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不同肥水条件对旱地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种植4年5料作物不同肥水配合田间定位试验田块的土样,研究不同肥水条件对土壤共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能明显地提高土壤0 ̄60cm的NO^-3-N、可矿化氮、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这些测定值与施氮量间达到或接近显著相关。施肥对NH4^+-N含量影响不大;灌水对土壤矿质氮、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有利于土壤有机氮的矿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FIAstar 5000流动注射分析仪和传统方法(氧化镁浸提.扩散法、酚二磺酸比色法和镀铜镉还原-重氮化耦合比色法)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别采用此两种方法测定了同一流域内不同利用类型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含量,通过样品均值、测试误差、回收率和标准偏差等指标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注射分析仪在测定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时,分析速度快且仪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5次平行次数内结果RSD<5%).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看,采用流动注射分析仪分析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时,与传统方法也具有可比性,样品回收率分别为98.5%~102.0%和96.7%~98.3%.在测定土壤亚硝态氮时,流动注射分析法仪器稳定较差(5次平行次数内结果RSD>6%),且分析结果普遍偏低,需要进行必要的校正.因此,在大批量测定土壤样品铵态氮、硝态氮时,用流动注射分析法是可行的,但测定亚硝态氮含量时,存在较大的误差,需要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3.
水曲柳落叶松纯林与混交林根际土壤氮磷养分特点及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测定了水曲柳、落叶松纯林与混交林限际土壤的N、全P、有效N、有效P及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水曲柳和 叶松在上述养分含量方面存在互补性。水曲柳根际土的有效磷含量较低,而其余养分含量较高;落叶松则相反,混交林分含量接近甚至超过纯林。总体养分水平水曲柳纯林根际土>混交林根际土>非根际土>落叶松纯林根际土。从春到夏。混交林根际土的有效机下降幅度、全磷量上升幅度均明显大于纯林,全氮量下降幅度则小于相应纯林,混交改善了纯林根际土壤养分状况,使根际氮磷养分例更加均衡合理,促进了养分的吸收和循还,是林木增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不同肥水条件对旱地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种植4年5料作物不同肥水配合田间定位试验田块的土样,研究不同肥水条件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明显地提高土壤0~60cm的NO-3-N、可矿化氮、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这些测定值与施氮量间达到或接近显著相关。施肥对NH+4-N含量影响不大;灌水对土壤矿质氮、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有利于土壤有机氮的矿化。  相似文献   

5.
土壤全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实际工作操作经验,简述土壤全氮含量测定的技术过程,包括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测定仪器及试剂的准备以及整个测定方法和化验分析步骤过程。  相似文献   

6.
以河北省主要土壤类型褐土、潮土和潮褐土区域的10个代表性耕层土壤样品为试验材料,分别利用流动注射分析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同一土壤浸提液进行硝态氮含量测定,并将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2种测定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表明:流动注射分析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5.00%~105.00%,相对标准差为0.99%~7.02%、平均值为4.43%;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00%~104.50%,相对标准差为3.27%~8.90%、平均值为5.82%。2种测定方法准确度均较高,但流动注射分析法的精密度高于紫外分光光度法,土壤硝态氮含量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流动注射法与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全氮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自全国30个地区的30个土壤样品经H2SO4-催化剂消解后,分别用流动注射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全氮含量.通过样品测试数据的分析比较,证明2种方法所测全氮含量的结果一致.以NH4Cl(1000mg/L)为标准,回收试验表明,流动注射仪与凯氏定氮法的回收率也基本一致.比较2种方法可以得出:流动注射法适用性广泛、操作简便、数据可靠、分析效率高、消耗样品和试剂量少,适于大规模分析土壤氮含量.  相似文献   

8.
流动分析仪同时测定土壤和植物全氮含量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流动分析仪同时测定土壤和植物样品全氮含量的检测方法,为准确快速测定土壤和植物样品全氮含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凯式消煮法的硫酸加入量为3.0、4.0和5.0 mL,使用流动分析仪分别测定各土壤和植物样品硫酸消煮液的全氮含量,分析不同硫酸加入量对其全氮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分析流动分析仪法与传统方法(扩散法)测定全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凯式消煮法的硫酸加入量可优选为3.0 mL,消解硫酸量(mL)与缓冲液中氢氧化钠浓度(g/L)适宜比值在0.158~0.163。在流动分析仪同时测定土壤和植物样品全氮含量的回收试验中,平均回收率为96.40%~102.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4%~1.52%;在重复性试验中,全氮含量的变异系数(c.v.)小于3.00%。流动分析仪法与扩散法所测全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方法所测全氮含量的回归直线y=1.0747x-0.7762,R=0.9957,二者呈显著线性相关(P0.05)。【结论】以凯式消煮法优选硫酸量3.0 mL进行土壤和植物样品消煮,建立以其消煮液测定全氮含量的检测方法,可确保流动分析仪准确地同时测定土壤和植物样品全氮含量。  相似文献   

9.
长期不同施肥土壤微生物态氮作为土壤供氮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选用中国农业大学昌平试验站长期定位试验中14个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测定冬小麦播种前和收获后土壤微生物态氮含量以及小麦吸氮量,探讨了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态氮含量的差异以及土壤微生物态氮含量作为土壤潜在供氮指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态氮的数量,与不施有机肥的处理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增施氮肥,微生物态氮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且处理间差异多数达显著水平(P<0.05);高氮情况下,施用磷、钾肥对土壤微生物态氮的数量影响不大;经相关分析,播前土壤微生物态氮含量与小麦生物量产量(r=0.918)和吸氮量(r=0.914)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盆栽条件下,播前土壤微生物态氮的含量可作为土壤潜在供N能力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以玉溪市城区生态植物园中结构和功能保护较好的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地点,分别设置0、1、5、10、15和30 g/(m2·a)共6个氮浓度试验处理,采用林冠下喷雾的方式处理2年,采集0~10 cm表层土壤测定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转化率、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中高浓度大气氮沉降明显增加了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降低了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转化率,减少了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说明中高浓度大气氮沉降能够影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碳循环和氮循环进程,增加土壤碳库和氮库,改变土壤碳组分,延缓土壤碳转化过程,减少土壤微生物总量。数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碳含量与大气氮沉降浓度呈多项式关系,即土壤全碳含量随大气氮沉降浓度升高而增加,在10 g/(m2·a)N水平达到最大值[(31.05±1.94) g/kg],之后随着大气氮沉降浓度的继续升高而降低;土壤全氮含量与大气氮沉降浓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即土壤全氮含量随着大气氮沉降浓度持续升高而不断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转化率、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与大气氮沉降浓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即随着大气氮...  相似文献   

11.
12.
13.
以我国不同植烟产区烤烟样品为例,系统地分析了总氮、总植物碱、氮碱比与感官质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我国主产烟区总氮和总植物碱含量总体较为适宜,氮碱比平均表现为0.93±0.23,化学成分较为协调;感官质量指标在样本间变异程度不大,表现较为稳定。(2)烟叶氮碱比与感官质量之间密切相关。当氮碱比<1时,总氮、总植物碱、香气量、劲头、浓度和评吸总分均高于氮碱比≥1的组别,且差异达到1%极显著水平;刺激性则在氮碱比<1时较小,显著低于氮碱比≥1时的分值;而香气质、余味、杂气、灰色和燃烧性在两组间的差异不显著。(3)中评吸分值类群烟叶在氮碱比<1时占的比例较大,低评吸分值类群烟叶在氮碱比≥1时占的比例较大,如何提高烟叶在适宜氮碱比范围内的评吸分值,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肯定否定两种不同内涵的区分,认为:从客体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推出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混淆了两种不同含义的肯定否定;根据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认为: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的观点,棍淆了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木文还探讨了作为社会规律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如何影响主体对社会客体的肯定否定形式的。  相似文献   

15.
《山西农业科学》2016,(8):1092-1094
为了对糜子中的全磷和全钾含量进行研究,试验采用湿法消解糜子样品,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建立糜子中的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糜子样品中全磷测定的标准工作曲线为y=0.026 5x+0.004(R2=0.999 8);糜子样品中全钾测定的标准工作曲线为y=0.229 1x+0.008 6(R2=0.999 4);所测19种糜子的全磷含量变幅为0.179 5%~0.336 6%,平均为0.298 4%,糜子品种的全钾含量变幅为0.254 1%~0.440 7%,平均为0.317 8%。  相似文献   

16.
吴茱萸中总皂苷、总黄酮和总酚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测定吴茱萸生药和提取物中总皂苷、总黄酮和总酚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80%乙醇提取,正丁醇萃取,乙醚脱脂的方法提取吴茱萸;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总黄酮和总酚酸的含量.结果 实验用的两种吴茱萸生药中总皂苷、总黄酮和总酚酸的百分含量分别为5.78、5.24、30.23和12.36、10.99、24.36;提取物中总皂苷、总黄酮和总酚酸的百分含量分别为29.56、52.14、81.88.结论 不同吴茱萸药材中总皂苷、总黄酮和总酚酸的含量差异显著(t检验,P<0.01);吴茱萸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皂苷类、黄酮类和酚酸类成分.  相似文献   

17.
以三江源高寒湖泊扎陵湖为研究对象,在扎陵湖湖泊设置3个采样点,分别对扎陵湖水体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对总氮、总磷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并采用超标率和超标倍数的评价方法对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扎陵湖水体中总氮含量为0.58 mg/L,总磷含量为0.018 mg/L,氨氮含量为0.115 mg/L,硝酸盐氮含量为0.150 mg/L,亚硝酸盐氮含量为0.001 3 mg/L,TOC含量为0.382 mg/L。总氮和总磷的相关系数R2=0.313 9,说明总氮总磷的相关性较差,总氮、总磷含量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Ⅰ类水质标准,氨氮含量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Ⅰ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5种黔产药食两用植物中总黄酮、多酚及多糖的含量。[方法]选取茯苓、玉竹、天麻、木瓜和百合5种黔产药食两用植物为研究对象,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5种植物乙醇提取液的主要抗氧化成分(总黄酮、多酚、多糖)的含量。[结果]茯苓的总黄酮、总多酚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8.767 3和18.732 3 mg/g,而玉竹的总多糖含量最高达到154.437 6 mg/g。[结论]该方法测定了5种黔产药食两用植物中总黄酮、多酚及多糖的含量,为黔产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朱波  倪俊  高丽  陆国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5):110-111
[目的]研究同时测定土壤中全磷全钾的方法。[方法]土壤消解后,按照仪器的标准曲线范围,选择合适的稀释倍数,测定消解液的磷钾含量,完成土壤样品全磷全钾的测定。[结果]磷和钾的线性系数分别达0.999 9和1.000 0;土壤标准样品含量均在标准值范围内。该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国标法无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为土壤中全磷、全钾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检测分析方法,对土壤中全磷、全钾大量样品的检测和快速指导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6):704-708
第1期 千早胁迫对玉米花粉和花丝表面超徽结构及两者活力的影响··········································……宋风斌,找俊英(l) 玉米种子吸胀萌发过程中抗氧化醉活性的变化······························……伍竖进,宋松泉,田向荣,类延保,傅家瑞(6) 钾肥对玉米根系生长状况及地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林立军,李羽,王守富,于国发(10) 大豆新品种“吉农13号”选育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