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问:用60克/升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10毫升、爱多收1.8%复硝酚钠12克,加水200毫升拌20公斤麦种,请问对小麦出苗有没有影响?答:用戊唑醇拌麦种主要防治小麦黑穗病、全蚀病和苗期纹枯病,一般每100公斤种子用纯药1.8~2.7克种子包衣防治黑穗病,用纯药3~4克种子包衣防治纹枯病。用爱多收复硝酚钠拌麦种,可以促进发芽和生根,一般用爱多收1.8%复硝酚钠4000倍液拌种。戊唑醇为唑类杀菌剂,对小麦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药量过大或施药后短期内遇低温,容易对小麦生长造成过度抑制。用戊唑醇拌麦种对小麦出苗有抑制作用,一般  相似文献   

2.
冀承单3号玉米是我所用冀71l作母本,承18作父本,杂交育成。1985年3月通过审定、定名。一、产量情况据有关资料统计,1981~1984年11点次区域试验,冀承单3号平均亩产384.7公斤,比嫩玉1号平均亩增产71.55公斤,增产22.8%。生产鉴定1984~1985年共26点次,分别平均亩产357.35公斤和446.6公斤,比对照增产15.1%及33.5%。在围场县1985~1987年大面积生产实践中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3.
不同芽率不同粒数播种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精密播种具有省种、省工、省时、高产、经济等诸多优点。资料显示.玉米采用精密播种比普通条播增产6%~25%,单粒点播较传统的穴播增产5%~10%。长期以来,玉米传统的播种方式以每穴2粒或3粒点播为主,造成播种量加大。出苗后挤苗现象严重.不利于间苗及培育壮苗。成本上升。此外.玉米杂交制种中亲本种子昂贵,为了节约亲本用量、解决原种不足问题、降低播种成本、提高单位面积生产率。打造精品种子。故进行本试验,从而为实现种子播种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陇糜3号糜子     
品种来源:原代号74—132,由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用会宁大黄糜作母本、甘糜1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88年4月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产量表现:19.6年试验点9个,平均亩产127.9公斤,比当地对照大黄糜、红糜子等增产19.6%;1987年试验点7个,平均亩产110公斤,比当地对照会宁大黄糜等增产17%(其中夏播平均亩产162.1公斤,增产18.9%);1985~1987年37个示范点,增产幅度为8.3~62.2%。  相似文献   

5.
1990年仙桃市示范推广油菜茬红麻高产栽培技术,9817亩平均亩产265.3公斤,比常规法增产24.35%;在1991年出现历史上罕见的红麻前期溃涝、中后期干旱的情况下,亩产仍达251.5公斤,比常规法增产22.42%。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选用良种,抓好种子处理选用适宜本地栽培的优质高产品种青皮3号。在播种前,抢晴晒种2~3天后拌药消毒。每100公斤种子拌退菌  相似文献   

6.
我县是一个“立体”农业区,有稻田26万亩,分布在海拔350~1000米之间,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60%左右,年均气温16.3℃,水、热资源丰富,有着杂稻生产发展优势。 1984年全县种植杂稻41282亩,总产2257.9万公斤,平均单产达546公斤。比常规稻单产358.5公斤提高187.5公斤,增产52.3%,充分显示了杂稻的增产  相似文献   

7.
<正>问:本地小麦纹枯病每年大面积发生,而且特别严重,请问能不能用井冈霉素粉剂拌小麦种?答:据有关研究资料,每公斤麦种用20%井冈霉素水溶粉剂0.5克,加适量水混匀后拌种,晾干后播种,对小麦出苗和生长均无明显影响,但对黑穗病等病害防效差。提示:小麦纹枯病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越冬期温度低,病菌基本不活动,该病在田间发生中止。播种早,苗期温度和湿度较高时冬前就可能发生纹枯病。用药进行种子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纹枯病发生。播种较迟,小麦苗期温度低时,  相似文献   

8.
我场地处北纬45°15′~45°45′,东经132°30′~133°09′,无霜期135天,年平均活动积温2476℃,年降雨量400~850毫米,5~9月日光照12~15小时,属我省第三积温带。为探索寒地水稻高产途径,1985~1987年我们做了不同栽培方式的高产栽培试验,3年平均亩产483.5公斤,比旱直播、水撒播、插秧分别增产17.5%、16%、5.1%,  相似文献   

9.
中棉16是适于麦棉两熟的丰产、稳产夏播棉新品种。经全国夏棉区试与冀、鲁、豫三省的生产试验,每公顷霜前皮棉产量612.0~856.5公斤(40.8~57.1公斤/亩),比对照增产9.1%~22.2%,均居第一位。其回归系数bi为1.22>1,回归直线居所有参试品种之上,且随环境指数的提高而明显。回归离差S_(di)~2为23.8,小于其它参试品种。经通径分析,密度的通径系数最终效应值为0.7979,达极显著水平,而单株铃数、单铃重与衣分的通径系数最终效应值均较小。中棉16的栽培方向应在适时播种的前题下.以密度为中心.科学施肥为基础,主动化调为保证。在中等地力,每公顷皮棉1125~1200公斤产量水平,适宜密度为9~15万株.施纯氮105~150公斤,五氧化二磷75~120公斤,其中,追肥占60%,整个生育期喷缩节安2~3次,每次用量15~60克,每公顷总用量53~120克。  相似文献   

10.
种子包衣技术因其具有防病治虫、提高出苗率、促进幼苗生长发育和增产效果显著等作用,近年来在小麦、玉米等作物上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如果小麦拌种后立即播种,则会影响小麦的出苗率。本试验采用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小麦种衣剂,根据拌种后不同的天数测评出对同一小麦品种发芽率的影响,为科学、安全使用小麦包衣种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小麦种子包衣时间对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包衣技术因其具有防病治虫、提高出苗率、促进幼苗生长发育和增产效果显著等作用,近年来在小麦、玉米等作物上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如果小麦拌种后立即播种,则会影响小麦的出苗率.本试验采用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小麦种衣剂,根据拌种后不同的天数测评出对同一小麦品种发芽率的影响,为科学、安全使用小麦包衣种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实践证明,阿斯匹林对花卉植株有以下功效: 1、抗旱;花木常用0.03—0.05%(0.5公斤水中加1片亦可)的阿斯匹林水溶液喷洒枝叶(7—10天一次),能提高抗旱能力。原因是阿斯匹林能使叶片气孔封闭,减  相似文献   

13.
在淄博市的气候和土壤肥力条件下,从1987~1990年连续3年在水浇平原区开展了“10万亩吨粮田综合技术开发研究”,采用小麦、玉米一年二熟制的种植制度,组配了以改革种植规格为主要内容,以夏玉米增产为突破口的改、换、稀、密、配”5项吨粮田配套栽培技术,并大面积进行了实践与研究,均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我市地处山东省的中部。年平均气温在12.2~13.1℃,年降雨量575.6~679.0毫米,年日照2460.9~2813.5小时。粮田面积240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占71.6%,小麦,玉米一年二熟制种植面积占86.7%,是全省有名的精种高产区之一。1987~1990年率先在全市水浇平原区开展了“10万亩吨粮田综合技术开发研究”课题,每年开发面积12.2521万亩,第一年度平均亩产973.7公斤,第二年度平均亩产1022.3公斤,第三年度平均亩产1060.4公斤,分别比开发前3年亩增204.9公斤,253.5公斤、291.6公斤。并于1989年在桓台县唐山镇建成了江北第一个吨粮镇,1990年在桓台县建成了我国北方第一个吨粮县,现将主要配套栽培技术与研究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于1982年开始春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经过四年的试验、示范证明,春花生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措施,具有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高的优点。覆膜比不覆膜的一般增产32~131.9%,亩增花生果40~137.2公斤,增加收益48~165元,深受农民欢迎。一、春花生覆膜栽培的收益 1982~1984年六个县试验覆膜面积117.82亩,平均亩产干果223.6公斤,与不覆膜的对照平均亩产112.6公斤相比,亩增产干果112.1  相似文献   

15.
复种的好处1.增加产量 晚稻配套栽培,能较大幅度地增产。桃江乡窑头村1985~1987年226亩地膜花生平均亩产269.4公斤;露地花生平均亩产210.5公斤,地膜花生比露地花生亩增产27.98%。花生后茬杂交晚稻平均亩产453.5公斤,双季连作杂交晚稻平均亩产411公斤,前者比后者增产10.34%。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两点田间试验表明:起垄种植增产幅度在15.34%以上,是马铃薯高产最为有效和简便的高产种植技术;垄作种植基础上采取整薯播种、去除花蕾、叶面肥的喷施等各项高产技术增产幅度在6%左右,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采取垄作种植、整薯播种、去除花蕾、叶面肥的喷施等综合技术措施后,在套作的条件下可增产42.66%,净作的条件下可增产23.69%,可实现马铃薯的超高产。  相似文献   

17.
宽叶长果系中国农科院麻类所1970~1981年以广丰×巴长4号杂交选育而成。1977~1979年,在长江流域区试,平均亩产368.7公斤,比对照广丰长果增产17.03%;1980年在湖南省南县明山乡种84亩,平均亩产351.6公斤,比对照广丰长果增产24.39%。 宽叶长果属中晚熟类型。株高360厘米左右,茎粗1.45~1.80厘米,皮厚1~1.2毫米,群  相似文献   

18.
广大农户在播种麦子前,做一下麦种发芽率试验,就能鉴别麦种的质量,确定其能不能作为种子。下面介绍5种适宜农户使用的测定麦种发芽率的方法。1.土壤测定法取麦种两份,每份100  相似文献   

19.
棉花株型栽培的增产机理及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株型栽培的形态指标为,株体矮化30%左右,群体密度提高20%以上;形态特点是株矮、枝短、叶小、叶厚、铃大;增产机理表现为群休早发早熟效应、铃位内移效应、抗逆效应和产量结构效应。株型栽培技术的核心是以地膜、优种为基础,通过化学生长调节剂(DPC)和农业措施(水、肥、中耕等)相结合的综合调控技术,将棉花生长形态调控为理想的群体株型。一般缩节安(DPC)调控强度为每公顷施量90~120克,分3~4次喷施;灌水和追肥时间适当提早,每公顷施纯氮150~225公斤,并要与磷钾肥平衡施用。经1992~1994年在山西、山东、江苏等地试验示范,在公顷增产皮棉168~354公斤,平均增产300公斤左右,增产率为9.2%~25.1%。  相似文献   

20.
成都平原稻草覆盖麦田免耕栽培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增祥  任元 《作物杂志》1999,15(6):23-24
小麦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是在小麦播种后,用稻草覆盖麦种及麦田的栽培方法。是改善小麦生长环境,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栽培技术措施。在成都平原这种冬暖而湿润的条件下,具有极佳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其技术核心是免耕、表播、稻草覆盖。主要内容是在小窝疏株密植的基础上,改播后施肥为播前施肥;改坭土、灰渣盖种为稻草盖种;改浅层播种为土表播种;改稻草腐熟还田或焚烧成灰还田为直接还田;改小麦免耕撬窝点播为免耕机播。是一项省工节本、简便实用、易于操作、深受农户欢迎的小麦栽培新技术。1 小麦免耕稻草覆盖栽培的效应据双流县农技站试验,小麦产量第一年覆盖较对照增加211.5kg/hm2,增产3.86%;第二年覆盖增加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