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贝尼尔缓释剂预防羊泰勒虫病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对健康羔羊注射贝尼尔制备的缓释剂,注射液后2个月和3个月分别用感染羊泰勒虫的青海血蜱成蜱进行攻击,结果对照组羔羊全部发病,贝尼尔缓释剂注射组未发病,证明贝尼尔缓释剂能有效地预防羊泰勒虫病。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通过贝尼尔、咪唑苯脲、阿卡普林对吐鲁番地区诊断为焦虫感染的牛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恢复情况和分析药物疗效。结果表明:贝尼尔治愈率效果最好,阿卡普林疗效最差,说明贝尼尔在本地区防治牛焦虫病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为载体,用溶剂挥发法的原理制备含贝尼尔(Diminazene Acetrras)的聚乳酸微球。制得的微球平均粒径为(74.82±3.78)μm;贝尼尔含量为(35.53±1.6233)%;微球的收得率为(70.86±4.414)%,贝尼尔的利用率为(50.26±2.1535)%;平均回收率为99.751±1.0917;利用转蓝法研究了微球的体外释药规律,贝尼尔原料药达峰时间为2h,贝尼尔聚乳酸微球的累积释放率在12h时为46.67%,微球无明显突释现象,可缓慢地释药。  相似文献   

4.
试验就贝尼尔聚乳酸微球的体外释药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聚乳酸、贝尼尔聚乳酸微球中的药物含量不同对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乳酸微球中的药物释药速度明显慢于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乳酸微球;贝尼尔聚乳酸微球中的药物含量越高,体外释药速度越快。通过体外释药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贝尼尔聚乳酸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5.
试验通过使用贝尼尔、锥黄素和盐酸咪唑苯脲对青海民和县马营镇诊断为焦虫感染的病牛进行治疗,并观察牛的体况恢复情况和分析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贝尼尔对给药牛均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锥黄素的效果较差,说明贝尼尔在该地区可以有效地防治牛焦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采用直接镜检、血液涂片及血常规检查等方法,对某动物医院收治的50只疑似犬附红细胞体病的患犬进行实验室诊断,抽取20只患有犬附红细胞体的病犬,随机分成4组,进行药物治疗试验,分别注射贝尼尔 咪唑苯脲,贝尼尔,咪唑苯脲,特效米先;另设一对照组。结果表明:直接镜检、血液涂片检查、及血常规检查等方法可作为确诊犬附红细胞体病的参考依据;在药物治疗试验中,贝尼尔与咪唑苯脲的联合用药效果最好,贝尼尔、咪唑苯脲次之,特效米先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7.
动物园草食兽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某动物园饲养的角马、梅花鹿、麋鹿出现高热稽留、食欲下降、下痢、贫血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附红细胞体病。在治疗中分别采用盐酸多西环素、贝尼尔、四环素联用或单独使用,对发病动物进行治疗,发现盐酸多西环素单独作用或者四环素与贝尼尔联用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四环素与贝尼尔联用有较大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直接镜检、血液涂片及血常规检查等方法,对某动物医院收治的50只疑似犬附红细胞体病的患犬进行实验室诊断,抽取20只患有犬附红细胞体的病犬,随机分成4组,进行药物治疗试验,分别注射贝尼尔+咪唑苯脲、贝尼尔、咪唑苯脲、特效米先;另设一对照组。结果表明:直接镜检、血液涂片检查及血常规检查等方法可作为确诊犬附红细胞体病的参考依据;在药物治疗试验中,贝尼尔与咪唑苯脲的联合用药效果最好,贝尼尔、咪唑苯脲次之,特效米先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9.
贝尼尔脂质体和贝尼尔注射剂的急性毒性比较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我们试制了贝尼尔脂质体 ,并对其和贝尼尔注射剂进行了小鼠的急性毒性比较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贝尼尔脂质体的毒副作用显著低于贝尼尔注射剂 ,脂质体组的 L D50 (177.83mg/ kg· bw)显著高于原药组 L D50(74.14m g/ kg· bw) ,是原药组的 2 .40倍。说明贝尼尔制成脂质体后 ,可以显著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增加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贝尼尔(Berenil)又名血虫净,是一种黄色或桔黄色的粉末,味苦,易溶于水,是治疗家畜锥虫病的有效药物。我县从1975年以来都用甘肃省鲁医药品厂的贝尼尔。按其规定:剂量不论水牛、黄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寻求治疗羔羊血孢子虫病效佳且成本低廉的替代药品,试验选用120只患血孢子虫病羔羊,就青蒿琥酯和贝尼尔对羔羊血孢子虫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以低于贝尼尔治疗剂量的青蒿琥酯进行治疗,其治愈所需时间较贝尼尔短,治愈率高,成本低于贝尼尔,对动物生产性能(体增重)影响程度小,是替代贝尼尔防治羔羊血孢子虫病的最佳药品,并推荐用药剂量为4.5mg~4.8mg/kgbw。  相似文献   

12.
笔者1993-1994年在官亭地区用贝尼尔防治黄牛泰勒焦虫病128头,引起过敏反应5例,均在注射贝尼尔40min后出现症状,其中2例经2小时后自行恢复正常,现报道如下。典型病例:1993年4月10日,官亭河沿村张社张某某一头9岁黄牛,体重约200kg...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出高效治疗白牦牛巴贝斯虫感染的药物,笔者使用不同药物(贝尼尔、咪唑苯脲二盐酸盐、贝尼尔和中药方剂1)对石门镇维芨滩村等4个自然村453头白牦牛进行驱虫效果对比试验,并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驱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石门镇石板湾村、石门村及火烧城村3个村白牦牛巴贝斯虫病抗体阳性率依次为5.08%、7.41%及3.85%。推广筛选的中西医药物组合(贝尼尔和方剂1)后,其抗体阳性率由14.39%下降至3.97%。以上结果表明,此次筛选出的中西医药物组合治疗白牦牛巴贝斯虫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用从自然感染宿主分离的伊氏锥虫原种JG的克隆JGmc1和JGmc5感染免疫活性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24h后,以苏拉灭或贝尼尔治疗,两种药物对免疫抑制小鼠的CD100均明显高于免疫活性正常小鼠,由经受一次苏拉灭或贝尼尔治疗未愈的免疫抑制小鼠分离的锥虫,感染免疫活性正常小鼠,再用原来对该克隆感染的免疫活性正常小鼠CD100的苏拉灭或贝尼尔治疗即无效。用免疫溶解试验分别测定一组免疫抑制和免疫活性正确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兽药新制剂"蒿甲醚注射液"对牦牛焦虫病的防控效果,指导临床科学规范使用该药物,我们在天祝县牦牛焦虫病高发区作了实验对比,蒿甲醚注射液和贝尼尔对照组预防和治疗犊牛焦虫病,实验显示采用蒿甲醚注射液和贝尼尔治疗剂量一半提前预防,能显著的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蒿甲醚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比贝尼儿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贝尼尔治疗水牛伊氏锥虫病效果观察牛伊氏锥虫病是危害我区耕牛的血液原虫病之一,我们曾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查耕牛血清332份,阳性率10.24%(34/332)。应用贝尼尔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材料与方法1.病牛系自然发病病例,其临床表现符合伊氏锥虫病特征,部分...  相似文献   

17.
附红细胞体病临床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红细胞体病是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牛、羊等动物红细胞或血浆中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以发热、贫血、黄疸为主要临床症状。随着畜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本病也有不断蔓延的趋势,全国大多数地区基本都有本病发生,给我国畜牧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成为危害当前畜牧养殖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本病治疗药物较多,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一)贝尼尔(三氮脒)贝尼尔是治疗附红细胞体病的首选药物,但是随着贝尼尔的频繁及长期应用,附红细胞体对其已产生了耐药性,使得其治疗效果较之以前有所下降。原来猪每千克体重5mg深部肌注2~3次即可取得满意疗效,但…  相似文献   

18.
拜耳205和贝尼尔两药对牛锥虫病群治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省使用拜耳205和贝尼尔两药群治耕牛锥虫病,在使用方法上各有不同,计有:(1)拜耳205一针疗法(剂量:12mg/kg);(2)拜耳205二针疗法(剂量每次各10mg/kg);(3)贝尼尔一针疗法(剂量:7mg/kg)。究以何种疗法的疗效满意呢?我们于1983年6月23日至27日在余江、贵  相似文献   

19.
安徽兔附红细胞体病流行情况调查与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血液涂片直接和染色镜检法为检查的主要手段,对安徽各地的兔附红细胞体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各地普遍存在兔附红细胞体的感染与发病,调查的41家兔场均存在附红细胞体感染(感染率为83,33%-100%)。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联合用药效果较好,贝尼尔+强力霉素的治愈率为92,7%,贝尼尔+土霉素的治愈率为85.4%。  相似文献   

20.
治疗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目前临床上采取以应用“贝尼尔”(三氮脒)长效土霉素、长效磺胺等药物为主,其各疗效不一。2003~2005年,我们分别应用“贝尼尔”和自制的“血红Ⅰ号”、“血红Ⅱ号”治疗接诊的附红细胞体病患牛60例,现将诊治情况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