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外源亚精胺防御红椿干旱胁迫生理损伤的最佳浓度,以2年生红椿家系盆栽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外源Spd多浓度预处理+干旱胁迫处理试验,并对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等6个生理指标的观测数据和最佳浓度进行了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4种外源亚精胺溶液对6个生理指标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的防御效果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P <0.01)。2)1 mmol/L和2 mmol/L外源Spd预处理对植株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等4个生理指标的防御效果更好,且均遵守干旱胁迫程度越轻则生理损伤防御效果越好的规律;而不同浓度外源Spd预处理对植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防御影响并未发现明显规律。3)运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4种外源Spd浓度进行筛选,发现2 mmol/L外源Spd溶液的综合评价值最大,为4种参试浓度中的最优浓度。  相似文献   

2.
以2年生红椿家系盆栽幼苗为实验材料,开展了外源多胺对红椿干旱胁迫下TcSAMDC基因表达的修复效应研究。实验设置了轻度、中度和重度3种干旱胁迫梯度,干旱结束后,喷施了1 mmol/L的外源腐胺(Put)、亚精胺(Spd)及精胺(Spm)溶液作为修复处理,旨在探索湖南本土珍贵树种红椿Toona ciliata在遭受季节性干旱胁迫后的生理变化以及有效修复措施。结果表明:1)成功克隆了红椿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Tc SAMDC)基因片段,测序得到一条532碱基对的DNA。2)外源Put、Spd和Spm溶液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红椿Tc SAMDC基因表达的修复效果都非常显著(α=0.01)。3)3种外源多胺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对红椿叶片的Tc SAMDC基因表达表现出不同的修复调节作用,其中以外源Spd效果最佳。因此,人为施加外源多胺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红椿TcSAMDC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植株的干旱修复能力。采用人工喷施外源多胺诱导Tc SAMDC基因表达,于对抗干旱胁迫具有极强的实际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叶面喷施外源多胺对干旱胁迫下红椿幼苗叶片的解剖结构损伤的修复效果,以2年生红椿家系盆栽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干旱胁迫+外源多胺修复处理"试验。通过对叶片解剖结构指标的观测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3种外源多胺溶液对红椿叶片主脉直径的修复调节效果差异极显著(P <0.01);3种外源多胺溶液中,以外源精胺(Spm)溶液对植株的水分运输能力的修复效果最佳。2)3种外源多胺溶液对红椿叶片上表皮厚度起到调节效果差异不明显;3种外源多胺溶液对红椿叶片下表皮厚度修复调节效果差异显著(P <0.05);3种外源多胺溶液对红椿叶片叶肉厚度修复调节效果差异极显著(P <0.01)。结合3个指标响应的综合情况来看,3种外源多胺中以外源亚精胺(Spd)对叶片储水能力修复效果最强。3)3种外源多胺溶液对红椿叶片栅/海绵比值的修复调节效果差异极显著(P <0.01);3种外源多胺溶液中,仅外源Spd溶液对栅/海比值的缓解调节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外源水杨酸对盐胁迫下白榆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白榆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SA)的喷施对盐胁迫下白榆生理代谢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白榆品种‘白洼一号’幼苗为材料,在0、50、100和150 mmol·L~(-1)Na Cl浓度下,喷施不同浓度SA(0、0.5、1.0、2.0 mmol·L~(-1)),处理30 d后对白榆水分生理、膜脂过氧化、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气体交换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盐胁迫下,外源SA可以显著提高白榆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并降低丙二醛含量,但对电解质渗透率影响不显著。(2)0.5和2.0 mmol·L~(-1)SA会显著提高50和100 mmol·L~(-1)Na Cl胁迫下白榆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1.0 mmol·L~(-1)SA对各盐浓度下光合色素含量改善作用均不明显。(3)2.0 mmol·L~(-1)SA的添加提高了盐胁迫下白榆光合气体交换参数,1.0 mmol·L~(-1)SA明显降低了50 mmol·L~(-1)盐浓度下白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结论]适宜浓度的SA能改善白榆的生理参数,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表明:0.5和2.0 mmol·L~(-1)SA对盐胁迫下白榆生理参数的改善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外源调节物质对铅胁迫下格木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科学》2021,57(2)
【目的】研究外源调节物质对格木幼苗响应铅胁迫的生理特性和抗逆能力,探讨格木对铅胁迫的响应机制,为格木的栽培、引种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1年生格木幼苗为试材,通过不同浓度甜菜碱(BT)、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和氯化钙(CaCl_2)的处理,研究其对铅(10 mmol·L~(-1))胁迫下格木幼苗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相对电导率(RC)]以及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影响。【结果】铅胁迫明显抑制格木幼苗生长,致使其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显著减少、MDA含量及RC明显增加、光合色素合成受抑。而SOD、POD和CAT活性较无胁迫对照(CK1)提高7.0%、1 221.6%和121.0%,格木幼苗具有一定的抗铅胁迫能力。外源调节物质对格木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激活、PRO和SP含量的增加、MDA的降解、RC的降低和叶绿素的合成有显著作用,对SS含量无促进作用。与铅胁迫对照(CK2)相比,施加MeJA 0.1 mmol·L~(-1),SOD活性提升13.2%; 100 mg·L~(-1)的BT,CAT活性增强17.7%; 25 mg·L~(-1)的SA,POD活性提高36.2%; 1 mmol·L~(-1)的MeJA,PRO含量提高157.3%; 1 000 mg·L~(-1)的BT,SP含量增加71.9%; 5 mmol·L~(-1)的CaCl_2,SPAD值增大22.9%; 100 mg·L~(-1)的BT,MDA含量降低58.9%,BT一定程度降低RC。相关性分析显示,各生理指标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内在关联性,彼此促进或拮抗,对铅胁迫损伤进行动态修复调节。【结论】外源调节物质可有效缓解铅对格木幼苗的伤害,与格木幼苗产生适应性诱导以抵抗铅胁迫的外源调节物质表现为:1 mmol·L~(-1)MeJA20 mmol·L~(-1)CaCl_2100 mg·L~(-1)BT5 mmol·L~(-1)CaCl_20.1 mmol·L~(-1)MeJA500 mg·L~(-1)BTCK2。  相似文献   

6.
以1年生侧柏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下不同浓度亚精胺处理的侧柏生理特性。结果表明:NaCl胁迫显著提高了侧柏叶片内MDA含量,0.50~0.75 mmol·L-1亚精胺处理显著降低了MDA含量;0.50 mmol·L-1亚精胺处理SOD、POD活性显著高于NaCl胁迫处理,0.75 mmol·L-1与0.50 mmol·L-1亚精胺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0.25 mmol·L-1亚精胺处理的POD活性与NaCl胁迫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NaCl胁迫会显著提高侧柏叶片内游离脯氨酸含量,亚精胺提高了NaCl胁迫下侧柏叶片内游离脯氨酸含量,0.50~0.75mmol·L-1亚精胺处理显著高于NaCl胁迫处理。综合分析认为,0.50mmol·L-1的亚精胺对缓解侧柏NaCl胁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硝普钠(SNP)、亚精胺(Spd)和水杨酸(SA)对盐胁迫下麻黄幼苗根系生长和氧化损伤的影响。采用营养液水培的方式,分析3种外源物质处理对麻黄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 mmol/L的NaCL胁迫下,麻黄幼苗中质膜过氧化指标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代谢产物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的含量降低,根系活力也呈下降趋势。经不同浓度的SNP、Spd、SA处理后,一定浓度的硝普钠(SNP)、亚精胺(Spd)和水杨酸(SA)能够提高麻黄幼苗的抗盐能力。3种外源物质缓解效果为:SA(50 mg/L)SNP(0.1 mmol/L)Spd(0.25 mmol/L)。施用水杨酸(SA)50 mg/L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14.30%,可溶性糖含量增加35.58%,脯氨酸含量增加65.5%,MDA含量降低42.11%,根系活力增加18.17%。  相似文献   

8.
生长调节剂对低温胁迫下酸橙幼苗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BRs、BT和SA对低温胁迫下酸橙幼苗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寻找缓解酸橙幼苗低温伤害的可行方法,为酸橙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盆栽酸橙幼苗为材料,叶面分别喷施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BRs)、甜菜碱(BT)和水杨酸(SA)溶液后,置于4℃/0℃(昼/夜)、光照600μmol·m~(-2)s~(-1)的人工气候箱内,进行低温胁迫处理。以常温(温度25℃/23℃(昼/夜),光照600μmol·m~(-2)s~(-1))下喷施蒸馏水为CK_1,以低温胁迫(4℃/0℃(昼/夜),光照600μmol·m~(-2)s~(-1))下喷施蒸馏水为CK_2。低温胁迫处理3天后,测定酸橙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以及SOD、POD、CAT抗氧化酶活性。【结果】与CK_1相比,低温显著抑制CK_2酸橙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加重低温对细胞膜的伤害,致使细胞膜结构被破坏,不能正常行使其功能,进而引起酸橙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上升。低温处理也会导致叶绿体结构被破坏,引起光合色素的分解,致使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与CK_2相比,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可以显著提高酸橙幼苗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减轻酸橙幼苗叶片因低温而导致的细胞失水;提高SOD、POD、CAT抗氧化酶活性,有效清除细胞内过多的活性氧,避免膜脂过氧化的发生,显著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使细胞膜系统代谢正常,减轻低温胁迫对酸橙幼苗叶片造成的伤害。同时,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弱低温对光合作用的抑制影响。随着浓度的升高,生长调节剂对酸橙幼苗低温伤害的缓解作用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其中以叶面喷施0.15 mg·L~(-1)BRs、10 mmol·L~(-1)BT、1 mmol·L~(-1)SA溶液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叶面喷施浓度为0.15 mg·L~(-1)BRs、10 mmol·L~(-1)BT、1 mmol·L~(-1)SA溶液可明显减轻低温胁迫对酸橙幼苗叶片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镧对汞胁迫下矢竹叶片生理反应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寅峰  黄晗  汤玉香  周坚 《林业科学》2007,43(12):39-44
为了研究稀土镧对汞胁迫下林木叶片伤害的缓解效应,以矢竹为材料,采用离体处理方法,对不同浓度汞胁迫及一定浓度外源镧稀土处理条件下矢竹叶片部分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试验表明:0.25 mg·L-1镧稀土处理可以显著抑制低浓度(10 mg·L-1)汞胁迫下叶片细胞质膜透性的增加,蛋白质、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有效缓解叶片在胁迫下的伤害;中等浓度(50 mg·L-1)汞胁迫下,镧的调节作用不明显,而高浓度(200 mg·L-1)汞胁迫下镧处理则起反作用,镧与汞产生协同效应.镧对汞胁迫伤害的缓解效应除了维持质膜、大分子物质结构以及保护酶(SOD、POD)系统活性的稳定外,还可能与多胺代谢变化有关,镧能显著促进10 mg·L-1汞胁迫下叶片内源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的增加,并与SOD活性的变化呈正相关,而与POD活性变化呈负相关.多胺含量的升高可能是镧稀土缓解汞胁迫伤害作用的方式之一,对缓解汞胁迫下叶片伤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该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亚精胺对盐胁迫下辽东栎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提高了辽东栎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了根系活力;1.2mmol/L亚精胺显著降低了MDA含量,与盐胁迫处理相比提高了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高根系活力.1.2mmol/L亚精胺对缓解辽东栎盐胁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王华 《山西林业科技》2023,(1):16-18+22
在盆栽条件下,设置抗坏血酸浓度分别为0.0 mmol/L(CK,T1)、5.5 mmol/L(T2)、11.0 mmol/L(T3)、16.5 mmol/L(T4)4个处理,研究不同浓度抗坏血酸对干旱胁迫下2种锦带花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可显著降低干旱胁迫下2种锦带花叶片内的MDA含量和电导率,提高其叶片内的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SOD活性、CAT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说明抗坏血酸会对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保护酶活性等产生影响,以应对干旱胁迫对植物产生的危害。不同浓度处理比较来看,11.0 mmol/L的抗坏血酸能够较好的缓解干旱胁迫对2种锦带花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栲树幼苗生长和氮吸收对不同氮钾水平变化的响应,采用L8(4×2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氮形态(NH_4~+-N、NO_3~--N)、氮浓度(8、32 mmol·L~(-1))、钾浓度(0、0.5、1.5、3 mmol·L~(-1))对栲树幼苗成活、生长和氮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NH_4~+处理条件下的各指标优于NO_3~-处理,成活率、苗高、叶片数、生物量、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氮含量分别提高了93.46%、6.09%、21.12%、14.81%、51.55%和73.76%;8 mmol·L~(-1) N处理时的成活率、苗高和生物量等较32 mmol·L~(-1)处理时大,分别提高了172.97%、6.77%和10.71%,但叶绿素SPAD值、根系直径和氮含量在32 mmol·L~(-1)时较大;K~+浓度水平对栲树各指标影响缺乏一致性,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分别以0 mmol·L~(-1)和3 mmol·L~(-1)较佳,此时植物体内N含量较低。栲树为偏喜铵树种,但铵态氮浓度过高时发生毒害效应,硝态氮浓度过高使栲树幼苗致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盐碱条件生理响应机制,为其在盐碱区造林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年生文冠果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浇盐法,分别设置70、140、210、280mmol·L-~1中性盐(NaCl)及35、70、105、140 mmol·L~(-1)碱性盐(Na_2CO_3)处理,分析其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随盐碱浓度的增大,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升高,且高浓度胁迫显著高于对照;在NaCl浓度为210 mmol·L~(-1)、Na_2CO_3浓度为105 mmol·L~(-1)胁迫12 d后丙二醛含量比CK显著增多,且在NaCl浓度为280 mmol·L~(-1)、Na_2CO_3浓度为105 mmol·L-~1时达到峰值;SOD活性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升高,但处理浓度增大其呈先升后降规律。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时间和浓度对2种类型处理下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有极显著交互效应(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盐碱胁迫下各生理指标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对指标标准化后进行主成分分析,2种盐类型处理分别提取出特征值大于1的1个主成分,NaCl、Na_2CO_3处理下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2.423%、77.725%。[结论]文冠果在盐碱胁迫下主要通过大量积累渗透调节物质、增大抗氧化酶活性来保护细胞膜系统的完整性,抵抗盐碱胁迫。在抗氧化酶系统中,低浓度胁迫时SOD活性较高,高浓度胁迫会破坏SOD活性,具有一定阈值。  相似文献   

14.
分别对6年生大平顶枣施用4种不同浓度微生物肥料和尿素,测定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生理指标。结果显示:大平顶枣叶片叶绿素含量由多到少的处理依次为微生物肥20 ml·L~(-1)微生物肥10 ml·L~(-1)微生物肥30 ml·L~(-1)微生物肥5 ml·L~(-1)尿素对照;综合光合生理特性测定的3个指标,20 ml·L~(-1)的微生物肥处理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外源ABA处理对H_2O_2胁迫下侧柏幼苗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影响,探讨ABA调控侧柏氧化胁迫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侧柏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式,研究外施低浓度(0.5μmol·L~(-1))和高浓度(200μmol·L~(-1))ABA对100 mmol·L~(-1)H_2O_2胁迫下侧柏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1)100 mmol·L~(-1)H_2O_2胁迫48 h显著增加了侧柏幼苗叶片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脯氨酸含量、抗氧化物酶(SOD和CAT)活性,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2)相较于高浓度200μmol·L~(-1)ABA,施加0.5μmol·L~(-1)ABA显著减少了H_2O_2胁迫下侧柏幼苗H_2O_2和MDA的积累,进一步提高了侧柏幼苗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同时促进GSH、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合成。(3)100 mmol·L~(-1)H_2O_2胁迫处理48 h,侧柏幼苗叶片活性氧代谢相关基因Cu/Zn-SOD、CAT、GR、APX、MDAR和GST表达水平较对照CK均有显著性提高;正常和H_2O_2胁迫下侧柏幼苗外施0.5μmol·L~(-1)ABA相较于200μmol·L~(-1)更有利于提高侧柏叶片活性氧代谢相关基因Cu/Zn-SOD、CAT、GR、APX、MDAR和GST的表达量。[结论]低浓度0.5μmol·L~(-1)ABA有效地增强抗氧化系统的防御能力,减弱幼苗的氧化胁迫和膜脂过氧化水平,从而降低活性氧对侧柏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以老鹰茶一年生扦插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硒肥处理(硒浓度分别为0mg·L~(-1)(CK)、50mg·L~(-1)(T1)、100mg·L~(-1)(T2)、200mg·L~(-1)(T3)、300 mg·L~(-1)(T4)、400 mg·L~(-1)(T5))对老鹰茶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经硒处理后,叶片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均增加,变化趋势呈先增后减,在T3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此时叶绿素b的增幅大于叶绿素a。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钙浓度下马尾松幼苗的生长特性,为马尾松人工林选地和林地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1年生马尾松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温室砂培法研究和比较不同钙浓度(0、0.4、1、2、3、4、10、20、40和100 mmol·L~(-1))下马尾松幼苗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马尾松幼苗生长势从强到弱的Ca~(2+)浓度顺序为2 mmol·L~(-1)1 mmol·L~(-1)3 mmol·L~(-1)0.4 mmol·L~(-1)0 mmol·L~(-1)4 mmol·L~(-1)10 mmol·L~(-1)20 mmol·L~(-1)40 mmol·L~(-1)100 mmol·L~(-1)。供Ca~(2+)浓度低于2 mmol·L~(-1)时,马尾松总生物量、根体积、根尖数和根系活力等随供Ca~(2+)浓度增大而显著增加;供Ca~(2+)浓度高于2 mmol·L~(-1)时,茎生物量、总生物量、根尖数和根系活力等随供Ca~(2+)浓度增加而显著下降。不同Ca~(2+)浓度下,马尾松各项生长指标与植株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供钙浓度总体呈二次函数关系;马尾松幼苗的根生物量、成活率、总生物量、茎生物量和根尖数与供Ca~(2+)浓度间关系极其密切。本研究结果可直接用于马尾松林土壤施肥及其造林地选择,为马尾松人工林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石墨烯(Graphene)具有独特结构及优异性质,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研究其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本试验以欧洲山杨(Populus tremula)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NaCl和PEG-6000胁迫下石墨烯溶胶对其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两种浓度(4、7.5 mg·L~(~(-1)))石墨烯溶胶对NaCl处理培养基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中加入7.5 mg·L~(-1)石墨烯溶胶,可以提高欧洲山杨组培苗在75 mmol·L~(-1)NaCl胁迫下的成活率与生根率,但所生根较细弱短小。而4 mg·L~(-1)石墨烯溶胶的加入也能提升苗木地上部分质量。在本试验中(75 mmol·L~(-1)NaCl+4、7.5 mg·L~(-1)石墨烯溶胶)处理,叶片中三种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均较单独NaCl处理有明显下降。10%PEG-6000胁迫下添加4 mg·L~(-1)石墨烯溶胶并不能提高植株的存活率和各生长指标。(NaCl+7.5 mg·L~(-1)石墨烯溶胶)处理培养基电导率低于(NaCl+4 mg·L~(-1)石墨烯溶胶)处理,但两者均高于NaCl单独胁迫处理的培养基电导率。研究发现,(4、7.5 mg·L~(-1))石墨烯溶胶能够有效缓解NaCl胁迫对欧洲山杨组培苗的伤害,其作用机理主要与石墨烯溶胶对有机质的吸附有关。而4 mg·L~(-1)石墨烯溶胶对10%PEG-6000胁迫没有有益影响,石墨烯溶胶并不能缓解干旱对植株的胁迫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光蜡树苗木为试材,研究了喷施外源物质Vc、CaCl2及蔗糖溶液对低温胁迫下的光蜡树苗叶的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及叶绿素含量等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5.7 mmol.L-1Vc、2.7mmol.L-1CaCl2及2.9 mmol.L-1的蔗糖溶液对光蜡树苗的此4项抗寒生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喷施蔗糖及CaCl2处理对光蜡树苗木苗叶中脯氨酸含量的提高影响较为明显;喷施CaCl2处理能明显提高其苗叶的可溶性糖含量;而喷施此3种外源物质均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苗叶的相对电导率,而对其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均不大。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低温条件下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对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幼苗抗寒生理的影响,以期为浙江楠的保护、引种、栽培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设置5个SA浓度(0、0.1、0.5、1.0、2.0 mmol·L-1)对浙江楠1年生容器苗进行连续3 d的叶面喷施处理,随后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0℃低温,再进行连续7 d的低温胁迫处理,以20℃常温为对照(CK),测定相对电导率(REC)、叶绿素(Chl)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SP)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脯氨酸(Pro)含量等生理指标,对浙江楠相关抗寒生理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SA可以有效缓解REC、MDA含量的上升及Chl含量的下降,促进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及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减轻低温造成的胁迫伤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外源SA预处理在0℃胁迫下能有效提高浙江楠幼苗的抗寒能力,其中1 mmol·L-1的SA处理具有最大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