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低油菜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海门市主要油料作物,也是城乡居民的主要食用油原料之一。在大力推广双低油菜的前提下,为达到双低油菜高产稳产,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标,针对我市油  相似文献   

2.
乐至县盛池乡油菜常年种植9800亩以上,是农民群众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近年来油菜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以及双低油菜的推广,菌核病对油菜的为害面积也在不断地增加,常年株发病率10~30,  相似文献   

3.
冻害是造成油菜减产的重要因素,防御冻害是双低油菜秋发栽培夺取高产的关键。要确保双低油菜安全越冬,除选用抗寒性强、高产、稳产的中晚熟品种外,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双低油菜自身的抗寒能力,防御冻害,显得尤为重要。河南社旗县农技中心指导农民防治油菜冻害的作法是:  相似文献   

4.
快速鉴别油菜籽品质优劣的世界性难题近期被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攻克,标制着我国双低油菜速测技术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大力发展双低优质油菜,是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一九九九年初和一九九九年六月党中央、国务院分别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双低油菜生产”。双低油菜与普通油菜的根本区别在于双低菜籽中芥酸和硫甙含量较低。湖北省人民政府在[1999]111号文件关于湖北省优质油菜工程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优质油菜种子芥酸含量<2%,硫甙含量<35μmol/g;优质油菜商品菜籽芥酸含量<5…  相似文献   

5.
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双低油菜菌核病的防治药种、防治适期、防治次数,本站于2002~2003年进行了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6.
豫南区域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种植双低杂交油菜,大部分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较差,属高感病品种。油菜菌核病俗称白秆、烂秆病,河南省上蔡县油菜花期雨水偏多,菌核病常年发生并流行,造成油菜产量大幅度的减产,轻者5%~10%,重者达70%,有的甚至绝收。因此,防治好油菜菌核病是夺取油菜丰产的关键。本文进行了防治油菜菌核病的试验。  相似文献   

7.
陈震 《农家致富》2004,(16):28-28
今年江苏省夏熟油菜全面丰产丰收,植油效益大幅提高。农民种植意愿增强,为实施双低油菜产业发展规划开了个好头。鉴于油菜后市走势总体趋于下降,今年秋播各地农业部门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农民稳定双低油菜种植面积.另一方面要加强新型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促进油菜增产增效。目前油菜套、直播栽培已在镇、扬、泰等市部分地区取得示范成功.  相似文献   

8.
乐至县盛池乡油菜常年种植9800亩以上,是农民群众经济收人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近年来油菜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以及双低油菜的推广,菌核病对油菜的为害面积也在不断地增加,常年株发病率10%~30%,严重的达90%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0%~73%.通常情况下,双低油菜的耐病性比常规油菜品种差,故要特别加强对菌核病的防治,以达到油菜高产、农民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罗平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线 ,结合罗平油菜生产实际 ,千方百计寻找农民增收的突破点 ,加速优势作物油菜推广的力度。2004年度 ,全县种植优质高产双低油菜1.87万公顷 ,普及推广双低油菜达95 %以上 ,其中 :推广花油3号0.7万公顷 ,占推广面积的37.43 % ,推广花油5号0.4万公顷  相似文献   

10.
油菜不但是生活中食用油的主要来源,还属于一种相当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上占了重要地位,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因而提高油菜种植质量与产量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双低油菜作为湖北武汉的特色农作物品种,种植面积较广,笔者结合武汉市黄陂区多年来在双低油菜的丰产种植实践与试验示范,结合黄陂气候条件与油菜生长发育特征,将油菜高效益、低消耗与丰产稳产作为目标,总结了双低油菜丰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和政县油菜常发性病虫种类及综合防治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低杂交油菜是和政县重点培育的农业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油菜病虫害发生种类和为害程度明显增加,作者列举出了危害严重的油菜常发性病虫种类、为害特点及防治对策建议,指导农民采取合理措施,选用恰当农药,进行防控,减少损失,增加收入,为进一步发展油菜产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甘肃省广大春油菜产区在推广双低杂交油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已占当地油菜种植面积的60%以上,单位面积产量普遍比普通油菜品种提高20%-30%,油籽品质也有很大改善,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已经成为甘肃省主要油料作物优良品种更新换代和依靠科技增产增收的一大亮点。然而,在双低油菜的在实际生产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相似文献   

13.
双低油菜是指油菜籽中芥酸含量在5%以下,菜籽饼中的硫甙含量低于30微摩尔/克的油菜品种。它是油、饲兼优的作物,也是农业产业化的一个好项目。发展双低油菜,不公有利于满足城乡人民的消费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还可带动养殖业、加工业、蜂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002—2004年,我市推广双低油菜累计1.65万(1亩=1/15公顷。下同).使农民增加收入9000余万元。2005年全市的双低油菜的面积为4半万亩左右,占油菜种植面积的87.7%。在推广双低油菜过程中,我市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近年来巴东县双低油菜产业发展的现状,指明其存在优势品种推广受阻碍、机械化生产程度低、生产技术有待提高、油菜籽加工技术滞后和菜籽含油量偏低等问题,提出了促进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即:优化双低油菜生产技术;调动农民油菜种植积极性;加大科技投入,带动油菜产业发展;开发油菜的多用途,挖掘油菜产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浅析湖北省"双低"优质油菜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湖北省“双低”油菜产业化的现状,揭示了其在品种管理、龙头加工企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农民的主体地位、科研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双低”优质油菜产业对策:制定优惠政策、改善农村的融资环境、建立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经济、加大科研力度、加强油菜的产后开发等。  相似文献   

16.
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双低油菜多数为甘蓝型杂交油菜,是常异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结实率可达10~30%,高的可达40~80%。品种间串花杂交将严重降低品质,据东台福康保健油有限公司分析表明,同样是“宁杂1号”双低油菜种子种植的田块,其商品油菜籽芥酸含量可出现三种情况:一是达到双低标准的双低油菜籽,二是芥酸含量在4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临夏县农业发展实际,分析了临夏县高寒阴湿区双低杂交油菜目前的生产现状、发展前景、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研究提出发挥优势条件,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双低杂交油菜产业的对策,更好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临夏县农业发展实际,分析了临夏县高寒阴湿区双低杂交油菜目前的生产现状、发展前景、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研究提出发挥优势条件,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双低杂交油菜产业的对策,更好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9.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种植双低杂交油菜,大部分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较差,属高感病品种。因此。防治好油菜菌核病是夺取油菜丰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吴锴 《农家顾问》2004,(8):40-40
新油菜新品种沪油15被农业部推荐为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主推品种。以优质双低三高(高产、高油、高抗)、两用(油用、菜用)为突出特点,比普通油菜增产10%~20%,能促进栽培者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