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大、密度高,含水量高达40%~60%,且未实行分类收集。国外的垃圾处理设备对垃圾的特征有特殊的要求,不适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传统的填埋与焚烧技术,都会引起二次污染。比如:填埋方式,占用大量土地、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垃圾围城的现象;焚烧方式,投资大、技术不成熟。另外,堆肥处理只能降解有机物,无法处理塑料制品。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际、国内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粪便等城市垃圾的处理通常都是采用填埋、堆肥、填海等方式,这些方式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设备资源,造成资源浪费外,还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行二次污染。近年来,人们开始采用焚烧方式来处理城市垃圾,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垃圾具有成分杂、水分高、热值低等特点,其含水量一般都在50%以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垃圾填埋场通过垃圾分类填埋处理的方式可解决基本的城市生活垃圾问题,但是由于占据土地资源较多,对周围环境和居民基本生活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主要类型,探讨了垃圾填埋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表面覆盖技术、微生物技术和植物恢复技术等的综合应用措施,以期实现修复过程的有效管理,保证垃圾填埋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同时实现。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环境污染不断加重。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导致城市人口迅速扩增,城市生活垃圾成倍增长,为减少生活垃圾对环境带来的污染,通常利用堆肥、焚烧、综合利用和填埋等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但在各种处理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垃圾渗滤液。因此,研究和探讨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和回收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分析了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渗滤液的特点,提出了几点处理及回收的有效措施,以期能为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和回收利用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每天,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消费,同时,又大量地产生着废弃物。您知道这些所谓的废弃物到哪里去了吗? 通常,这些人们眼中所谓的"垃圾"先被送到堆放场,然后再送去填埋。以广州市为例,每天大约会产生1.4万吨生活垃圾,这些生活垃圾目前绝大部分以填埋的方式处理,还有一部分进行焚烧。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城市垃圾焚烧项目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生活垃圾的填埋处理量,不仅节省了填埋处理所要求的用地面积,而且可以消除有害病毒和细菌的次生影响;同时焚烧产生的热能可以用于发电或供热,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但是在生活垃圾运输和处理过程中会因为环保治理措施的局限性、日常管理不完善等因素对环境造成持久性污染,对社会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以实际工程为例,对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垃圾焚烧的长期积累性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垃圾填埋场在垃圾不断地被降解和稳定化的过程中将产生气体,垃圾填埋产气率预测对于评估填埋场能源气体产生潜力,确定填埋气体利用方式极为关键.为了更准确的计算填埋气体的产气量,以北方某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使用一阶降解模型、Monad模型和Scholl canyon模型,分别对填埋场的填埋气体产生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一阶降解模型是针对具体的垃圾填埋场,综合考虑了填埋场垃圾填埋量、垃圾组分等变化因素,能够较合理地对填埋场垃圾产气规律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垃圾填埋场植物修复和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填埋是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有关垃圾填埋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报道已有很多.由于可利用土地的日渐减少,需要对垃圾填埋场的土地资源进行恢复再利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对垃圾填埋场进行植被恢复已日渐引起重视,本文尝试从植物修复的角度去探讨垃圾填埋场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9.
餐饮垃圾在城市生活垃圾中占有很高的比例,此类垃圾具有含水率大、可回收资源含量高、极易腐败变质、污染环境等特点,目前,处理方法都是填埋,达不到完全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郑作全 《绿色科技》2019,(8):232-233
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经济水平、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持续增长,如何更好地处理生活垃圾,变废为宝,是当前城市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总体要求下,分类收集、分类处置、压缩转运、厌氧发酵沼气发电、集中填埋、焚烧发电等都是有效的举措。其中,压缩转运可以有效减少二次污染,提高经济效益。许多城市都建有垃圾压缩中转站,规模不同,但就其压缩原理而言大同小异。压缩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常出现突发故障,对此,就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技术与市场》2007,(1):15-15
目前,国际、国内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粪便等城市垃圾的处理通常都是采用填埋、堆肥、填海等方式,这些方式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设备资源,造成资源浪费外,还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行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2.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各大城市对园林废弃物的处置方式一般是随城市生活垃圾进行焚烧或填埋,资源化利用率极低。资源化利用多作为生产堆肥和覆盖物等低价值产品,而高价值产品的资源化方向尚处于研发阶段,推广应用受限。我国在其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政策支持和经费鼓励严重不足,且缺乏统一的利用标准。因此,国家相关的法律文件及经费保证措施和高价值利用技术的标准化,是推进园林植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赵苗  任连海  王攀 《绿色科技》2013,(12):146-149
指出了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固体废弃物产量越来越大,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已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对填埋、焚烧和堆肥三种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三种处理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李阳 《技术与市场》2007,(11):15-15
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据统计,我国每年仅施工建设所产生和排出的建筑垃圾就有4000万吨.我们发现,建筑垃圾的处理均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极易造成环境污染.而建筑垃圾中80%以上的砖瓦及混凝土碎块可加工成不同粒径的再生骨料,并可代替部分天然骨料,用于配制再生绿色混凝土.  相似文献   

15.
谢红 《绿色科技》2014,(2):213-214
对城市垃圾进行了各项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总量在逐年增大,垃圾中的无机成分每年在下降,而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机植物成分和动物废物成分每年都有增加。目前国内垃圾源头分类情况不好,居民区垃圾大多采用混合投放,环卫部门采取混合收运的方式集中收运和处理。由于垃圾没有源头投放分类处理,垃圾焚烧和垃圾填埋的处理效果不理想,不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化利用。对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及其物理成分进行了研究,为垃圾分类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分选设备和工艺设计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有露天堆放、高温堆肥、卫生填埋、垃圾焚烧、综合管理等主要处置方法。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的处理方法提供了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随着中国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全国的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多。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分布不均匀,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逐步由填埋向热处置转换。而传统的生活垃圾焚烧技术效率较低,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因此新型热处置技术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对两种主流的新型生活垃圾热处理技术进行了论述,并与传统生活垃圾焚烧技术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生活垃圾量的日益增多导致填埋场用地越来越紧张,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后,在相对封闭的环境条件下,经过多年物理、化学和生物稳定化显示出具有类似于土壤的物质。以常熟南湖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对原有垃圾填埋场垃圾进行了开采方案设计,并对开采垃圾经过分选、烘干后,检测了其毒性。结果表明,开挖长期填埋后稳定化的矿化垃圾可以资源化利用,可以使现有填埋场再生并重新利用,节约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9.
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每年用于包装而产生的废弃物高达200多万吨,其中近5%为石油、天然气塑料制品垃圾,这种垃圾如果丢弃填埋于自然界里,即使历经百年也不会降解,它将导致土地板结,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如果直接焚烧,将会对人体产生致癌物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垃圾、农业垃圾、生活垃圾、电子垃圾等接踵而至,尤其是如何处理每天巨量的生活垃圾,不断困扰着政府和民众。由于垃圾卫生填埋、垃圾焚烧发电两种垃圾处理技术都存在难以克服的障碍,突破技术瓶颈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