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蔬菜》2003,(1):35-35
1 症状识别 黄瓜整个生长期都能发病,尤以开花、抽蔓到结果期最重。发病幼苗茎基部变为黄褐色,子叶萎蔫,继而茎基部缢缩猝倒死亡。土壤湿度大时根茎处生出白色绒毛状物,有的幼苗未出土即已腐烂。或出土不久子叶萎蔫下垂,出现失水状。有时中午遇强光萎蔫,夜间恢复,返复数日后全株枯死。多数病株均从开花结果期开始出现明显症状。植株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发黄逐渐向上发展。有时表现半株受病半株健全,后期茎基部表皮纵裂节部及节  相似文献   

2.
<正>1黄瓜疫病1.1发病症状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保护地栽培主要危害茎基部、叶及果实,发病部位初呈暗绿色,水浸状。幼苗发病多始于嫩尖,初呈暗绿色水浸状萎蔫,干枯呈秃尖状的无头苗,不倒伏。成株茎基部或嫩茎节部发病出现暗绿色水浸状斑,后变软,显著缢缩,病部以上叶片萎蔫或全株枯死;同株上往往有几处节部受害,维管束不变色。叶片发病出现小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浸状病斑,扩大呈圆形,暗绿色,边缘不明显,干燥时呈青白色易破裂,潮湿时病叶腐烂,扩展到叶柄时叶片下垂。瓜条发病,初为水浸状暗绿色,逐渐缢缩凹陷,潮湿时表面长出稀疏白霉,迅速腐烂,发生腥臭气味。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彭县九尺老街肖任华同志来信,希望介绍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措施。 答:枯萎病是黄瓜上普遍发生的一种危险性病害,在一些温室或塑料大棚内,由于连年栽植黄瓜,枯萎病日益严重,成为影响黄瓜产量的重要因素。露地表黄瓜比秋黄瓜发病重。该病在幼苗期受病,茎基部变褐 缩倒伏,其维管束变褐色可与疫病和腐霉病相区别。成株期发病,下部叶片叶脉逐渐退绿,叶片呈掌状黄色病斑,黄叶逐渐向植株上部蔓延发展,全株叶片中午呈现萎蔫状,早晚恢复正常,反复数日后,整株叶片萎蔫下垂直至干枯死亡。茎基部多纵裂呈丝麻状,潮湿时病茎部长出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  相似文献   

4.
1 症状 枯萎病属真菌性土传病害,在黄瓜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苗期发病茎基部呈黄褐色,维管束变褐,易收缩引起立枯倒伏;成株期发病,初期中下部叶片或植株一侧叶片褪绿,叶片上出现掌状黄色病斑,后逐渐向植株上部蔓延,主蔓基部一侧形成长条形凹陷病斑,潮湿时其上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层.  相似文献   

5.
正1黄瓜疫病1.1发病症状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保护地栽培主要危害茎基部、叶及果实,发病部位初呈暗绿色,水浸状。幼苗发病多始于嫩尖,初呈暗绿色水浸状萎蔫,干枯呈秃尖状的无头苗,不倒伏。成株茎基部或嫩茎节部发病出现暗绿色水浸状斑,后变软,显著缢缩,病部以上叶片萎蔫或全株枯死;同株上往往有几处节部受害,维管束不变色。叶片发病出现小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浸状病斑,扩大呈圆形,暗绿色,边缘不明显,干燥时呈青白色易破裂,潮湿时病叶腐烂,  相似文献   

6.
<正>黄瓜枯萎病多在开花结果后陆续发病,被害株最初表现为部分叶片或植株的一侧叶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状,早晚可以恢复,以后萎蔫叶片不断增多,逐渐遍及全株,早晚不能复原,并很快枯死。1症状黄瓜枯萎病在整个生长期均能发生,以开花结瓜期发病最多。苗期发病时茎基部变褐缢缩、萎蔫。幼苗受害早时,出土前就可造成腐烂,或出苗不久子叶就会出现失水状,萎蔫下垂(猝倒病是先猝倒后萎蔫)。成株发病时,初期受害  相似文献   

7.
1症状 多在黄瓜盛瓜期开始发病,中、下部叶片先发病,向上部叶片发展。叶片发病,初期在叶面生出灰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近圆形边缘不太整齐的淡褐色或褐色病斑。病斑多数直径8~15 mm,小的3~5 mm,大的20~25 mm。后期病斑中部颜色变浅,有时呈灰白色,边缘灰褐色。湿度大时病斑正、背面均生稀疏的淡灰褐色霉状物。病斑多时,或几个大型病斑相融合,叶片很快枯黄而死。发病重时,茎蔓和叶柄上也会出现椭圆形的灰褐色病斑。病斑扩展较大时能引起整株枯死。  相似文献   

8.
黄瓜霜霉病是大棚黄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俗称“黑色跑马干”。发病后传播速度快,对黄瓜产量和品质均有严重影响,一般减产15%~25%,部分大棚因防病不及时,措施不当,减产70%以上。根据我们的经验,必须进行综合防治。1黄瓜霜霉病的症状及发病条件 黄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黄瓜幼苗子叶期就可感病,正面呈现不均匀退绿黄化,逐渐产生不规则枯黄斑,潮湿条件下叶背可产生灰黑色霉层,随着病情发展叶片很快变黄干枯。成株期叶片受侵染,开始叶背产生水浸状浅绿色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由淡黄色为黄褐色,潮湿时…  相似文献   

9.
自然高温条件下黄瓜耐热性成株期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黄瓜耐热成株期鉴定的形态指标,建立耐热性预测方程,以6个已知耐热性的黄瓜品种为试材,以春茬黄瓜为对照,以夏茬为处理,测定自然高温条件下黄瓜成株期主要形态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夏季自然高温条件下黄瓜耐热品种有徒长趋势,而热敏感品种的生长被显著抑制;茎粗的加粗均被抑制,叶面积、株节数因品种耐热性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株高(X1)、茎粗(X2)、叶面积(X3)、株节数(X4),根瓜节位(X5)、化瓜数(X6)、主茎雌花数(X7)与耐热性显著相关,可作为筛选耐热种质的指标。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株高(X1)可作为黄瓜苗期耐热性鉴定的简易指标,采用回归方程Y=-0.7958+1.0028X1可以预测黄瓜品种资源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0.
正黄瓜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栽培中常见的两种病害,会在田间混合发生,病斑比较接近,有时容易混淆,从而延误防治时机。尤其是黄瓜霜霉病,病情来势猛,发病重,传播快,如不及时防治,将造成毁灭性的损失。1症状不同1.1黄瓜霜霉病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苗期发病,子叶上起初出现褪绿斑,逐渐变成黄色不规则形斑,潮湿时子叶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随着病情发展,子叶很快变黄枯干。成株期发病,  相似文献   

11.
周昕  徐浴力  徐强 《蔬菜》2024,(4):30-35
秋季黄瓜育苗正值高温季节,容易导致幼苗徒长,为明确高温环境下抑制黄瓜幼苗徒长的适宜矮壮素浓度及其对移栽后黄瓜生长的影响,以黄瓜康秀4号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200、300、400、500mg/L)的矮壮素,在昼夜温度为33℃/23℃环境下对黄瓜幼苗进行喷施处理,分析比较黄瓜幼苗植株性状、壮苗指数及移栽后的株高及产量相关指标。喷施200、300 mg/L矮壮素处理均具有较好的抑制幼苗徒长的效果,喷施200 mg/L矮壮素处理黄瓜株高和下胚轴长均最小,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34.9%和24.1%,下胚轴粗、叶面积、根干质量、叶片干质量、壮苗指数均最大,分别较对照提高9.8%、1.3%、6.7%、12.4%、46.7%,且下胚轴粗和壮苗指数与对照间均达显著差异水平;喷施300mg/L矮壮素处理可较好促进植株干、鲜质量的形成,移栽后的株高较对照显著降低8.4%,前期产量较对照显著提高14.5%;喷施500 mg/L矮壮素则对幼苗及移栽后的生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200mg/L矮壮素溶液适用于育苗,300 mg/L矮壮素溶液更有利于移栽后早期黄瓜植株生长和产量增加,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正>1花椰菜霜霉病霜霉病是花椰菜的主要病害,各地均有分布,发生普遍。典型症状:主要发生在苗期、成株期叶片上。幼苗受害叶片背面出现白色霜霉状物,正面症状不明显,严重时叶片、幼茎变黄枯死。成株期最初叶片正面出现淡绿色或黄绿色水渍状斑点,后扩大成淡黄或灰褐色,潮湿时病斑背面长有白色霜霉状物,即病原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发病原因:病原以卵孢子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或以菌丝体在田间病株种株内越冬,在田间可通过风雨传播。当气温  相似文献   

13.
以4份黄瓜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不同弱光处理下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探索黄瓜苗期耐弱光性鉴定的最适宜光照强度与最佳鉴定时期,同时对黄瓜苗期耐弱光性进行鉴定,并对黄瓜苗期的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率与成株期的产量降低率、植株干质量降低率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黄瓜苗期与成株期耐弱光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mol·m~(-2)·s~(-1)弱光胁迫20d的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率可以作为黄瓜苗期耐弱光筛选的快速鉴定指标。成株期产量的降低率与植株干质量的降低率均能反映成株期品种间耐弱光性的差异。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率与成株期的产量降低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的耐弱光性表现一致。W_(25)的耐弱光性较强,W_5的耐弱光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黄仲生 《蔬菜》1999,(9):30-30
一、黄瓜疫病症状和枯萎病的症状如何区别?答:疫病症状特点是:幼苗期嫩茎、生长点最容易发病,开始象开水烫了似的,呈现水渍状溢缩,后萎蔫死亡。成株期被害,主要在地下茎基部或嫩茎节部发病,先呈水渍状暗绿色,病部软化溢缩,其上部叶片逐渐萎蔫下垂,以后全株枯死...  相似文献   

15.
温室黄瓜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霜霉病1.1危害症状黄瓜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嫩茎、卷须和花梗。幼苗期发病,子叶正面发生不规则的摆绿黄褐色斑点,病斑直径0.2—0.5cm,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灰褐色霉状物,严重时子叶变黄干枯。成株期发病,多从近地面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开始在叶片上出现水浸状淡绿色或黄色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由黄色变为淡褐色,因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的病斑,  相似文献   

16.
1瓜类枯萎病概述瓜类枯萎病又叫蔓割病、萎蔫病,是瓜类主要病害,分布广泛。主要危害黄瓜、西瓜,也可危害甜瓜、西葫芦、丝瓜、冬瓜等葫芦科作物,黄瓜每年发病率为10%~30%,严重时可达80%~90%,甚至绝收。其典型症状是萎蔫。幼苗发病、子叶萎蔫或全株枯萎,茎基部变褐缢缩,导致猝倒。大田发病一般在植株开花后开始出现病株,发病初期病株表现为叶片由下向上逐渐萎蔫,似缺水状,数日后整株叶片萎蔫下垂;茎蔓上出现纵裂,裂口处流出黄褐色胶状物,病株根部褐色腐烂,纵切病茎检查,可见维管束呈褐色。疫病病菌也能引起瓜类枯萎症状,但疫病病株不流胶,…  相似文献   

17.
幼苗徒长程度对黄瓜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华北型黄瓜品种津春4号和欧洲温室型黄瓜品种戴多星为试材,采用遮光处理获得不同徒长程度的黄瓜幼苗,研究了幼苗徒长程度对黄瓜植株生长发育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遮光条件下,黄瓜幼苗发生不同程度徒长,定植后对植株生长发育和果实产量品质影响显著。徒长苗株高和下胚轴长显著高于对照苗,茎粗、叶面积、干质量、干物质含量以及根冠比和壮苗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苗。定植后,植株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面积仍与对照苗差异显著。与对照苗相比,徒长苗初花期延后,第1雌花节位升高,平均单株结果数、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和前期产量均显著下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也显著降低。说明黄瓜徒长苗定植后对植株生长发育和果实产量与品质有显著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主要发生在叶片,其次危害茎、花梗、种荚等。一般先从外部叶片开始发病,最初叶片正面出现淡绿色或黄绿色水渍状斑点,后扩大成淡黄色或灰褐色,边缘不明显,后逐渐扩大,因受叶脉限制变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背面出现白霜,发病重时叶片枯黄。一般在春、秋两季发生,春季于4月下旬~5月上旬在留种株及青菜上严重发生,秋季9月初始发,9月底~10月为秋季的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CO_2加富和短期昼间亚高温对温室嫁接黄瓜生长及叶片保护酶系统的影响,以嫁接黄瓜为试材,设置亚高温、CO_2加富+亚高温、CO_2加富+常温和常温(对照)4个处理,测定了处理后黄瓜株高日变化、最大叶面积日变化、瓜长日变化、小区产量和叶片SOD、POD、CAT活性及MDA含量。结果表明,CO_2加富+亚高温处理除瓜长日变化与CO_2加富+常温处理不显著外,各项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O_2加富+亚高温处理黄瓜叶片的SOD、POD、CAT活性均呈现上升趋势,到处理15 d时各酶活性均强于其余处理,MDA含量呈下降趋势,到处理15 d时低于其余处理;亚高温处理黄瓜叶片的SOD、POD、CAT活性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MDA含量呈增加趋势;CO_2加富+常温黄瓜叶片的SOD、POD、CAT活性均高于对照、低于亚高温处理。高温季节CO_2加富时给以亚高温管理,可有效减轻黄瓜叶片细胞膜损伤,显著促进黄瓜植株长势、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20.
1乙烯利 1)抑制徒长。育苗期间由于高温、高湿或移植不及时容易引起幼苗徒长。可在3叶1心期、幼苗5片真叶时,用300mg/kg的乙烯利喷叶,能控制徒长,使幼苗健壮,叶片增厚,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抗逆性增强,早期产量增加。使用浓度不宜过高或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