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展3个种源强力班克木的复合微生物菌肥施肥试验,研究不同复合菌肥对强力班克木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菌肥条件下,强力班克木苗高、地径生长、生物量和养分积累与对照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不同种源间差异不显著(P<0.05).施用复合菌肥能显著提高各种源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与对照相比,苗高生长提高17.4%~30.83%,地径生长提高31.27%~43.27%.施用复合菌肥能显著提高苗木的生物量和N养分积累量,其中菌肥处理的全株干重较对照提高98.77%~116.67%,N养分积累量较对照提高47.31%~85.73%.3种复合菌肥(1号、2号、3号)对苗木生长均有较好的正向促进效应,其中种源38163在施用3号菌肥时生长表现较好,而种源38164在施用1号菌肥时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2.
ABT生根粉在板栗、猕猴桃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ABT 3号生根粉 15 mg· kg- 1浸种 12 h,板栗出苗率达 81.7% ,超对照 2 5 .7% ,根长、侧根数和百叶鲜重分别比对照提高33.3%、6 6 .7%和 2 0 .0 %。ABT4号生根粉 10 mg· kg- 1和 2 0 mg·kg- 1溶液喷施板栗苗木 ,苗高生长提高 17.6 %~ 2 1.1% ,地径生长提高 14 .5~ 2 8.9% ;对猕猴桃结果树于盛花期喷施 10 mg· kg- 1 溶液 ,枝粗、百叶重、单果重、单位面积产量分别超对照 15 .4%、38.8%、7.8%和 32 .4%。  相似文献   

3.
为开展杨树无性系苗期试验研究,对引种杨树无性系进行了苗期初步筛选,为进一步做好良种选育工作奠定基础。试验采用随机区组,对1年生无性系苗木进行了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节律研究,并对1年生无性系苗木年生长量进行了方差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各无性系苗高和地径生长曲线形状和趋势基本一直,均成"S"生长曲线,但各无性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渤丰1号的地径速生期最长,LX-2的苗高速生期最长,拟小青的苗高和地径速生期最短;LX-2、渤丰1号和014苗高生长量较对照增幅77.42%、58.20%、52.64%;178-2-145、108和LX-2的地径生长量较对照增幅51.16%、49.61%、44.96%。供试的无性系LX-2、渤丰1号、014、108、178-2-145和中绥12号,1年生苗木年生长量均优本地良种加小×俄9号。  相似文献   

4.
杨树新无性系的引进及选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杨树新无性系引进的基础上 ,先后通过苗期试验和无性系品比试验林的观测 ,以湖北省中潜 2号和中潜 3号作为对照 ,从生长指标与形质指标两方面对新无性系进行了选择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来源的无性系在苗期的生根繁殖、扦插保存率、1a生苗木高生长上存在较大差异 ;品比试验林观测指标数据通过层次聚类和灰色关联分析 ,选择出了优于或接近于对照中潜 2号和中潜 3号的 6个黑杨新无性系 ,即DD1 0 2 - 4、DD95 - 3、DD86- 1 4、DD95 - 1 1、DD89- 2 3和DD66- 0 ,可为我省乃至长江流域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建设和选育杨树优良品种提供丰富的造林和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5.
我省西部干旱瘠薄沙地杨树引种苗期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7个参试杨树品种与5个杨树品种苗期试验对比看出,黑林1号、白林3号、中赤黑小及中黑防1号等4个杨树品种在苗期具有生长量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可望成为我省西部干旱瘠薄沙地上杨树造林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科学判断不同油茶品种的抗旱性差异,从而为油茶产业在干旱区域的推广提供参考,以桂无1号、桂无4号、岑软2号和岑软3号共4个油茶品种为材料,分别设置PEG 6000(10%,20%,30%)模拟干旱胁迫,给予持续12、24、36 h干旱胁迫以及营养液恢复12 h处理,测定各处理的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4个油茶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以及气孔导度(Gs)均显著下降;除岑软2号中度和重度胁迫处理中胞间CO2浓度(Ci)持续增加外,其余处理Ci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较为波动,岑软2号和岑软3号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复水后,岑软3号多个光合生理指标有恢复迹象。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4个油茶品种的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岑软3号、岑软2号、桂无4号、桂无1号。  相似文献   

7.
利用Handy PEA植物效率分析仪,测定‘九山1号’、‘九山2号’板栗新品种及对照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2个板栗新品种及对照品种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为板栗高光效类型筛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板栗品种间的荧光参数存在着显著差异。‘九山1号’、‘九山1号’在光能的利用方面优于‘处暑红’和‘无花栗’。  相似文献   

8.
于2020年,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金德苗木有限公司苗圃对毛红椿14个家系1年生苗木的地径、苗高、主根长、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全株生物量等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其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并初步筛选优良家系。结果表明,参试的14个家系间的各生长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12号、7号家系的生长性状表现较好,其地径、苗高、主根长、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全株生物量分别比群体均值提高19.84%~28.54%、24.38%~36.32%、23.95%~35.56%、23.03%~33.82%、23.86%~35.42%、25.93%~38.52%、23.65%~34.99%。毛红椿家系各性状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其中叶生物量、苗高遗传变异系数最大,分别达25.38%、22.80%,苗高和叶生物量指标可作为早期选择的一个重要依据。经苗期多性状指标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毛红椿优良家系:7号、12号、3号、8号,其苗期生长较好、根系发达。研究结果可为毛红椿的良种选育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板栗播种后用栏肥覆盖、地膜贴地覆盖、地膜离地覆益和对照四种处理。结果表明用栏肥覆盖、地膜贴地覆盖和地膜离地覆盖对板栗的出土时间、出苗率和苗木生长都有提早出土、提高出苗率和加速板栗苗木生长量的效果。同时每亩苗木可增加750~900元收入。  相似文献   

10.
科技文摘     
<正> 断胚根断茎尖培育板栗苗木板栗属深根性树种,苗期以主根和高生长为主,苗木表现为主根粗、长、须根少。因此提高板栗成活率的关键在于控制主根生长,增加须根。湖南省怀化市林业局杨望球于1988—1990年进行了断胚根断茎尖育苗试验和造林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1.
以文冠一号、文冠二号和中淳一号为是试材,通过测定种子质量、苗木生长状况以及幼树大田生长状况和物候期观察等,研究文冠果在苍山县的引种和大田栽培技术。结果表明:①文冠果物候期与引种地气候条件基本吻合,苍山县引种文冠果是可行的;②在3个品种中,从种子质量到苗田生长状况,以文冠一号品种最好,其次是中淳一号,文冠二号最差;③秋播苗、春播苗在出土时间、出苗量及苗木生长量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秋播出土时间比春播早一周左右,且出土时间短,秋播苗在粗生长和高生长方面均大于春播苗。  相似文献   

12.
以哥伦比亚、波邦、卡杜埃、卡蒂姆7963等为材料,以25℃处理为对照,4℃低温条件下经历2d后,测量咖啡种子的露白率、发芽势、发芽率以及幼苗形态等指标,探究咖啡种子萌发期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4℃低温胁迫条件下,品种1的发芽率高于对照,其他品种的发芽率低于对照;种苗生长过程中,弯钩期幼苗株数,品种1、2、5和7高于对照,其他品种低于对照;豆芽期幼苗株数,品种1和3高于对照,其他品种低于对照;两叶苗期幼苗株数和两叶一心苗期株数,所有品种均低于对照。品种1受低温胁迫后,种子活力提高,咖啡幼苗生长受到影响,其耐寒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广西红锥初选优树子代苗期变异性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对广西 6县 (市 )经初选的且有结实的 4 9株红锥 (Castanopsishystrix)优树进行苗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各优树子代间在种子千粒重、苗木高生长、地径生长方面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 ;优树子代内部也存在个体间的遗传差异 ;经苗期物候观察 ,各家系发芽始期、发芽终期和发芽率均存在一定差异。综合 4 9个红锥初选优树子代苗木高生长和地径生长等指标 ,确定东兰D0 2号等 7个优树子代为苗期生长快的优树子代 ,容县R0 8号等 11个优树子代为苗期生长慢的优树子代 ,其余 31个为苗期生长中等的优树子代。同时对其种源与主要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为 :总体上生长指标间均呈正直线相关 ,生长指标与主要地理气候因子间呈负直线相关。 6个种源可分成 3类 ,浦北和容县种源生长较好 ,凭祥和东兰种源生长中等 ,鹿寨和博白种源生长一般。  相似文献   

14.
通过选择设置不同坡向、林窗大小的林分,比较了各类型油松人工林内天然更新的1~8年生幼苗数量、树高、基径、生物量等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坡向、林窗大小下幼苗生长情况存在差异,林下生长4年以及4年以上的苗木缺乏,小林窗中生长8年的大规格苗木缺乏,大林窗中的苗木结构相对较为合理,但是6~7年生苗木的数量较少;大林窗有利于苗木树高、基径生长以及生物量积累,阴坡林分更新苗木状况好于阳坡林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土壤持续干旱及复水条件下迁西地区5个板栗品种(系)(ZJ、DBH、YL、YK、YSDZ)实生苗叶片的丙二醛、SOD、POD、可溶性糖和叶片水势进行测定,研究5个板栗品种(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并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随干旱时间的延长,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的MDA含量呈增加趋势;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SOD活性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均在干旱胁迫30 d时达到最大值;YK叶片POD活性呈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其余4个板栗品种(系)叶片POD活性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POD活性均在干旱胁迫10 d时达到最大值;干旱胁迫10 d,ZJ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有所增加,其余4个板栗品种(系)均有所下降。之后,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增加趋势;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水势均呈降低的趋势;复水14 d后,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降低;各品种(系)板栗叶片SOD活性、水势较干旱胁迫40 d时有所升高;DBH叶片POD活性较干旱胁迫40 d时有所降低。其余4个板栗品种(系)叶片POD活性较干旱胁迫40 d时有所升高。经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5个板栗品种(系)的抗旱性顺序为:DBH(0.57)ZJ(0.47)YL(0.43)YK(0.41)YSDZ(0.34)。  相似文献   

16.
喷灌设施对苗圃小气候影响的试验表明:在夏季高温季节,可为苗木生长提供温凉湿润的气候条件,与常规相比,白天平均温度降低3.1℃,最高气温降低3.4℃,可有效减轻苗木受高温干旱的影响。喷灌设施应用可使苗木成活率提高23.1%,促进成形苗出圃速度;1hm^2年增加产值近8万元,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7.
2005~2006年在广西隆安县的屏山、古潭、那桐3个乡镇设置标准地,对嫁接3~4年龄板栗林分别施用不同施肥量的含稀土有机无机复混肥(以下简称:稀土有机复混肥)及不含稀土有机复混肥(对照).结果表明:(1)施用稀土有机复混肥的年均板栗果实产量为1 442.2~4 918.3 kg/hm2,平均比对照提高42.77%;(2)施用稀土有机复混肥的板栗果实淀粉、总糖及蛋白质平均含量依次为33.99%,6.84%,3.80%,分别比对照提高2.17%,1.67%,2.42%;(3)板栗叶片叶绿素平均总含量为7.91 g/cm2,比对照6.47 g/cm2平均提高22.26%;(4)施用稀土有机复混肥的年均板栗收入为11 790.5元/hm2,比对照7 705.6元/hm2增加经济收入60.73%;(5)除抽枝生长和结果状况外,所试验项目均以1 125 kg/hm2稀土有机复混肥施肥量的各项指标为最佳.试验也表明:栗园土壤施用稀土有机复混肥能明显提高板栗对病害的抵抗力,增强板栗树势,其中以施用1 687.5 kg/hm2稀土有机复混肥施肥量的植株抗病害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8.
以产自广西的4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种‘桂无1号’(桂1)、‘桂无4号’(桂4)、‘岑软2号’(岑2)和‘岑软3号’(岑3)的一年生嫁接苗为试材,通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分别对其设置10%、20%和30%共3个浓度梯度,给予持续12、24、36 h以及营养液恢复12 h处理,测定幼苗各处理的生理指标,并用隶属函数分析法综合评价4个油茶品种幼苗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4个油茶品种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小于对照,其中桂1和桂4下降幅度最大;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胁迫时间延长而呈上升趋势;胁迫处理36 h后,桂1和桂4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而岑2和岑3的叶绿素含量升高且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岑2和岑3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幅较桂1和桂4明显。复水后,岑2和岑3较多生理指标有恢复迹象。隶属函数分析表明,4个油茶品种幼苗的抗旱能力排序为岑软3号岑软2号桂无1号桂无4号。  相似文献   

19.
史志熠 《防护林科技》2007,(1):38-39,42
主要介绍了“安栗1号”等板栗新品种在甘肃陇南康县的引进、栽培与推广情况,并对比较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九家种、处署红等板栗优良品种进行了物候期的观测及生长状况和产量的测定、对比。结果表明:在海拔高于1 350 m的地带,引进的板栗品种普遍生长缓慢;安栗1号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快板栗良种的选育进程,了解湖南各地选育板栗良种的结实特性,将湖南省各地区选育出的板栗品种1~11号与湖南本地推广板栗良种铁粒头(作为对照CK)进行了品比试验,并就树体冠幅面积、单株果实个数、单位冠幅面积果实个数、单株产量、单株栗苞产量、单株坚果产量、出实率及板栗果实各项生长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板栗品种5、7、9、11号在单位冠幅面积果实个数、单株果实产量及结实性等方面的表现均比CK突出,尤其是板栗品种7号,可作为下一步良种选育的研究对象;在板栗果实各项生长指标中,栗果长与栗果宽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栗果高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栗果宽与坚果皮厚存在负相关;坚果长与坚果宽和坚果高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坚果宽与坚果皮厚存在负相关;平均单株产量与单株栗苞质量和单株坚果质量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而板栗果实的出实率与树体冠幅面积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文中因此认为,合理控制冠幅,不仅可以提高单株产量,还可以提高板栗果实的出实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