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了解小型绦虫的最佳染色方法及膜壳属绦虫的形态结构,采用4%孔雀绿水溶液、欧氏苏木素溶液、德氏苏木素溶液、7%醋酸卡红溶液、明矾卡红、硼酸卡红、盐酸卡红、明矾品红、伊红、红墨水、蓝墨水、黑墨水稀释液共12种染色液制作鸡膜壳绦虫的染色标本,观察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采用蓝墨水和红墨水染色简便快捷、着色均匀、结构清晰、颜色鲜亮。膜壳属绦虫的未成熟体节可见着色深的雄性生殖器官,每个成熟体节可见一个生殖孔,开口于节片的单侧,孕卵体节可见子宫;染色结果丰富了膜壳属绦虫的形态学资料。小型绦虫使用改进的染色法制片步骤简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绦虫成虫制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制作结构清晰、颜色鲜亮、不易褪色的莫尼茨绦虫成虫染色标本。方法采用德氏(Delafield)苏木素染色液、盐酸卡红染色液和硼砂卡红染色液等3种染色液分别对莫尼茨绦虫成虫进行染色。结果用德氏(Delafield)苏木素染色液1:15稀释液,室温染色12h,盐酸酒精分色5~10m in,染色效果最好。结论德氏(Delafield)苏木素染色法,适用于各种大型绦虫成虫的染色标本的制作,在寄生虫学教学科研及动物检疫等方面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将从长春地区腹泻仔猪盲肠中分离得到的猪三毛滴虫用1640培养基短期培养后,使用碘染色法、瑞氏染色法、姬氏染色法、姬氏-瑞氏复染法、Weigere铁苏木素染色法和鞭毛染色法染色分别对其染色,观察不同虫体形态结构,并比较了不同染色方法的染色效果。结果显示,姬氏染色、瑞氏-姬氏复染和鞭毛染色法对猪三毛滴虫染色效果较好,可获得虫体形态完整、结构清晰的染色标本。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搞旋毛虫检验工作和旋毛虫生活史观察的过程中,探讨了虫体标本的制作法。该法简便,容易掌握,标本保存时间长,对包囊和虫体的发展变化及钙化情况看得明显,适用于生产检验和科学研究工作。现将染色法制作虫体标本的一些作法介绍如下。一、旋毛虫幼虫标本制作法1.肌浆幼虫标本制作法将感染有旋毛虫的肌肉(7日令—21日令)剪成小块,放在两张玻片之间轻轻挤压,使幼虫顺肌浆流出、将肌浆置于玻  相似文献   

5.
寄生虫玻片标本制作是做好寄生虫形态观察和分类鉴定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科学的染色方法是制作高质量玻片标本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简单、方便且效果良好的制作残缘璃眼蜱玻片标本的方法,本试验用硼砂卡红对残缘璃眼蜱标本进行染色,采用6种浓度的卡红染液与不染色进行染色效果对比,由此选择一种标本清晰度高、对比性强且状态易于识别的染色浓度.结果表明,80%硼砂卡红染液制作残缘璃眼蜱时,玻片标本轮廓结构最清晰,颜色鲜艳明亮,染色后虫体整体为粉红色,假头和躯体界限分明,可作为残缘璃眼蜱玻片标本染色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应用“卡红染色制片法”“寄生虫永久性封片快速染色法”等制作吸虫、绦虫、五口虫目的舌形虫幼虫染色封片标本100余张,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就我们制作染色封片标本的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一、卡红染色制片法:卡红染出的虫体为红色。染液的配制不一。作者采用盐酸卡红的染色法:  相似文献   

7.
2001—2003年,在黑龙江省20个市县共计剖检了788只鸡。这些鸡全部为经产成年蛋鸡品种。绝大部分为罗曼、海赛来自养鸡场和散养户。在剖检中.按全身蠕虫收集法进行了虫体采集。吸虫用70%酒精固定,经硼砂卡红染色后装片鉴定;绦虫用70%酒精固定,用德氏苏木素-硼砂卡红复染法染色后装片鉴定;线虫用5%甘油酒精固定液保存,用甘油透明后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8.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由隐孢子虫属原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肠道寄生虫病。动物感染后常见的临床体征为间歇性水泻、脱水、厌食、进行性消瘦和减重。本试验应用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离心法以及改良抗酸染色法对沈阳东陵区3个猪养殖场的53头猪的粪便样品进行了隐孢子虫卵囊的分离。结果显示,未经染色隐孢子虫近似圆形,无色,囊壁光滑,卵囊内可见到数量不等的暗色颗粒,卵囊平均大小为4.1μm×3.6μm。经改良抗酸染色法染色后的隐孢子虫卵囊呈红色,近似圆形,轮廓清晰,背景为绿色。不同年龄的猪隐孢子虫感染率不同,年龄越小感染强度越大,育肥猪的感染率为4%,断奶仔猪的感染率为11%。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称多县野生狐狸肠道绦虫的感染情况,试验剖检8只野生狐狸,收集狐狸肌肉、肝脏及肠道绦虫,所有虫体逐条计数、登记;提取狐狸DNA,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狐狸的种属进行鉴定;采用苏木素染色法对收集到的虫体进行染色,提取绦虫DNA,PCR扩增细胞色素氧化酶Ⅰ基因(CO1)部分区域,测序并鉴定虫体。结果表明:8只狐狸全部为藏狐;经苏木素染色及PCR检测鉴定,收集到的绦虫有4种,分别为多房棘球绦虫、石渠棘球绦虫、线中绦虫、带状带绦虫。  相似文献   

10.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由隐孢子虫属原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肠道寄生虫病。动物感染后常见的临床体征为间歇性水泻、脱水、厌食、进行性消瘦和减重。本试验应用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离心法以及改良抗酸染色法对沈阳东陵区3个猪养殖场的53头猪的粪便样品进行了隐孢子虫卵囊的分离。结果显示,未经染色隐孢子虫近似圆形,无色,囊壁光滑,卵囊内可见到数量不等的暗色颗粒,卵囊平均大小为4.1μm×3.6μm。经改良抗酸染色法染色后的隐孢子虫卵囊呈红色,近似圆形,轮廓清晰,背景为绿色。不同年龄的猪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旋毛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本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发育时期的虫体的Serpin在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利用鼠抗重组蛋白血清对Serpin在旋毛虫成虫、新生幼虫、成囊前期幼虫及肌幼虫中进行定位,以鉴定该Serpin基因的表达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成虫时期,3 d时表达量明显高于6 h和5 d的表达量(P﹤0.05);成囊前期表达量很低,其中18 d时表达量最低(P﹤0.05);肌幼虫时期在26 d、38 d和48 d均有大量表达(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Ts Serpin蛋白在5 d成虫期的体表表达;在新生幼虫和14 d成囊前期幼虫的体内体表均有表达;38 d肌幼虫时期明显可见表皮及体内均有表达。本实验为探究旋毛虫在宿主体内免疫逃避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常规桑瘿蚊虫情测报中,幼虫、囊包、蛹是三个最主要的镜检虫态。但,由于在田间收集及收集后饲养发育的标本常混有许多形态极为相似的其它杂物或虫体,造成误认及调查结果的偏差。本文从作者的实践出发,介绍桑瘿蚊幼虫、囊  相似文献   

13.
旋毛虫病是旋毛形线虫的成虫寄生于人、猫等多种动物的肠内,其幼虫寄生于宿主的横纹肌内所引起的疾病,人因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含旋毛虫的猪肉、狗肉而暴发此病,常可致死。因此,本病在兽医公共卫生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不可忽视。l病原特征旋毛虫成虫细小,长度为1—4mm,白色,线状,肉眼不易见到,其虫卵在雌虫子宫内孵化,产生幼虫,经肠淋巴和血液循环到达肌肉内发育成梭形或长椭圆形的包囊,幼虫在包囊内呈螺旋状盘曲,一般一个包囊内含有一条幼虫,但多的可达6—7条,此时的幼虫已具感染性,宿主感染6个月后,  相似文献   

14.
小鼠血液中出现移行性幼虫的最早时间是在旋毛虫感染后的第6d,虫体多呈直杆状,表面光滑,其大小为116~121μm×4~5μm。感染后第2d旋毛虫即钻入肠绒毛,第3d发现虫体的脱皮现象,肠旋毛虫具有发达的横纹和纵纹,第5、6、7d肠道出现卡他性和出血性肠炎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PCR检测感染小鼠血液中旋毛虫DNA的敏感性,应用旋毛虫1.6 kb重复序列为扩增靶序列对旋毛虫(T1)、乡土旋毛虫(T2)、布氏旋毛虫(T3)、伪旋毛虫(T4)和南方旋毛虫(T7)肌幼虫DNA进行PCR扩增,并检测小鼠感染20、100、300条T1肌幼虫后不同时间的外周血.结果表明,T1、T4和T7肌幼虫可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510 bp),而T2和T3无扩增产物;1、0.04和0.02条T1、T4和T7肌幼虫均能扩增到清晰的目的条带(510 bp).20条幼虫感染小鼠后5 d~6 d,PCR阳性率均为7.69%;100条幼虫感染小鼠后5 d~12 d可检出旋毛虫DNA,其中感染后5 d~7 d的阳性率分别为30.77%、38.46%及30.77%;300条幼虫感染小鼠后5 d~15 d可检出旋毛虫DNA,感染后7 d的阳性率为61.54%,感染后6 d与8 d~10 d的阳性率均为53.85%. 3组旋毛虫感染小鼠PCR阳性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R阳性率随感染剂量的增加而升高(p<0.01),100条与300条感染小鼠感染后不同时间的PCR阳性率与检测时间有相关性(p<0.01).以上实验结果表明PCR检测感染小鼠血液中旋毛虫DNA的敏感性与感染程度和检测时间有关,对感染早期旋毛虫抗体阴性宿主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用玻棒分别沾取鸡球虫卵囊液或添加有鸡球虫卵囊的鸡粪便,涂抹于载玻片中央,吹干,分别用改良抗酸(Ⅰ、Ⅱ、Ⅲ)染色液、改良齐尼氏(Ⅰ、Ⅱ、Ⅲ)染色液、瑞氏染液和姬氏染液染色。结果显示:改良抗酸、改良齐尼氏、瑞氏和姬氏染液对纯卵囊的染色效果相近,卵囊清晰,卵囊壁呈深蓝紫色,囊内呈玫瑰红色,背景呈淡蓝紫色。对鸡粪便中的卵囊,改良抗酸和改良齐尼氏染色后卵囊清晰,卵囊壁呈深蓝紫色,囊内呈玫瑰红色,背景呈蓝绿色;瑞氏和姬氏染色后背景呈紫色,卵囊内着色浅,卵囊壁呈圆形或卵圆形,但与气泡或圆形物难以区分。试验表明,改良抗酸染色和改良齐尼氏染色对鸡球虫卵囊的染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氨基苯脒类化合物(代号9856)对感染旋毛虫小鼠的疗效。方法将氨基苯脒类化合物9856分为3个药物剂量组10 mg/kg、20 mg/kg和30 mg/kg给感染旋毛虫的实验小鼠喂药,观察药物对小鼠体内旋毛虫的4个不同发育期的作用。结果化合物9856 3个剂量组对肠道脱囊期幼虫的减虫率均为100%;对肠道内成虫期,3组的减虫率分别为76%,91.9%和97.4%;对移行期幼虫减虫率分别为65.5%,74.8%和92.3%;对肌肉内成囊期幼虫的减虫率为53.2%,61.5%和87.8%。结论化合物9856对旋毛虫4个发育期都有显著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16只褐家鼠、30只黄胸鼠和20只小家鼠经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和地基米松12周,建立野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模型。经剖捡,取肺组织制备涂片、印片和切片,用不同染色液染色后,进行病原体形态观察。结果表明:黄胸鼠卡氏肺孢子虫感染率最高,为100%;褐家鼠感染率次之,为81.25%;小家鼠最低,为65%;注射醋酸可的松的诱导率高于地塞米松的诱导率。支气管灌洗液涂片和肺组织印片用姬姆萨染色后,可见卡氏肺孢子虫的囊内小体和滋养体;肺组织印片和切片用哥氏银、甲苯胺蓝染色后,可见清晰的卡氏肺孢子虫的包囊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学报》2019,(1):74-80
旨在对猕猴肠道内的小袋纤毛虫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基于ITS1-5.8SrRNA-ITS2序列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分析。收集猕猴的新鲜粪便,经直接涂片、碘液染色、吖啶橙染色和苏木素染色后镜检进行虫体形态学观察;提取粪便总DNA,针对ITS1-5.8SrRNA-ITS2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经Blast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应用MEGA7.0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虫体形态学观察显示,镜检可大致判断该虫属于小袋纤毛虫;经碘液染色后可见虫体外周排列致密均匀的纤毛以及清晰可见的胞口;吖啶橙染色后可见一个肾形的大核;苏木素染色后滋养体大核、液泡结构明显;ITS1-5.8SrRNA-ITS2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结肠小袋纤毛虫序列相似性高达96%以上。利用形态学观察和基于ITS1-5.8SrRNA-ITS2序列的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该寄生虫为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研究结果对猕猴肠道寄生虫的鉴定与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探讨旋毛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Ts-serpin)的抗原性、定位及免疫保护性。将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旋毛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原核表达载体进行大量表达纯化。利用不同感染时间的猪旋毛虫阳性血清,通过Western blot方法对纯化后的重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rTs-serpin)进行反应原性鉴定,并制备多克隆抗体,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s-serpin在旋毛虫肌幼虫中的定位。随后将rTs-serpin免疫小鼠进行免疫保护效果评估。结果显示:rTs-serpin可被不同感染时间的猪旋毛虫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表明rTsserpin是高反应原性抗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旋毛虫排泄分泌物和旋毛虫虫体粗提取物均存在Ts-serpin,间接免疫荧光显示Tsserpin定位在旋毛虫肌幼虫表皮中;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rTs-serpin免疫后的小鼠旋毛虫肌幼虫减虫率约为32.2%。综上所述,Tsserpin主要定位在旋毛虫肌幼虫表皮,rTs-serpin具有较强的抗原性,且对小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