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柴油机各缸工作不均匀性对Nox排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实测直喷式柴油机气缸压力,通过气缸压力计算分析燃烧放热规律,建立了由放热率预测直喷式柴油机NOx排放的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精度与准确性。通过实测多缸柴油机各缸压力,利用该模型计算各缸在各工况下的NOx排放,分析了柴油机各缸工作不均匀性对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缸机由于各缸压力不均匀,其NOx排放量有一定的差别,气缸压力大,NOx排放量也大;降低柴油机各缸工作不均匀性可降低NOx排放量。  相似文献   

2.
测量内燃示功图数据时由于缸压传感器与燃烧室之间存在连接通道而产生通道效应,测得的示功图出现锯齿形波动,严重影响后期的燃烧分析。根据通道效应主要影响缸压频谱的中频段的特点,设计了基于频率抽样法的滤波程序。该程序无需任何参数设置,由输入的缸内压力数据自动计算滤波器参数,实现了缸压数据的智能滤波。通过在发动机测试平台上实验,表明该算法稳定可靠,滤波后频谱变化小,保留了更多有用信息,可以很好的去除通道效应。  相似文献   

3.
基于Hilbert-数学形态变换的柴油机燃烧始点辨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识别燃烧始点,本文对比了基于油压、缸压以及振动信号识别方法的优缺点,最后采用振动信号识别:在燃烧始点气缸压力急剧升高,缸盖振动响应也更为强烈。通过对信号进行一系列的Hilbert变换、形态滤波、差分运算、最后设置阂值即可提取燃烧始点。实验分析得出康明斯K38发动机燃烧始点约在上止点前20℃A,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稳定性、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柴油机的燃烧过程与其动力性、经济性、排放特性、噪声及强度等直接有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柴油机的综合性能。本文根据实测小缸径直喷增压柴油机不同负荷及转速时的气缸压力,分析其燃烧过程特性及放热规律。结果表明,为降低最大燃烧压力及NOx排放,小缸径直喷增压柴油机采用的喷油提前角较小,柴油机在大部分工况下,燃烧始点较迟,最大压力升高率、最大燃烧压力较低,其对应相位较迟,放热规律也较低。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自行开发的涡流室柴油机压力数据测录系统的基础上 ,利用等效功法和七点三次加权移动平均法 ,分别对示功图进行了上止点校正和压力曲线光顺 ,使压力数据更精确 ,为燃烧放热率的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生物柴油放热规律预测模型与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燃烧生物柴油的直喷式柴油机示功图数据,计算了生物柴油的放热规律,并应用双韦伯函数对标定转速和最大转矩转速的生物柴油放热规律进行了拟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柴油放热规律的双韦伯函数的修正参数,建立了不同配比混合燃料的双韦伯函数修正系数,对其他工况的生物柴油及混合燃料的放热规律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生物柴油比例高的混合燃料的燃烧始点、最大放热率、放热第二峰值有所提前,其中预混合燃烧阶段的燃烧峰值较小,扩散燃烧阶段的放热峰值较大,预混合燃烧期缩短。  相似文献   

7.
柴油/甲醇组合发动机燃烧压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MCC)方式对增压共轨发动机进行缸内燃烧压力特性研究。对比分析了DMCC模式和纯柴油模式下的缸内燃烧压力、压力升高率、最高燃烧压力和燃烧放热率。结果表明:DMCC模式大大改变了放热率的形式,使得着火始点较原机推迟很多;并且燃烧过程中的预混燃烧比例明显加大,扩散燃烧的比例减少。该研究结果为大幅度提高柴油机效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一台改造的4缸柴油机的第4缸进行均质压燃(HCCI)燃烧试验,研究了添加剂对HCCI燃烧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HCCI燃烧稳定工况下,没有添加剂的基础燃料PRF90(相当于90号汽油)着火滞后,燃烧放热峰值低,而混有添加剂的基础燃料则着火明显提前,燃烧放热峰值升高。在相同循环喷油量和相同转速的条件下,随着添加剂质量分数的增加,HCCI着火和燃烧放热提前,燃烧放热峰值提高,但过高的添加剂质量分数会使得发动机爆震,工作粗暴。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富氧燃烧对发动机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基于一台三缸PFI小型车用汽油机,以三维CFD与一维流动计算、基元反应计算相耦合的计算方法对不同进气氧含量下的缸内燃烧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进气富氧能够强化缸内燃烧,当进气氧含量由23.3%增加到31.3%时,发动机的缸压峰值由5.24MPa升高到8.45MPa,缸压峰值相位由13.3℃A ATDC提前到5.8℃A ATDC,放热率重心也由12.6℃A ATDC提前到6.1℃A ATDC;且此时发动机的指示功率由6.0kW提高到7.2kW,升高约20%,富氧燃烧能够有效提高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另外富氧燃烧使缸内的平均燃烧温度升高,导致发动机传热损失和燃烧废气带走的能量增加,使发动机指示热效率降低,油耗增加。研究结果还表明随着进气氧含量的增加发动机最佳点火提前角推后,进气氧含量每增加1%,最佳点火提前角推迟1.5℃A。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某6缸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建立燃烧过程计算模型,对从进气门关闭到排气门打开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计算出的缸内压力、放热率和温度场分布图来预测其基本性能,并实现内燃机结构参数与运行参数的优化,从而实现减排节能。  相似文献   

11.
单缸燃气发动机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单缸柴油机为基础开发的LPG燃气发动机。该机通过合理的设计燃烧室,选择适当的压缩比,采用点火提前角随转速变化的电子控制的点火系统,通过对燃气和空气混合器的优化,使单缸燃气发动机取得了优良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一种压燃/低温燃烧(CI/LTC)组合燃烧模式柴油机燃烧进气系统的非线性鲁棒控制策略。基于理想气体方程和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柴油机进气系统的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选择影响燃烧的进气系统关键变量进排气压力和进气组分作为系统输出变量,并采用鲁棒积分滑模方法设计了控制器。控制系统通过对进气系统关键变量的跟踪控制,间接控制缸内条件参数,实现燃烧模式间的平滑切换。最后分别采用GT-Power和Matlab/Simulink软件耦合仿真和快速原型控制仿真验证该控制器的效果。其结果表明与独立PI闭环控制方法相比,该控制策略具有跟踪性能好、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和鲁棒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以单缸柴油机为基础开发的LPG燃气发动机该机通过合理的设计燃烧室,选择适当的压缩比,采用点火提前角随转速变化的电子点火系统,对燃气和空气混合器喉口尺寸的优化,使单缸燃气发动机取得了优良的综合性能,能代替单缸柴油机满足内河、湖泊作业用动力配套需求,是一种节能环保型动力装置。  相似文献   

14.
柴油机燃用甲醇燃料的燃烧循环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燃用甲醇燃料的1130单缸柴油机上,通过缸内燃烧分析,对影响甲醇发动机循环变动的各种因素,(转速,负荷,点火提前角,喷油提前角,喷油嘴类型,压缩比,点火方式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甲醇发动机的燃烧环变动主要取决于火延迟期的长短和缸内混合气怪状浓度分面是否合理,缩短着火延迟期,或在火花塞跳火区域及燃烧室内获得理想的混合气层状深度分布均可降低甲醇发动机燃烧循环变动,使发动机性能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5.
在具有双喷射系统的压燃式发动机中,用一个喷射系统喷射乙醇作为主燃料,另一个喷射柴油作为点火燃料,进行了不同乙醇喷射定时的性能试验和燃烧分析。结果表明,在上止点前21°CA喷射点火柴油时,乙醇可以先于柴油喷射,在上止点前25°CA喷射乙醇燃料时发动机的经济性能最佳,接近原柴油机水平,在上止点前29°CA左右喷射乙醇燃料时发动机具有较好的动力性;缸内的统计最大压力在小负荷时随着乙醇喷射定时提前而降低,在大负荷时随着乙醇喷射定时提前而提高;双燃料发动机的最大压力标准方差随着乙醇喷射定时提前而增大,并且工作循环的稳定性逐渐变差;当乙醇喷射定时在上止点前31°CA时双燃料发动机不能较好地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16.
通过修改SENKIN程序,建立起一个有质量交换和缸壁传热的9区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以SKLE正庚烷简化模型作为燃烧反应动力学机理,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发动机的主要燃烧参数和排放物含量.结果表明,该多区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温度分层均质压燃发动机的燃烧和排放特性.在温度分层均质压燃发动机中,外核心区、壁面边界层和缝隙是CO和HC的主要来源.其中,在外核心区产生CO和HC是由于壁面边界层和缝隙内的未燃混合气在膨胀过程中流入该区被部分氧化或没有被继续氧化.NO_x主要来源于高温的内核心区.要同时获得高效燃烧和超低排放,应适当提高壁面温度.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多缸柴油机产生缸间差异的原因,提出了采用统计学STUDENT试验方法判别多缸发动机缸间差异产生的原因。实测了一台四缸直喷式柴油机气缸压力,分析其平均指示压力、燃烧始点、最大气缸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及对应相位等参数的波动与缸间差异,并对平均指示压力缸间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柴油机燃烧过程缸间差异较大,其产生的原因并非偶然,而是存在技术原因,需要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均质充量压缩火燃烧(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 HCCI)发动机在不同燃料下的着火控制时刻影响因素,以甲烷/丙烷混和物和异辛烷/正庚烷混合物作为燃料,考察了十六烷值、辛烷值、压缩比、燃空当量比、进气温度、进气压力对HCCI发动机着火时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燃料十六烷值的增加,着火延迟期减小;随着燃料辛烷值的增加,着火延迟期增加.而压缩比,燃空当量比,进气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燃料着火时刻的显著变化.进气压力的变化对高十六烷值的燃料着火延迟期影响较小,但对辛烷值高的气体燃料着火延迟期有一定影响.综合来说,气体十六烷值越低,辛烷值越大,着火延迟期受上述参数变化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9.
在单缸水冷四冲程柴油机上针对不同的小油桐油料进行了标定工况试验,测录了多循环的瞬时气缸压力与高压油管燃油压力,对比分析了喷油与燃烧过程中各参数的循环波动。结果发现,小油桐油的喷油始点比柴油迟1°CA,喷油持续期相当,最高喷油压力要高出近5 MPa;滞燃期比柴油缩短约3°CA,燃烧始点早于柴油约2°CA,燃烧压力升高率明显比燃用柴油时低,最高燃烧压力也低于柴油。在循环波动上,柴油的滞燃期、燃烧始点均较稳定。燃用加热后的小油桐油平均指示压力的波动率较低,其燃烧过程,特别是后燃期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