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短光照对和田羊血浆褪黑激素(MEL)浓度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年龄、体重相近的12只和田公羊为研究对象,分6个时间点(分别在CT10、CT14、CT18、CT22、CT02、CT06)进行颈静脉采血。用ELISA检测血浆MEL浓度、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并对24 h内血浆MEL浓度的变化与SOD、GSH活性和T-AOC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浆MEL浓度呈现出明显地昼夜性变化,CT02达到峰值,最低浓度出现在CT18;GSH活性在夜晚时逐渐增加,在CT02达到峰点,随后逐渐降低,在CT14活性最低;SOD活性在夜晚时逐渐增加,在CT02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在CT14活性最低;T-AOC变化趋势与SOD、GSH活性的变化趋势相似,峰值出现在CT02,最低值出现在CT14;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MEL浓度与GSH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r=0.974 5,P≤0.001),与SOD、T-AOC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SOD,r=0.789 0,P=0.062 1; T-AOC,r=0.586 8,P=0.220 8),但相关性不显著(P0.05)。短光照通过提高血浆MEL浓度,而间接地提高和田羊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6,(12):42-46
探索山区型和田羊毛囊高甘氨酸/酪氨酸(High Glycine/Tyrosine,HGT)蛋白家族KAP6.1、KAP7与KAP8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提取山区型和田羊皮肤毛囊总RNA,获得毛囊HGT蛋白中KAP6.1、KAP7与KAP8基因成熟蛋白编码序列,构建重组质粒并进行了原核表达。结果显示:山区型和田羊毛囊KAP6.1、KAP7与KAP8的基因序列与Gen Bank中3个基因序列高度同源,经SDS-PAGE检测到相应蛋白的特异性表达条带。成功在原核细胞中表达了山区型和田羊毛囊HGT蛋白3个家族的主要基因。这些基因是羊毛的结构基因,对于改善地毯毛用粗毛羊的羊毛品质、提高其产毛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ATP5B、ATP5H基因在巴马香猪和长白猪不同生长阶段背最长肌中的表达丰度与肉质性状之间的关系,揭示ATP合成酶基因对肉质的影响,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不同时期背最长肌中ATP5B、ATP5H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ATP5B、ATP5H基因mRNA表达量具有显著的年龄依赖变化,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在0日龄时明显高于其他日龄。0日龄时巴马香猪肌肉组织中ATP5B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ATP5H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长白猪(P0.05)。巴马香猪肌肉组织中ATP5B基因mRNA表达量与电导率、剪切力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ATP5H基因mRNA表达量与剪切力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长白猪肌肉组织中ATP5B、ATP5H基因mRNA表达量与肉色、电导率、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均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揭示角蛋白关联蛋白基因对绒山羊绒毛生长的作用。通过RT-PCR技术对KAP3.1基因在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不同时期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AP 3.1基因在12个月的皮肤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8、9、10月3个月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表达量在12个月中呈周期性波动,即从6月份开始逐渐增高至10月份;随后开始降低,4月份表达量达到最低值;预测KAP3.1基因对绒山羊绒毛生长及品质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旨在观察不同光照周期对新西兰白色母兔褪黑激素受体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中的分布和表达模式,从而进一步分析褪黑激素在不同光照周期下调控母兔发情的机制。选用5月龄未经产新西兰母兔4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6只,前10 d各试验组采用"12 h光照∶12 h黑暗"的光照制度,后6 d分别采用长光照(16 h光照∶8 h黑暗)、短光照(8 h光照∶16 h黑暗)和正常光照(12 h光照∶12 h黑暗,对照组)的光照制度,光照强度80 lx,试验期为16 d。试验结束后剖杀动物,取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用qPCR、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不同光照周期对母兔的下丘脑、垂体、卵巢中褪黑激素受体亚型分布与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丘脑,短光照组的MT1 mRNA表达量较长光照组高88.8%(P0.05),较对照组高54.9%(P0.05),长光照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MT2 mRNA表达量在不同光周期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长光照组下丘脑室周核的MT1阳性细胞数明显较短光照组少69.4%(P0.05),较对照组少37.3%(P0.05),短光照组比对照组显著多104.8%(P0.05);同样,长光照组室旁核的MT1阳性细胞数明显较短光照组少52.9%(P0.05),对照组明显较短光照组少55.8%(P0.05),而长光照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垂体,短光照组的MT1 mRNA表达量比长光照组显著高164%(P0.05),比对照组显著高49.5%(P0.05),而长光照组比对照组显著低43.5%(P0.05);但不同光周期下MT2 mRNA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长光照组的卵巢MT1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低33.3%(P0.05),较短光照组低53.6%(P0.05),短光照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卵巢中短光照组MT2的mRNA相对表达量比对照组显著高90.0%(P0.05),比长光照组显著高100%(P0.05),长光照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短光照周期显著提高了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中褪黑激素受体亚型MT1表达,而不是MT2受体亚型。光照周期调控母兔发情的作用机制可能是褪黑激素通过MT1受体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研究褪黑素对育成鸡在性成熟过程中血液生化指标,MELR1A、MELR1B和leptin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体质健康、生产性能相近的10周龄海兰灰商品蛋鸡3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Ⅰ组为8 h光照对照组,试验Ⅱ组为16 h光照对照组,试验Ⅲ组基础日粮中添加低剂量褪黑素(20 mg/kg),试验Ⅳ组基础日粮中添加高剂量褪黑素(200 mg/kg)。在14、18周龄和性成熟时采集血液和分子样本,统计褪黑素和光照周期对相关指标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8L:16D短光照组和长光照组及外源褪黑素组对体内血浆LH、E2、胰岛素、葡萄糖浓度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8L:16D短光照组显著增加了20周龄血浆FSH水平(P0.05),外源褪黑素对血浆FSH水平影响不显著(P0.05);甘油三酯浓度,14、16周龄和性成熟时,8L:16D短光照组与16L:8D长光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LEPR基因在垂体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腹脂、卵巢,下丘脑组织中表达量最低;性成熟时,垂体MELR1A表达量显著低于腹脂、下丘脑和卵巢;MELR1B基因,下丘脑组织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垂体,再次是卵巢和腹脂;8L:16D短光照组抑制性成熟时腹脂MELR1A,MELR1B和LEPR基因表达。褪黑素和瘦素可通过其特异性受体的介导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各级水平发挥其调节作用,通过降低下丘脑、垂体褪黑素受体表达量,减弱对中枢启动的抑制而参与性成熟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7.
李志刚  王丽  李树伟 《中国畜牧兽医》2017,44(12):3410-3417
本研究旨在制备新疆南疆平原型和田羊、山区型和田羊与卡拉库尔羊3个地方品种(系)绵羊毛囊角蛋白关联蛋白7(keratin associated protein 7,KAP7)基因多克隆抗体,为探索毛囊KAP7基因对半粗毛羊羊毛产量与质量的影响奠定基础。以3个品种绵羊的皮肤毛囊为试验材料,提取总RNA,反转录得到cDNA,PCR扩增获得绵羊毛囊KAP7基因,构建pMD19-T-KAP7克隆质粒,对重组质粒进行PCR、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再构建pET-28a(+)-KAP7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原核表达的绵羊毛囊KAP7蛋白,经提取、纯化、回收得到目的蛋白,用其免疫家兔得到绵羊毛囊KAP7多克隆抗体血清,并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其抗体效价。结果表明,与美利奴羊比对,平原型与山区型和田羊KAP7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99%,但平原型和田羊KAP7基因第22位碱基由G变为C,造成其KAP7蛋白第8位氨基酸由Gly变为Arg;山区型和田羊第70位碱基由A变为C,造成其24位氨基酸由Thr变为Ala;卡拉库尔羊毛囊KAP7基因与美利奴羊同源性达100%,其KAP7蛋白氨基酸序列与美利奴羊没有差异。绵羊毛囊KAP7基因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28a(+)-KAP7可以在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其大小约为10 ku。利用绵羊毛囊KAP7蛋白免疫家兔得到的多克隆抗体阳性血清具有免疫活性和特异性,其抗体效价达到1:10 000。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影响平原型和田羊羊毛品质的角蛋白关联蛋白(keratin association protein,KAP)4.2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试验以平原型和田羊毛囊总RNA反转录得到的cD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KAP4.2基因成熟蛋白序列,与pMD18-T载体连接,经PCR扩增、双酶切鉴定连接正确后再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连接,连接正确后对其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及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平原型和田羊重组质粒pMD-18T-KAP4.2构建成功,表达质粒pET-28a-KAP4.2成功原核表达。在不同诱导时间KAP4.2基因表达蛋白的量明显不同,在诱导4小时时蛋白表达量最大;不同体积IPTG诱导后KAP4.2基因表达蛋白的量明显不同,体积为10μL时蛋白表达量最大。平原型和田羊毛囊KAP4.2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美利奴羊(X05639.1)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1%,显示有3处发生突变,分别为第77位的T突变为C,第108位的G突变为T,第200位的C突变为T。平原型和田羊KAP4.2蛋白基因第26位氨基酸由亮氨酸突变为脯氨酸,第67位氨基酸由脯氨酸突变为亮氨酸。说明平原型和田羊毛囊KAP4.2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美利奴羊基因序列同源性较高,虽然高度保守,但存在碱基突变和氨基的变异。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光照周期对母兔的发情率、同期发情和性腺轴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选用5月龄未经产新西兰母兔4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6只,前10 d各试验组采用"12 h光照∶12 h黑暗"的光照制度,后6 d分别采用长光照(16 h光照∶8 h黑暗)、短光照(8 h光照∶16 h黑暗)和正常光照(12 h光照∶12 h黑暗,对照组)的光照制度,光照强度80 lx。试验结束后统计发情率,并采集血清、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用ELISA、HE染色、RT-PCR的方法,研究不同光照周期下对雌兔卵泡发育和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光照组血清褪黑激素水平比对照组显著低34.8%(P0.05)、比短光照组显著低47.8%(P0.05),而短光照组比对照组高25%(P0.05)。长光照组母兔下丘脑分泌GnRH mRNA表达显著增强,其mRNA表达量比短光照组显著升高453%(P0.05),比对照组显著升高250%(P0.05);而短光照组的比对照组降低36.7%(P0.05)。同样,长光照组母兔垂体的GnRH mRNA表达量较短光照组、对照组分别高70%和41.7%,差异显著(P0.05);短光照组则比对照组降低16.7%(P0.05)。长光照组的血清卵泡刺激素水平分别比短光照组、对照组高33.7%和25.1%,差异显著(P0.05)。长光照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含量比短光照组显著高54.2%(P0.05)。长光照组血清雌二醇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高34.8%(P0.05),较短光照组显著高47.8%(P0.05);短光照组比对照组低17.6%(P0.05)。长光照组的单位面积初级卵泡数显著多于短光照组120%(P0.05)和对照组68.3%(P0.05),短光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3个试验组卵巢单位面积窦状卵泡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长光照组的发情率为81.25%,而短光照组的仅为12.5%,对照组的发情率为31.25%。由本试验可知,长光周期组可抑制褪黑激素分泌、促进下丘脑分泌GnRH活性增强、提高垂体细胞GnRH受体表达、促进垂体分泌LH、FSH、提高了血清中LH、FSH的水平、促使雌二醇分泌、卵泡发育、成熟和排卵,诱导母兔同期发情。  相似文献   

10.
初情期是家畜从不能繁殖到获得繁殖能力的标志,是雌性动物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研究以性早熟的多浪羊和性晚熟的和田羊为研究对象,对其Lin28B基因外显子3进行克隆,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Lin28B基因在多浪羊和和田羊幼年期、初情期下丘脑、卵巢中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多浪羊和和田羊Lin28B基因外显子3序列相同,多浪羊下丘脑和卵巢中Lin28B基因mRNA表达量在初情期时低于幼年期(P0.05);和田羊卵巢Lin28B基因mRNA表达量在初情期时低于幼年期(P0.05)。研究结果表明,Lin28B基因表达下调与初情期启动呈正相关,该研究对于揭示Lin28B基因在绵羊初情期启动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肌内脂肪与脂类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关系,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8头乌金猪和6头长白猪背最长肌脂肪酸合成酶(FAS)、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和硬脂酰CoA去饱和酶(SCD)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同时采用索氏提取法检测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乌金猪FAS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SCD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SREBP-1c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虽然高于长白猪,但差异不显著(P0.05)。乌金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高于长白猪,且差异显著(P0.05)。乌金猪和长白猪的FAS和SCD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都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乌金猪SREBP-1c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长白猪SREBP-1c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乌金猪和长白猪间存在品种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肌内脂肪含量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对3、7、12和16周龄拜城油鸡肌肉组织中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分析,结合肌内脂肪(IMF)含量测定,分析H-FABP、A-FABP和PPAR-γ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IMF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拜城油鸡肌肉组织中A-FABP mRNA相对表达量随周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其中A-FABP基因在胸肌16周龄时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3、7和12周龄(P0.05),该基因在12、16周龄时腿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3和7周龄(P0.05);H-FABP mRNA表达量随着拜城油鸡周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但各周龄间均不存在明显的发育性变化(P0.05);PPAR-γ基因在公鸡胸肌16周龄时的mRNA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3、7和12周龄(P0.05),公、母鸡腿肌PPAR-γmRNA表达量随着周龄呈逐渐上升趋势,在16周龄时的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3周龄(P0.05)。不同发育阶段拜城油鸡肌肉组织中A-FABP、H-FABP和PPAR-γmRNA表达量与其IMF含量呈不同程度的相关性,A-FABP mRNA表达量与其IMF含量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H-FABP mRNA表达量与IMF含量存在负相关,但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PPAR-γmRNA表达量与IMF含量间存在正相关,但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由此推测,A-FAPB基因对IMF的沉积具有调控作用,并可作为拜城油鸡IMF性状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的遗传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9,(9):1850-1857
高精料日粮会引起瘤胃代谢机能异常,引发机体内分泌紊乱。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精料日粮对湖羊发情、孕酮水平及黄体组织围脂滴蛋白(PLINs)家族成员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5月龄雌性湖羊20只,分为低精料组(LC,精粗比2∶8,n=10)和高精料组(HC,精粗比6∶4,n=10)。于正试期第20 d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在正试期的第58天采集卵巢,分离黄体,采集血液检测孕酮(P_4)和脂多糖(LPS)的含量,统计平均日增重(ADG)及干物质采食量(DMI)。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黄体PLINs基因的表达量,并对LPS浓度、卵巢重、黄体数量、孕酮水平及PLINs基因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精料组ADG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DMI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高精料组血清LPS浓度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高精料和低精料组母羊自然发情率分别为30%和70%(P=0.089)。2组母羊黄体期血清P_4浓度、卵巢重和黄体数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PLINs家族成员mRNA在黄体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PLIN2 mRNA表达量最高,且低精料组PLIN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高精料组(P0.05),而PLIN3、PLIN4和PLIN5的mRNA表达量则显著低于高精料组(P0.05)。LPS浓度与PLIN2 mRNA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PLIN3 mRNA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PLIN3 mRNA表达量与PLIN4、PLIN5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LIN2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果表明,高精料日粮饲喂使湖羊血清LPS浓度升高,可能不利于母羊的发情。黄体组织PLINs基因在高精料组和低精料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提示PLINs基因表达可能受LPS及饲料中精粗比的影响,同时为进一步研究营养与繁殖的关系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旨在进一步揭示TAC1和PRLR基因在绵羊季节性发情调控和繁殖时期转换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TAC1和PRLR基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成年苏尼特母羊(季节性发情品种)和处于不同繁殖时期的成年小尾寒羊母羊(常年发情品种)10种组织(下丘脑、垂体、松果体、大脑、小脑、卵巢、子宫体、输卵管、肾、肾上腺)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TAC1和PRLR基因在两品种绵羊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且组织表达特征基本一致,TAC1基因主要表达于性腺轴组织,PRLR基因主要在垂体和肾上腺中表达。2)TAC1和PRLR基因在长光照(LP)条件下苏尼特羊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短光照(SP)下表达量,在小尾寒羊大多数组织中黄体期表达量高于卵泡期。3)由短光照转换为长光照后,TAC1基因在苏尼特羊垂体中的表达量缓慢增加,在长光照49天时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短光照和其它长光照时间点(P0.01);PRLR基因在苏尼特羊垂体中表达量从LP3D开始显著升高(P0.05),至LP21D时达到峰值,下丘脑中表达量从LP15D开始显著高于短光照(P0.05),且有持续升高的趋势。以上结果暗示了TAC1和PRLR基因可能涉及绵羊季节性繁殖和繁殖时期转换的调控,明确了它们发挥作用的主要组织,同时揭示了这2个基因由短光照转换为长光照后的表达变化趋势,发现PRLR基因在垂体和下丘脑中具有不同的响应模式。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究SIX1和TEF基因在苏尼特羊(Sunite sheep,SNT)和小尾寒羊(Small Tail Han sheep,STH)相关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有助于揭示上述2个基因在绵羊季节性发情和繁殖调控中的重要作用。选取季节性发情的SNT母羊在短光照(模拟繁殖季节)和长光照(模拟休情期)条件下及常年发情的STH母羊在不同繁殖时期(卵泡期和黄体期)的下丘脑等10种组织,利用qPCR技术分析上述不同繁殖状态下各组织中SIX1和TE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SIX1基因在SNT和STH的垂体组织中均高表达,其它组织中微弱表达;TEF基因在2个绵羊品种的多个组织中广泛表达;SNT垂体中TEF基因在短光照条件下其表达量显著高于长光照条件(P0.05),STH垂体中TEF基因在卵泡期其表达量显著高于黄体期(P0.05);SNT子宫体中TEF在长光照条件下其表达量显著高于短光照条件(P0.05),STH子宫体中TEF在黄体期其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卵泡期(P0.01)。研究结果显示,SIX1和TEF基因表达在绵羊垂体中发挥重要作用,2个基因在SNT垂体中的表达变化趋势与已知的长光照诱导基因EYA3的表达变化不同,暗示绵羊垂体中SIX1和TEF基因不是通过转录水平变化来参与季节性发情上游基因的调控;TEF基因可能参与绵羊不同繁殖状态下子宫生理变化的调控。本研究为深入探究这2个基因在绵羊繁殖性能调控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表达Ⅰ型耐热肠毒素(STa)的重组大肠杆菌对7日龄仔猪小肠功能的影响。选取24头7日龄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STa组、LMG194组和K88组。整个试验期间均以人工乳饲喂,预饲期4d,试验第5天进行攻毒,STa组、LMG194组及K88组分别在早晚两次口服灌喂2×109 CFU大肠杆菌LMG194-pBAD-STa、LMG194和K88,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试验第7天早上各组灌服D-木糖并采血,屠宰并取空肠、回肠组织样品,测量仔猪血常规指标、血浆D-木糖含量及二胺氧化酶(DAO)活力,以及吸收与转运相关基因与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Ta组仔猪血液中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显著降低(P0.05),淋巴细胞比率显著升高(P0.05),LMG194组与K88组仔猪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比率显著降低(P0.05),淋巴细胞比率显著升高(P0.05);STa组与K88组仔猪血浆D-木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STa组、LMG194组及K88组血浆DAO活力显著升高(P0.05);STa组与LMG194组空肠AQP8、AQP10、KCNJ13和b0,+AT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K88组空肠AQP8、AQP10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STa组回肠AQP8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AQP10、SGLT-1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LMG194组、K88组AQP8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K88组AQP10、KCNJ13、b0,+AT、SGLT-1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STa组、LMG194组及K88组空肠HSP70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表达Ⅰ型耐热肠毒素的重组大肠杆菌可导致7日龄仔猪小肠产生炎症,吸收与转运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KRT31基因是否是影响和田羊羊毛细度的候选基因,试验以随机采集的400只和田羊个体的血样为材料,利用PCR-SSCP、DNA测序等技术研究了和田羊KRT31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羊毛细度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和田羊KRT31基因具有多态性,存在3种基因型:EE、EF和FF,且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69 8,属于中度多态(0.5PIC0.25)。KRT31基因编码区片段在碱基序列52 bp(C→T)处发生突变。关联分析表明:和田羊不同基因型之间的羊毛细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探讨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中毒对和田羊母羊繁殖器官指数、性激素水平和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以小花棘豆中毒和田羊母羊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清后屠宰,采集试验羊的丘脑、垂体和卵巢组织,测定其脏器系数,检测血清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4)含量的变化,并检测各组织中相关繁殖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小花棘豆中毒和田羊母羊丘脑、垂体和卵巢指数均极显著升高(P < 0.01),且卵巢表面卵泡数显著下降(P < 0.05),HE染色表明丘脑神经元细胞固缩、浓染;垂体中细胞核变形、浓染,胞浆减少;卵巢中初级卵母细胞溶解、消失,间质血管扩张。小花棘豆中毒和田羊母羊血清中GnRH、FSH、LH、E2和P4含量均极显著下降(P < 0.01),丘脑中Kiss-1、GPR54、ERα mRNA,垂体中GnRHR mRNA和卵巢中FSHR、LHR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下降(P < 0.01)。结果表明,小花棘豆毒性成分可通过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和田羊母羊的生殖系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藏绵羊Krüppel样因子7(Krüppel-like factor 7,KLF7)基因表达特征,研究过表达该基因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从藏绵羊脂肪组织中分离前脂肪细胞进行培养及成脂诱导,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KLF7基因在藏绵羊7个组织(大脑、皮下脂肪、肾脏、背最长肌、瘤胃、睾丸和回肠)和前脂肪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第0、2、4和8天)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应用RT-PCR方法从藏绵羊脂肪组织中扩增KLF7基因CDS区序列,并将其连接到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获得pcDNA3.1-KLF7过表达质粒,转染前脂肪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脂肪细胞增殖及分化标志基因mRNA表达水平;采用EdU和CCK-8方法分别检测过表达KLF7基因对EdU阳性细胞数和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油红O染色检测过表达KLF7基因后脂肪细胞脂滴生成量。【结果】KLF7基因在藏绵羊7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大脑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皮下脂肪和肾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诱导分化第2、4和8天脂肪细胞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分化前(P<0.05),且分化第2天表达量最高;pcDNA3.1-KLF7过表达质粒转染前脂肪细胞2 d后显著或极显著抑制增殖标志基因CDK4、CyclinB1和CyclinD1的表达水平(P<0.05;P<0.01),极显著降低细胞活力及EdU阳性细胞数量(P<0.01);pcDNA3.1-KLF7过表达质粒转染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8 d后,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PPARγ、Glut4和ELOVL6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下调(P<0.05;P<0.01),且脂质沉积极显著减少(P<0.01),表明过表达KLF7基因可抑制藏绵羊前脂肪细胞增殖及分化。【结论】KLF7基因在藏绵羊多个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大脑、皮下脂肪、肾脏中表达量较高;诱导分化后脂肪细胞表达量显著高于分化前,且分化第2天表达量最高;过表达KLF7基因可抑制藏绵羊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试验结果为阐明藏绵羊脂肪沉积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引起爱拔益加(AA)肉鸡和北京油鸡脂肪沉积表观差异的内在因素,本研究比较了AA肉鸡(56日龄)与北京油鸡(56日龄和114日龄)的体脂沉积、血脂代谢、脂肪细胞因子浓度、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以及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量.试验选用1日龄AA肉鸡60只和北京油鸡120只,分别随机分为6个重复.结果表明,56日龄AA肉鸡腹脂率高于同日龄的北京油鸡(P<0.05),但是低于114日龄的北京油鸡(P<0.05).56日龄从肉鸡血浆总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脂联素浓度,血浆脂蛋白酯酶和肝脏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均低于56日龄和114日龄北京油鸡(P<0.05).56日龄AA肉鸡肝脏载脂蛋白A-Ⅰ(apoA-Ⅰ)基因mRNA表达量高于56日龄和114日龄北京油鸡(P<0.05),脂联素基因mRNA表达量高于114日龄北京油鸡(P<0.05).56日龄AA肉鸡腹脂中的甘油三酯脂酶(ATGL)基因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mRNA表达量高于114日龄的北京油鸡(P<0.05),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mRNA表达量低于114日龄北京油鸡(P<0.05);56日龄AA肉鸡腹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mRNA表达量低于56日龄北京油鸡(P<0.05).腹脂A-FABP基因mRNA表达量与腹脂率显著正相关(P<0.05);腹脂ATOL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肝脏apoA-Ⅰ基因和脂联素基因mRNA表达量均与腹脂H-FABP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提示:北京油鸡血浆脂蛋白酯酶和肝脏苹果酸脱氢酶活性高于AA肉鸡,从而导致较高的血浆总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浓度,这可能是北京油鸡脂肪沉积较高的内在因素之一.A-FABP基因是造成2个品种腹脂沉积量差异的关键基因,H-FABP基因是脂类代谢通路上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