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郁华 《农业考古》2003,(4):153-156
《清稗类抄》载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潮州某富翁好茶。一日,有丐至。倚门立,睨翁而言日:“闻君茶甚精,能赐一杯否?”富翁晒日:“汝乞儿。亦解此乎?”丐日:“我昔亦富人,以茶破家,今妻孥犹在,赖行乞自活。”富人因斟茶与之。丐饮竟日:“茶固佳矣,惜仍未醇厚,盖罐太新之故也。我有一壶,昔日所常用,今每出必随身携带,  相似文献   

2.
需要采取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丁声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从1945年10月16日创立至今,在世界各大洲开展了大量活动,且成果卓著,这里仅举一例,1960年7月1日,FAO发起“免于饥饿运动”,自那时至今已有100余个国家参加免于饥饿运动委员会。二年...  相似文献   

3.
王军 《农家致富》2004,(17):47-47
记者获悉:8月初,江苏淮安一位到南京打工的民工,因为多日找不到工作,身无分文.在街头流浪了10天之后,由于实在饥饿难忍.竟然脱光了衣服在市中心“裸奔”.想借此“惊动公安局”,带他进派出所吃顿饱饭。  相似文献   

4.
2007年9月底,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鼓励7000余名工作满8年的老员工在2008年元旦之前办理主动辞职手续,竞聘后再与公司签订1-3年的劳动合同;同年10月22日,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发出裁员通知,全球共有200多名员工被“无原则解雇”.其中中国员工占总数的一半左右。这些敏感事件的发生似乎离不开最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那么《劳动合同法》为什么会爱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呢?2007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对这部关系到亿万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人们急切地想知道:这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震动?它将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围绕以上话题.我刊特推出《劳动合同法》相关条例及对《劳动合同法》解释的系列文章.敬请读者朋友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1969年1月,我们这些中学生插队落户到了新疆兵团二十八团九连。因为家庭出身不好,我积极要求上进,想赶快成为一名正式农工。老职工却说:“要闯过三关的劳动才行!”  相似文献   

6.
农业要闻     
●2003年世界粮食日中国纪念活动10月16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2003年的主题为“反饥饿国际联盟”。国家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在纪念大会上说,我国农业和扶贫工作仍然面临人口增长、土地和水资源严重匮乏、土壤流失、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等严峻挑战。我罔还有1.2亿人营养不良,战胜饥饿和贫困,实现粮食安全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
所谓农村义务工,是指农村有劳动能力的成年劳动,每年为村、组公共和公益事业建设提供一定数量、无报酬的劳动日。1992年12月7日国务院颁发的《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动管理条例》规定:“按标准工日计算,每个农民劳动力每年承担5~10个农村义务工”,“主要用于植树造林、防汛、公路建设、校舍修缮等。”除现役军人、在校学生和政府各部门聘用人员外。  相似文献   

8.
“茶仙经”     
“茶仙经”当今被推为“茶仙”的台湾茶道学会监事潘燕丸先生,祖籍苏州,1989年12月返里省亲,在苏州市中心察院场的“萃华园茶馆”与家乡父老作现场茶肴表演,观者无不稀奇,潘老还作《仙家茶肴》诗十余首:晨起暖胃瀹乌龙,午后解泛碧螺春,晚来安神饮香片,一日...  相似文献   

9.
陈耀铭 《农业考古》2003,(4):202-205
陆羽《茶经》,“一之源”:有人断句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又有人断句为:“……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中国古代茶叶全书》中又看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都读过下面的小故事: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相似文献   

11.
星海 《农业考古》2002,(2):76-80
一 从古到今,茶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被列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唐代“茶圣”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可见茶叶这一古老而又文明的饮料,从发现、利用、……  相似文献   

12.
缘起: 2005年2月18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启动为期4个月,旨在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春风行动”,2月19日,郑州市劳动部门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评选并挂牌的8家“放心职介”名单,承诺此8家职介对农民工全部免费服务,然而.事隔两天,郑州市一家媒体通过调查.竞发现8家职介全不免费! 是有关部门做秀走过场,还是8家职介言而无信?是“免费”真的都成了空话,还是媒体报道失真?对此,记者展开了4天的深入采访。  相似文献   

13.
椰树成荫的海口公园,早晨是老人们的天下,做操打拳练气功散步的各得其乐,可却见不着遛鸟的。这令我感到些许诧异,并固执地四下张望起来。终于在一行摈榔树下发现了一位孤独的遛鸟人。我急步凑上前去,与之招呼,进而开门见山地托出我的诧异。他以一口浓重的北方口音说:“这里的老人不养鸟,他们喝茶,喝茶才是他们的嗜好!”他似乎在发孤独之怨,偏颇地把遛鸟与喝茶对立了起来。的确,曾因为海南岛上喝茶的人以老者居多,喝的又是价廉的粗茶,故茶被岛民们称为“老爸茶”。“老爸”们喜聚众而饮,于是聚饮“老爸茶”的茶坊和茶店就成了…  相似文献   

14.
成都第四人民医院黄茂芸在1999年12月21日《晚霞报》撰文介绍:我患有“偏头痛”,一本草药书上说核桃冰糖水能治偏头痛,我试了试,结果很见效。剂量:每次剥3~4个核桃仁与冰糖加水煮,冰糖溶化了即可服用。治“偏头痛”一法@宋岚  相似文献   

15.
九九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相似文献   

16.
单国胜 《新农村》2007,(9):35-36
编辑同志: 2005年9月,我应聘到某公司工作,并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条款除劳动报酬、劳动时间、社会保险等内容外,还规定“三年内不准结婚”,否则劳动合同终止。因当时急于找到工作,就没把这当回事。一年前,我认识了一位男友,经过互相了解建立了恋爱关系。现在我和男友准备结婚成家,可我担心结婚后公司会根据合同辞退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茶经》“《广雅》云”考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经》“七之事”章引:“《广雅》云,荆巴间采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成书于宋代的《太平御览》卷八六七有类似引文:“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欲饮先炙令色赤,捣未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广雅》成书于三国魏初,各种著作、论文都据此将饼茶的起始定在三国时代。但今本《广雅》并无此段文字,而这段文字关涉饼茶的起源和饮茶法的流变,有必要对此加以考证,以辨其真伪,还其本来面…  相似文献   

18.
美文伴美食     
老猫 《农家科技》2014,(12):92-92
“爱知识的人扑到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读过书的人都知道高尔基说的这句话。文化和吃,被这个比喻拉到了一起。其实中国人不仅这么说,很早就这么做了。比如脍炙人口的“汉书下酒”的故事,说的是宋朝名士苏子美——就是在苏州盖沧浪亭的那一位,酷爱读书,这位名士住在老岳父家里,每天晚上读书,要喝一斗酒。看《汉书·张良传》看到博浪沙张良狙击秦始皇时,他拍着巴掌说:“可惜,没打中。”喝了一大杯。看到张良见刘邦时,称“此天以授陛下”,又叹口气:“这对君臣相见真够难的。”喝了一大杯。他岳父看他这么读书,笑着说:“真是每天一斗不算多啊。”  相似文献   

19.
伟人巧对诗     
1960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一行视察长沙.工作之余,到江边散步。遥望橘子洲头,百舸争流,万帆竞发,毛泽东诗兴大发,口占一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此联动、静相对,意境悠远,三个断句,两处“顶针”,“洲”和“舟”又是谐音,应对难度极大。毛泽东对身边的周恩来说:“恩来,我一时江郎才尽,  相似文献   

20.
高度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的落实刘东林江泽民同志最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指出:“这里我要特别讲一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物质生产劳动,应成为一门必修课,不是可有可无,这一点务必要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