核不育系,该不育系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在日均温24℃以下,历年稳定不育期在50d能度和不育株率为100%,其株叶型好,田间抗性好,配合力强,米质优,异交习性优良,制种产量高。  相似文献   

14.
应用单显性核不育材料遗传特性,对不育株进行人工杂交、自然授粉及诱变处理,创建一个逐年更新的拥有各种变异类型的种质群体,即可变异种质基因库,在种质库内选择可育株,其中F1、F2、F3用集团选育法混合选择,以后各代用系谱法选育具有目标性状的小麦新品种。已选育出优良核不育材料200多个类型及可育株优良材料570个类型,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河南省南阳市  相似文献   

15.
在人工低温(23.5℃)和自然条件下研究了香125S DH(Double haploid)群体的育性变化、异交特性和重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在23.5℃的人工低温条件下,DH群体各株系育性不一致,有11个DH株系(占36.7%)花粉不育度在99.5%以上,其中5个株系(占16.7%)花粉不育度达100%,自交结实率为0,是不育性稳定、不育临界温度低的DH系。各DH系的株高、穗长、有效穗、每穗总粒数和异交结实率与对照香125S差异不显著,DH系保持了原品种的优良农艺性状。花药培养技术是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性进行遗传纯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秦康ⅠA是陕西省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粤丰A与(扬稻4号/中籼2490)后代中间材料的测交F1中分别选择可育单株与不育单株成对回交选育而成的籼型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植株整齐一致,农艺性状优良,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99.9%,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率较高,配合力好,米质优。2011年7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7.
周广洽  王三良 《作物研究》2004,18(4):208-211
利用3.5万rad 60coγ射线直接处理双低光温敏核不育系(96-5-s)的干种子,从M2代25万株群体中,找到了具有长穗颈(含eui基因)的不育株,经过人工气侯室与海南三亚加代繁殖,现已培育成长穗颈遗传性状稳定,并保留了原有优良性状的,集育性稳定和不包颈两大特点为一体的新不育系--德es.同时初步探讨了新不育系的育性表现与eui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8.
云软209S是用蜀光612S作母本与优质软米品种云恢290杂交,经7a9代选育出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在云南水富连续不育期长50d左右,不育起点温度低于23℃,不育期间群体不育性稳定,花粉败育彻底,可育期间可繁性好,海南冬繁自交结实率49.3%。柱头外露率高达85.8%,开花习性好,张颖角度大,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稻米品质优,直链淀粉含量较低,是用云南籼型软米改良育成的第1个软米光温敏核不育系,2007年8月通过云南省科技厅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9.
几个水稻同核异质不育系的异交习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不育系是由不育细胞质与保持系细胞核相结合而形成的异源核质杂合体,其所表现的一切性状都源于质核互作。研究不育胞质对异交习性的影响,可为筛选优良的不育胞质,提高不育系的异交率提供依据。 水稻同核异质不育系的异交率测定,目前仅见罗孝和等(1981)报道过,表明差异非常明显。但供试的不育胞质中没有我国目前推广的主要类型。因此,本文选用已大面积投产的野败胞质和四川农业大学培育的D型及冈型胞质材料,研究它们对异交率等主要异交性状的效应。 一、材料和方法 本试验选用野生稻( O.Sativa L.f.Spontanea)败育株细胞质的珍汕97不育系(…  相似文献   

20.
 将5份籼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母本与6份粳型或偏粳型广亲和系为父本的23对籼粳交不育系杂种(AW)和可育系杂种(BW),应用核质互作混合线性模型对株高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单株穗数、剑叶长和结实率等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核质互作效应;不育质或可育质与核基因的互作使杂种F1的平均基因型预测值和群体平均优势在株高、单株穗数和剑叶长上得到明显增加,在结实率上则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