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防治早春大棚草莓白粉病和二斑叶螨的适宜药剂及剂量,以大棚草莓红颜为试验材料,选用氟吡菌酰胺、醚菌酯和四氟醚唑3种白粉病防治药剂,选择阿维菌素、阿维菌素+藜芦根茎提取物、阿维菌素+印楝素、阿维菌素+联苯肼酯4组二斑叶螨防治药剂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防治效果最好的为氟吡菌酰胺,第2次药后第7d、10d和14d的防效分别为90.95%、96.70%和89.50%,其次为四氟醚唑;防治二斑叶螨效果最好的为阿维菌素+联苯肼酯组合,第2次药后的第3d和7d防效分别为96.86%和92.74%。  相似文献   

2.
雅乐之舞(Pailulacaria afra var.foliis-variegatis)又名斑叶马齿苋树.为马齿苋科马齿苋树属多年生肉质灌木叶马齿苋树的斑锦变异品种.老干灰白色或紫褐色,嫩枝淡粉红色.肉质叶对生、倒卵形、全缘,叶中央淡绿色.边缘有大面积的黄白色斑块。萁叶色清新淡雅,具有较高的观赏性。但由于雅乐之舞叶片呈黄白色.所含的叶绿素不多,合成的营养物质较少.所以长势较弱,特别是苍劲古朴的雅  相似文献   

3.
尹立红  曹秀利 《北方园艺》2010,(23):158-159
研究了福星EC、甲基托布津WP、农抗120AS等五类6种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三唑类杀菌剂40%福星EC 3 000倍液、20%三唑酮WP 800倍液防治效果和托布津类杀菌剂70%甲基托布津WP 800倍防治黄瓜白粉病在2次施药后7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63%、79.40%、77.68%,均在77%以上,其防治效果优于微生物源杀菌剂4%农抗120AS防治效果(58.92%)和植物源杀菌剂0.3%苦参碱EC的防治效果(54.90%);防治效果最差的是取代苯类杀菌剂75%百菌清WP 800倍,防效为43.90%。在防治黄瓜白粉病时应控制使用百菌清,其它四类5种药剂轮换使用。微生物源杀菌剂4%农抗120AS和植物源杀菌剂0.3%苦参碱EC是无公害黄瓜生产中早期发病应推广的药剂。  相似文献   

4.
以二斑叶螨为防治对象,在二斑叶螨自然发生程度较轻、中等和严重的草莓棚中,采用释放智利小植绥螨、喷洒43%联苯肼酯3 000倍液和二者联合使用技术进行处理,评价不同防控措施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以期为草莓二斑叶螨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发生程度较轻的区域释放智利小植绥螨后,不同时期的防治效果均在88%以上,最高防效99.25%。二斑叶螨发生程度中等的区域释放智利小植绥螨的防治效果较慢,但后期的防治效果优于化学防治的效果。在叶螨发生严重的区域采取联合防治措施,第一次处理后7d的防效仅为51.55%,间隔6d第二次防治后第14、21、28、35、42天的防效逐渐升高。根据二斑叶螨发生危害程度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均可以得到较好的防控效果。建议在叶螨处于低密度时释放智利小植绥螨进行防治,高密度时先用联苯肼酯喷雾防治以压低叶螨基数,再释放智利小植绥螨。  相似文献   

5.
腐烂病是库尔勒香梨的重要病害,发生严重且防治困难。该研究对比测试了植物源杀菌剂菌清与库尔勒当地常用杀菌剂3%甲基硫菌灵和植腐灵对香梨腐烂病的防治效果,并测试了菌清+0.025%高效氯氰菊酯对腐烂病的防治效果及腐烂病斑刮治工具樊式刮刀与当地常用刮刀刮治病斑后的愈合效果。最后分析了综合多项单项技术的综合防控技术对香梨腐烂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菌清处理后病斑的治愈率达86.67%,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和植腐灵,且涂抹菌清后形成的愈伤组织宽度较空白对照提高了81.15%。使用菌清+0.025%高效氯氰菊酯处理使香梨优斑螟虫斑率下降了15.82个百分点,治愈率提高了16.91个百分点,防虫效果提高了49.71%。樊式刮刀刮治病斑的愈合度更好,较常规刮刀的愈合比提高了13.14个百分点。综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综合防治方案较常规防治方案对香梨腐烂病的防效更好,防效最高达到了95.65%,在3个试验点较常规防治对照的防效提高了8.73~30.2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试验法评估43%联苯肼酯悬浮剂20、25、30 g·(667 m2)-1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二斑叶螨盛发初期施药1次,30 g·(667 m2)-1 43%联苯肼酯悬浮剂处理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最佳,速效性好,持效期较长,药后7 d的防效在85%以上,且各处理对草莓生长和非靶标动物均未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接种粉蚧(F)、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菌种(J)、粉蚧和暗褐网柄牛肝菌菌种(F+J)3种方法对菠萝蜜树、柚子树和凤凰木树3种植物的盆栽苗实施接种实验,以不接种作为对照处理(CK),探讨不同接种方法对暗褐网柄牛肝菌出菇及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接种方法对虫瘿形成及出菇数量均有影响;F+J处理效果最好,在3种植物根部均形成菌腔虫瘿、感染率最高,暗褐网柄牛肝菌的出菇数量(接种90~150 d)最多。不同植物形成的菌腔虫瘿及出菇数量存在差异;与菠萝蜜树和柚子树相比,凤凰木树根形成的菌腔虫瘿数量最多(48个)、感染率最高(90%)、出菇数量最多(31个)。对植物生长而言,粉蚧虫的介入,会抑制植物的生长;与J处理相比,F+J处理对凤凰木树、柚子树、菠萝蜜树3种植物的分枝数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喷雾法,选择室内药剂筛选中抑菌效果较好的5种杀菌剂,25%丙环唑乳油、75%百菌清、70%甲基硫菌灵、异菌脲50%悬浮剂、70%代森锰锌,对高羊茅草坪进行了褐斑病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施药频率对高羊茅草坪褐斑病的防治效果有显著影响,施药频率越高,草坪病级指数越低,草坪质量越好;其中,施药2次/月的甲基硫菌灵的田间防治效果最好;丙环唑+百菌清+代森锰锌复合药剂的防治效果比较稳定并且较高;丙环唑+异菌脲的防治效果最差,甚至低于对照水平.草坪病级指数与草坪质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病情指数与草坪质量可用线性方程Y=4.829-0.037X表示(Y:草坪质量;X:病情指数,%).试验证明,预防高羊茅褐斑病的药剂应首选甲基硫菌灵,丙环唑+百菌清+代森锰锌的复合杀菌剂次之,施药频率应维持在至少每月2次.  相似文献   

9.
苦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孢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momordicae)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目前市场上缺乏防治效果较好的农药或生防菌剂。为了更好地防治苦瓜枯萎病,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出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G5 与恶霉灵复配施用的最优组合,并在苦瓜枯萎病发病样地对盆栽试验筛选出的最优组合进行防效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菌药组合B+0.75Hym(1×109 cfu · mL-1 G5 菌悬液+187.5 mg · L-1 恶霉灵)处理对盆栽苦瓜枯萎病的防病效果为81.60%,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同时该组合对苦瓜幼苗的促生作用最为明显。接种苦瓜枯萎病菌后,菌药组合B+0.75Hym的苦瓜叶片中PAL、PPO、POD 防御酶活性较高。田间防效验证试验中苦瓜苗移栽30、60 d 后菌药组合B+0.75Hym 对苦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较高,分别达到了52.59%、32.13%,且苦瓜产量也高于其他处理。表明盆栽试验筛选出的菌药最优组合B+0.75Hym 不仅能够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而且能够有效防治苦瓜枯萎病,提高苦瓜产量,有一定的生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防治桔梗立枯病常用的代森锰锌等七种药剂进行药效对比试验。通过筛选,250g/L吡唑醚菌酯EC在浓度为1000mg/L时防治效果最好,5%百菌清和70%甲基硫菌灵对桔梗立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对新疆博州地区豇豆二斑叶螨田间消长规律进行调查,并研究乙唑螨腈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月中旬博州二斑叶螨在豇豆上开始发生为害,高峰时期一直持续到9月10日。7月中旬施用1次30%乙唑螨腈悬浮剂4 000倍液+有机硅助剂防治豇豆二斑叶螨,速效性好、持效期长,且对豇豆安全。  相似文献   

12.
采用灌根、拌种、拌种+灌根的方法,研究了化学农药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WP)、40%多菌灵?福美双(烂根愈)WP及生物农药枯草芽孢杆菌(根肿灭)水乳剂(EW)对西藏林芝地区普通白菜(小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拌种 + 灌根复合处理比单一处理效果好,其中,75%百菌清WP拌种 + 灌根的防治效果最为显著,防效高达95.6%|生物农药枯草芽孢杆菌EW拌种+灌根的防治效果为89.5%,与同样处理的40%多菌灵?福美双WP防效(90.1%)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药剂对梨园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乳油、24%螺螨酯悬浮剂是防治梨园二斑叶螨首选药剂,药后15 d防效仍在90%以上,在防治过程中可与浏阳霉素、哒螨灵、联苯肼酯、藜芦碱等交替使用,防止害螨产生抗药性;在二斑叶螨发生初期,推荐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或24%螺螨酯悬浮剂2 500倍液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4.
以市售各类杀菌剂为供试药剂,以沙棘枝枯病菌和发病严重的沙棘树为作用对象,采用生长速率法和田间喷施法,研究了5种药剂对沙棘枝枯病菌的室内抑菌作用,并将有效药剂进行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以期为沙棘枝枯病的快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4种化学农药50%百菌清WP、70%甲基硫菌灵、25%丙环唑乳油、70%百菌清WP和1种微生物农药寡雄腐霉对沙棘枝枯病菌具有明显杀菌作用。25%丙环唑乳油、70%百菌清WP和寡雄腐霉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抑菌率在80%以上,药效期也比较长,达7 d以上。其中,25%丙环唑乳油的毒性最好,其次是寡雄腐霉,70%百菌清WP最差。田间防效试验表明,3种农药都可有效控制沙棘枝枯病的发生,施药后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P0.05),防治效果达70%以上。因此,这3种药剂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以快速有效防治沙棘枝枯病。  相似文献   

15.
苹果树叶片上锈病斑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树为藏东南地区经济林的主要树种,近年来锈病危害严重。以藏东南地区苹果树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采用扩散系数C、Morisita指数I、Cassie指标Ca、平均拥挤度M*、Lloyd聚块性指标、负二项参数K、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指数方法,研究了藏东南工布自然保护区苹果树叶片上锈病的空间分布格局规律。结果表明:苹果树叶片上锈病斑数量表现为树中部树下部树上部,树西面树东面树北面树南面。锈病斑数量在苹果树叶片上中部占39.33%,其中左中部占19.32%、右中部为20.01%;叶下部占31.53%,其中左下部为15.37%、右下部为16.16%;叶上部占29.14%,其中左上部为14.70%、右上部为14.44%。叶左边占49.39%,右边占50.61%。苹果树叶片上锈病斑主要以10~40个聚集的形式存在。以30≤b40为最多,锈病斑数量占总锈病斑数比率的17.36%。苹果树叶片上锈病斑空间分布呈聚集型,但聚集强度不大,锈病斑个体群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锈病斑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其平均个体群大小为48.42。苹果树叶片上锈病斑的空间格局IwaoM*-m回归模型为M*=0.997 2+5.686 8m(R~2=0.999 9),Taylor幂模型为log(S~2)=0.148 3+1.633 2log m(R~2=0.956 8),2个模型均判定锈病斑在所有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随着锈病斑密度增大,聚集强度也增大。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高山茭白植株的合理剪叶时期,以单季茭品种美人茭为试材,以15 d为梯度设3个剪叶时期处理,分析不同剪叶时期对茭白锈病、胡麻斑病的防治效果及雄灰茭率、采茭期、产量等主要性状的表现。结果表明,剪叶处理对病害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与不剪叶相比,在药剂防治次数减少2次的情况下,对锈病防治效果为36.20%~48.90%,对胡麻斑病防治效果为22.70%~58.16%,采茭期推迟4~28 d,净茭率提高2.4%~4.7%,有效分蘖数、雄灰茭率及产量无显著差异。综合不同时期剪叶处理对茭白的病害控制效果及主要经济性状分析,高山茭白5月20日剪叶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红心猕猴桃溃疡病防治的适宜药剂,以红心猕猴桃为试材,进行了4种不同药剂组合防治溃疡病的田间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组合对红心猕猴桃溃疡病均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防治效果有所差异,其中以20%细宝叶枯唑WP+20%噻唑锌悬浮剂+农用有机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75.2%;1.5%金霉唑噻霉酮+2%细锉春雷霉素防治效果较好,防效为71.6%;50%多抗·喹啉铜+3%中生菌素+靓丽素的防治效果一般,防效为66.2%;而0.5%溃腐灵+0.5%靓果胺防治效果较差,防效仅为59.9%。  相似文献   

18.
万秀琴  王惠林 《蔬菜》2017,(4):28-32
为了筛选出对防治甜瓜、籽瓜细菌性果斑病有效、安全的干热处理方式,对人工接种细菌性果斑病的甜瓜、籽用西瓜种子进行不同温度及不同时间的干热处理,经种植鉴定,观测比较了不同处理的出苗率、果斑病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对甜瓜带菌种子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的处理是60℃处理6、8 d,防治效果为85.6%;65℃处理6 d,防治效果为85.0%。对籽用西瓜带菌种子防治效果较好的处理是60℃处理12 d,防治效果为86.5%;65℃处理12 d,防治效果为83.0%。  相似文献   

19.
以垂丝海棠为试材,研究了外植体消毒的影响因素、芽诱导启动最适的培养基和植物生长激素浓度组合。结果表明:每年4~8月取材的幼嫩外植体灭菌效果最好,单芽茎段用75%酒精30s+0.1%HgCl2消毒6min、叶片采用75%酒精30s+0.1%HgCl2消毒8min效果最佳,花瓣作为外植体,染菌率高,不利于无菌体系的建立;正交实验表明,芽诱导启动的最适培养基及激素浓度组合为:WPM+6-BA 1.0mg/L+NAA 0.5mg/L,启动率为87%。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烟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提供防治策略,以番茄为试材,研究了灵芝多糖及香菇多糖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发病前用含灵芝多糖的慧动力水剂与呋虫胺混用,连续喷雾处理,可杀死烟粉虱并提高植株抗病性,对黄化曲叶病毒病预防效果在91.9%以上,且以0.3%灵芝多糖水剂250倍液+20%呋虫胺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处理效果最好,第3次药后7 d预防效果达100%;发病后用上述组合连续喷雾处理,可抑制病毒病发生,使植株恢复健康生长,防治效果在65.9%以上,且以0.3%灵芝多糖水剂250倍液+20%呋虫胺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处理效果最好,第3次药后7 d防治效果达75.8%。香菇多糖处理对黄化曲叶病毒病预防及防治效果不理想。建议在露地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综合防治中,抓住番茄移栽后至果实膨大期,及时喷施呋虫胺等内吸杀虫剂防治烟粉虱,消灭传毒媒介昆虫,另加入含灵芝多糖的慧动力水剂,可有效控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