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烟草黑胫病菌对三种内吸性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05年从云南、贵州、山东烟区病株上分离到的38个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r.nicotianae菌株对三种内吸性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甲霜灵、霜脲氰和乙膦铝对38个菌株的EC50值均呈单峰频次分布,分别分布在0.0867~1.6781、24.042~62.663和60.468~239.51μg/mL之间,均值分别为0.2991±0.0842、35.891±2.7823和105.73±11.154μg/mL;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霜脲氰和乙膦铝的敏感性高,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亚群体。敏感性频次分析结果表明:甲霜灵、霜脲氰和乙膦铝分别对组成连续单峰频次分布的34、37、37个菌株的EC50均值为0.2389±0.0292、35.167±2.4317、102.11±8.6497μg/mL,可分别作为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霜脲氰和乙膦铝的敏感性基线。  相似文献   

2.
烯酰吗啉对我国烟草黑胫病菌的毒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山东和云南烟区采集分离了20个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烯酰吗啉对这些菌株的毒力。结果表明:20个田间菌 株的EC50值在0.60~1.28 μg/mL之间,与实验室保存的敏感菌株(S)的EC50 值(0.32 μg/mL) 相比,毒力倍数在1.87~4.00之间,均属于敏感菌株。烯酰吗啉对烟草黑胫病菌孢子囊的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8.00 μg/mL的烯酰吗啉对孢子囊产生的抑制率为100%。通过烯酰吗啉对烟草黑胫病菌继代培养物的毒力比较证明,烟草黑胫病菌对烯酰吗啉存在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烟草黑胫病菌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现状,从贵州省各地采集了47株烟草黑胫病菌株,分别测定了菌丝生长和游动孢子囊形成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囊形成的抑制基本一致,对菌丝EC50范围为0.792 6~4.232 7μg/mL,平均为2.476 8μg/mL;对孢子囊的抑制作用略强,EC50范围为0.394 5~4.625 3μg/mL,平均值为2.040 0 μg/mL.统计分析表明,烟草黑胫病菌47个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符合正态分布,不同菌株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有显著差异,而且菌株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与其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柑橘绿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孢子萌发法和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00~2006年间采自浙江衢州、杭州、金华、丽水的65个柑橘绿霉病病菌Penicillium digitatum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嘧菌酯对供试菌株 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EC50值均呈单峰分布,分别介于0.020 1 ~0.260 0 μg/mL和0.005 3 ~0.079 4 μg/mL 之间,平均值分别为0.042 6 μg/mL 和0.025 0 μg/mL。敏感性频次分析结果表明,该65个菌株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对嘧菌酯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其EC50平均值0.042 6±0.030 4 μg/mL 和0.025 0±0.012 9 μg/mL可分别作为柑橘绿霉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对嘧菌酯的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稻瘟病菌对咪鲜胺敏感基线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2011年从辽宁省不同地区采集分离了81株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其对咪鲜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最敏感菌株的EC50值为0.008 8 μg/mL,最不敏感菌株的EC50值为0.178 0 μg/mL,敏感性差异达19倍。供试菌株敏感性频率呈近似正态分布,初步确定将所有菌株的EC50平均值0.071 0 μg/mL±0.041 0 μg/mL作为辽宁省稻瘟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6.
烟草黑胫病(Phytophthora nicotianae)是四川省泸州烟区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明确泸州烟草黑胫病生理小种组成及其对甲霜灵和烯酰吗啉的敏感性,从泸州主产烟区采集样品,分离得到24株烟草黑胫病菌株;通过鉴别寄主法结合TTZ生化反应,发现24株菌株中,0号生理小种15株,占62.50%,1号生理小种9株,占37.50%。对24株菌株进行甲霜灵和烯酰吗啉的药剂敏感性检测,发现甲霜灵对24株菌株的EC50范围在0.052~0.513μg/mL之间,敏感菌株和中抗菌株分别占41.67%和58.33%,未发现高抗菌株;烯酰吗啉对24株菌株的EC50范围在0.110~1.615μg/mL之间,敏感菌株和中抗菌株分别占37.50%和62.50%,未发现高抗菌株。上述结果表明,泸州烟区烟草黑胫病菌同时存在0号生理小种和1号小种,而且该烟区的黑胫病菌已对甲霜灵和烯酰吗啉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为监测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三唑酮对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169株病菌的毒力。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三唑酮的EC50值在0.82~12.62 μg/mL之间,敏感性差异达到15.39倍,平均EC50值为 (3.33 ± 1.91) 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169株小麦纹枯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性呈连续性分布,部分供试菌株的EC50值已超出敏感性基线范围;39.6%的菌株(67株)集中位于敏感性频率分布图主峰范围内,呈近似正态分布,EC50平均值为 (1.78 ± 0.44) μg/mL;最小显著差异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LSD)与聚类分析均表明,不同地区菌株对三唑酮敏感性差异不明显,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性差异与菌株来源的地理位置无明显相关性;河南省各地市菌株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抗药性倍数和频率不同,可以据此指导各地的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8.
叶佳  张传清 《农药学学报》2012,14(1):111-114
采用菌丝生长法检测了78株采自浙江省杭州、嵊州和嘉兴 3地的葡萄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对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醚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病菌已对甲基硫菌灵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抗性频率为51.3%,且均为高水平抗药性菌株;78个供试菌株对戊唑醇的EC50值在0.04~21.56 μg/mL之间,平均为1.63 μg/mL,其中L-58菌株的敏感性最低,EC50值为21.6 μg/mL。旁路氧化酶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处理对醚菌酯抑制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无SHAM存在时,醚菌酯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EC50Q)值在0.03~436.55 μg/mL之间,平均为27.77 μg/mL;当SHAM的处理质量浓度为50 μg/mL时,EC50(EC50Q+S)值在0.01~15.20 μg/mL 之间,平均为4.40 μg/mL。旁路氧化的相对贡献值 F 最低为0,最高为155.47,平均为20.09。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烟草赤星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基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4—2015年采自贵州省田间未使用过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SDHIs) 的烟草赤星病病样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建立了烟草赤星病菌群体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基线。结果表明:虽然烟草赤星病菌不同菌株在菌落、孢子形态和致病性上有较大差异,但均属于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啶酰菌胺抑制赤星病菌群体 (n = 102) 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186~5.818 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 (2.157 ± 1.112) μg/mL,不同敏感性菌株频率分布为连续的单峰曲线,该平均EC50值可以作为烟草赤星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基线。进一步研究表明,贵州省烟草赤星病菌的Sdh B基因在第209位、277位和224位等密码子存在核苷酸多样性,但未发现这种多样性与烟草赤星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之间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贵州地区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水平, 从贵州省12个市、县采集黑胫病病株, 经分离纯化鉴定, 获得98株黑胫病菌株,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采自不同地区的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差异较大, 各供试菌株的EC50 值分布范围为0.419 2~20.486 1 μg/mL; 各地区平均EC50 在0.551 9~10.986 0 μg/mL之间; 最低抗药性水平为1.00, 最高抗药性水平为48.87, 相差48.87倍, 各地区平均抗药性水平在1.32~26.21之间。遵义、兴仁、贵定、赫章和兴义有抗甲霜灵菌株出现, 除遵义部分菌株的抗性水平表现为高抗外, 其余菌株对甲霜灵产生的抗性均处于中抗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烟草黑胫病菌抗甲霜灵的生理机制,研究了不同浓度甲霜灵处理540 min内敏感、低抗和高抗菌株相对渗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甲霜灵能损害烟草黑胫病菌的细胞膜,使膜透性不断增大;其对敏感菌株ZC002和低抗菌株10M-006细胞膜透性的影响速度和程度比较接近,都随处理浓度(0.1~100.0 μg/mL)的提高而不断增加;对高抗菌株10M-004细胞膜透性的影响速度最慢,程度最低,且随处理浓度(50.0~100.0 μg/mL)的提高而增加。高抗菌株适应甲霜灵的能力明显强于敏感菌株和低抗菌株,该适应能力随甲霜灵浓度的提高而减弱。  相似文献   

12.
离体条件下测定了3种羧酸酰胺类(Carboxylic acid amides,CAAs)杀菌剂氟吗啉、烯酰吗啉和异丙菌胺对黄瓜疫霉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抑制黄瓜疫霉菌休止孢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0.54,0.46和 0.34 μg/mL;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0.92,0.70和0.67 μg/mL;抑制孢子囊形成的EC50值分别为0.48,0.31和0.26 μg/mL。但对游动孢子的释放、游动及休止孢的形成均没有抑制作用。氟吗啉、烯酰吗啉和异丙菌胺抑制田间采集的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1.09(±0.24),0.29(±0.04)和0.32 (±0.07) μg/mL,供试菌株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均呈正态分布,未检测到抗药性菌株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采自浙江衢州地区,包括柯城区、衢江区和开化县12个贮藏库的70个柑橘绿霉病菌Penicillium digitatum菌株对抑霉唑和多菌灵的抗性频率、抗性水平及其抗性分子机制。结果表明:柯城区和衢江区的抑霉唑抗性菌株(最低抑制浓度MIC≥0.5 μg/mL)的比例分别为77.1%和62.5%,两地抗性菌株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2.07±1.04 μg/mL和2.35±0.73 μg/mL,分别是当地敏感菌株EC50值的41.4和47.0倍;而采自开化县的菌株均对抑霉唑敏感(MIC≤0.1 μg/mL),平均EC50值为0.04±0.02 μg/mL。柯城区和衢江区的多菌灵抗性菌株(MIC≥10 μg/mL) 的比例分别为54.3%和54.2%,而开化县的抗性菌株比例仅为9.1%。即来自柯城和衢江两个柑橘主产区的绿霉病菌群体对抑霉唑和多菌灵的抗性频率均远高于非柑橘主产区的开化县群体,说明抗药性群体的形成与药剂使用历史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衢州地区柑橘绿霉病菌对抑霉唑的抗性均属于IMZ-R3型,即与抑霉唑靶标基因 CYP51B 启动子区的插入突变有关,而对多菌灵的抗性则与 β-微管蛋白基因的992位核苷酸点突变(T→A)导致对应的200位点的氨基酸突变(F→Y)有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孢子芽管长度法,测定了采自河北省不同地区的88个梨黑星病菌 Venturia nashicola 菌株对氟硅唑的敏感性,并测定了10个相对敏感菌株和5个相对抗性菌株对甲基硫菌灵、醚菌酯、福美双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黑星病菌对氟硅唑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平均EC50值为(1.3821±0.9276)μg/mL;氟硅唑对未使用过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EBI)类杀菌剂的75个梨黑星病菌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1.1676±0.6128)μg/mL,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6.91倍,其敏感性分布频率呈连续性单峰曲线,且符合正态分布,故可作为敏感基线用于监测田间梨黑星病菌对氟硅唑的敏感性变化。不同菌株对5种药剂的敏感性相互关系分析表明,氟硅唑和苯醚甲环唑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但与醚菌酯、甲基硫菌灵和福美双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和霜脲氰的敏感性检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 ~2004年从内蒙古和黑龙江省共采集分离了127株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并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这些菌株对甲霜灵和霜脲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2003年分离的内蒙菌株、2003年及2004年分离的黑龙江菌株中对甲霜灵敏感(MS)的菌株频率分别为86.2%、13.8%、17.8%;虽然霜脲氰在这些地区使用近10年,但病菌群体对该药剂的敏感性没有下降,EC50值分布于0.10 ~0.35 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20(±0.06)μg/mL,不同敏感性的菌株频率呈连续的单峰曲线分布,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亚群体,可作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霜脲氰抗药性监测的敏感性基线;此外,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和霜脲氰之间没有交互抗药性,霜脲氰对抗甲霜灵和野生敏感菌株具有相同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及戊唑醇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及戊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种药剂对采自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5株病菌的毒力。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EC50值分别在0.014~1.609和0.002~0.064 μg/mL之间。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在小麦纹枯病菌群体中已出现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而对戊唑醇则不明显;可将其中呈连续单峰频次分布的大多数菌株群体的平均EC50值(0.165±0.101)和(0.019±0.008)μg/mL分别作为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相对敏感基线。苯醚甲环唑的平均EC50值是戊唑醇的26倍,表明该病原菌对戊唑醇更为敏感。不同地区病原菌群体间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小麦纹枯病菌对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之间存在着微弱的正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小麦纹枯病防控杀菌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连续施药对番茄灰葡萄孢对咯菌腈敏感性的影响,在温室条件下,从灰霉病发生初期开始,按推荐剂量(有效成分67.5 g/hm2)定期向番茄苗喷施咯菌腈,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灰葡萄孢对咯菌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番茄1个生长季节中连续施药7次后,病菌对咯菌腈仍表现敏感,其EC50值在0.004 7~0.046 2 μg/mL之间。在含咯菌腈的PDA培养基上对30个灰葡萄孢敏感菌株进行药剂驯化7代后,共产生2个抗药性突变体(Rg-12和Rdz-28),其中Rg-12对咯菌腈的EC50值是其亲本菌株g-12的46倍,Rdz-28的EC50值大于500 μg/mL,2个抗性突变体在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和产菌核能力方面均显著低于其亲本菌株。推测灰葡萄孢可能不易对咯菌腈产生抗性,咯菌腈可作为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理想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18.
杀菌剂对辣椒疫霉不同形态菌体的毒力差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室内离体条件下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辣椒疫霉各生长阶段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和氟吗啉对所测定的菌株P1319 4个发育阶段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0.14~0.61 μg/mL 和0.18~0.68 μg/mL,EC95值均小于3 μg/mL;甲霜灵对菌丝生长和孢子囊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休止孢和孢子囊萌发基本无影响;嘧菌酯和百菌清强烈抑制孢子囊形成、休止孢和孢子囊萌发,EC50值分别为0.03~6.15 μg/mL和0.07~1.97 μg/mL;较高浓度的代森锰锌可以抑制辣椒疫霉的孢子囊形成、休止孢萌发和孢子囊直接萌发,但对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三乙膦酸铝、p(ο)-丁酰基苯酚和邻-烯丙基苯酚对P1319的4个发育阶段的抑制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