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乳源木莲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自然条件下乳源木莲的光响应特性、CO2响应特性及光合作用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乳源木莲的光补偿点为98μmol·m^-1·s^-1,光饱和点为1123μmol·m^-1·s^-1,表观量子效率为0.021μmol·m^-1·s^-1;乳源木莲的C02补偿点为108μmol·mol^-1,CO2饱和.最为2132tμmol·mol^-1。,羧化速率为0.022p.mol·mol~;乳源木莲的光合作用的日变化为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其峰值出现在10:00和14:00。主要的生理生态影响因子为气孔导度、大气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等。  相似文献   

2.
采用LI-6400XT光合仪对湘酿1号刺葡萄进行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湘酿1号光饱和点为1264.00μmol/m2·s,光补偿点为28.35μmol/m2·s,暗呼吸速率为1.878μmol/m2·s,CO2饱和点1583.72μmol/m2·s,CO2补偿点为91.22μmol/m2·s,光呼吸速率为-3.224μmol/m2·s,净光合速率为22.98μmol/m2·s。晴朗天气条件下,湘酿1号刺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为单峰曲线,且无光合“午休”现象。湘酿1号刺葡萄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正相关,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胞间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暗呼吸速率与胞间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空气温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利用Li-6400对35杨和苏杨7号1年生苗木的光照度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和光合日变化曲线等光合生理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5杨和苏杨7号光补偿点分别为33.12,34.85μmol/(m2·s);光饱和点分别为1 308.3,1 286.7μmol/(m2·s);苏杨7号CO2补偿点高于35杨,而最大羧化合速率等其他指标均低于35杨;35杨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双峰曲线,而苏杨7号呈单峰曲线;日均光合速率35杨大于苏杨7号。  相似文献   

4.
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广州南沙区红树林湿地公园的无瓣海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并探讨其与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无瓣海桑叶片的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上午10:00时和午后14:00时,并出现明显午休现象。影响Pn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有光强、气孔导度、相对湿度和胞间CO2浓度等;无瓣海桑叶片的Tr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中午12:00时,影响Tr的生理生态因子主要有叶面温度、气孔导度和相对湿度等。无瓣海桑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为100,1800μmol·m^-2s^-1左右,CO2补偿浓度和饱和浓度分别为50,900μmol·mol^-1左右。  相似文献   

5.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对山桐子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光响应曲线以及CO2响应曲线进行测定的结果显示,山桐子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有典型的"午休"现象。通过对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山桐子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气孔导度。山桐子饱和光强为1 654.81μmol/m2·s,光补偿点为16.19μmol/m2·s;CO2补偿点为86.58μmol/mol,CO2饱和点1 366.13μmol/mol。表明山桐子为典型的阳生植物,光能利用范围相对较广,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强,在生产上宜选择光照条件较好的地块,以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类杨树品种光合特性及生长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宁杨、中辽1号、DM-9-18和小青杨为试材,比较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合有效辐射响应生理特征及生长性状差异。结果表明:中辽1号叶面积、总叶面积最大,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苗木生长量最大。小青杨叶面积、总叶面积最小,净光合速率最低,水分利用效率最低,苗木生长量也最小。苗木生长量,特别是苗高与叶面积、总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存在紧密的线性关系;中辽1号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其余3个品种均为单峰型曲线;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表明:4个品种除最大净光合速率外,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等存在极显著差异,DM-9-18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光饱和点最小,在光合有效辐射达1 200μmol·m-2·s-1后,净光合速率一直保持最高水平,对光的利用和适应能力较强,小青杨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最大。DM-9-18苗木生长性状及光合特性均优于亲本类型的辽宁杨和小青杨。  相似文献   

7.
利用LI-6400光合分析仪、PAM-2100荧光仪和SPAD-502叶绿素计,于2018年7月中旬分别对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紫茎Stewartia sinensis 3种径级[幼树(包括幼苗)(胸径≤2 cm)、中树(2<胸径≤8 cm)和大树(胸径>8cm)]叶片的光合参数、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和叶绿素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同时测定其生境小气候因子,探究不同径级个体的光合生理参数差异及其对种群濒危可能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径级紫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大小变化顺序为:大树(6.42μmol·m^-2·s^-1)>幼树(5.20μmol·m^-2·s^-1)>中树(3.47μmol·m^-2·s^-1)。(2)3种径级紫茎叶片的光补偿点(LCP)变化范围在6.67~18.67μmol·m^-2·s^-1,光饱和点(LSP)变化在241.33~504.00μmol·m^-2·s^-1,表明紫茎的光强生态幅较为狭窄;(3)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大小变化为:大树>中树>幼树,表明适当遮光有利于紫茎叶片色素的合成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在弱光下的光合速率。(4)紫茎中树叶片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与幼树、大树植株之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相比其余2种径级植株,中树受到弱光抑制。  相似文献   

8.
以引种栽培的短梗大参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短梗大参叶片的光合参数,探讨了其光合生理特性,为短梗大参引种及在园林上推广应用提供栽培基础。结果表明:短梗大参叶片净光合速率(Pn)、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Ta)、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曲线,不存在"午休"现象。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短梗大参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和大气温度,生理因子为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短梗大参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年周期变化曲线呈单峰曲线,在夏季6~7月维持在较高水平,春季和秋季较低,冬季最低。短梗大参净光合速率的光响应曲线没有强光抑制现象,采用修正的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估算出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为6.902μmol·m-2s-1,光饱和点(LSP)为1 013.163μmol·m-2s-1,光补偿点为(LCP)4.794μmol·m-2s-1,暗呼吸速率(Rd)为0.290μmol·m-2s-1,表明短梗大参耐荫性强,具有较强的弱光适应能力,适合在遮阴环境下栽培。  相似文献   

9.
小叶杨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年生小叶杨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了其光合指标日变化和光响应曲线对其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为双峰型曲线,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日变化同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一致,胞间CO2浓度日变化为先下降再升高的单峰型曲线;小叶杨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为19.39μmol/(m2·s),光饱和点(Is)为1 680.60μmol/(m2·s),光补偿点(Ic)为28.97μmol/(m2·s),是一种具有耐阴能力的阳性植物。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9个美洲黑杨无性系的光合生理特性,为优良新无性系的选育提供参考。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美洲黑杨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光响应曲线,利用非直角双曲线Farquhar模型、二次曲线及直线方式拟合光响应曲线,分析比较光响应特征参数及影响净光合速率因子。结果表明:各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tn01-78、tn01-38、tn04-n52呈双峰曲线现象,2个峰值出现的时间在11:00和14:00左右,其余呈单峰曲线,净光合速率最大值出现在12:00左右;不同无性系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大小范围分别为20.50~31.42μmol·m-2s-1、1.67~3.19μmol·m-2s-1、0.055~0.279μmol·μmol-1、950.83~1 360.83μmol·m-2s-1和29.03~55.20μmol·m-2s-1;净光合速率(Pn)变化与气孔导度Gs、水压亏缺Vpdl、空气温度Tair和光合有效辐射VPAR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Ci和大气相对湿度(HR)呈负相关;净光合速率与影响因子的相关程度依次为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胞间CO2浓度>大气相对湿度>空气温度>水压亏缺。  相似文献   

11.
滨海滩涂洋白蜡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白蜡作为引进种,已在我国广泛种植.以上海南汇滨海森林公园内5年生洋白蜡树种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其叶片光响应曲线和光合作用日变化.结果发现,洋白蜡光补偿点为32.69 μmoL/(m2·s),光饱和点为948.55 μmoL/(m2·s),暗呼吸速率为1.06 μmoL/(m2·s);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最大值为(11.37±2.14)μmol/(m2·s),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蒸腾速率日变化也呈现双峰曲线,并与气孔导度、温度、大气CO2浓度、光合有效辐射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利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了1年生‘渤丰1号’杨的光合日变化,研究其与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渤丰1号’杨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峰值出现的时间均是10:00和14:00,在12:00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全天净光合速率最大值为10:00的20.64μmol·m-2s-1,比第二峰值高出16%。相关性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90),与气孔导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正相关(r=0.8518、r=0.8226),与大气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8433);在4个生态因子中,影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是光合有效辐射和大气CO2浓度。  相似文献   

13.
广东含笑的光响应特性及其最适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广东含笑光合-光响应曲线及其最适拟合模型的研究,了解广东含笑的光合生理参数,为广东含笑的引种栽培及园林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叶子飘光合模型、指数模型、改进指数模型和二次多项式6种模型对广东含笑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探讨不同光响应模型对广东含笑光合特性的适用性,筛选最佳光响应模型。[结果]表明:(1)广东含笑叶片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叶子飘光合模型拟合的光合-光响应曲线最佳,具有符合植物生长规律的光抑制现象,拟合效果优于其它5种模型;(2)在叶子飘光合模型的光合参数中,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与实测值最接近,决定系数为0.999,6个模型中最大,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误差最小,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确度;(3)根据叶子飘光合模型拟合出广东含笑叶片的光饱和点为1 598.54μmol·m~(-2)·s~(-1)、光补偿点为26.74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3.46μmol·m~(-2)·s~(-1)、暗呼吸速率为-1.58μmol·m~(-2)·s~(-1),初始量子效率为0.06。[结论]叶子飘光合模型为广东含笑光合-光响应曲线的最佳拟合模型,广东含笑为阳生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耐荫,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这为深入研究广东含笑的生理生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给山苍子(Litsea cubeba)植株的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不同类型山苍子植株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光合作用参数,探索不同类型山苍子植株的光合特征差异,并对其净光合速率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山苍子植株净光合速率均随光合有效辐射增加呈上升趋势,光合有效辐射为1 800μmol·m-2·s-1时,均达到光饱和点;4年生雄株的净光合速率高于1和2年生植株和4年生雌株。不同类型山苍子植株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表观量子效率均差异显著,4年生雄株的这3个参数均最大,分别为0.264 6μmol·m-2·s-1、1 382.31μmol·m-2·s-1和0.009 1 mol/mol。不同类型山苍子植株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1年生植株除外)均为双峰形,存在光合“午休”现象。不同类型山苍子植株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均呈显著正相关。种植山苍子时应选光照较强的地方,后期进行适当修剪,并及时给雌性植株补充肥料。  相似文献   

15.
龟甲竹光合生理特性及其与主要影响因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以2年生龟甲竹为研究对象,测定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并拟合得出多个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龟甲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9:00左右,约4.25μmol/(m2·s);最大净光合速率为9.18μmol/(m2·s),光补偿点为14.93 μmol/(m2·s),光饱和点为812.58 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053,表现出较强的弱光利用能力.通径系数分析表明,影响龟甲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为大气湿度>叶温>气孔导度>光照有效辐射.  相似文献   

16.
三种菊科药用植物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量牛蒡子、蒲公英和水飞蓟的光合特性,主要包括光强、水分、蒸腾作用、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结果表明,①牛蒡子、蒲公英和水飞蓟具有午休现象,成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第1峰出现在上午10:00,第2峰则在下午16:00,第二峰比第一峰分别下降了11.33%、11.29%和10.42%;②牛蒡子、蒲公英和水飞蓟光响应中,水飞蓟光饱和点最高,为1600μmol·m^-2·s^-1,蒲公英的光补偿点最高,为45.3μmol·m^-2·s^-1,其中水飞蓟光饱和点比牛蒡子和蒲公英分别高14.28%和60%,蒲公英的光补偿点比牛蒡子和水飞蓟分别高32.45%和79.05%。  相似文献   

17.
油茶无性系果实成熟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光合生理方面了解油茶新品种的产量性状,以油茶无性系高产品种、中产品种和普通品种为试材,采用LI-6400P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在果实成熟期对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日变化参数及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测定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宽大的单峰型,不存在光合午休现象,3个品种类型的净光合速率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3个品种类型上、下部叶片的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U"型;3个品种类型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在11.574~14.04μmol.m-2s-1之间,光饱和点在369~500μmol.m-2s-1之间,光补偿点在19~23μmol.m-2s-1之间;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高产品种叶片Pn的主导因子为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和参比室的CO2浓度是影响中产品种的主导因子,普通品种主要受胞间CO2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米老排林下种植6年的黄藤主茎长为0.28±0.04m,产生萌茎的植株占48%,平均拥有萌茎1.3±0.2条,远远低于相邻间伐50%的马尾松林下的黄藤;黄藤植株晴天全天得到的有效光合辐射和相应的净光合速率最高为0.6μmol·m^-1·s^-1和0.05μmolCO2·in^-1·s^-1,远远低于空旷地上的1539μmol·m^-1·s^-1和3.11μmolCO2·m^-2·s^-1,表明米老排林下黄藤生长缓慢,可能与其得到的有效光合辐射较低有关,若在米老林下间种黄藤需进行间伐以增加透光。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量类型油茶无性系光合特性的研究Ⅳ—花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茶无性系高产品种、中产品种和普通品种3种类型为试材,采用LI-6400P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在花期对其净光合速率(rnpr)、蒸腾速率(rtr)等日变化及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存在单峰和双峰两种类型,双峰曲线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光合午休是造成普通品种产量低的原因之一;3个品种上、下部叶片的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一降不起"的单峰曲线;3个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10.561~14.716μmol.m-2.s-1之间,光饱和点在705~754μmol.m-2.s-1之间,光补偿点在45~60μmol.m-2.s-1之间;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高产品种叶片rnpr的主导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和叶面相对湿度;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是影响中产品种的主导因子,普通品种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Li-6400XT型光合测定仪连续3d分别测定经辐射处理的毛竹实生苗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以及在固定光强和固定CO2浓度下的控制测量。结果表明:各处理光合作用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在上午10时左右达到最高点,表现出明显的单峰曲线。对照和辐射剂量较低的处理光合作用能力强,而辐射剂量较高的光合作用能力弱。毛竹的光饱和点在1400μmo·lm-·2s-1左右,光补偿点为25μmo·lm-·2s-1。当光强为1400μmo·lm-·2s-1时,毛竹的CO2饱和点为1500μmolCO·2mol-1,CO2补偿点约为65μmolCO·2mo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