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前些年,普洱茶因为汤色暗红、口感滑腻、有暖胃降脂等功效而悄然走红大江南北,收藏和品尝普洱茶之风横扫华夏大地,最后成为国际市场的新宠。从此,爱茶之士人人谈茶,家家收藏普洱茶。让这个中国名茶、云南特产一下子身价飙升。朋友相聚来壶普洱茶喝来品去,相互谈论你收藏了哪个年代的,我又是收藏了多少几十年的陈茶、多少新茶、又是从哪里哪里出产的  相似文献   

2.
李祥 《中国茶叶》2010,32(6):44-44
在读去年的《茶叶世界》杂志时,无意中读到毛中祥老先生介绍自己收藏老茶的文章。从此,这位古稀老人又一次进入了我的视野,并成了说茶论道的茶友。  相似文献   

3.
一、冻害情况我场于八○年三月在场部建立一片面积为18.5亩的福云七号试验园。采用双行双株条植法,规格为大行距90厘米,小行距40厘米,丛距40厘米,每亩种植茶苗5100株。定植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茶苗定植后,固定专人精心管理,八○年秋天茶苗长势茁壮,平均植高43厘米,出现2—5条骨干枝。但是,定苗后两年来,冬季均遭受不同程度冻害。据我场与福安农校部分师生调查结果,主茎冻伤茶树占总株数的42—50%,冻害后死亡的茶苗占  相似文献   

4.
姚晓燕 《茶叶》2010,36(1):58-61,64
紧压茶生产历史悠久,它贯穿了整个茶叶发展史,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重要意义。目前中国茶叶博物馆除了收藏全国各地生产的六大茶类中代表性茶样外,还收藏品种繁多的紧压茶,时代不一,从清代宫廷茶砖到现代各式茶砖,都搜罗其中。  相似文献   

5.
瀚石 《中国茶叶》2011,33(1):32-33
茶宠是品茗的时候,在茶船上陈放着的大大小小的茶摆件,俗称“小玩意儿”,这些多是用紫砂或澄泥烧制的陶质工艺品,在茶汤的滋养下,年长日久它们会变得温润可人,深得品茗人的宠爱,故称“茶宠”。就像文房清供随着书法字画走人文人生活一样,那些林林总总、形态各异、趣味盎然的茶宠也随着茶文化的普及和蔓延而渐渐进入了人们收藏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行间踏压的压幅分为狭(离茶丛两侧各60厘米),宽(离茶丛两侧各30厘米),踏压深度分为浅(深度30厘米)、深(深50厘米)等处理。四年后把茶树掘起观察根的状态,发现  相似文献   

7.
普洱茶属于黑茶类,是后发酵茶,原产云南省西双版纳、思茅等地。普洱茶是云南的独具风格的名茶,因其风味独特,功效奇妙,在港澳及东南亚等地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近年在国际市场倍受欢迎。随着普洱茶的保健功能被医药界研究证实,销量日益增长,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及港、澳、台等地又掀起了饮用和收藏普洱茶热潮。笔兹择普洱茶品类及其保健功效略述。  相似文献   

8.
周文棠 《茶叶》2006,32(4):53-54
博物馆的核心工作是研究,只有研究工作方向正确、基础扎实,收藏、陈列展示和茶化弘扬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建设为茶化研究的新领域的开拓创造了条件,使传统茶学从茶树栽培、茶叶加工、茶叶生化、茶树育种、茶学教育外延,从自然科学领域转到了与茶的社会科学领域的结合,丰富了茶学研究领域,同时使茶化成了有形机构,并有效地拓展了茶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茶世界》2012,(6)
正为进一步促进中国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树立普洱茶收藏投资正确理念,普及普洱茶品饮知识,促进普洱茶产业健康发展,2012年6月18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北京福建总商会主办,中国茶票交易中心承办的"中国普洱茶收藏高端论坛暨中国第一枚茶生肖票首发仪式",在北京展览馆隆重举行。中国茶叶流通  相似文献   

10.
茶事颂     
土壤微酸,茶源赤县,性喜温湿阳向。冷去冬除,农家竞技,备耕争时齐上。统观情掌,新象景,产收升望。风雨调和叶茂,集生碧芽肥壮。  相似文献   

11.
《茶世界》2007,(3)
为提高普洱茶的知名度和打造普洱茶品牌,充分体现普洱茶的文化与收藏价值,大力倡导茶为国饮,普洱当先,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云南省第二届普洱茶交易会暨思茅  相似文献   

12.
龙须茶     
程修江 《中国茶叶》2005,27(6):54-54
龙须茶是由江西省修水县漫江乡宁红村采用独特工艺创制而成的特种工夫红茶,在清道光年间与“宁红”同时兴起。因其成茶“身披红袍、外形似须”而得名。龙须茶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风格独特,品质优异。以往漫江各茶行(厂)每年要在出口的第一批优质“宁红”茶箱(俗称贡箱)里放5~24个龙须茶盖面,作为彩头和标记,产品畅销苏俄及欧美各国。  相似文献   

13.
<正>1990年4月19日,浙江省湖州市博物馆在该市弁南乡罗家浜村窑墩头一处东汉末至三国时期的砖室墓,发掘出土一个青瓷"茶"字四系罍,同时出土的还有青瓷碗、青瓷盆和青瓷罐。这些精美青瓷的出土,说明当时我国青瓷烧制技术已日臻成熟,也说明当时湖州地区的制茶、饮茶和贮茶已经有相当规模。该青瓷"茶"字四系罍口径15.5厘米,腹径36.3厘米,底径15.5厘米,高33.7厘米。圆唇直口,丰肩鼓腹,平底内凹。  相似文献   

14.
东莞不产茶,但却被誉为“藏茶之都”.多年来,东莞收藏的普洱茶、白茶和其它黑茶类产品,已达到了惊人的数量.尤其是云南普洱茶,东莞民间每年的普洱茶收藏占据了云南总产量的五分之一,累计的藏茶量已突破30万吨.这么多茶叶可供全中国的老百姓喝足3个月!东莞作为中国收藏黑茶较早、较集中的地方,从实现批量黑茶陈化、产品从投资市场进入消费市场,以及促进行业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未来十年,市场上超过50%的老陈茶将出自东莞.“东莞藏茶”将成为中国黑茶下一个风向标.  相似文献   

15.
王雪英  牟正 《茶叶科学》1966,3(1):62-64
为了促进茶子萌发,缩短育苗时间和培育壮苗,提早出圃,我们将水稻塑料薄膜育秧的经验和方法,应用在茶子育苗上,效果很好。一、试验方法本试验区设置在福安农校后山的茶树苗圃,土质属砂壤土,畦宽115厘米,畦高18厘米,周围搭拱形的膜架,膜架宽110厘米,高33厘米,半圆直径95厘米。所用塑料薄膜的厚度为0.09毫米。膜内设有小气候观测点,试验分膜内、外(对照)两种处理。  相似文献   

16.
以收藏、鉴赏、研究普洱茶而著称的番禺……  相似文献   

17.
刘艳南 《中国茶叶》2012,(11):43-43
近日,笔者引导太原电视台《万里茶路寻晋商》节目摄制组来到修水县漫江乡拍摄时,惊奇发现一乾隆三十四年始建茶亭,至今保存尚完好。茶亭位于古通往湖北要道佛坳岭山坳中,其基脚和下半部为45厘米X60厘米x150厘米左右长方体条石垒砌,上部至顶为古砖垒砌,亭顶为整齐划一杉木房梁和青瓦,房梁部分腐朽,青瓦部分破落,整个茶亭结构牢固。  相似文献   

18.
以收藏、鉴赏、研究普洱茶而著称的番禺…………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叶》2010,(11):57-57
第三届深圳茶博会将于12月16-1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规模达22000余平米,设普洱茶馆、各地名茶馆、艺术与收藏精品馆。  相似文献   

20.
邓文强 《中国茶叶》1989,(2):36-38,4
目前,茶厂使用的勾堆机主要有四种,即撒盘式匀堆机、联合匀堆机、行车式匀地机和自动拼配匀堆机。其中,行车式匀堆机是根据人工匀堆的基本原理设计而成,它的发展比较成熟,匀堆效果也较好。本文仅就行车式匀堆机自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予以分析。一、匀堆机的结构行车式匀堆机的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两组庞大的拼茶斗和茶叶输送系统组成。拼茶斗7,分左右两组,每组各有15个拼茶箱,15个拼茶箱总容量12.5吨。需要拼和的茶叶撒入箱中,箱底安装了电磁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