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桑白蚧是全国性成灾害虫,在铜梁县普查,全县平均蚧株率39.6%,枝干虫口密度7.4头/5cm。经测定被害重的蚧株单株产叶量下降31.9—47.6%,用其虫株叶养蚕,蚕儿生命率降低13.1—37.9%,单张蚕种产茧量下降13.7%。在四川桑白蚧一年发生3代,各代一龄若虫期发生于4、6、8月下旬或5、7、9月上旬。该虫生殖方式为两性生殖,无孤雌生殖现象。组建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以25℃的内禀增长能力和种群趋势指数量大(rm=0.04571,I=15.3);自然种群生命表揭示第二代若虫受气侯影响大,越冬代雌虫受天敌影响大,一年3代虫口数量增长13.26倍。雌虫扩散距离在100cm以内,雄虫扩散距离在10cm以内。冬季重剪的剪伐形式以第2代一龄若虫上新梢数量最多。栽植形式与为害的关系:田边桑>密植小桑园>大行桑>地边桑,不同地势与为害的关系:沟边桑>平坝桑>坡地桑;温度在28℃以下。温湿系数在3以上的虫口密度大于温度在28℃以上,温湿系数在2.8以下。发现天敌30种,其中四川新记录6种,新种1个,特别是桑白蚧盗蚊(新种)、桑白蚧扑虱蚜小峰为四川的优势天敌,寄生率和捕食效率最高。新开发的防治方法有:粘土浓泥浆涂干防治雌成虫,漂白粉(1%有效氯)液防治一龄若虫,柴油石灰乳剂防治各代成虫,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四川及重庆地区桑白蚧天敌种类进行了初步调查,共发掘桑白蚧天敌30种,已鉴定出23种。其中1个新种,2个中国新记录,8个四川新纪录。同时对其优势天敌桑盾蚧扑虱蚜小峰、桑循蚧盗瘿蚊(新种)的生活习性、寄生或捕食习性、越冬习性等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保护其天敌的措施,并认为利用天敌防治桑白蚧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柑桔红蜘蛛一般大发生在3-6月和9-11月,防治红蜘蛛动手宜早,具体措施有:12月底3月初春芽尚未萌动时,全园项1次波美1.0度石硫合剂,此举并可兼治蚜虫、锈壁虱及各种真菌病害。23月开始定期到桔园调查虫口密度,发现中心虫株(每百叶虫、卵总数500只以上)及时挑治,全园每百叶平均活动虫口达200只以上时及时普治。可选用药剂有20%哒螨酮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15%哒螨酮乳油2500-3000倍液、10%螨死净可湿性粉剂1000~2000信液、20%三唑锡悬浮剂1500-2000倍液、10%西斗星乳油1000-1500倍液、固体石硫合剂1000倍液、波美0.…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一些地方的樱桃园调查发现,桑白蚧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桑白蚧是危害樱桃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群居在树体主干和枝条上,以口针刺入皮层吸食汁液。受害枝条常表现为枝条凹凸不平、枯梢、新枝萎缩、树势衰弱死亡,给种植户带来经济损失。防治桑白蚧的方法主要有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主要是在冬季  相似文献   

5.
桑白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Targioini—Tozzetti)是桑树主要害虫之一,在贵州各蚕区普遍发生,甚至在局部地方造成毁灭性损失,对于防治方法各地均有一些较好的经验、但就其种群趋势的研究,特别是初受害桑园虫口密度增长趋势,以及从受害到蔓廷的历期,目前研究少,对此我们于1987—1989年在自然条件下、用昆虫生命表的形式、结合田间桑白蚧天敌的情况对其作了部份探索性的工作,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蝗虫微孢子虫对青海省天峻县草原蝗虫的持续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青海省天峻县草原蝗虫;第三龄盛发期用药,用药后3周,虫口减退率最低达60%以上;存活蝗虫的感病率最高位达61.1%;有效地控制草原蝗虫的严重发生;而且,微孢子虫病能在草原蝗种群中流行,持续控制草原蝗虫的为害。  相似文献   

7.
桑白蚧的防治时期以一龄若虫期最佳。用1%有效氯漂白粉液防治一龄若虫,不仅有90%以上的防治效果,而且又是桑树树体消毒的防微措施;选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洗衣粉10~30倍液防治一龄若虫,不仅防效好,而且蚕作安全。成蚧期(含冬季)用柴油石灰乳剂(柴油:石灰:水=1:1:10)或胆水原液防治,其防治效果明显,校正死亡率97.15%以上;用粘土浓泥浆涂干防治雌成虫,无论休眠期或活动期(除产卵期外),防治效果显著;亦可结合冬管树干刷白用的20%石灰浆中,加入1%硫磺粉,有一定防蚧作用;采用漂白粉、洗衣粉、粘土浓泥浆涂干等防蚧措施,能有效地保护桑白蚧优势天敌桑白蚧盗瘿蚊,从而提高捕食效率。  相似文献   

8.
四川的早春桑虫,在桑树脱苞期,以桑象虫为害最重,各害虫的为害率顺次为:桑象虫>桑尺蠖>小蠹虫>桑毛虫;在桑树燕口期,以桑瘿蚊第一代幼虫为害最重,各害虫的为害率顺次为:桑瘿蚊>野蚕>桑始叶螨>桑灰蜗牛。经测定,每头桑尺蠖越冬幼虫1日食芽数为1.71个,从出蛰至化蛹为害10日左右,定芽被害后,桑株推迟发芽期11天,虫株条长减少33.77%,着叶数减少31片,降低着叶率22.1%,冬季彻底修除枯枝枯桩,降低桑象虫为害率85%,填补桑株孔穴,清除残落叶,可明显减少来年桑尺蠖,桑毛虫发生率,早春3月下旬选用50%杀螟松1000倍液喷药保芽,其桑象虫虫口减退率可达95%,并可兼治桑尺蠖,桑毛虫等其它早春害虫。  相似文献   

9.
组建桑白蚧1年3个世代的自然种群生命表表明,桑白蚧自然种群受天敌和气温的影响最为突出,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子。在四川其天敌以桑白蚧盗瘿蚊和桑白蚧扑虱蚜小蜂数量最多,控制桑白蚧的能力强;气温主要影响1龄若虫存活率,特别是第2代受气温的影响最大,遇高温则大量死亡。影响桑白蚧自然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时期为若虫期和成虫期(特别是越冬雌成虫期)。桑白蚧自然种群经过1年3代可增长18.26倍。  相似文献   

10.
为在高寒地区了解蝗虫微孢子虫(Paranosema locustae)对草地蝗虫的绿色防治技术.通过直升飞机施药,结果表明,施药30 d后,蝗虫微孢子感染率达到72%,感染指数为47.5%.与对照区相比,防控后蝗虫虫口数量显著降低,虫口减退率达到71.15%.防控后蝗虫种群虫口数量明显下降,表现出了可持续性防控效果,对...  相似文献   

11.
化学防治柑桔红蜘蛛要讲策略,加强测报研究,选择药种,讲究使用方法,调节用药次数和时期。根据几年来多点调查及试验观察,认为药剂防治柑桔红蜘蛛的要点有:第一,9月份高峰期(厦门地区)是主要危害期,也是防治适期,应根据田间观察确定受害株予以挑治。通常在平均每百叶虫量达100头以上而天敌数不到5头时才普遍施药。药剂可轮换选用刀叽三叹锡悬浮剂1500-2000信液、20%速螨酮可湿性粉剂4000~5op倍液、1.8%集传虫螨克10-2(ha对水50-m昨见叽双甲味1000-1500倍液、50%托尔克可湿性粉剂2op倍液、5%尼索朗乳油1500倍液、73%克…  相似文献   

12.
潘英 《中国蚕业》2008,29(2):41-43
通过新型生物蚕药5%步甲净粉剂对作蚕害虫黑广肩步甲的防治效果应用试验表明:5%步甲净粉剂对黑广肩步甲具有良好的触杀作用,对柞蚕无薰蒸作用;每墩柞树基部撒施200g5%步甲净粉剂的防治效果最好,海城、岫岩和抚顺3地黑广肩步甲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6.56%、95.59%、96.52%;每墩柞树撒施100g5%步甲净粉剂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和柞蚕的存活率达90%以上,本着节约成本的原则,从施药量和柞蚕存活率2个因素综合考虑,以每墩柞树撒施100g为宜,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柞墩的大小,适当增加使用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投效比。  相似文献   

13.
<正> 桑白蚧是为害桑树枝干的害虫,近年来发生量大,分布面广,为害严重,是当前桑树保护上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自八○年起开展了桑白蚧的防治研究。对它的生长发育规律,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年生活史及其天敌昆虫等进行了系统的、仔细的观察;并对防治适期及各虫态的防治药物进行了多次试验和筛选。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桑白蚧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三年来的观察,摸清了桑白蚧在我省一年发生三代,桑白蚧是副变态昆虫,雌虫无蛹期,雄虫有蛹期,雌虫的发育经过  相似文献   

14.
蝗虫微孢子虫中试灭蝗效果及生物复合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五”期间蝗虫微孢子虫(N、L)中试灭蝗83万亩,总感染率为82.68%,校正虫口减退率67.63%,施用后2~3年感染率39%,4~6年为12.63%,且虫口密度每百网仅1.7~7.2头,远在防治标准以下;六种蝗虫病原菌及生物制剂灭杀蝗虫试验表明,IGR、Bt、Qyb、Jd四种效果较好,其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1.24%、81.25%、82.68%、79.45%;经与N、L混合喷洒或隔带喷洒灭蝗,其效果在72.49%~84.54%之间。尤以N、L与IGR隔带喷洒灭蝗不仅效果好,且残虫中有62.5%的3—4龄若虫,对蝗蝻的滞育性很强。  相似文献   

15.
桑白蚧(Pseudaulacspis pentagona Targioni)别名桑盾蚧,俗称桑介壳虫,属同翅目、盾蚧科,分布广泛,食性复杂,为害较重;据调查,桑自蚧导致桑叶减产31.9%-51.1%,用严重虫株叶养蚕,一龄就眠率降低24.5%-32.4%,幼虫生命率下降13.1%-37.9%,蚕茧减产17.5%-42.3%,尤以密植小桑园及管理较差、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桑园为甚;经多年的调查研究,初步探明了桑白蚧在南充蚕种场桑园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选用8种药剂对观赏草坪斜纹夜蛾进行化学防治研究,并运用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LSR)测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农药BT及新型农药克蛾宝对该害虫有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氧化乐果对该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虫口基数不大时可选用BT进行防治,在虫口基数大或高龄幼虫较多时应选用克蛾宝、氧化乐果进行防治,并正确进行药剂的交替使用,以延缓其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7.
桑白蚧被害株叶对家蚕饲养和繁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桑白蚧被害株桑叶质量的变化,分别就桑白蚧被害株叶对家蚕4龄起蚕结茧率、虫蛹统一生命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产卵量、良卵率及实用孵化率的影响进行了该试验。结果表明:桑白蚧被害株叶(虫情指数38.75%)对家蚕的饲养和繁育影响极大,应重视和加强桑白蚧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选用8种药剂对观赏草坪斜纹夜蛾进行化学防治研究,并运用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LSR)测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农药BT及新型农药克蛾宝对该害虫有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氧化乐果对该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虫口基数不大时可选用BT进行防治,在虫口基数大或高龄幼虫较多时应选用克蛾宝、氧化乐果进行防治,并正确进行药剂的交替使用,以延缓其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9.
桑褐刺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危害桑树、果树和园林树木的褐刺蛾的分布与危害、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桑褐刺蛾幼虫致病物质成分的分析以及褐刺蛾质型多角体病毒研究总结,提出了刺蛾类害虫发生与防治的措施,表明铲除越冬茧、摘除虫叶、灯光诱杀是据其生物学特性制定的有效农业防治措施。生物治虫、天敌保护是防除刺蛾的必然趋势。喷雾法、打孔注药法构成了化学防治的核心内容。以化学防治为主体,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配合的防治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桑螟化学防治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五年各代桑螟变化情况和药剂防治情况调查,得出全年桑螟化学防治策略为:治好第1代,兼治2,3代,重点防治4,5代,蚕种场桑螟防治策略为:主要做好越冬代桑螟防治和清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