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蛋鸡产蛋质量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提高育成期及开产鸡体重,获得满意蛋重和产蛋率  以往认为影响蛋重的因素,如蛋白质、蛋氨酸、亚油酸等营养物质的摄取量,对产蛋初期几乎没有影响。吴连福(1994)报道,决定开产初期蛋重的因素是体重。该因素不仅在产蛋初期,而且在产蛋全过程都将影响蛋的大小,而18周龄时的体重与开产时蛋的大小呈正比,因而控制18周龄的体重是关键。产蛋数不仅受产蛋期间的饲养管理制约,而且很大程度取决于育成期的管理。育成期体重小的鸡,产蛋时体重仍然较小(轻型鸡群)。体重大的鸡到产蛋时体重仍然较大(重型鸡群)。当给轻型鸡群喂高营养饲料(20%…  相似文献   

2.
杨战勇 《中国家禽》2008,30(11):42-43
养好后备鸡群,是蛋种鸡取得高生产性能的基础.后备鸡群的体型、体重达标与否及均匀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产蛋性能的好坏,据有关报道:雏鸡5周龄体重与其产蛋的主要性能指标呈较高的正相关关系,16周龄体重的均匀度与产蛋持久性及存活率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10周龄体重对早熟性有中等程度相关,这些数据说明后备鸡群的体型发育、体重控制及均匀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种鸡的生产性能(产蛋率、存活率、种蛋利用率、受精率等).现就如何养好蛋种鸡后备鸡群谈几点看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蛋鸡产蛋性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既包括疾病因素也包括非疾病因素。在控制疾病的前提下,尤以育雏期5周龄末雏鸡体重、开产前青年鸡体重和鸡群均匀度、产蛋高峰前的营养储备、营养因素等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较大。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影响蛋鸡产蛋性能的各种因素,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可供同行参考。1雏鸡质量1.1雏鸡5周龄体重雏鸡5周龄体重与产蛋期各主要性能指标呈很强的正相关,蛋鸡5周龄内是内脏器官发育阶段,对蛋鸡全程生产性能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前5周龄的失重,会导致内脏器官发育不良且无法恢复,并且导致免疫功能和对疫苗的反应下降。5周龄体重达标或更高(5周龄体重≥380 g)的雏鸡通常开产早,产蛋多,死淘率低。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对不同类型乌蒙凤鸡的生长性能进行测定分析,为乌蒙凤鸡肉用专门化品系的选育奠定基础。实验测定了乌蒙凤鸡不同羽色(黄羽、麻羽)、肤色(乌骨、普通)及不同羽色与肤色的组合(黄羽普通、黄羽乌骨、麻羽普通、麻羽乌骨)4个类型鸡群4~24周龄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按羽色或肤色的单一性状进行划分,乌蒙凤鸡黄羽和麻羽、普通和乌骨之间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黄羽公鸡4~16周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麻羽公鸡;不同羽色和肤色的公鸡生长性能均高于母鸡(P<0.01);黄羽普通鸡群体生长性能高于其他类型鸡群。根据分析测定结果,建议将黄羽普通鸡作为乌蒙凤鸡肉用专门化品系选育的候选类型。  相似文献   

5.
养好后备鸡群,是蛋种鸡发挥高生产性能的基础。后备鸡群的体型、体重达标与否及均匀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产蛋性能的好坏,据有关报道:雏鸡5周龄体重与其产蛋的主要性能指标呈较高的正相关,16周龄体重的均匀度与产蛋持久性及存活率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10周龄体重对早熟性有中等程度相关,这些数据说明后备鸡群的体型发育、体重控制及均匀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种鸡的生产性能(产蛋率、存活率、种蛋利用率、受精率等)。现将如何养好后备蛋种鸡谈几点看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育成鸡(18周龄)不同体重水平对"京粉2号"蛋种鸡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按照18周龄末的鸡群平均体重,选取大于平均体重110%、介于平均体重105%~110%、100%~105%、95%~100%、90%~95%以及小于平均体重90%的鸡各96只,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和管理方式下饲养,分析各组鸡群20~59周龄的体重变化、产蛋性能的各项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不超过平均体重110%的范围内,育成鸡体重越大,则开产体重越大,开产日龄与达产蛋高峰越早、高峰维持时间越长、总产蛋数与种蛋合格率越高。育成鸡体重超过平均体重110%的鸡群,产蛋期死亡率较高。"京粉2号"蛋种鸡18周龄末平均体重达到1 488 g,鸡群产蛋期的综合生产性能最优,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将108只268日龄漯河麻种鸡按羽毛颜色深浅分为3组,每组36只,在38~41周龄期间对3种羽色种鸡的产蛋率、种蛋合格率、周平均体重,39和40周龄内的日均蛋重等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了解漯河麻鸡中不同羽色(浅麻羽鸡、中麻羽鸡和深麻羽鸡)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漯河麻鸡中不同羽色间生产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正>蛋鸡生产中,管理人员往往很注重产蛋前期和高峰期的饲养管理,而疏于管理产蛋后期。产蛋后期(48周龄至淘汰)是鸡群生产性能平稳下降的阶段,这个阶段鸡只体重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9.
影响蛋鸡产蛋性能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育成鸡体重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育成鸡饲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蛋鸡高产与否,而育成期体重与蛋鸡高产的关系究竟如何呢?笔者对2009年10月6日从云南大理种鸡场引进的不同体重的5280羽育成蛋鸡的产蛋性能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在相对标准的范围内(体重1450~1680g),体重越大其早期产蛋性能越好(产蛋率及蛋重均较高)。而育成体重越接近标准,其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越长。由此可见,育成体重与鸡群产蛋性能直接相关,体重不足则鸡群难以达到产蛋高峰或高峰期持续时间短,且会降低蛋重;体重过肥则易出现难产、肥胖症等,从而影响产蛋性能。只有达到适宜的育成体重才能  相似文献   

10.
将108只268日龄漯河麻种鸡按羽毛颜色深浅分为3组,每组36只,在38~41周龄期间对3种羽色种鸡的产蛋率、种蛋合格率、周平均体重,39和40周龄内的日均蛋重等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了解漯河麻鸡中不同羽色(浅麻羽鸡、中麻羽鸡和深麻羽鸡)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漯河麻鸡中不同羽色间生产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如皋草鸡禽白血病与产蛋性能(包括开产日龄、开产蛋重、开产体重、40周龄体重和280日龄产蛋数)的相关性,为鸡群净化做准备。选用562羽黑羽系(♂:♀=112:450)与765羽黄羽系(♂:♀=123:642)如皋草鸡,取泄殖腔棉拭子,用ELISAp27抗原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在黄羽系母鸡中,P27抗原的测定值S/P与开产日龄没有显著相关性,但与开产蛋重显著负相关(P<0.05),与开产体重、40周龄体重、40周龄产蛋数极显著负相关(P<0.01)。(2)在黑羽系母鸡中,P27抗原的测定值S/P与开产蛋重、开产体重没有显著相关性,但与40周龄体重显著负相关(P<0.05),与40周龄产蛋数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开产日龄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2.
在蛋鸡生产中,体重一直是生产者较为关注的问题。青年母鸡转入产蛋鸡舍时的体重的一致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产蛋性能。人们较多研究的是蛋鸡的开产体重(即最适宜的产蛋体重),以及鸡群开产体重的一致性,但对于蛋鸡开产后体重以及开产后体增重比率对产蛋性能的影响讨论甚少。蛋鸡从开产至础周龄是整个产蛋期中最关键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产蛋期的产蛋性能。而在这一阶段的蛋鸡体重仍在不断增长,直至36周龄时达到最高点。鸡在任何周龄都存在最适宜的体重问题,若能使蛋鸡的体重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保持良好的体况,蛋鸡的生…  相似文献   

13.
不同羽色清远麻鸡生长和产蛋性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1只清远麻鸡健康雏鸡(其中公鸡221只、母鸡1780只)作为基础群,在笼养条件下于90日龄进行体重、胫长的测定。根据测定结果进行第一次选择,选留的母鸡按羽色不同分为棕褐、黄麻和杂色3个群体,分别测定各群体的300日龄体重、胫长,22周龄至43周龄的产蛋量。170日龄、177日龄、184日龄的平均蛋重等生产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的情况下,不同羽色群体产蛋性能有显著差异,黄麻羽母鸡群体的产蛋性能优于其他两种羽色群体。测定与分析结果为清远麻鸡的品系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探究蛋种鸡育成前期体重对其产蛋性能的影响,为该品系蛋种鸡的体重管理及选育分析提供科学数据和管理思路。本试验将10周龄京红1号蛋种鸡按体重分为4组,并记录和分析产蛋鸡的开产日龄及不同周龄下的体重、产蛋数以及蛋重指标。结果表明:10周龄不同体重对蛋种鸡的开产日龄、产蛋期体重、产蛋数、蛋重均产生一定的影响。体重越大开产日龄越小,A组开产日龄最大(P<0.05),D组最小(P<0.05),B组与C组的开产日龄处于A组与D组之间,且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除56周龄各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外,28周龄和36周龄各组体重随10周龄体重增大而增大(P<0.05);产蛋后期(48周龄和56周龄),B组和C组的产蛋数显著高于A组和D组;A组的36周龄蛋重显著小于B、C、D组,而B组和C组间差异不显著。本试验结果提示,10周龄体重处于平均体重的90%~110%范围内,京红1号蛋种鸡后期的综合产蛋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不同周龄光照刺激对鸡群产蛋性能的影响,确定种鸡养殖最适合的光照规律以提高其产蛋性能,选取同一批次80日龄广西灵山麻鸡20 000只,随机分成A、B、C、D 4组,每组5 000只,光照刺激周龄分别为16、18、20和22,比较组间产蛋性能,体重均匀度和耗料量差异。结果表明,在封闭式种鸡舍中,A组产蛋最早,但高峰产蛋率较低,维持时间最短,产蛋后期下降较快,C组的产蛋高峰到达时间最迟,但维持时间最长,产蛋后期下降最缓慢。C组体重均匀度最高,A组体重均匀度最差。A组死亡数最高,成活率最低。通过比较,C组产蛋性能较好,产蛋高峰期早,维持时间长,产蛋后期下降缓慢,成活率高,体重均匀度较好。20周龄开始给种鸡光照刺激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6.
在蛋鸡的生产和培育过程中,鸡群的体重均匀度往往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体重均匀度是影响蛋鸡产蛋性能和产蛋高峰期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进一步探讨体重均匀度对产蛋高峰期的影响,我们做了如下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饲料自配产蛋鸡全价料。2.实验鸡群罗曼蛋鸡(凤台大兴鸡场)。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笼养模式与散养模式对地方鸡种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以北京地区的绿壳蛋鸡为研究对象,将该鸡种雏鸡笼养至16周龄后分为笼养组和散养组两个群体进行饲养,除饲养模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分别记录两个鸡群的产蛋性能,并于30、35、40周龄时检测两鸡群的蛋品质,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散养方式降低了绿壳蛋鸡的产蛋性能,具体表现在:散养组平均产蛋率比笼养组低21.54%;笼养组料蛋比为2.69,散养组则高达7.48。在蛋品质方面,散养使脏蛋率上升、破蛋率下降,对蛋壳品质和化学组成指标影响不大,蛋黄颜色有所加深,而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有所下降。因此,养殖场在选择养殖模式时,应综合考虑产品特点、消费市场等各方面因素,根据需求选择相应的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产蛋前期(12周龄)和开产期(22周龄)接种禽败血霉形体F株的商品蛋鸡为试验对象,探讨了日粮添加植酸酶和25-羟胆钙化醇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两种日粮,一为基础对照日粮,二为0.025%植酸酶和25-羟胆钙化醇添加日粮,试验期为20~58周龄。从22周龄开始,每周统计产蛋量,直至58周龄,同时计算累加情况和全期总数。在34、50和58周龄时,测定蛋重和鸡蛋内容物质量及蛋壳品质。结果发现,尽管接种禽败血霉形体F株降低了鸡群开产期(22和23周龄)的产蛋量,但是,高峰期过后(45周龄)鸡群的产蛋量却有所增加。此外,各项处理对于试验鸡群的产蛋总量、蛋重和鸡蛋内容物质量及蛋壳品质均无明显影响。研究者认为,虽然日粮添加植酸酶和25-羟胆钙化醇既对鸡群的生产性能没有推动作用,又与禽败血霉形体F株没有互作效应,但是,接种禽败血霉形体F株却在不影响鸡蛋总数的前提下,改变了22~45周龄鸡群产蛋的时空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9.
鸡的骨骼和体重在不同时期的生长速度不同,骨骼在10周龄内生长迅速,8周龄雏鸡骨架已完成75%,12周龄已完成90%以上,而体重则到36周龄达到最高点。体形发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胫长达标而体重偏轻的鸡群,产蛋早期蛋重小,产蛋率上升缓慢;胫长不达标而体重超标的鸡群,会出观早产蛋或发生严重脱肛等现象,死淘率高;如果胫长和体重都不达标,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峪口褐壳蛋鸡纯系A系鸡群的体重、体增重与产蛋性能的关系,试验对开产至28周龄、29~36周龄、37~56周龄三个阶段内体增重与产蛋性能以及各阶段不同范围体增重与产蛋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三个阶段的体重、体增重与产蛋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开产至28周龄的最佳体增重比例是21%~25%,29~56周龄的最佳体增重比例是6%~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