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毛虫是我国松林的大害虫,它的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快,危害大,一直是国内开展防治的主要对象。因此,防治松毛虫的方法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防治森林害虫的技术水平。对于松毛虫,在五十年代主要采用人工防治,如捕杀幼虫、采茧、摘卵等;六十年代使用了有机化学杀虫剂,如六六六、滴滴涕、敌百虫等;到七十年代,逐步发展了生物防治,如白僵菌、赤眼蜂等,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过去的工作,多数着重于减少松毛虫本身的数量,很少从森林生态环境的角度,来考虑控制松毛虫的问题,往往形成“重除治,轻予防”,“重治标,轻治本”的局面。特别是七十年  相似文献   

2.
我省苗圃地下害虫的防治以往主要用六六六、滴滴涕、氯丹等有机磷杀虫剂,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这类高残毒、剧毒农药造成残留和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禁止生产。鉴此,国内外相继开展防治地下害虫的取代药剂的研究,并取得可喜进展。东北林业大学新近研制成功4种新药剂:1%杀灭菊酯颗粒剂、1%灭幼脲颗粒剂、1%灭幼脲和杀灭菊酯混合颗粒剂、1.5%辛硫磷微胶囊颗粒剂。这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可取代以前常用的高残毒、剧毒  相似文献   

3.
该文介绍了应用B^杀虫剂飞机防治松毛虫Dendrolimussp.试验的方法,并与米螨、杀铃脲、灭幼脲Ⅲ号等仿生农药进行了比较.B.t.杀虫剂飞机防治松毛虫校正死亡率96.4%,使用最佳剂量600g/hm2.并对其应用前景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油松毛虫是危害油松人工林的主要虫害,为探索高效、环保、经济的油松毛虫防治方法,选择苏云金杆菌、白僵菌、苦参碱和阿维菌素4种生物杀虫剂,在推荐使用剂量的前提下,研究4种生物杀虫剂对油松毛虫进行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白僵菌、苦参碱和阿维菌素4种生物杀虫剂对油松毛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并以200亿孢子/g白僵菌...  相似文献   

5.
自1956年开始,我国就用(6)回一A型杀虫烟剂防治松毛虫和竹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958年又配制多种“六六六”烟剂,广泛应用于病虫害防治,1962年又研制了一种“621”烟剂。目前,烟剂已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混合型方向发展,如70年代研制的“741”敌敌畏插管烟剂,就是高两体“六六六”和敌敌畏的混合烟剂。另外还发展了氰戊菊酯、林丹(“六六六”)、磷胺、敌马、敌对等多种杀虫烟剂和多菌灵、百菌清、五氨酸钠、硫磺等杀菌烟剂。由于烟剂在很大程度上受风力、气候和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影响,在树木不成林或植物稀疏的情况下,使用…  相似文献   

6.
拟除虫菊酯农药是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类人工合成仿生杀虫剂。我省自1982年以来广泛应用于林木害虫防治,取得很好的效果。据1982~1986年的统计,全省使用拟除虫菊酯农药防治马尾松毛虫等害虫305.7万亩次(其中飞机治虫133.8万亩次)。飞机  相似文献   

7.
六六六等高残毒的有机氯农药,是防治松毛虫幼虫的有效药剂,但由于其具高残毒,对环境污染严重,同时,松毛虫又对六六六产生了抗药性。因此,寻找高效低毒低残毒的新农药,是生产上需要解决的课题。为此,我们75年8—9月,在云南省云县和凤庆县,分两地同时进行新农药的药效试验。此次试验所用药剂种类为下表。  相似文献   

8.
LX1210烟雾剂防治松毛虫试验蒋晓庚,王来同,祝良林(句容县多种经营管理局,212400)松毛虫历来是松林的大敌,长期以来化学防治松毛虫的技术手段单一,受地形、树高和农药等因子的影响,常规防治方法其效果不尽人意,漏喷漏治时有发生,且费工费时,用药量...  相似文献   

9.
化学防治是当前茶树病虫害综合治理中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正确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是有效防治茶树病虫害、提高茶叶品质和增加茶园经济效益的关键。部分农药由于性质稳定、残留高,有的具有强烈异味,有的尚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在茶园施用将会严重影响到茶叶品质和出口贸易,还会污染环境并危及人体健康。这类农药不适合在茶园中施用,属于茶园禁用农药。为了引起广大茶叶生产者的重视,现根据有关资料将茶园禁用农药简介如下:1 六六六、滴滴涕(DDT)这两种农药可以防治多种害虫,但药剂稳定性强,不易分解。田间施用后会影响茶叶…  相似文献   

10.
震雷乳油是高效无公害生物杀虫剂,以前在凌源地区没有使用过,也未见报道,为了找出最佳的使用剂量,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利用震雷乳油与化学农药20%氰戊乳油和2.5%敌杀死乳油进行防治松毛虫幼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震雷乳油1 500倍液防治松毛虫幼虫72h杀虫效果达到96%以上,因其具有高效无公害、节省资金,对天敌、寄生虫、人畜安全等特点,更具推广性。  相似文献   

11.
3、常用杀虫剂六六六、滴滴涕有机氯农药是过去常用的杀虫剂,但因其残毒问题无法解决,现已停止生产,并且已为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所代替。现就我区当前常用的杀虫剂以及发展中的部分新农药简介如下。(1)敌敌畏:纯品无色油状液体,工业品稍带黄色,具芳香气味。原油稳定,可以久存,但遇碱分解。  相似文献   

12.
氯氰菊酯(Cypermethrin)商品名兴棉宝,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广泛用于防治棉花、蔬菜、果树等多种害虫,但用于马尾松毛虫的防治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在1983—84年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结果显示氯氰菊酯防治马尾松毛虫有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应用5%杀铃脲悬浮剂防治松毛虫幼虫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杀铃脲悬浮剂属苯甲酰脲类昆虫生长调节剂,是一种高效无公害杀虫剂。为推广生物及仿生杀虫剂,找出最佳的使用剂量,利用杀铃脲悬浮剂与化学农药20%氰戊菊酯乳油进行防治松毛虫幼虫试验,结果表明:5%杀铃脲悬浮剂1 500倍液防治松毛虫幼虫72h杀虫效果达到96%以上,与20%氰戊菊酯乳油的防治效果基本相同;但其无公害,具有对害虫天敌、人畜更安全等特点,因此更具推广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目前松毛虫发生和防治状况,对燕山东部浅山区中常灾化学农药喷雾防治区,常灾毒环防治区和偶灾区内的赤松毛虫种群世代间数量动态规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分别建立了人为干预情况下赤松毛虫种群世代间数量动态模型。对于进行赤松毛虫种群世代间数量动态预测和分析人为干预效果(防治效果)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应用多来宝悬浮剂飞机低容量防治松毛虫试验初报赵瑞兴,赖杰超(辽宁省森防检疫站110036)(阜新县森防检疫站)松毛虫是辽宁省的重要森林害虫,每年发生面积占全省森林病虫害发生总面积的50%以上,防治经费达数百万元。近十多年来,一直使用菊酯类杀虫剂进行防...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国家林业局提出的森防工作“四个转变”,力争2001年有新突破,玉林市森防站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上,重点抓了从以化学防治为主向以生物防治为主的转变。玉林市历年来有使用生物农药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传统,白僵菌防治作业面积一般达到年防治作业面积的90%以上。但因受气候和白僵菌自身生理特性的影响,白僵菌使用一般只限于越冬代和第一代松毛虫防治使用,第2~4代由于气温高、湿度低,防治效果较差,只能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化学农药防治虽然能收到较好的当前防治效果,但常常会出现虫死光、天敌灭、生态受损、虫灾不断…  相似文献   

17.
寄生蝇具有世代多,繁殖快,生活力强,寄生范围较广等特点,是松毛虫的重要天敌.在发生松毛虫的松林里,一般都有寄生蝇存在,对松毛虫常有较高的寄生率,具有抑制虫口的作用.就今年在牛首管理区检查:白僵菌防治区越冬代松毛虫寄生率3.3%,第一代15.8%,敌百虫农药防治区第一代平均寄生率30.9%,最高达60%以上.有些种虽危害家蚕,但由于“灭蝇灵”广泛使用于蚕室,可以有效的防止危害,因此对防治松毛虫大有繁殖利用前途.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施用过农药的森林,苗圃、果园和农田土壤及其附近水体中六六六和DDT的残留量,研究指出,残留量和施药量成正相关,在施用农药较多的地方六六六和DDT的残留量相当高。六六六的各种异构体在土壤中的分解速度不同,丙体分解最快,其次是甲体,丁体和乙体分解缓慢,如果用丙体六六六代替工业六六六作杀虫剂,可以使土壤中的残留量降低90%,本文也表明,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因施用方法而异。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文摘     
《河南林业科技》1990,(1):46-47
<正> 我国长期以来主要用六六六、滴滴涕、氯丹等有机氯等农药防治地下害虫,由于出现了残留、污染问题,从1982年开始,东北林业大学苗建才等同志进行了新药剂的研究。现已研制成功1%杀灭菊酯、1%灭幼脲、1%灭幼脲和杀灭菊酯、1.5%辟硫磷(胶囊剂)等4种新颗粒剂。经过连续4年在苗圃对东北大黑金龟子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这4种颗粒剂高效低毒,比3%呋喃丹和5%甲拌磷颗粒剂更安全,更经济,更有效其成本比呋喃丹降低20—35%,而且具有同等的防治效果。是目前代替六六六、滴滴涕、氯丹等有机氯杀虫剂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20.
利用动力机喷粉是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山高陡坡、缺少水源、树木高大,喷雾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喷粉能有效地开展防治工作.但二二三、六六六己停止生产,缺少适宜于喷粉用的农药粉剂品种,尤其是对越冬代松毛虫,气温较低,敌百虫粉剂的防治效果差.为此我们使用丹阳县农药厂生产的敌杀死(溴氰菊酯)粉剂进行了防上马尾松毛虫的试验,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