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岳阳县按照"统筹兼顾、示范先行、点面结合"的总体思路,以"湖光山色、淳美巴陵"为主题,坚持"全域大景区"的理念,努力描绘整洁、富裕、绿色、智慧、文明乡村的美丽画卷,先后6次获评为全省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以品牌创建为切入点,推进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1.做强大产业2013年以来,岳阳县创建国家级农业品牌18个、省级农业品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古浪县把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突出地域特色和独特品质,依托资源和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助推绿色农业发展。该县着力推进无公害、绿色食品产地认定,进一步扩大总量规模,大力创建规模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  相似文献   

3.
浚县是传统农业县,自古就有“黎阳收、顾九州”的美誉,县域面积966平方公里,耕地108万亩,总人口72.3万人,先后获得全国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标兵县、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多项荣誉。近年来,打造了以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为核心、以浚县优质花生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浚县优质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领的“两园一区”特色农业格局,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4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176家,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到82个。  相似文献   

4.
沼肥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少农民采取多种模式兴建沼气池,增加收入,优化家庭环境.为更好地发挥沼气池的作用,充分利用沼肥在农业生产中创建"无公害"农产品,建立生态农业,现介绍沼肥综合利用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求格局的变化,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农产品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海安县是一个地处江苏中部的农业大县,自然资源丰富,产业优势明显,通过省级"九五"生态农业建设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创建,改善了该县农业生态环境,对发展无公害农业提供了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深入以及我国加入WTO等形势的发展,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等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2001年农业部在河北召开的首次"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现场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无公害是对农产品质量的最起码要求,是农产品市场准入的最低要求.我区是全国重要热带亚热带水果及其他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南菜北调的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我区的农业丰产增收问题,而且关系到全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的问题.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农产品质量问题,明确提出2002年全区创建十个无公害示范县和五十个无公害示范点.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发展我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着力研究的问题,现笔者就我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今后发展的思路粗略探讨,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7.
按照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2002年我省启动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目前,我省累计认证省级无公害农产品2050个,其中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转换的产品1011个;现有绿色食品237个、有机食品30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438个,面积118.9万hm2.  相似文献   

8.
<正>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工作,由政府推动,并实行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工作模式。产地认定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产品认证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规定:"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应当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组织无公害农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国家适时推行强制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吉林省域内无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山东省枣庄市农业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发展迅速,其中被审核认定为国家级绿色食品产品一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两个,基地面积近20万亩。为适应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发展的需要,枣庄市利用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减少了无机化学肥料的用量,较好地促进了农田生态平衡和无公害农业生产的发展,获得……  相似文献   

10.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精神,发挥农垦优势,推进农垦农业标准化生产,2003年11月17日至21日,农业部农垦局在广州举办了“农垦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培训班”,对全国农垦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主管部门(处室)负责人、100个农垦无公害农产品  相似文献   

11.
2018年中央一号文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笔者认为,要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发展很关键,要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注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帮助小农户对接市场。民权县6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勇于开拓创新,在助力民权县乡村振兴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推进农产品品牌化民权县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注册自己的商标,创建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创建自己的品牌,将民权县的农产品推销出去。全县拥有注册商标的专业合作社8个,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合作社有2个,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的15个、绿色食品认证的1个。  相似文献   

12.
<正>淮安区是传统的农业大区、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区现辖27个乡镇(街道),耕地面积近100万亩,形成了稻麦、园艺、畜禽、水产等特色主导产业。连续两年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绩效评价中获得一等奖,为我区争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打下了良好基础。2017年11月,我区正式被省农委确定为全省第二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各项创建工作推进有序开展,并于2018年12月顺  相似文献   

13.
《福建农业科技》2006,(1):30-30
从全省农业会议获悉,2006年省农业厅将投入400万元支农专项资金,在全省建设40个有认证、有规模、有优势的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其中种植业基地27个,畜牧业基地8个,食用菌基地5个,要求把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的综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摘自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无公害农产品开发技术"总体报告.文中重点介绍了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其成效,提出开发无公害农产品是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丁国皊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365-365,367
分析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应抓好的4个关键环节,对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提出建议,对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的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无公害农产品是"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优质公共品牌,对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也从源头上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对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规范市场行为、指导消费具有重要作用。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连续多年将发展"三品一标"写  相似文献   

17.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对保障人们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宜昌市夷陵区从监管体系建设、标准化生产、农业品牌建设及农业投入品执法检查等方面深入开展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本文介绍了宜昌市夷陵区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工作目标及措施,以期为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是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科学施肥不但有利于农产品提质增效,而且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净化农业生态环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应遵循"增施有机肥,减氮控磷增钾补微肥"的施肥原则,并注意选用生物肥料、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等肥料。  相似文献   

19.
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阶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安全和质量水平,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迎接人世挑战、提高西昌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农产品的出口贸易的客观要求;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随着人们自我保护、健康意识的增强,迫切要求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蔬菜是个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20.
《农业质量标准》2008,(4):55-55
根据农业部要求.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抓手,精心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计划”.不断推进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创建工作.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创汇农产品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引导,规范监管,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程标准化.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农业部连续3年例行监测结果显示,合肥市主要鲜活农产品合格率均在96%以上.稳居全国37个大中城市前10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