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马属动物肢蹄病是马属动物四肢及四蹄疾病的总称,是临床上引起马属动物跛行的主要原因。据统计,马属动物肢蹄病占外科病例总数的70%以上~([1])。软组织损伤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肿胀、跛行、姿势异常等,严重的可引起卧地不起甚至死亡。而蹄叶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跛行,急性蹄叶炎有时会伴随有内毒素血症。1发病情况根据对新疆伊犁某马场进行马匹肢蹄病的的病案记录,通过对该马场马匹主要肢蹄病的调查,查明了该马场的主要肢蹄病的发病率。该马场共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用来治疗马属动物肢蹄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复合中药制剂ZD制剂的毒性作用,试验测定了ZD制剂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最大耐受剂量,并进行了皮肤刺激试验。结果表明:ZD制剂水提物灌服小鼠未能检测出药物的半数致死量、最大耐受量,提示药物进入体内是安全的,且毒性作用小;用ZD制剂刺激小鼠皮肤,试验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无显著差异,提示该制剂外敷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ZD制剂是治疗马非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经典验方,为探索其作用机理,建立马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应用血清学检测、超声学方法及红外热成像技术,综合评估ZD制剂对马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早期试验药物组局部温度低于阴性对照组,后期试验药物组的局部温度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表明ZD制剂对急性软组织损伤早期能够降低局部温度,后期能升高局部温度。ZD制剂对肌肉灰度恢复能力显著优于阳性药物组和阴性对照组,表明ZD制剂对肌肉损伤恢复有良好促进作用。ZD制剂对皮下消肿显著优于阴性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ZD制剂的作用机制,选择20匹健康蒙古马,将15匹造模后蒙古马随机分为三组,即试验药物组、阳性药物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5匹,另5匹设为空白对照组。试验药物组给予ZD制剂进行治疗,每天1次,连续用药15 d。阳性药物组给予按摩乳,阴性对照组给予空白膏,药物用法用量同试验药物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治疗中分别检测各组马匹生理指标、血液生理指标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ZD制剂可降低模型马炎症初期白细胞数目,对早期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ZD制剂可提升模型马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调节体内自由基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5.
旨在评价ZD制剂对非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小鼠肌肉中IL-1β表达的影响。利用文献报道的方法,制备小鼠非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模型。于造模后第2天开始进行给药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不给予任何处理。于造模初期和治疗期间观察各组小鼠的精神活动状态及肉眼病理学变化。于造模第2天和第7天,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损伤局部肌肉组织中IL-1β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在造模初期出现精神沉郁、跛行等现象,损伤局部的肌肉组织出现肿胀和皮下淤血等现象。治疗后,小鼠肌肉组织病变明显减轻。造模第2天,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ZD制剂治疗组小鼠肌肉组织中的IL-1β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造模第7天,阳性药物对照组、ZD制剂治疗组小鼠肌肉组织中的IL-1β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综上提示,ZD制剂对小鼠的非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具有缓解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炎性介质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ZD制剂对马损伤的肌肉软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试验选择4匹健康蒙古马,将3匹造模后随机分为试验药物组、阳性药物组、阴性对照组,每组1匹,另1匹设为空白对照组。试验药物组马使用ZD制剂治疗,阳性药物组马使用按摩乳,阴性对照组马匹使用空白膏,药物用法用量同试验药物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用药后第7,14,21天用一次性取样器在各组马匹损伤处随机分3点采样进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试验第7天,与正常马骨骼肌比,阴性对照组、试验药物组和阳性药物组马肌纤维断裂、排列紊乱,但与试验药物组比,阳性药物组肌纤维断裂、肿胀和排列紊乱更加明显。试验第14天,试验药物组和阳性药物组马肌纤维断裂、肿胀和排列紊乱情况得到修复,各组马线粒体数量均明显减少,但试验药物组改善明显。试验第21天,试验药物组马肌纤维形态、线粒体形态和数量基本恢复正常,与正常马骨骼肌电镜照片相似;阳性药物组马肌纤维断裂和明暗带不清晰的情况仍存在;阴性对照组马肌纤维断裂、肿胀和排列紊乱情况仍未明显改善,线粒体仍存在数量减少、肿胀、嵴消失等异常。正常马骨骼肌肌原纤维中暗带长约2.0μm,明带长约1.0μm,马骨骼肌细胞线粒体多为卵圆形颗粒状或长杆状,肌细胞核呈扁椭圆形。说明ZD制剂可促进马骨骼肌肌原纤维、线粒体、肌细胞核形态改善与组织修复,效果优于阳性药物组。  相似文献   

7.
ZD制剂为治疗马非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经典验方,为探索其作用机制,通过建立马前肢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对其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评价ZD制剂对马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作用效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ZD制剂对VEGF、bFGF在肌肉中表达的影响。用20匹蒙古马随机分为4组,选取左前肢肩部臂部肌肉,制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于造模前、后用取样器进行组织取样,制作成石蜡切片,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阳性细胞分析VEGF、bFGF的表达。结果表明,试验药物组在损伤后的修复能力优于阳性药物组和阴性对照组。表明ZD制剂可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新生和肌细胞的生成来进行组织的修复再生,试验药物组在损伤后VEGF、bFGF的表达优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药物组,ZD制剂可能通过提高VEGF、bFGF的表达进行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ZD制剂的作用机制,试验选择20匹健康蒙古马,将15匹造模后随机分为三组,即试验药物组、阳性药物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5匹,另5匹设为空白对照组。试验药物组给予ZD制剂进行治疗,阳性药物组给予按摩乳,阴性对照组给予空白膏,药物用法用量同试验药物组,每天1次,连续用药15 d;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治疗期间分别检测各组马匹血清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乳酸(LA)含量。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试验药物组马匹血清中SAA含量在试验第1,3天极显著升高(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试验药物组马匹血清中SAA含量在试验第1,3天极显著降低(P0.01),在试验第5天显著降低(P0.05);与阳性药物组相比,试验药物组马匹血清中SAA含量在试验第3天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试验药物组马匹血清中LA含量在试验第1,3天极显著升高(P0.01),在试验第5天显著升高(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试验药物组马匹血清中LA含量在试验第1,5,7天显著降低(P0.05),在试验第3天极显著降低(P0.01);与阳性药物组相比,试验药物组马匹血清中LA含量在试验第3,5,7天显著降低(P0.05)。说明ZD制剂可降低模型马炎症急性期血清SAA和LA的含量,减缓损伤部位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建立马肌肉挫伤模型,应用超声学方法,观察肌肉厚度、肌肉血流信号等指标,探索ZD制剂肌肉挫伤的治疗效果。将15匹蒙古马随机分为试验药物组(ZD制剂)、阳性药物组(按摩乳软膏)和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10kg重物于2m高处自由下落捶击肩部肌肉4次,制作肌肉挫伤模型。于造模后2h、1d、3d、5d、7d、10d、15d、25d、30d用超声检测造模部位肌肉厚度、肌肉回声强度、肌肉内部回声和血流信号。在15d治疗期内,ZD制剂组造模部位消肿显著优于阳性药物组和阴性对照组,其中慢性期消肿效果显著优于阳性药物组,表明ZD制剂对肌肉挫伤肿胀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慢性期效果更佳;ZD制剂组造模部位的局部肌肉血流信号发展优于阳性药物组和阴性对照组,表明ZD制剂有助于损伤部位新生血管产生和血流量的增加,对肌肉挫伤的治疗有着积极作用。试验表明ZD制剂对肌肉挫伤模型损伤部位消肿、促进血液循环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ZD制剂对急性软组织损伤修复中caspase-3的表达影响,试验将3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ZD高剂量组、ZD中剂量组、ZD低剂量组,每组6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重物砸伤法建立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进行组织形态学、caspase-3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用药后第2小时及1,3,5,7,9,11,13,15,21天组织损伤修复的情况。结果表明:建模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肌纤维断裂、肿胀、出血症状,呈现典型的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提示建模成功;各组损伤处组织匀浆中caspase-3活性在损伤后第5天达到最大值,ZD高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第3天差异极显著(P0.01);caspase-3大量表达于受损组织中,且ZD高剂量组在第3天、第5天和第7天均出现强阳性表达。说明ZD制剂的活血化瘀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aspase-3在损伤组织中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水杨酸治疗奶牛蹄皮炎的效果。方法选取45只蹄皮炎患病奶牛,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5只为阴性对照组,不给予治疗措施;20只为抗菌药物对照组,给予林可霉素进行治疗;20只为水杨酸治疗组,给予40%水杨酸软膏。分别于给药第0、3、14、30天对奶牛进行跛行评分与皮肤疼痛评分并记录结果,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给药第3天时,抗菌药物对照组和水杨酸治疗组都没有出现痊愈的病例,经过治疗后跛行程度明显减轻。给药第14天时,水杨酸治疗组的治愈率为45%,明显高于抗菌药物对照组(25%);治疗有效率为75%,高于抗菌药物对照组(60%)。给药第30天时,水杨酸治疗组的有效率为65%,高于抗菌药物对照组(55%)。结论水杨酸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可以作为治疗奶牛蹄皮炎的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2.
1分型辨证及治疗1.1磨损蹄底和异物刺伤型病牛一肢或两肢突然跛行,体温升高,病蹄肿胀,肿胀部增温、敏感,轻叩有疼痛反应。蹄底检查可发现异物刺伤的小孔或大洞。主方:加减消疮饮,银花30g,连翅20g,防风20g,白芷20g,当归30g,陈皮30g,浙贝20g,  相似文献   

13.
蹄叶炎是蹄皮膜出现散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多侵害蹄前面及蹄侧面的肉壁,往往招致蹄的变形。多发生在两前肢或两后肢,有时四肢都可发生,一蹄发病的较少。本病常突然发生,症状明显,疼痛剧烈,如不及时治疗,往往转为慢性,影响马匹使役能力。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一次出诊过程中,发现个别绵羊卧地不起、精神不振、食欲低下的情况,经检查,在绵羊一蹄部发现趾间肿胀,蹄底有破溃,诊断为绵羊腐蹄病,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得以恢复。 1主要症状 患病绵羊常表现为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随着病程的发展,跛行加重、踮蹄行走。若两前肢患病,病羊往往爬行,后肢患病时常见病肢伸到腹下。蹄部检查可见蹄间和蹄底红肿有溃疡存在,疼痛反应明显,严重时,蹄壳破损变形。  相似文献   

15.
在马的四肢疾病中,蹄部外伤感染,特别是急性外科感染病占有很大的比重。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肢蹄冠部肿胀,蹄温升高,有时体温升高,表现不同程度的跛行。如果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常造成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失去使役能力。用常规方  相似文献   

16.
选用10~30泌乳日龄的经产奶牛进行临床试验,研究橡胶地板对奶牛发生肢蹄损伤、行动评分、临床跛行和蹄的生长和磨损的影响。试验牛分两组圈养在完全相同的散栏中,其中一栏为水泥地面(水泥,n=82),而另一栏则用橡胶垫将水泥面板完全覆盖(橡胶,n=84)。所有奶牛分别在10~30,74~94和110~130泌乳日对奶牛:①后蹄损伤;②基于行动评分的临床跛行;③右侧蹄壁的生长和磨损进行3次评价。试验开始时,两组牛的泌乳胎次、平均干物质采食量(DIM)、体况评分及第1次评价时肢蹄损伤的比例没有差异。两组牛在每次评价时肢蹄损伤的发生率没有差异。但是,水泥地面处理组发生蹄部磨损的几率或加剧的程度高于橡胶地面组。在两组牛中,蹄的外侧比内侧更容易发生损伤。第3次评价时,水泥地面组跛行发生率并因此需要治疗性修蹄的比例高于橡胶地面组。与水泥地面组相比,橡胶地面组牛在第1和最后1次评价之间,蹄的生长和磨损较低。两组牛中,处于第2个泌乳期的牛的蹄磨损率高于处于第3个或以上泌乳期的牛。试验结果表明:柔软的散栏地面,如联锁的橡胶,有利于奶牛的蹄部健康。  相似文献   

17.
我场地形较低洼,秋天多雨。牧地积水长期蓄积,道路泥泞,因此在八九月份,牧马开始发生蹄病,某年共计三十八例。马匹患病部位主要是两后肢蹄冠边缘和系凹部,发生局部糜烂肿胀、破溃、化脓,走路跛行。我们对病马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所有患马单独养在较干燥通风良好的厩舍内,设专人饲养护理;严禁放牧,给以易消化的饲  相似文献   

18.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常见病之一,成母牛发病率高达10%,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会降低奶牛生产性能,提高淘汰率。奶牛发生肢蹄病最主要的症状是跛行、站立姿势不正。急性肢蹄病局部有红  相似文献   

19.
脱臼即关节脱位,通过药物治疗是难以收到治疗效果的。可通过物理疗法使关节复位。如得不到及时的治愈,常可废役,丧失经济价值。诊断要点肩关节脱位(小胯脱臼);患肢多呈现混合跛行,前方短步,驻立时,蹄尖着地,患肢肩胛骨下移,在肩胛软骨部形成凹陷(与健肢比较下移0.5-1寸),比健肢长,腿外展,肩胛关节前移,肩胛突出、肿胀、增温、疼痛明显,运步时,患肢不敢着地。髋关节脱位(大胯脱臼):后肢呈混  相似文献   

20.
奶牛肢蹄病的简易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常见病之一。成母牛发病率高达 10 % ,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 ,会降低奶牛生产性能。奶牛发生肢蹄病的主要症状是跛行 ,站立姿势不正。急性肢蹄病局部有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 ,患牛卧多立少 ,严重者伴有体温升高 ,采食减少 ,泌乳量下降等症状。近年来 ,笔者采用了在病灶上方“人”字形注射治疗奶牛肢蹄病的简易方法。实践中应用 ,疗效好、见效快。现介绍如下。药物准备 :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 3 5mL ,溶解青霉素 2 40万U~ 40 0万U。再抽取 2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6mL ,作 1次注射。注射部位 :病灶在四肢上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