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文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2):132-135
建立了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地下水埋深动态模型,并对垦区地下水水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该方法的预测结果具有很高的精度以及稳定性,可以应用于地下水埋深的动态预测中.  相似文献   

2.
回归分析法在地下水水质动态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随机系统。根据地下水水质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运用回归分析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一个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的地下水水质动态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遵义市海龙坝地下水水质的动态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精度较高,建立的模型较符合该研究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探求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以陕西洛惠渠灌区实测数据为例,首先采用改进的灰色斜率关联法,对灌区自然-人工-生物条件下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因子进行研究,分析了各因子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并运用灰色动态模型对敏感因子进行灾变预测.结果表明:蒸发量是影响该灌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子,而各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影响,形成了复杂条件下的耦合关系;灰色动态模型对蒸发量的灾变预测精度较高,完善模型系统.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到灌区地下水动态评价中是切实可行的,是对传统地下水动态研究方法的补充与完善,可为灌区管理和调控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完善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分析方法。【方法】通过对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的分析,对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分析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并探索性地将正交试验与地下水动态建模相结合,用以进行地下水动态敏感性的分析。【结果】建立了基于改进正交试验法的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分析方法,将该方法用于宝鸡峡灌区,所得结果与现有其他方法所得结果相近,即均认为地表水灌溉量和蒸发量是影响灌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素,并且该方法也在理论上克服了现有分析方法的一些局限性。【结论】基于改进正交试验法的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分析方法在实际中具有一定可行性,是对传统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分析方法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用BP神经网络预测地下水动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随机系统,本文根据地下水位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映射关键,建立了一个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将其用于地下水位的动态预测。实例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位埋深动态预测研究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地下水位变化受气象、水文、地质、开采及补给等诸多因素制约,而且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很难确定,难以用简单的线性函数进行描述,故地下水埋深具有随机性。该研究采用基于权马尔科夫链建立淮北平原西部地下水埋深预测模型,预测了区内地下水埋深所处的区间值,结果表明研究区中深层地下水多处于[5.080 m,5.960 m),处于[6.448 m,+∞)出现的概率也偏高;浅层地下水埋深多处于[2.925 m,3.635 m),处于[3.990 m,+∞)也呈现增大趋势,研究表明在地下水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下,淮北平原西部地下水埋深呈增大趋势;该研究成果为淮北平原西部地下水资源管理与决策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北京西郊农场节水型农业示范区的地下水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西郊农场节水型农业示范区地下水资源的调节计算,建立了地下水动态预测模型,并得到了不同年份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用此模型预测了2010年的地下水动态。预测结果表明:该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按现在的开采水平到2010年地下水水位理深将达54.2m;节水灌溉可明显减缓地下水水位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了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尾砂充填对地下水中Zn含量影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建立了充填体放置时间、不同来源地下水水样、浸泡时间与重金属Zn含量之间的动态模型,预测广西某金属矿山全尾砂胶结充填体试块对地下水Zn含量的影响.[结果]当网络隐含层层数为1、节点数为7时,建立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全尾砂胶结充填对地下水重金属Zn含量的影响.[结论]该研究为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和矿区尾砂的安全处理处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非线性PLSR模型的地下水水质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地下水水质预测中影响因素的非线性关系,采用非线性偏最小二乘回归技术(PLSR)模型进行地下水水质预测研究,为地下水水质的准确预测提供支持。【方法】运用拟线性方法建立非线性PLSR模型,选用核函数对原自变量进行非线性变换,以陕西咸阳市某观测井2001-2009年地下水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地下水硬度预测,并将其与BP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利用咸阳市地下水前8年(2001-2008)的水质资料建立非线性PLSR模型,采用该模型对咸阳市地下水2009年硬度进行预测,与实测值相比,非线性PLSR模型、BP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944%和1.354%,可知非线性PLSR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性。【结论】基于核函数变化的非线性PLSR模型,将复杂的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简单的线性问题,简化了计算过程,提高了预测精度,为地下水水质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充分考虑降水、渠灌、井灌开采对灌区地下水动态的综合影响,根据隔离井法的思路,从灌区抽水具有间歇性的特点出发,将开采期-水位恢复期作为一个计算时段分别建立和求解地下水动态调控的数学模型,再将各计算时段看作是一个连续、互馈的动态过程,利用该模型便可实现灌区地下水动态的调控计算。  相似文献   

11.
农田“五水”相互转化的动力学模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麦田水分微循环规律的研究,提出了描述降水(灌水)入渗、地下潜水蒸发(或补给)、根区土壤水分传输、根系吸水和蒸发蒸腾等五个子系统的麦田“五水”(大气水、地面水、地下水、土壤水和植物水)转化动力学模式。论述了模型参数的测取方法。经大田初步试验表明,该模型对于模拟麦田水分动态和“五水”转化关系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对根渗灌新型节水灌溉技术水分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利用Watch Dog 2800水分测试仪的水分传感器SM100进行监测,材料采用直径25 cm的根渗管。分析灌水过程中和停灌后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规律。通过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根渗灌条件下,水分是以线源入渗土壤,在渗灌速率为87.86 L/(h.m),灌水时间为100 min时湿润锋径向移动速率远小于垂向移动速率,移动过程呈椭圆形分布扩散。根据不同模型拟合的土壤湿润锋的动态变化,认为二次多项式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综合叙述通辽地区水资源动态模拟评价基本原则与水资源系统水量转化关系的基础上,应用均衡模拟法和有限单元模拟法对通辽地区重点研究时段地下水资源进行了系统评价,评价了降雨入渗量,潜水蒸发量,水库渗漏量,河渠渗漏量,侧向净补给量随降雨量,水面蒸发强度,水库蓄水量,水位,河渠流量与地下水埋深的动态变化机理及其已开发地下水资源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动态规划的塔里木河下游水量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塔里木河5次输水观测资料为基础,以动态规划理论为指导,以大系统优化理论为手段,研究了塔里木河下游5次输水后河道两岸地下水位上升值与单位河长耗水量、不同地下水位埋深对应的高程与生态改善面积等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塔里木河下游输水量在各研究区合理配置的数学模型,并求解出各研究区合理配置的水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小流域中进行降雨径流定点观测,建立地表水资源动态模型,对模型中影响地表水资源变化的物性参数地形系数(T)、土壤系数(S)和覆盖系数(C)的计算方法和实验结果进行论述,同时在仁国小流域上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对小流域地表水资源进行动态监测,从而使有限的水资源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准确检测纸膜覆盖对水稻植株蒸腾、地表蒸发和耕层渗漏的影响,本试验研制了盆栽条件下的水稻水分消耗检测系统,它由动态电阻应变仪、输出面板、计算机或万用表、土槽传感器、渗漏传感器、种植作物的土槽、水箱、漏斗、土槽,水箱配重、吊索和机架等组成。该系统的特点是,通过配重平衡了系统的静态质量,能对静态质量较大,但质量的动态变化值很小的质量变化动态系统进行实时检测,结构简单、造价较低。标定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系统精度和灵敏度较高。该系统可以用于其他作物的水分消耗及其他类似质量动态变化系统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越橘越冬伤害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露地不防寒和温室中的越橘品种蓝丰、伯克利、M7、北村、北青的枝条和花芽为试材,通过枝条和花芽自由水、束缚水及枝条电导率的测定,鉴定越冬期间受伤害的程度.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露地越冬植株枝条的自由水、束缚水均低于温室内植株;2011年露地越冬植株相对电导率显著高于温室内植株,而2010年二者则无显著差异.可见,露地越冬枝条和花芽失水是越橘越冬伤害的主要原因.有的年份冬季低温造成枝条冻害是越橘越冬伤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空间转移矩阵、回归模型等研究方法,基于1990和2008年2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1],对黄淮海平原地下水位下降速度不同分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以及土地利用动态度与地下水位下降速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除建设用地数量增加外,黄淮海平原区的其他地类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2)各地类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在不同分区具有一定规律性,城镇用地的动态度最大,表明其扩张速度最快;3)各地类的相互转化中,耕地向其他地类转化是主要的转化方式,快速下降区最为突出。耕地是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生态用地是补充耕地的主要来源;4)水田动态度与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呈负相关,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动态度与之呈正相关,农村居民点、城镇用地扩张对地下水位下降具有明显的正向驱动作用。建议在不同地下水位下降程度区域内,对土地利用类型和强度进行适宜的调整、优化,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土壤水分动态的测定精度对森林土壤水分变异性进行了研究,以合理确定样点数。结果表明,森林土壤水分的变异主要来源于林地土壤条件的变化及树冠对降雨的不均匀截留,且随季节而变化。在研究地区,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在6~20%,要使土壤水分动态的测定精度高于0.90,测定重量含水量及容重的样点数须分别不少于10个及8个。对林木分布不均或土壤条件变化较大的林地,土壤水分变异系数更大,所需的样点数也更多。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阿克苏地区西四县及阿克苏市地下水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本区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均符合生活饮用水一级标准,其中的超标项目主要为溶解性总固体,氟化物、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和大肠菌群,中深层地下水水质明显优于浅层地下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