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壳聚糖和益生菌是否通过甲状腺激素、皮质醇对异育银鲫的非特异免疫功能的进行调控,试验以基础饲料为对照,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0%壳聚糖A、0.50%壳聚糖B、0.20%益生菌以及0.50%壳聚糖A与0.05%益生菌的混合物制备试验饲料,饲养异育银鲫64d后,测定各组鱼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其分类、白细胞吞噬活性、脾脏溶菌酶活性、脾脏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异育银鲫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及皮质醇含量。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壳聚糖、益生菌或其混合物对异育银鲫白细胞总数无显著影响,但是可显著提高异育银鲫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白细胞吞噬活性和脾脏溶菌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外周血多形核细胞数量(P<0.05)。除了壳聚糖A能够显著提高异育银鲫脾脏B淋巴细胞转化能力之外,其余试验组的脾脏T、B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发现饲料中添加壳聚糖、益生菌或其混合物可以显著提高异育银鲫血清中T3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异育银鲫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P<0.05),除了壳聚糖B对异育银鲫血清中T4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之外,其余均可...  相似文献   

2.
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是导致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肠炎红嘴病的病原。本研究以鲁氏耶尔森菌毒力因子rup A基因为靶标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含有rup A基因部分序列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构建标准曲线,优化建立检测鲁氏耶尔森菌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腹腔注射鲁氏耶尔森菌菌悬液的虹鳟肝、肾、脾、血液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设计的引物具有良好的种间特异性,标准曲线线性方程为y=–3.3766x+40.012(R~2=0.9958);最低检测限为57 copy/μL,较常规PCR的灵敏度高出约100倍。应用检测结果表明,本方法可准确检测被鲁氏耶尔森菌感染的虹鳟样品。研究表明,所建立的qPCR方法具有特异、灵敏、快速、定量的优点,可用于快速诊断虹鳟肠炎红嘴病早期病症及定量检测鲁氏耶尔森菌。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金钱鱼卵巢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比色法、放射免疫测定法(RIA)、连续组织切片及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不同温度(23℃、26℃、29)℃处理6周对2龄金钱鱼卵巢发育过程中血清中蛋白磷(SPP)、蛋白钙(SPC)、性类固醇激素(雌二醇 E2,睾酮T)及肝和卵巢中卵黄蛋白原mRNA (vtg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结束(6周)时,23℃和26℃组卵巢中出现Ⅲ时相卵母细胞,29℃组仅出现Ⅱ时相卵母细胞.除肝体指数(HSI)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减小外,其他检测指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实验中温度对血清中T水平无显著影响;3周时,23℃和26℃组性腺成熟指数(GSI)及血清中E2水平略高于29℃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6周时,两组GSI及血清中E2水平显著大于29℃组(P<0.05);实验期间23℃和26℃组血清中SPP含量显著高于29℃组(P<0.05),而血清SPC含量仅23℃组显著高于29℃组(P<0.05).此外,实验中vtg基因在卵巢的表达量明显低于肝的表达量(P<0.05);肝中vtg表达量与GSI及血清中E2水平变化趋势一致;实验期间卵巢中仅26℃组vtg表达量显著高于29℃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金钱鱼卵巢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3~26℃,在此温度范围内vtg在肝中的表达量与血清E2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4.
甘露寡糖对草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细胞因子表达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饲料中添加0.2%甘露寡糖(Mannan oligosaccharide,(MOS)),饲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28 d后,草鱼经腹腔注射3.2×106cell/mL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0.1 mL,在注射嗜水气单胞菌48 h、72 h和96 h后,分别取草鱼头肾、脾脏和肝脏,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甘露寡糖对草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各组织中IL-1β和IL-10的表达影响。结果显示,在草鱼头肾中,MOS/I(0.2%甘露寡糖+注射Ah)组IL-1β的表达在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48 h和72 h显著高于CON/I(基础饲料+注射Ah)组;MOS/I组中1L-10的表达在注射嗜水气单胞菌72 h显著高于CON/I组,在96h时显著低于CON/I组。在草鱼脾脏中,MOS/I组IL-1β的表达在注射后72 h和96 h显著低于CON/I组;IL-10的表达在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48 h和96 h显著低于CON/I组。在草鱼肝脏中,MOS/I组IL-1β和IL-10的表达在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48 h显著高于CON/I组,但在注射后72 h时该2种基因的表达显著低于CON/I组。表明甘露寡糖在鱼体感染嗜水气单胞菌时能快速调节头肾、脾脏和肝脏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强鱼体抵抗细菌性病原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蓖麻油聚乙二醇单酯葡萄糖苷(CPMG)在细菌灭活疫苗浸泡免疫中的佐剂作用,将CPMG和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联合施用,二次浸泡免疫异育银鲫后饲养在室内玻璃缸中,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加强免疫后2、4、7、11、14和21 d脾脏中Ig M、IL-1β、C3、C-凝集素和溶菌酶的m RNA表达量,首次免疫30 d后用同源菌株活菌攻击实验鱼;同时,用含CPMG、山莨菪碱复合佐剂的灭活疫苗浸泡免疫异育银鲫一次后饲养在池塘网箱中,定期抽取血液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并用同源菌株人工感染实验鱼。结果显示,CPMG佐剂组和无佐剂组的5个免疫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CPMG组Ig M基因较无佐剂组更早表达,补体C3、C-凝集素以及溶菌酶的基因表达量更高或表达持续时间更长。血清抗体效价在免疫后2周达到160,6周达到峰值640,12周降低为40。室内玻璃缸中二次免疫30 d后,CPMG组的平均相对保护率达到70.6%,复合佐剂组达到88.2%,均显著高于无佐剂组的56.0%。池塘网箱中一次浸泡免疫30、60和120 d后,平均相对保护率分别为54.6%、44.0%和12.5%。研究表明,CPMG与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共同浸泡免疫异育银鲫,增强了脾脏中Ig M、IL-1β、C3、C-凝集素以及溶菌酶基因表达,提高了异育银鲫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生物絮团技术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和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在沿海滩涂鱼类养殖中的应用效果,本实验以滩涂主要养殖种类——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为研究对象,按照BFT养殖模式(BFT组,不换水,只补存蒸发掉或取样部分的水分)和一般养殖模式(对照组,每日换水1次,每次换水1/4~1/3)分别饲养,测定各处理组异育银鲫的生长指标、消化酶活性和免疫相关酶活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定量分析热休克蛋白HSP70的相对表达,人工感染试验对比分析BFT养殖模式组和一般养殖模式组异育银鲫生长性能和抗性的变化。结果显示:(1)BFT组异育银鲫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肥满度、脏体比和肝体比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BFT组异育银鲫肠道中淀粉酶、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了53.10%、28.10%和17.99%;(3)BFT组异育银鲫体表黏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和溶菌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0.01);(4)BFT组脾、肾、肝和鳃中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量分别上调了1.29倍、1.34倍、1.87倍和1.68倍;(5)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ia)人工感染试验证实,BFT组异育银鲫抗细菌感染能力显著增强。研究表明,BFT养殖模式适于异育银鲫养殖,可促进鱼体生长,增强其应激能力和抗病力。  相似文献   

7.
将450尾异育银鲫随机分成三组,每组设三个重复,分别投喂基础日粮(Ⅰ组)、基础日粮中添加100克/吨饲料优生肽(Ⅱ组)、基础日粮中添加200克/吨饲料优生肽(Ⅲ组)。饲养75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0克/吨优生肽组、200克/吨优生肽组增重率比对照组显著(P<0.05),提高了10.40%、15.10%,饵料系数分别显著降低了18.75%、19.79%。与对照组相比,200克/吨优生肽组的生长比率显著(P<0.05)提高了32.67%、100克/吨优生肽组的生长比率无显著影响,但有增加趋势。与对照组相比,200克/吨优生肽组肝体比显著(P<0.05)降低了15.54%,100克/吨优生肽组有降低趋势。添加优生肽对异育银鲫肥满度无显著影响,但是有增加趋势。各试验组异育银鲫的死亡率较对照组差异均显著,但是与对照组相比,在日粮中添加优生肽死亡率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8.
氟甲喹对异育银鲫细胞色素CYP450主要药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了氟甲喹腹腔注射后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主要药酶活性影响的基础上,从蛋白表达和mRNA转录水平探究了氟甲喹对CYP1A(EROD)的诱导机制.以氟甲喹剂量35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异育银鲫24 h后,肝微粒体的7-乙氧基异吩唑酮-O-脱乙基酶(EROD)活性为54.33 pmol/(mg·min).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00pmol/(mg·min)(P<0.01),而红霉索-N-脱甲基酶(ERND)[177.98 pmol/(mg·min)]、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PD)[934.40 pmol/(mg·min)]及7-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ECOD)[9.84 pmol/(mg·min)]与对照组[分别为140.90pmol/(mg·min)]、850.71 pmol/(mg·min)和8.93 pmol/(mg·min)]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除肾组织中ERND活性高于肝脏外,其他CYP亚型药酶活性(APD、EROD和ECOD)均以肝组织中最高.Western-blotting印迹表明,实验组肝脏中CYP1A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与酶活(EROD)相符合;而肾、肠中没有检测到特异性条带.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CYPiAmRNA在肝、肾和肠均有表达,但实验组与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体外实验中,不同浓度的氟甲喹与微粒体共孵育,未见EROD活性与浓度、时间的依赖关系.综上推测,氟甲喹对鲫鱼肝CYP1A的诱导是在翻译后水平,可能是加强蛋白的稳定性.本研究旨在为氟甲喹在鱼类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海藻酸钠(Na Alg)-HCG缓释制剂进行激素埋植实验。实验开始时,雌性金鱼(Carassius auratus)卵母细胞处于Ⅲ期。实验期间记录雌性金鱼性腺发育、放免(RIA)法测定血清性激素含量并且通过RT-PCR检测激素相关基因表达。结果表明,埋植Na Alg-HCG缓释激素后,雌性金鱼性成熟系数(GSI)在6-21 d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睾酮(T)和雌二醇(E2)水平在6-30 d显著高于对照组;性腺芳香化酶基因(CYP19A基因)和雌激素受体基因(ERα基因)m RNA相对表达量分别在2-21 d、14-30 d内显著高于对照组,其性腺GH基因m RNA相对表达量变化不显著。研究结果显示,一次性埋植Na Alg-HCG缓释制剂,与雌性金鱼繁殖相关的生物学指标、激素水平、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产生明显变化,同时这种缓释制剂可以作为埋植激素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海藻酸钠(Na Alg)-HCG缓释制剂进行激素埋植实验。实验开始时,雌性金鱼(Carassius auratus)卵母细胞处于Ⅲ期。实验期间记录雌性金鱼性腺发育、放免(RIA)法测定血清性激素含量并且通过RT-PCR检测激素相关基因表达。结果表明,埋植Na Alg-HCG缓释激素后,雌性金鱼性成熟系数(GSI)在6-21 d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睾酮(T)和雌二醇(E2)水平在6-30 d显著高于对照组;性腺芳香化酶基因(CYP19A基因)和雌激素受体基因(ERα基因)m RNA相对表达量分别在2-21 d、14-30 d内显著高于对照组,其性腺GH基因m RNA相对表达量变化不显著。研究结果显示,一次性埋植Na Alg-HCG缓释制剂,与雌性金鱼繁殖相关的生物学指标、激素水平、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产生明显变化,同时这种缓释制剂可以作为埋植激素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糖萜素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及其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取相同生长阶段、体重均匀的异育银鲫16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2个平行,每个平行 16尾。糖萜素的添加水平每千克饲料为0、 0. 5、 0. 9、 1. 2、 1. 5g。结果表明:试验2组异育银鲫日增重最 大,饲料系数最小,对照组异育银鲫日增重最小,饲料系数最大。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日增重与对照组相 比差异显著(p<0. 05) ,其他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 05) ,试验2组异育银鲫的日增重比对照组 提高71. 14%。试验组异育银鲫的饲料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 05)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试验 2组异育银鲫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最高,对照组最低。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糖萜素能够显 著提高异育银鲫的日增重,降低饲料系数,促进其生长。同时糖萜素对异育银鲫消化酶活性具有正向促进作 用,在不同水平上,消化酶活性增强的程度不同,其在饲料中适宜添加量为0. 5~0. 9g/kg。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克隆得到的迟缓爱德华氏菌gyrB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通用性和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所设计的引物具有良好的种间特异性和种内通用性,构建含gyrB基因的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经过反应体系优化后建立了检测迟缓爱德华氏菌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在Tm为63℃时,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仅有一个单特异峰,扩增所得标准曲线为y=-3.32x 39.38,相关系数为0.998,扩增效率为1.00,最低能检测到60个拷贝。应用建立的方法对人工感染的大菱鲆病样进行了检测,三个被检样品均呈阳性反应,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定量的优点,可用于迟缓爱德华氏菌病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淡水渔业》2021,51(5)
为探讨不同流速对草鱼幼鱼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影响,本试验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为对象,设置0、0.5、1和1.5 bl/s四个流速对其进行运动训练10周,训练结束后测定了鱼体血清皮质醇、葡萄糖、甲状腺激素(THs)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及肝脏脱碘酶(ID1、ID2、ID3)含量和甲状腺激素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流速提高草鱼幼鱼的生长速度,未显著改变血清皮质醇和葡萄糖的含量,但显著降低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含量,显著升高TSH和脱碘酶(ID1、ID2)含量及甲状腺激素代谢相关基因(ttr、tr-α和tr-β)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不同流速的运动训练影响草鱼幼鱼体内THs的合成、转运和代谢各过程,促进T3和T4的转化,进而改变甲状腺激素代谢水平,并促进鱼体生长。  相似文献   

14.
梭子蟹肌孢虫(Ameson portunus)是感染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常见病原之一,该研究以其SSU rRNA基因为靶标建立了SYBR Green I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扩增效率为101.45%,检测灵敏度下限可达2.0×10~1拷贝·μL~(-1),特异性、组内重复性和组间重复性均好。利用该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一批来自"牙膏病"流行区的养殖三疣梭子蟹样品进行检测,梭子蟹肌孢虫检出率为82.35%。检测结果显示,活蟹的每毫克肌肉平均带虫量大幅低于死蟹,表明该地区梭子蟹的死亡与肌孢虫的感染密切相关,而且,当梭子蟹肌孢虫载量达到1.0×10~9拷贝·mg~(-1)时三疣梭子蟹存在暴发疾病甚至死亡的风险。另外,通过对比检测发现,梭子蟹肌孢虫套式PCR方法对这批样品的检出率为64.71%,表明该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5.
李新苍  周俊芳  房文红  董建波  朱磊  王元 《水产学报》2012,36(10):1554-1562
为优化当前白斑综合征病毒( WSSV)定量检测方法,实验结合当前WSSV诊断与定量方法应用的实际,试图通过设计两对普通PCR引物来建立一种实用的WSSV绝对定量方法,并利用此方法进一步探明WSSV在脊尾白虾体内的增殖规律及致病性.首先根据WSSV的囊膜蛋白VP28基因序列设计了两对特异引物(F1,R1)和(RF2,RR2),分别用于标准品质粒的构建和扩增子的扩增,以开展SYBR Green染料法定量检测WSSV的研究;随后利用该定量检测方法分析了WSSV在脊尾白虾体内的组织分布及感染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以定量引物RF2和RR2建立的SYBR Green绝对定量检测方法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定量范围广且准确等特点;(2)WSSV能感染脊尾白虾鳃、肝胰腺、肌肉、头胸甲下结缔组织、胃及肠等组织,其中头胸甲下结缔组织病毒含量最高(1.1×107 copies/μg),其次是鳃组织(4.1×106copies/μg);正常脊尾白虾感染WSSV,首先经过一个约48 h潜伏期,而后开始大量增殖并造成部分虾死亡,死亡率约为20%.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蜕皮激素受体(EcR)在中华绒螯蟹蜕皮和性腺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及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了中华绒螯蟹EcR基因全长cDNA序列。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在不同组织、蜕皮过程及卵巢发育阶段的表达特征,并研究了甲基法尼酯(MF)对卵巢中EcR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EcR cDNA全长2 156 bp,编码422个氨基酸,其序列与招潮蟹相似性最高,为89%。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EcR在Y器官中表达量最高;在卵巢和肌肉中少量表达;在肝胰腺、鳃、心脏、胃、肠、胸神经节和脑神经节中微量表达。在中华绒螯蟹不同蜕皮时期中,Y器官中EcR表达量在D期和E期的表达量最高;肝胰腺中EcR表达量从AB期到D期有上升的趋势,到E期有所降低;肌肉中EcR表达量在AB期最高;鳃中EcR表达量在D期最高。在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过程中,EcR在卵巢发育Ⅰ~Ⅳ期的表达量有上升趋势,到Ⅴ期表达量降低;体外注射实验中,MF1(注射1μg)组的EcR表达量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无显著差异,而MF2(注射2μg)组的EcR表达量显著上升;离体培养实验中,MF1组(10-8mol/L)和MF2组(10-7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研究表明,EcR基因在中华绒螯蟹蜕皮和卵巢发育过程有重要作用,MF可以调控EcR基因在卵巢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将平均体质量3.2 g的异育银鲫夏花随机分为7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Ⅰ组)、0.2%(Ⅱ组)、0.5%(Ⅲ组)、1%(Ⅳ组)、1.5%(Ⅴ组)、2%(Ⅵ组)和5%(Ⅶ组)的螺旋藻,饲喂42 d,研究其对异育银鲫肝胰脏和肠道的蛋白酶、淀粉酶活性、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螺旋藻对异育银鲫夏花肝胰脏及肠道内的蛋白酶活性有促进作用。Ⅵ组和Ⅶ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68.9%和136.47%,差异显著(P<0.05);肠蛋白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1.8%和32.74%,差异显著(P<0.05)。螺旋藻饲料对异育银鲫夏花肝胰脏以及肠道内的淀粉酶影响不明显。②添加螺旋藻的试验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比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螺旋藻对异育银鲫夏花鱼体的水分、粗蛋白、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影响不明显;饲喂螺旋藻的6组异育银鲫的粗脂肪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RIA)测定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生殖季节血浆雌二醇(estradiol)含量,观察注射外源激素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后血浆E2含量变动。结果表明,注射LHRH-A后6 h血浆E2水平显著升高,12 h显著下降,24 h略有下降,48 h回升但尚未达到处理前水平;对照组血浆E2含量在注射生理盐水(PS)后6 h显著下降,12 h、24 h持续下降,48 h略有回升但低于处理组。说明LHRH-A能有效促进血浆E2的产生和释放,但E2的产生和释放会受到环境胁迫和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操作胁迫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磊  李响  柳峰松  刘利平 《水产学报》2015,39(5):609-617
为评估不同激素诱导花鳗鲡卵巢发育的效果并探究促性腺激素在花鳗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实验比较了不同激素组合处理后花鳗鲡性体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的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雌鱼脑垂体中促性腺激素基因GtHα(促性腺激素亚基),LHβ(促黄体生成素亚基)及FSHβ(卵泡刺激素亚基)的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发现,鲤脑垂体萃取液(CPE)与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组合能够有效促使雌性花鳗鲡性腺发育成熟,GSI平均达22.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单独注射雄烯二酮(ADSD)和注射ADSD、CPE、hCG混合制剂诱导效果不明显,GSI仅为1% ~3%.荧光定量发现,经CPE与hCG处理的亲鱼LHβ和GtHα的表达量不断上调,其中发育早期GtHα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而FSHβ的表达量呈现下调趋势.研究表明,CPE与hCG组合注射能够成功诱导花鳗鲡卵巢发育成熟,而ADSD对花鳗鲡卵巢发育无明显促进作用.LH在花鳗鲡卵巢发育整个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FSH在花鳗鲡性腺发育早期作用显著,可能是诱导鳗鲡性腺早期发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快速生长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研究了泥鳅β-actin基因启动子介导的革胡子鲶(Clarias gariepinus)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重组基因。采用PCR和RT-PCR技术克隆泥鳅β-actin基因近端启动子、3′-UTR及革胡子鲶GH基因编码区,构建一个长为2 418bp的GH重组基因DPRK。首先,构建了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 AF(pβ-actin promoter-EGFP),然后转染DF1真核细胞,同时经酶切线性化后显微注射到斑马鱼(Danio rerio)和泥鳅的受精卵中,以评价泥鳅β-actin启动子的启动活性。其次,将重组基因DPRK显微注射到泥鳅受精卵中。结果显示:泥鳅β-actin启动子能在DF1细胞、斑马鱼和泥鳅的受精卵中启动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泥鳅的荧光表达率(78.44%)显著高于斑马鱼(29.62%);泥鳅受精卵显微注射DPRK 20d后,在m RNA水平检测到GH基因的表达。这表明泥鳅β-actin基因近端启动子具有显著的启动活性,且重组基因DPRK能在泥鳅体内表达,为下一步泥鳅的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