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耿鑫  鞠芳 《花卉》2017,(16)
本文作者简要说明了乡村建设中特色景观营造的必要性和乡村特色景观建设理念,具体阐述了乡村特色景观营造规划原则以及乡村景观特色营造构思。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我国大力开展美丽乡村景观建设的背景下,分析乡村景观营造中植物的应用,从乡村植物的要素、特色、营造原则及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为乡土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花卉》2018,(22)
随着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断开展,乡村景观建设也越来越重要,植物色彩营造在整个新农村建设中变的越来越重要。本文结合赣州地区实际情况,对乡村景观色彩营造的提炼与置换进行分析,从而乡村景观建设中更好进行色彩营造,使乡村景观建设得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艳 《花卉》2020,(10):30-31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人们对于如何更好做好乡村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中的人文环境、生态环境都是有所差异的,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根据乡村实际情况,建设有特色的景观,体现出特有的民俗习惯、人文环境。本文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景观营造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实际建设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在国内发展迅速,乡村景观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许多乡村景观都面临着千村一面、村落特色文化无法留存等一系列问题。文章以福建省赤溪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挖掘村庄的景观资源,从乡村特色景观营造的角度出发,提升赤溪村的乡村景观,增强其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强调乡土文化传承的指导思想下,通过实地考察、群众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江苏苏南地区近年来新建的美丽乡村中选取了6个代表乡村,从规划建设理念、所引用的乡土景观元素、乡村重点区域的乡土景观营造等方面做出综合分析评价,进而总结出6种乡土特色表达手法,以期对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特色的表达与传承方式进行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乡土植物适应性强,易繁殖,成活率高,养护管理简单,成本低,地方特色鲜明,是乡村绿化美化不可替代的植物材料。菏泽有乡土绿化植物300余种,对其景观配置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原有乡土植物景观保护,加强乡土植物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有效利用,为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植物景观,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休闲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是近年来国家倡导的建设方向,在此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发掘乡村资源,开发乡村旅游度假模式已然成为一种趋势。本文通过对一系列问题进行反思并剖析已建成优秀度假村的项目,得到体验型旅游景观营造的必要性,并得出3个景观营造方法,希望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建立舒适、原真、便捷、生态、具有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9.
徐术菁  刘桂伶  李心怡  周霞 《花卉》2020,(12):80-81
乡村文化是经过历代传承下来的,体现着不同的地域特色。本文从乡土元素的基本概念出发,对我国国内的乡村景观研究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乡土元素在乡村的景观营造过程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阐述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背景及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进行庭院景观营造的重要性;分析杭州地区乡村庭院景观现状;总结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庭院景观的营造模式,包括城市休闲模式、乡土观赏模式、农家乐体验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我国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的背景下,分析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植物的应用与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景观营造原则以及不同地段植物配置模式2个层面对乡村植物景观的营造进行探讨,旨在为乡土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在当前建设中出现了景观地域特色丧失、乡村景观环境场所感、归属感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选取四川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蒲江县铁牛村为研究对象,从人工景观、自然景观、社会环境3个方面综合构建乡村景观评价体系及YAAHP层次结构模型,采用专家群决策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中,对于乡村内部自然景观环境的营造程度较好,而对于人工与社会景观环境方面的建设程度则相对薄弱,尤其是在村庄管理、村庄格局和建筑环境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本研究可为我国全面进行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花卉》2015,(15)
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环境得到全面的改善。在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章程当中,景观规划与营造已经成为其中的重要一项。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如何继承与发扬本地区的传统乡土文化,创造出具有乡村特色的现代乡村景观,已然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本文站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对景观规划与营造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14.
《现代园艺》2019,(23):112-114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兴起,山地乡村景观建设也在积极开展中。如何打造山地乡村特色景观,挖掘地域文化,是山地乡村景观建设的首要问题之一。浙江省余杭区百丈镇石竹园村"竹"景观设计结合石竹园村的景观现状和丰富的竹资源,深入挖掘地域乡村文化,运用乡土材料,对石竹园村整体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打造具有地域引领性,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5.
乡村民宿是我国乡村的独特风景,也是承载着我国传统艺术美感的建筑类型。在现代乡村民宿的景观建设中,我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建筑经验可以为其建筑提供指导。本文分析了当前乡村民宿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我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建设经验为指导,营造充满设计美感和审美价值的景观。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处于传统乡村景观向现代乡村景观转变的过渡阶段。如何在建设的过程中,对乡村景观加以更好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成为我们所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黄靖 《花卉》2016,(4):26-27
在中国,乡村建设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逐渐推进,由最初的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到现在的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农村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本文以梯面镇红山村为背景,分析其乡村建设的现状,对营造乡村特色的景观提出了建议,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8.
朱钦震 《现代园艺》2021,(5):123-125,12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风貌正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但许多村庄在建设过程中难以寻求适宜自身的发展途径,难以营造具有差异性的特色景观,无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作为自身发展的契机,“千村一面”的情况屡见不鲜。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步伐的不断推进,在一些具有丰富农业资源的村庄,“田园农业旅游”模式成为了破局之策。以乡村振兴示范村——鲁家村为调研对象,总结凝练出乡村田园农业旅游模式下鲁家村的乡村景观发展路径和经验,并为资源条件相似的乡村景观建设提供一套完善且科学的景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李妙 《现代园艺》2023,(10):86-87+90
在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形势下,乡村植物景观营造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植物种植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绿地面积缺乏、绿地功能单一等问题,更担负着建设美丽、生态、文化多样性的新型乡村使命。因此,乡村植物景观营造应在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三位一体”的指导原则下,以科学理念为指导,立足于乡村本土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合理营造乡村植物景观,以改善乡村土地及农民居住环境,为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公共空间的景观建设也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党的十九大上,首次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生态宜居"离不开乡村居民公共活动空间的构建,离不开美好环境的打造。对近年来乡村建设的景观方面进行了仔细研究,研究其公共空间的形态、尺度、功能,对比国内外公共空间景观的发展现状,发现目前存在于乡村公共空间环境中环境破坏,照搬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手法,硬质景观泛滥,广场比例失调,功能单一,协调性差,建设耗资巨大等各项问题,提出对未来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营造的具体研究办法,解决目前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营造中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