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85年以来,在广东沿岸十多个港湾、河口海区,已人工放流对虾苗8亿多尾,其中标粗到体长3厘米以上放流的2.5亿多尾。1989年前全省共放流虾苗5亿多尾,其中3厘米以上有7千多尾(见表1).现就广东海区对虾资源增殖的效益怍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2.
《水产科学》2004,23(2):19-19
20 0 3年辽宁省在海洋岛渔场放流中国对虾苗种 4亿尾 ,其中大连地区放流虾苗 3 2亿尾。同时还在大连金州区和庄河市两地采取增殖管理办公室和村、镇共同投资的办法 ,放流日本对虾苗 3478万尾。其中金州杏树屯海域放流 1811万尾 ,庄河海洋村放流 16 6 7万元。据初步统计 ,秋汛生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广东省沿海各地积极开展对虾人工放流增殖工作,以提高沿岸海域的对虾产量。据有关部门统计,从1985年起至今年9月止,该省地处沿海的汕头、汕尾、惠州、深圳、珠海、江门以及湛江等市沿海的河口和海湾,已先后人工放流了中国对虾、墨吉对虾和长毛对虾等各种虾苗三亿多尾,各地海域投放虾苗后已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梁继成 《海洋渔业》1988,10(4):178-178
黄海北部海洋岛渔场,自1985到1987年,累计放流3厘米长的虾苗16亿尾。三年来秋汛累计回捕放流对虾4000多吨,产值1亿多元,回捕率占10%,为出口创汇发展外向型经济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河北渔业》2010,(12):65-66
为恢复近海对虾资源,提高沿海捕捞渔民收入,在近几年连续放流中国对虾的基础上,今年丰南区农牧局继续进行了中国对虾增殖放流工作。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共在该区投人中国对虾增殖放流资金180万元,放流体长1.2cm的虾苗3.6亿尾,仅次于2009年的3.9亿尾。  相似文献   

6.
2007年河北省水产局在总结了前两年海洋渔业增殖放流工作的基础上,加大了增殖放流的工作力度,对放流的品种及海域进行了调整,全省放流中国对虾苗种4.618亿尾,日本对虾1.25亿尾,牙鲆40万尾,梭子蟹400kg,海蜇1200万头。中国对虾放流海域遍布全省,以唐山和沧州为重点。日本对虾和牙鲆放流在秦皇岛海域进行,海蜇、梭子蟹分别在唐山和沧州海域进行。  相似文献   

7.
对虾放流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中国对虾是我国开展种苗放流试验的首选对象,一方面日本1964年开始在濑户内海进行了日本对虾种苗放流试验,70年代初开始规模性放流,并取得了成功;另一方面对虾生命周期短、经济价值高。我国从50年代末开始就对其渔业生物学、种群动态和资源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70年代末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日臻完善,为开展种苗放流试验奠定了基础。 1981年7月中旬黄海水产研究所和下营增殖站首先在莱州湾潍河口进行了对虾种苗放流试验,共放流体长30mm种苗370万尾。1982~1984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象山港进  相似文献   

8.
今年7月18日国家水产总局黄海水产研究所与潍坊地区水产研究所在地区海水养殖场,从外地引进人工繁殖的对虾苗370万尾,经过20余天的精心饲养,从平均个体1厘米左右养至3厘米以上,打开培育池闸门,把所有健壮的虾苗全部放入渤海菜州湾。这在我国是首次进行对虾增殖放流试验。  相似文献   

9.
为保护和修复水生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滦南县水产服务中心于5月22日在本县渤海西河海域组织了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活动,共投放1.2cm以上的中国对虾苗种4000万尾。此次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共争取上级种苗专款20万元,放流使用的中国对虾苗是我县会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培育的新品种,可以大大提高虾苗在自然海域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徐君卓 《海洋渔业》1988,10(6):278-279
<正> 浙江省象山港对虾放流增殖自1986年开始转入生产放流,并列为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1987年放流了3厘米左右的暂养苗2.248亿尾,超额完成了2亿尾的任务。在放流增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依靠各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精心组织实施,放流虾苗的质量和数量是历年来最好的一年.放流后,渔政人员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起到了保证作用,科技人员把好各个阶段的技术关,并基本上掌握了生产性放流虾群在港内的移动规律。  相似文献   

11.
近日,城阳区海洋与渔业局分三批次放流增殖对虾首次突破亿尾,达到1.02亿尾。为胶州湾海域水生动物保护行动增添了新光彩。这次水生动物人工增殖活动共放流7700万尾体长平均达到0.8cm的日本对虾苗种和2500万尾均长3cm的中国对虾苗种。与去年相比。新增3700万尾,将对丰富胶州湾生物多样性和沿海渔民增收致富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1982年在象山港对中国对虾进行放流增殖试验,放流虾苗共2,000余万尾,其中200万尾经暂养后体长达3厘米左右放流,另外,还试放了1.800余尾标志虾。虾苗放流入海后,即进行回捕调查,至1982年底,共收集到中国对虾标本4,000多尾。此外,  相似文献   

13.
<正> 广东省沿海对虾资源增殖工作起步较晚,但自1985年以来在沿岸10多个港湾、河口海区已人工放流对虾苗8亿多尾,其中2.5亿余尾标粗到体长3厘米以上放流(1989年前共放流5亿多尾,其中标粗到体长3厘米以上放流的7847万尾)。下面就广东沿海人工放流虾苗增殖对虾资源的效益进行初步探讨(因1990年虾汛期未结束,分析研究放流的数据用到1989年。见表1)。  相似文献   

14.
黄河口西南侧潮下带是渤海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Osbeck,1765)]重点增殖放流区。本研究于 2020 年 4—12 月采用定点设站结合生产调研对此海域内小岛河河口中国明对虾放流迁移进行跟踪调查, 研究增殖放流中国明对虾在放流早期迁移和入海后的分布特点及放流效果, 为优化放流技术策略、提高增殖放流效率提供实践参考。结果显示, 小岛河河口放流虾苗开闸后进入河道, 沿河道向外迁徙, 3~7 d 进入海域, 未发现对虾个体溯河上游; 不同大小的幼虾出闸、滞留放流通道时长不同, 小个体虾出池慢、滞留河道时间长, 大个体虾出池快、入海时间短; 潮下带开阔海区内, 仅在进入放流期后的 6—8 月出现中国明对虾, 且其数量逐月减少, 8 月开捕后中国明对虾分布数量和范围急剧减少至基本不出现。上述结果进一步证实黄河口西南侧潮下带区现存中国明对虾应来源于当年增殖放流群体, 建议在类似小岛河河口的开阔河口区, 增殖放流中国明对虾时选用相对大规格的虾苗, 以缩短开闸放流滞留时间, 获得更高放流效率。  相似文献   

15.
关金藏 《海洋渔业》1983,5(5):226-227
<正> 人工苗种放流是增殖水产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1981年底为了探讨内湾对虾活动规律和增殖途径,我们进行了东吾洋内湾的对虾(东方对虾和长毛对虾增殖的研究。并于1982年9月11~12日和12月18~19日先后2次在东吾洋内湾开展东方对虾和长毛对虾的标志放流实验,共计放流标志对虾6,199尾,其中东方对虾4,661尾,长毛对虾1,538尾,第一  相似文献   

16.
王英华 《齐鲁渔业》2008,25(7):65-65
近日,潍坊市首次将15万尾半滑舌鳎放流渤海莱州湾,由此拉开了2008年该市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的帷幕。据了解,今年该市计划投资1300万元,增殖放流中国对虾5000万尾,梭子蟹4000万只,鲢鳙4000万尾,半滑舌鳎15万尾,底播贝类1.2亿粒。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与稳定海南省海洋生态平衡及海洋渔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开展了斑节对虾增殖放流苗种培育技术研究,获得平均规格4.0cm以上的虾苗1 600万尾。该文详细介绍了斑节对虾的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以期为斑节对虾高效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及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辽东湾中国对虾标志放流实验与重捕资料,对辽东湾中国对虾放流场的选择、种苗的放流规格和放流增殖效果进行了研究。根据上述实验分析表明,在辽河口海区进行对虾放流增殖是较理想的场所,在秋汛生产期洄游分布遍及辽东湾传统的中心渔场;放流种苗的适宜体长规格为5cm以上,回捕率较高,最高达3.31%。这将对辽东湾生产性对虾放流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11年,河北省唐山市共投入资金477.16万元用于中国对虾放流,共放流中国对虾苗种7.96亿尾,与去年放流规模基本持平。截止到8月31日,全市共出动80~120马力对虾专捕渔船452艘,比去年增加了100余艘。捕捞对虾总产量536.5t,比去年同期增产16.9%,实现产值536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六成以上,秋捕对虾生产创  相似文献   

20.
东吾洋中国对虾移植放流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泉土 《海洋渔业》1999,21(2):61-65
本文根据1986~1995年在东吾洋水域放流的97948万尾中国对虾种苗材料,研究了移植放流虾在放流海区及福宁湾海区的分布和移动规律,阐明了中国对虾已在东海南部福宁湾海区繁衍生息并形成了自然的生殖群体。此外,还分析了不同规格苗种的放流效益比较,得出在东吾洋放流平均体长在10mm的虾苗,其年均回捕率可达5.26%的增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