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调查分析不同整地方式、整地时间、造林树种、造林时间与造林成活率关系的基础上得出,在西北干旱地区,采用汇集径流整地方式、夏秋两秋两季整地、春季造林、青杨插干造林成活率较高,效果较好。另外,从林木生长状况即当年侧根数和高生长量来看,也得出相似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建设力度的日趋加大,再加上优质苗木的短缺和造林条件的制约,使得青杨插杆成为农民个人造林的首选。但因农民对青杨插杆造林技术要求不严、标准不一,致使造林成活率不理想,本文综合各个环节,对青杨插杆的造林技术要求、标准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3.
半干旱沙地机械化造林试验研究及其前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1992年以来在科尔沁沙地开展的杨树深栽机械化造林试验表明,钻孔深栽植干造林和深松插干造林是一项效率高、成本低,成活率高的造林技术,是一项值得推广,尤其是在半干旱地区推广的技术。杨树植干深栽和深松插干造林在科尔沁沙地需要使用专用设备才能完成,深栽造林钻孔机和深松式插干造林植树机是用于深栽造林的理想和有效设备。使用这两种设备在半干旱沙地和流动沙丘的试验表明,机械化深栽造林技术在治理荒漠化方面有广阔的  相似文献   

4.
杨树插干造林与植苗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杨树深插干造林与杨树带根植苗造林,在造林成本、造林成活率、苗木生长量等方面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杨树深插干造林方法,营造的杨树与采用带根植苗方法营造的杨树相比,具有成本低、成活率高、生长量大等特点,是一种比较经济、安全、高效的杨树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原地区丹红杨插干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红杨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培育成功的新一代超速生抗虫杨,雌株。耐桑天牛、易生根、速生(年胸径生长量达5.8 cm,年平均高生长量4.9 m)。为了提高丹红杨的造林成活率,进行了杨树插干深栽造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丹红杨采用插干深栽造林方法与传统的带根植苗造林相比,具有成本低、成活率高、生长量大等特点,是一种比...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南方型杨树插干和传统带根栽植的不同立地条件的成活率、生物量和造林成本进行了比较、评价和分析,插干栽植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快、成本低和易操作等优点,具有极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江汉平原4个杨树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插干和带兜造林,比较两种造林方式生长和根系发育差异。结果发现:两种造林方式,生长差异显著,插干造林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进一步对两种造林方式根系发育进行比较发现,前期根系发育差异不大,随着时间增长,插干造林的生根数量、根重、生根区间长度等特征都显著大于带兜造林。正是由于插干造林根系发达,分布均匀,吸收根和运输支撑根合理配置,更利于水分、养分的吸收运输,且不易倒伏,最终相比带兜造林表现出显著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8.
一、准确掌握造林季节 1、春季造林。土壤开始解冻到苗木萌芽以前是春季造林的有利时机,早栽的苗木先扎根后发芽,苗根愈合快再生能力强,可以给枝叶的生长提供足够的水分,所以成活率比较高.相反,栽植过迟苗木就会“跑秧”,水分散失快而根系来不及供应导致枯死。既使处于垂死的状态还没有死掉,也因受过外界不良条件的严重影响,生长不好很容易变成“小老树”。从甘肃中部大部分地区来讲,一般从3月中旬到4月上旬是春季造林的最佳季节,这一时期特别宜于植苗造林和插干造林.  相似文献   

9.
数年试验研究表明 ,机械深松土插干造林技术具有造林成本低 ,操作简便 ,成活率高和生长量大等多种优势 ,造林效率达 12 0 0 0株 /d(台班 ) ,是科尔沁沙地适宜的造林新技术。深松插干造林以秋季为好 ;用 2年生 ,不带根的基部苗干为宜 ,苗干粗度在 2cm以上 ,长 80~85cm。在一定粗度范围内 ,成活率和初期生长量随着苗干直径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洞庭湖区杨树不同更新模式的可行性,对XL-90杨萌芽更新造林与插干造林的林分生长及经济效益进行对比研究。萌芽更新造林每个伐桩保留2个萌条,成林后实际密度1 170株·hm-2;插干造林株行距为4 m×3 m,平均株数840株·hm-2。结果表明,更新造林4 a,萌芽更新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单位蓄积依次为17.47 cm、14.62 m、0.143 5 m3和167.93 m3·hm-2,分别比插干造林高6%、2%、14%和59%,单位面积利润高达26 890元·hm-2,是插干造林的3倍。综上所述,XL-90杨在洞庭湖区适宜短轮伐期萌芽更新造林。  相似文献   

11.
插条与插干两种造林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造林所用材料规格大小的不同,其成活原理是一样的。一、造林地的选择。插条和插干造林,成活与否关键在于插穗能否生根,生根则活,不生根则死。而插穗生根时,要求土壤中有适宜的水分、氧气和温度,故要求造林地具备湿润和疏松的条件,如杉木插条造林多选择山腰以下,最好是阴坡、山脚或沟谷地带。  相似文献   

12.
杨树造林方法主要是植苗造林和截干植根造林。单纯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多提倡截干植根造林,仅从提高造林成活率角度分析,截干植根造林因成活时需水量少,较植苗造林成活率高一些,但是对生长影响尚无报道。本试验通过在相同立地条件下,进行截干植根和不截干植苗造林进行对比试验,主要研究其对生长量(材积)的影响,提出更能提高杨树生长量的造林方法,以期达到最佳济经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杨树无性系插干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NL895等4个杨树无性系进行插干与带根造林,对其成活率与生长量调查,结果表明,插干造林深度80~100 cm,比带根苗挖塘造林用工量少,成活率与生长量无显著差异,在泗阳废黄河滩地造林,每公顷可节省造林成本875.5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杨树插干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在沙土地区插干造林,其成活率、生长量与带根苗造林差异不显著.插干造林可缩短苗木培育周期,提高大苗的使用率,特别是用2千苗造林,有利于培育通直无节的大径材,缩短成材年限.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下游滩地柳树无性系造林经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江滩地立地条件,试验分析了低湿滩地苏柳无性系人工林密度效应,不同规格苗木造林后期生长情况,插干、修枝、施肥的效果。由此提出推广滩地柳树插干造林,造林密度 低于1677株/hm^2,造林苗高2.5-3.5m和要因地施肥等造林、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国内外造林设备的发展及现状,分析了目前造林设备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干旱地区的造林设备—开沟插干深栽植树机进行初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项目以试验、示范与治理紧密结合,开展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棘容器苗不定期造林比裸根苗造林的保存率、株高、冠幅、地径分别提高11.24%、34.28%、32.97%和17.16%;沙棘青杨混交林比青杨纯林高生长提高17.38%,胸径提高25.06%;青杨沟道引洪漫灌挂淤造林的树高和胸径分别比对照提高12.5%和6.7%。同时研究了不同整地方式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提出了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树种配置模式。通过试验、示范与治理,使流域内林木覆盖率由原来的11.53%提高到20.89%,增加了植被覆盖面积,改善了生态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促进了农、林、牧生产稳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我县大量应用推广抗旱造林实用技术,从而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活率由过去50% -60%,提高到现在90%以上,现将近几年在实践中常用的几种抗旱造林技术介绍给大家,供参考应用。一、覆膜造林技术覆膜造林技术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温、湿度,形成的小气候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发育。近两年来,通过对比试验,覆膜造林比不覆膜造林成活率可提高  相似文献   

19.
根据长江滩地立地条件,试验分析了低湿滩地苏柳无性系人工林密度效应,不同规格苗木造林后期生长情况,插干、修枝、施肥的效果。由此提出推广滩地柳树插干造林,造林密度不应低于1677株/hm2,造林苗高2.5m~3.5m和要因地施肥等造林、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沙地进行沙地云杉造林试验表明:沙丘的阴坡比阳坡造林成活率高21.7个百分点,植被盖度较小的立地比植被盖度高的立地造林成活率高30%左右.采用座水覆膜和容器苗造林分别比对照提高造林成活率29.4个百分点和35.5个百分点.并形成沙地云杉在沙地配套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