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灵菇在贮藏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白灵菇鲜品中糖、蛋白质、氨基酸、甘露醇等营养成分的舍量,及其在贮藏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白灵菇不仅营乔丰富,且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在白灵菇采后的贮藏过程中旺盛的氮、糖代谢是引起白灵菇失鲜、变质和腐败的原因,其中在贮藏前期以氮代谢为主,在贮藏后期以糖代谢为主。  相似文献   

2.
概述白灵菇的分类地位,从形态特征、分布与生态习性等生物学特性,培养基质和栽培管理方法,液体菌种研究,营养成分及药用价值,贮藏保鲜等方面系统简明地介绍白灵菇的研究进展。指出在栽培、发酵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白灵菇是一种口感好,营养高,适合中老年人食用的珍稀菇类;依据文献资料及近期研究,对白灵菇的营养、药用价值以及贮藏特性、保鲜技术的研究分别进行了论述,为白灵菇的深入研究及进一步产品开发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采用喷雾式流态化液氮速冻及缓冻,研究了在不同的冻结工艺条件下白灵菇的冻结温度曲线及冻结速度与汁液流失率之间的关系等。结果表明:对白灵菇进行缓慢冻结时,有明显的冻结三阶段现象出现,而在液氮速冻时此三阶段不明显;建议采用-60℃以下温度进行冻结,冻品在-26℃冰箱中贮藏9个月后,解冻时的汁液流失率低于4.9%。  相似文献   

5.
白灵菇标准化保鲜技术试验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灵菇贮藏保鲜与下列理、化参数关系;(1)水份:菇体含水量高低,直接影响到采收后鲜菇后熟快慢进程;含水量高,菇体氧化一还原反应速度加快,呼吸加剧,呼吸营养基质损耗大,衰老历程加速。采收后鲜菇易于在低温条件下贮藏保鲜;数年实践证明,贮期结束白灵菇水分失重应小于或等于2.5%,如果菇体水分失重超过2.5%,  相似文献   

6.
周玉林  赵秋菊  魏蕾 《蔬菜》2000,(7):18-18
白灵菇又名白阿魏侧耳,学名PleutotuseryngiiVar.nebrodensis,是近年来人工驯化的珍稀食用菌。它以其洁白亮丽、菌肉肥厚、口感好、营养丰富等特点,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从而得以不菲的价格出现在消费者面前。现将其生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栽培原料及菇房的处理1.菇房处理栽培白灵菇所用菇房一般用蔬菜保护地设施,如日光温室、大棚等,种菇前最好能揭膜晒棚2周,料进棚前再用药剂熏蒸1次,一般房屋需整理粉刷后才可作为白灵菇出菇场所。并在料进入前药剂处理1次。2栽培原料处理栽培原料一般选用当年新鲜、无霉变棉籽壳,对有结块的棉…  相似文献   

7.
不同保鲜处理对白灵菇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白灵菇天山2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保鲜处理对白灵菇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藏条件下,采用直接装3 cm×4 cm硅窗PE袋和O3处理5 min后装3 cm×4 cm硅窗PE袋保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包装膜对白灵菇低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E膜、PVC膜、PE硅窗膜和PVC硅窗膜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条件下不同的包装材料对白灵菇贮藏期间的生理生化的影响,并对保鲜效果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对白灵菇保鲜效果从好到坏的顺序依次是PE硅窗膜、PVC硅窗膜、PE膜和PVC膜。PE硅窗膜包装的白灵菇MDA含量较低,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糖含量较高,感官品质最佳,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张春生  焦艳茹 《蔬菜》2006,(2):19-20
白灵菇是阿魏侧耳的一个变种,属侧耳科,侧耳属。白灵菇菇体大,色泽洁白,口感好,含有17种氨基酸,蛋白质含量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及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目前栽培较少,市场价格较高。现介绍温棚白灵菇高产优质栽培时应注意的几点:  相似文献   

10.
具体论述了白灵菇罐头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规范、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等,为促进我国白灵菇罐头产业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五种不同出菇地白灵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五种不同形式的出菇方式对白灵菇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白灵菇的出菇早晚有较大影响,白灵菇的菇形、色泽、大小等外观表现不同处理间差异明显,不同处理间产量差别相差1倍以上。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在白灵菇栽培技术领域创新出了许多栽培出菇方式,这些出菇方式对于提高白灵菇产量和质量有其独特的优势,丰富了白灵菇栽培技术内容。简要地介绍了河南省近几年白灵菇栽培过程中采用的14种出菇方式的操作方法,对每一种出菇方式的优劣性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3.
北方地区白灵菇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我国北方地区因以棉子壳、玉米芯等为主料的栽培资源丰富,地理环境和气候适宜,近几年来白灵菇已成为商品性、产业化栽培的珍稀菌新品种之一,市场潜力大,前景广。但由于白灵菇对营养及环境条件要求苛刻,人工栽培难度大,要求高,且相关研究不够深入系统,目前仍存在较多问题,制约了白灵菇优质高效及规模化生产。笔者通过近几年来在河北、山东惠民等地区的示范栽培,现总结如下,供广大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荸荠[Eleocharis dulcis(Eleocharis tuberosa)]又名马蹄,产品器官主要为球茎。在《水生蔬菜答农民问》(61、62)中,介绍了荸荠的传统药用[1,2]、鲜食与加工利用等相关内容[3~5]。本文主要介绍荸荠完整球茎(未去皮、芽完好、无破损、无腐烂等)贮藏保鲜方法。1荸荠贮藏保鲜的主要目的生产上,荸荠球茎贮藏保鲜的目的主要有3个。其一是用于留种。要求球茎保持高活力至翌年播种育苗季节,其中春夏季播种育苗时期一般为3~4月,夏季播种育苗时期为6~7月。对于春季播种育苗用球茎,通常留田贮藏即可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5.
遵化市地处河北省中部、西邻京津,与天津市蓟县连片发展成了国内最大的白灵菇生产基地,日最高产鲜菇近千吨。实现了北方无公害白灵菇规范化高效栽培,2007年1月,《北方无公害白灵菇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被列人唐山市地方标准和承德市地方标准。  相似文献   

16.
发酵料栽培白灵菇高产新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红伟 《食用菌》2002,24(6):23-23
白灵菇 ,又名白灵侧耳、白阿魏菇。白灵菇子实体洁白如雪、肉质细腻、口感脆滑、菌肉肥厚、富含多种营养成分 ,是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十大珍稀食用菌之一。但由于白灵菇特殊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学特性 ,给人工驯化、栽培带来一定的难度。近年来我所科技人员充分利用本地野生白灵菇资源 ,经过反复的摸索实验 ,掌握了一套大面积人工栽培白灵菇的新技术。利用该技术栽培的白灵菇操作简易、适应性强、投资少、见效快。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1 栽培时间 白灵菇属中、低温型菌类 ,以秋季播种 ,冬、春季出菇产量高、质量好。具备制冷设备的空调菇房可周…  相似文献   

17.
白灵菇有“天山神菇”.“西天灵芝菇”的美称.是近年来开发的珍稀食用菌。白灵菇食味鲜美,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市场前景广阔。我地区属寒温带气候,白灵菇栽培出菇季节在6月初至7月初,此时正是其它地区停产或低产季节.故极有开发前景。我市2002年从黑龙江大学引进菌株.经过4年的栽培实践.取得了较为成熟的栽培经验.现将其栽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茅盛浩 《食用菌》2004,26(3):34-35
白灵侧耳又名白灵菇,由于近年来市场价格较高吸引了不少食用菌栽培者。但是不少栽培过白灵菇的栽培者反映。种白灵菇不赚钱。不赚钱主要原因是白灵菇出菇率低.不能保证每个栽培袋都能出菇。在多年野外菇棚和工厂化可调温菇房内栽培白灵菇的生产实践中,我们也碰到过类似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摸索了一套白灵菇高出菇率栽培  相似文献   

19.
花生壳栽培白灵菇优质高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乡县作为抚州市花生种植大县,每年有取之不尽的花生壳资源。花生壳作为花生加工后的废弃物,质硬壁厚,利用率较低,实际上,花生壳作为一种廉价原材料,具有丰富的营养成份,它含有7 7%粗蛋白、5 9 9%的粗纤维、10 4 %的无氮浸出物及6 0 %的灰分,其营养成份和棉籽壳相比不相上下。据此,笔者开展了以利用花生壳为主料栽培白灵菇的技术研究。经反复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1 季节选择 由于白灵菇属中低温型品种,且菌丝有一个较长的后熟期,所以选择栽培季节是白灵菇栽培成功的关键。根据白灵菇最佳出菇温度为5~18℃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白灵菇又称白阿魏菇,是刺芹侧耳的白色变种。其菇体肥大洁白,营养丰富,味鲜美,口感特佳。由于白灵菇自身独特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利用塑料大棚栽培面积不断扩大,销路一直看好。现将近年来总结出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