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时下,诸多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终止已由电子载体取代了书面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将电子数据明确为八种证据之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则对电子数据的概念规定为: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2005,(10):6-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对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3.
《现代种业》2007,(3):63-63,62
为正确处理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有关规定,结合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的审判经验和实际情况,就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事诉讼法》颁布至今已有14年的历史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我们已明显感到其日显老迈。其间也出台了有关《民事诉讼法》的一些司法解释和意见,如1992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对民事诉讼的许多制度做了一些细化,虽然通过这些努力增强了《民事诉讼法》的可行性,但远不能满足现代民事诉讼的需求。笔者欲就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几种送达制度展开论述,分析其中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一些可行性方案,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张金娟 《甘肃农业》2005,(9):113-114
在我国,有关检察机关的规定主要出现在《宪法》、《检察院组织法》以及《民事诉讼法中。由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模糊,可操作性不强,并且缺乏相应的程序规制,从而在实践中使检察机关的监督效果得不到保障。文章以为,加强抗诉权和公益诉权就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6.
马爱萍 《甘肃农业》2006,(2):154-155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首次使用了“商业秘密”这一法律术语,1993年《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了商业秘密的定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广泛存在。现行法律从民事,行政,刑事三方面来保护商业秘密。创造良好的商业秘密保护环境,建构能够与国际接轨,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体系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7.
《现代种业》2007,(2):62-62
民事诉讼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民事权益的重要途径,但它也并非万能和绝对保险,根据《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若干规定》及有关法律的规定,存在如下诸多风险:  相似文献   

8.
民事起诉状,是民事原告为维护自身的民事权益,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分割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依据事实和法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依法裁判的诉讼文书。《民事诉讼法》第109条第一款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相似文献   

9.
《农家致富》2013,(6):55
江苏省东海县白塔埠镇读者田某来电:我哥哥要起诉离婚,可是嫂子一直都呆在外地,我哥哥在本地。请问:我哥哥是否要到外地去打官司?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你哥哥在本地起诉即可。  相似文献   

10.
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2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原告应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 摘自《法官告诉你如何打官司》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0月28日,中国最高立法机关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草案)》。其中对再审程序进行的一系列重大修改,可以极大地改变民事诉讼法修改前由于民事再审程序的滥用而造成的裁判效力不稳定的弊病,增强民事判决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体现了立法者以维护生效裁判权威、监督纠正裁判不公与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宗旨,努力在判决的既判力和个案公正、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之间进行平衡的司法理念。为保障和方便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保证诉讼公正,树立和维护司法权威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法律保  相似文献   

12.
《云南农业》2004,(12):31-31
公民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害,可以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第(三)项、第一百零八条、第一百零九条、第一百一十条的规定向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继承法》第八条规定:  相似文献   

13.
现行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9月28日发布实施的《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对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有关期限作了如下规定:  相似文献   

14.
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劳动法》、《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经验,讨论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解释二》)。值此司法解释公布之际,本期栏目就读者提问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15.
终结执行是指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出现某些特殊情况,使执行工作无法继续,因此法院裁定终结执行程序。《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  相似文献   

16.
问:我的丈夫于三年前不告而别,至今也无音信,我想跟这个名不副实的丈夫离婚。请问这种情况下该怎样办理离婚?答:即使丈夫下落不明,妻子仍然可以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1条规定:"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起诉至人民法院,只要求离婚,不申请宣告下落不明人失踪或死亡的案件,人民法  相似文献   

17.
船舶碰撞引起的海损事故纠纷是船舶在海上民事纠纷中最重要的类型。涉外船舶碰撞民事司法管辖权立法具有复杂性、国家主权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加强涉外船舶碰撞民事司法管辖权立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涉外船舶碰撞民事司法管辖权立法存在船舶碰撞概念不清、连接点建立不当、《民事诉讼法》关于涉外船舶碰撞民事司法管辖权的立法不健全等问题。完善我国涉外船舶碰撞民事司法管辖权立法应当在“主权维护与风险共担平衡”的总体思路之下,统一船舶碰撞概念、优化连接点建立、重视涉外民事管辖立法、健全我国涉外船舶碰撞民事司法管辖权的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因此,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如果不举证或举证未被采信,就可能面对不利于自己的裁判。当事人在收集证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由于《民事诉讼法》规定“谁主张谁举证”,常有人不举证或举证未被采信而输了官司,那么——  相似文献   

20.
在民事诉讼中,诉讼活动一般都是由当事人亲自进行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有时当事人不能亲自去人民法院起诉或出庭应诉。因此,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诉讼代理制度。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在委托他人代理诉讼时,必须向所在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