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水分胁迫对玉米根系AsA-GSH H202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鲁玉14”、“掖单13”2个不同抗旱性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聚乙二醇-6000(PEG-6000)处理下根系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中关键酶和抗氧化剂的变化及其对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谷胱甘肽还原酶(G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谷胱甘肽(GSH)含量变化为当聚乙二醇溶液浓度低于100g/kg时,随水分胁迫的增强而上升,当聚乙二醇溶液浓度高于150g/kg时,随水分胁迫的增强而下降。抗坏血酸(AsA)含量随水分胁迫的增加而持续下降,H2O2含量随水分胁迫的加剧而增加。聚乙二醇溶液浓度为150-250g/kg处理下H2O2含量的增加与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剂含量的下降呈显著正相关。2品种比较,抗旱性强的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川中紫色土不同密度和施肥措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川中紫色土不同密肥措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对玉米产量的效应曲线均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2、四种密肥措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密度(X1)>钾肥(X4)>氮肥(X2)>磷肥(X3):3、密度和钾肥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其效应最大的组合为:密度X1=2水平、钾肥X4=2水平;4、产量≥6500kg/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5.52-5.69万株/hm^2,施尿素539-609kg/hm^2,施过磷酸钙651-780kg/km^2,施氯化钾274-305kg/hm^2。  相似文献   

3.
蒙西灌区春小麦高产田耕层土壤理化性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蒙西灌区春小麦高产田(7500kg/hm^2)土壤耕层理化性状的调查。结果表明:高产田的理化性状明显优于该区的其它耕作土壤。其主要特点是:耕层厚(20-30cm),属于上虚(容重1.20-1.26g/cm^3),下实(容重1.35-1.43g/cm^3)的土体构型。土壤质地为砂质壤土-壤土。松紧适中,孔隙状况适宜(总孔隙度52.4%-54.85),耕性良好,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70%,全N、全P、全K含量分别为0.124%、0.198%、2.04%。碱解N、速率P2O5、速率K2O的含量分别为87.1、1.10、119.4mg/kg。土壤微量元素,铁含量丰富、铜硼适量、锌锰缺乏。  相似文献   

4.
研究总结出玉米喷施硫酸锌最佳用量为3.00kg/hm^2,拌种最佳用量为25.4g/kg,其中拌种用量远远大于资料介绍的4-6g/kg的界限。硫酸锌的增产效果为:基施(10.5%-31.5%)>拌种(17.7%)>喷施(14.6%)。并应用模糊聚类法对4年28点次旱地覆盖栽培玉米基施硫酸锌试验资料进行分析,得到了各类区的肥料效应方程式,利用各方程计算得到硫酸锌基施的最佳用量为23.18-31.74kg/hm^2。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7年来对春小麦优良品种81(39)-2的系统的研究与试验示范推广工作,采用了引种,品比,试验示范。配合模式化栽培推广的技术路线,在宁南山区良推广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福建百年、五十年一遇两次极端低温对树木冻害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90年代福建省发生2次极端低温,1991年12月29日极端最低气温闽北达-7~-13℃(光泽),南部在2℃以下,突破百年同期最低记录;1999年12月23日极端最低气温闽北达-7~-10℃(建宁),南部在1℃上下,为50年间最低气温。原产热带和南亚热带树种引种到中亚地区,在2次低温期受冻害损失严重。据2次调查汇总南北各地受不同程度冻伤的树木达180余种。据1999年12月低温调查资料,各地受严重冻伤(I-Ⅲ级)的树木约105种,以北地区最为严重。为减少损失,今后引种和采用绿化、造林的树种应分别区域,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铜仁地区花生平衡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省铜仁地区的花生平衡施肥试验证明,花生的合理施肥有极显著的增产增收效益。其中施氮(N)28kg/hm^2可增产花生40.7%-42.3%,施磷(P2O5)120kg/hm^2可增产花生34.7%-61.5%,施钾(K2O)75kg/hm^2可增产花生23.0%-23.2%。施微肥(硼、锌、钼、铜、铁)可增产花生7.07%-15.2%。平均每投入一元氮磷微肥可分别增收28.6-29.6,15.6-22.3,9.1-9.5,3.8-7.4元。建设花生的N:P2O5:K2O配比为100:430:260并添加微肥适量。平衡施肥在贵州的增产潜力很大,在贵州铜仁地区及其他相应地区有很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湘南红壤丘陵区稻田土壤氮素供应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淹水嫌气培养法测定了20,25和30℃下红壤稻田氮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氮矿化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Q10平均为3.1;土壤供氮量是有效累积积温的函数,可用方程N=k[(T-T0)T]^n来很好的描述(式中N为土壤氮矿化量,kg/hm^2;T0为有效温度=15℃,TO为有效温度=15℃,T为土壤温度;t为时间d;n,k为拟合常数)。根据测定的周年水田耕层土壤温度,将这一方程用于估测田间条件下土壤氮供应量,在湘南早稻生长期间(4月20日-7月20日)为120kg/hm^2,在晚稻生长期间(7月20日-10月30日)为140kg/hm^2。  相似文献   

9.
SB—YZCP人工降雨模拟装置特性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SB-YZCP人工降雨模拟装置经5年研制,3年应用,3万个数数据率定,计算确定了该装置特性的关系式,(1)喷射中心(L)-喷孔直径(D)-工作压强(P)的关系式。(2)降雨均匀系数(K)-D-面积(S)析关系式,(3)平均降雨强度(I)-S的关系式,I-D-P的关系式,(4)平均雨滴动能(E)-D-P的关系式,(5)雨滴中数直径(D50)-D-P的关系式,(6)E-D的关系式,经模拟不同雨型,不同植被的水保效益试验,检验了机械性能,降雨特征及模拟效果,经验定认为,该装置性能稳定,观测数据精确可靠,自控部分运行灵敏,降雨特性与天然降雨特性别无它样,是我国目前较先进的野外称动降雨装置。  相似文献   

10.
长期施肥对Lou土硝态氮分布、累积和移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8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娄土剖面NO3-N的分布累积和阶段性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剖面中NO3-N的总量与氮肥施用量直接相关,而作物对化肥氮的利用率与施肥晨呈相反趋势,低氮处理(75kg/hm2)及其与有机肥配合施用,NO3-N主要累积在0-100cm土层内,高氮处理(120kg/km2)及其与有机肥配合施用,NO3-N在剖面出现2个累积峰,且在400厘米土层处NO3-N的含量接近或超过10mg/kg。适宜的氮肥用量,施用有机肥及合理的有机-无机肥料配比是减少NO3-N在土壤剖面中的累积和淋失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桂东南不同整地马尾松幼林的水,土,肥流失规律及林木生长进行连续6年的定位观测研究表明,(1)不同整地马尾松幼林地的年平均水土流失量为:全垦(1354.8t/hm^2)>带垦(1142.5t/hm^2)>穴垦(1096.8t/hm^2),年平均养分流失量为:全垦(166.17kg/hnm^2)>带垦(76.27kg/hm^2)>穴垦(39.82kg/hm^2) ,(2)不同整地水土流失量的季节动态,主要受降雨量的季节分配所制约,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5-8月占全年流失癖量的78.2%-82.7%,(3)不同整地的林木生产量,以全垦最好,穴垦次之,带垦最差,产出与投入的比值,则以穴垦量大(2.99),全垦次之(2.57),带垦最小(2.24)。  相似文献   

12.
玉米地土壤反硝化速率与N2O排放通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育法测定了4种施肥处理的玉米地N素反硝化损失速率和氧化亚氮(N2O)排放通量,并分析了它们与土壤湿度、土壤温度以及硝态氮(NO3^--N)含量之间的关系,计算了因反硝化和N2O排放造成的N肥损失率。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土壤N素的反硝化损失量为0.67-3.85kg/hm^2,N肥的反硝化损失率为0.5%-1.5%;土壤N2O排放总量为0.55-1.42kg/hm^2,N肥的N2O排放系数为0.2%-0.5%。  相似文献   

13.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经历了微生物纯培养,土壤酶活性(BIOLOG微平板分析),微生物库(如微生物生物量)和流(C和N循环),微生物生物标记物(FAMEs),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土壤中提取DNA,进行PCR-DGGE,PCR-SSCP,RLFP分析等),揭示了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微生物研究方法的配合将为土壤微生物学研究提供了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开展县级冬小麦产量预测对粮食宏观调控和农业精准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研究从县级产量预测角度出发,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BP)技术提出了冬小麦县级产量预测方法,使用CNN卷积神经网络对Sentinel-2遥感数据进行冬小麦种植区的分析和提取,将得到的种植区分布数据与MODIS EVI数据和耕地分布数据进行了融合,利用BP神经网络对融合后的数据进行产量特征提取和预测并选取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样本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作为精度指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基于CNN卷积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的冬小麦县级产量预测方法在山东省2014-2016年冬小麦县级产量验证集中R2达到0.87以上,MAE低于269.48 kg/hm2,RMSE低于346.56 kg/hm2,93%的县单产相对误差小于9%,试验结果平均值与中位数的偏差小于1.2%;在河南省2015-2019年冬小麦县级产量验证集中R2达到0.96以上,MAE低于304.84 kg/hm2,RMSE低于418.14 kg/hm2,91%的县单产相对误差小于9%,试验结果平均值与中位数的偏差小于1.6%,方法所构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率、鲁棒性和泛化性,可以实现县级尺度下的冬小麦产量预测。  相似文献   

15.
榆林南部丘陵沟壑区树木引种适宜性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榆林南部丘陵沟壑区,选择有代表性的米脂县高家沟,远志山村,建立树木(果树)引种观察园,80年代初引进树种34科67属114种278个品种,经过14年的自然选择,选出适宜本区生长经济效益较好的16科32属47种106个品种,1987-1993年树木园土不下山,水不出沟,减沙104874t/(km^2.a),油松,刺板,桃树等林地比农地土壤0-10cm含水量增加6.8%-59.2%,11cm以下有减少趋势,杏树,胡颓子,柠条等地比农地0-10cm土壤含水量减少16.4%-88.8%,苹果的经济效益最高,1993-1994年远志山果园每hm^2产值14579元,比种马铃薯增加3.86倍。  相似文献   

16.
郑州西部山丘区火炬松引种栽培试验研究吴培林,梁书举,杨水风,高红建(河南省密县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452370)火炬松(pinustaedaL.)原产美国东南部,在我国南部及我省南部地区均有引种。火炬松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瘠薄,是一种理想...  相似文献   

17.
火棘果实成熟与贮藏中代谢生理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火棘果实发育成熟和贮藏过程中呼吸作用、相关氧化酶、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GA3)和6-苄基腺嘌呤(6-BA)的作用,果实采收前2个月用80mg/kg GA3喷施,刺激其呼吸强度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及果胶、总酸度等下降。采用2个月用50mg/kg 6-BA喷旋,则火棘果实呼吸强度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强,能显著提高其在常下的耐藏性。若采后用GA3处理,刺激贮藏前期呼吸强度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强。用6-BA处理,对整个贮藏期呼吸强度均有一定刺激作用,可保留较多的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  相似文献   

18.
河西走廊富钾土壤钾肥效应及钾素平衡的长期定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带状间作4年定位试验表明,增施化学K肥平均增产17.0%-20.3%,土粪基础上K肥增产时限推迟2年。连续18年小麦、玉米定位轮作试验表明,土壤K素能保证2个轮作期(每轮3年)作物K素需求,第3-6轮作期施K平均增产10.3%-30.7%,增效与试验历程呈正相关,增施土粪土壤K素平均每年亏缺135.0-335.5kg/hm^2;增施化学K肥平均每年亏缺97.4-335.7kg/hm^2;等量土粪和化学K肥配合施用年均亏缺76.5-268.0kg/hm^2。无K投入时,连续种植作物土壤速效钾年均减少2.6-17mg/kg,施土粪带田速效钾年均下降7.5mg/kg,轮作田略有提高。在土粪基础上增施化学K肥能保持和提高土壤速效钾,土壤缓效钾下降速率是速效钾的6.5-8.2倍。  相似文献   

19.
在黔西乌蒙山区,通过对玉米不同发育期的田间小气候和生长动态的平行观测,探索当地玉米超高产栽培的田间小气候特征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以3638的4900株/(667m^2),毕单4号的4100株/(667m^2),表现最好,田间光、热、水、风及其通量最有利于产量的形成,实际产量最高达631.6-725.6kg(667m^2)。但根据乌蒙山区当年的气候资源估算,生产潜力可达1182-1244kg/(667m^2),增产潜力还非常大。  相似文献   

20.
基础日粮中添加3mg/kg大豆黄酮饲喂5日雄性高邮鸭(Anas platyrhynchos),以观察大豆黄酮对其增重,血清T3,T4,IGF-1和垂体GH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前3周内实验组平均日增重提高16.29%(P<0.01),饲料经提高7.26%,整个实验期的平均日增重提高7.20%,饲料利用率提高3.63%。同时,大豆黄酮显著增加血清T4(79.29%,P<0.05)和IGF-1(36.78%,P<0.01)水平,血清T3水平没有显著变化。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垂体GHmRNA水平提高32.12%(P<0.01),提示大豆黄酮可以促进雄性高邮鸭的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并能改变内分泌机能,影响垂体GH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