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试验进行了猪源乳杆菌对常见致病性大肠杆菌K88的体外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分自健康仔猪肠道的6株乳杆菌培养物上清液,对致病性大肠杆菌K88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证明6株乳杆菌能产生抑菌素,为研究与开发抗仔猪大肠杆菌病的微生态制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仔猪腹泻是严重的仔猪疾病之一,常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细菌耐药性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下降。目前,有很多研究报道中草药防治仔猪腹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从中药抗动物腹泻的作用机理、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中兽医辨证、中药抗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作用机理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中药防治仔猪腹泻的研究进展,为防治仔猪腹泻的中兽药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调查引起仔猪腹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笔者于2011—2012年对黑龙江省双城市6个规模化猪场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106份腹泻仔猪粪便,通过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获得90株大肠杆菌,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34株。采用K—B法对34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菌株进行了2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从而为仔猪腹泻的临床治疗、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调查引起仔猪腹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笔者于2011—2012年对黑龙江省双城市6个规模化猪场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106份腹泻仔猪粪便,通过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获得90株大肠杆菌,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34株。采用K-B法对34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菌株进行了2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从而为仔猪腹泻的临床治疗、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1材料和方法1.1主要试剂  相似文献   

5.
1963年,在一个多年未发生过拉稀的猪场的仔猪中,分离出一株能产生肠菌素,并对大多数致病性大肠杆菌均能抑制的埃希氏大肠杆菌,名为NY—10(O_(33):K—:H—)。1977年,又从一个SPF猪场分离到一株无病原性的产肠菌素的埃希氏大肠杆菌,名为B株。分别与一株从乳猪肠内分离的嗜酸性乳酸杆菌的培养物,制成预防仔猪黄痢的生物制剂,在仔猪出生后立即口服。经在四十余个流行黄痢的猪场试用,結果表明:NY—10和B株都能保护仔猪不受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侵害,从而为利用口饲一种非病原性大肠杆菌来预防仔猪黄痢开辟了一条生物防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江苏地区仔猪腹泻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性、血清型、耐药性及生物被膜(BF)形成能力等生物特性,本研究从2017年~2019年采集江苏地区患腹泻的仔猪粪便、肛拭子等216份病料样品,从中分离培养后经16S rRNA PCR鉴定获得156株大肠杆菌,进一步通过小鼠感染性实验得到11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肠杆菌肽体外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基础上,探讨无抗日粮中添加肠杆菌肽对哺乳和保育仔猪生长性能和粪便微生物的影响。体外试验利用牛津杯法测定肠杆菌肽对4株大肠杆菌和2株沙门氏菌的MIC;体内试验选择4窝体重相近的哺乳仔猪,每组2窝,每窝10只仔猪,利用猪生长性能自动测定系统分别在哺乳以及保育阶段对每只仔猪的生长性能进行测定。对照组饲喂无抗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无抗基础日粮+肠杆菌肽(300 mg/kg)。结果表明:肠杆菌肽对大肠杆菌ATCC25922、AZ1、W1、W2及沙门氏菌sk226、1791的MIC在100~300μg/mL;日粮中添加肠杆菌肽可以显著提高哺乳和保育阶段仔猪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哺乳和保育阶段仔猪的腹泻率(P<0.05),显著降低保育仔猪的耗料增重比(P<0.05);日粮中添加肠杆菌肽显著降低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粪便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P<0.05)。无抗日粮中添加肠杆菌肽可以提高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的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降低粪便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规模化养猪场大肠杆菌病血清型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00年以来,对全省规模化养猪场发生的7次猪大肠杆菌病进行了临床、病理学和实验室诊断调查。其中仔猪黄痢5次,仔猪白痢2次;总发病猪4740头,病死843头,发病率为39.78%,病死率为17.78%。对采自上述猪场分离获得的77株大肠杆菌,采用大肠杆菌标准抗O型血清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型鉴定。其中,仔猪黄痢病料分离菌株血清型分别为O8,O3,O60,O64,O115,O149,O157;仔猪白痢病料分离菌株血清型分别为O8,O9,O139,O157。  相似文献   

9.
仔猪黄痢疫苗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猪场仔猪粪便中分离出10株大肠杆菌制备成疫苗,用于母猪免疫。免疫后仔猪死亡率由30%降到5%,仔猪黄痢发病率由70%降到20%.10株大肠杆菌血清型中O50,O64,O101,O18为可能的致病菌株。  相似文献   

10.
大肠杆菌病是猪的重要细菌性疫病,它的发生形式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三种形式。为了调查锦州地区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情况,从锦州地区的6个区县发病猪场采集36份疑似猪大肠杆菌病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和生化鉴定,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30株。应用微量平板凝集试验,对分离的30株致病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鉴定出30株共有8种血清型O2、O5、O8、O60、O101、O138、O139、O141。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占疑似猪大肠杆菌病菌株的83.3%。该调查研究针对锦州地区防治猪大肠杆菌病菌苗和筛选防治猪大肠杆菌病敏感药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桂林地区致仔猪腹泻大肠杆菌血清型分布与耐药性,从桂林地区不同养猪场中采集患腹泻仔猪肝脏、肛拭子及粪便等病料中分离到67株大肠杆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在67株大肠杆菌中52株为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玻板凝集法和K-B药敏纸片法对5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5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共属于12个血清型,以O149、O109和O9为流行的优势血清型;5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呈现多重耐药,对阿莫西林、磺胺间甲氧嘧啶、新霉素3种药物的耐药率高达100%,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氨苄西林等9种药物的耐药率在51.9%~98.1%之间;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在23.1%~48.1%之间。本试验为该地区致仔猪腹泻大肠杆菌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从江苏、上海、北京八个县十七个猪场新生仔猪腹泻分离到的大肠杆菌的抗原结构和肠道病原性,从其中十四个猪场分离到K_(88)~+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在这十四个猪场,从40窝67头腹泻仔猪得到212个大肠杆菌分离物,其中来自26窝41头病猪的146个(68.9%)大肠杆菌分离物是具有K_(88)抗原的,它们的代表菌株在仔猪结扎肠试验中均表现肠道病原性。随猪场不同,这146个K_(88)~+分离物分属于6个O抗原型(O_(60)、O_(149)、O_(157)、O_9和一个未定型)。其中,以O_(60)在江苏、上海为最常见,这是一个国外未见报道的含K_(88)抗原的大肠杆菌的O抗原型。调查还发现了一种非大肠杆菌性的新生仔猪腹泻。为此,本文还对“仔猪黄痢”“新生仔猪腹泻”的定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曲靖地区仔猪腹泻细菌性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曲靖地区仔猪出现腹泻的细菌性病因,对5个养殖场148份出现仔猪腹泻症状的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检出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114份,阳性率为77.03%;沙门氏菌(Salmonella)26份,阳性率为17.57%,混合感染率为17.57%.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其中114株致病性大肠杆菌中97株呈多重耐药性,占总菌数的85.09%,26株沙门氏菌中20株呈多重耐药性,占总菌数的76.92%.结果表明,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导致当地哺乳仔猪腹泻的主要细菌性病原,部分仔猪继发感染沙门氏菌,两种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多重耐药现象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大肠杆菌病是猪的重要细菌性疫病,它的发生形式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三种形式。为了调查锦州地区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情况,从锦州地区的6个区县发病猪场采集36份疑似猪大肠杆菌病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和生化鉴定,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30株。应用微量平板凝集试验,对分离的30株致病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鉴定出30株共有8种血清型O2、O5、O8、O60、O101、O138、O139、O141。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占疑似猪大肠杆菌病菌株的83.3%。该调查研究针对锦州地区防治猪大肠杆菌病菌苗和筛选防治猪大肠杆菌病敏感药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广东某猪场严重腹泻的仔猪中采集12份仔猪黄痢、白痢粪便样品,共分离出6株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6株大肠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拉啶、诺氟沙星等药物最敏感,可作为防治该猪场仔猪大肠杆菌病的首选药物.利用所分离菌株研制出灭活铝胶菌苗注射产前母猪,其后代仔猪的黄、白痢发病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猪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从重庆地区发生仔猪黄、白痢的规模化猪场分离鉴定出138株大肠杆菌,并对其中124株致病性菌株进行了耐药性监测与分析.旨在指导本地区合理用药,有效防治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白痢,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仔猪黄痢大肠杆菌噬菌体进行分离、筛选与纯化,为仔猪黄痢的防治打下一定的基础。方法:从仔猪黄痢的病死仔猪的肝脏中分离致病性大肠杆菌,同时采集发病猪场产房下水道内污水分离、筛选噬菌体。结果:在上述试验中从发病猪场分离到10株仔猪黄痢大肠杆菌的噬菌体,并对噬菌体的特异性进行了测定。结论:发病猪场的环境中存在仔猪黄痢大肠杆菌噬菌体。  相似文献   

18.
《饲料工业》2017,(9):61-64
仔猪白痢为仔猪常发疾病,严重制约生猪养殖产业。试验以沈阳地区某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患白痢的63头仔猪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场仔猪白痢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共得到大肠杆菌分离株55株。分离株对磺胺甲基异恶唑耐药率最高、其次为青霉素;分离株对头孢噻呋最敏感。分离株多药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同时耐受5种抗菌药物的分离株最多,占27.3%。  相似文献   

19.
除了死胎,挤压致死以及生后缺乳死亡外,仔猪的死亡多由于某种腹泻。生后一周内仔猪的腹泻通常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大肠杆菌约有180种菌株,能引起腹泻的仅有几种。大肠杆菌可产生毒素,使仔猪肠道产生大量液体而引起腹泻和脱水,这常导致死亡,即或不死也成为僵猪。目前已有数种抗大肠杆菌菌苗可供使用,但由于若干原因并非所有的菌苗都很成功。用选定的血清型(株)培养物灭活后制备菌苗,其效果完全取决于用苗仔猪中存在的细菌型。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一个猪场内致病大肠杆菌占优势的血清型是经常改变的,即使在不接种菌苗的情况下也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包头地区仔猪源致泻性大肠杆菌进化分群情况、生物被膜形成能力(BF)及耐药性情况。试验采用PCR法、结晶紫微孔板法和K-B药敏纸片法对48株仔猪源致泻性大肠杆菌进行进化分群、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48株仔猪源致泻性大肠杆菌中以B2群和D群流行为主,分别占分离菌株的35.4%和25.0%;48株仔猪源致泻性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新霉素等7种药物耐药率在58.3%以上,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在11.9%~31.3%;48株仔猪源致泻性大肠杆菌中强形成膜能力菌株有20株、中形成膜能力菌株有16株、弱形成膜能力菌株有7株、不形成BF菌株的有5株,分别占分离菌株的41.7%、33.3%、14.6%、10.4%。经分析,48株仔猪源致泻性大肠杆菌的BF形成能力与多黏菌素、新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氨苄西林、阿莫西林7种药物耐药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试验为临床中合理用药及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