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水盆景,是以多种形态的山石、树木、水面、盆和配件等组成的景观。山水盆景的美感不仅在于山石的造型美,还在于各种构成因素的组合美。这种组合美,要比单体山石更具内涵和观赏性,更能表现深邃的意境和创作者的主体审美要求。这种组合也叫立体构成,表现为山水盆景中的各种关系。如何构成这些美妙的关系,达到最佳最美的境界,确是大有学问,有着高下之分和雅俗之别,是值得认真探讨的。美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总是处在一定的关系之中。“美总是由关系构成的……有的相互加强,有的相互削弱,有的相互调剂“(狄德罗《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的哲学探讨》)。我国春秋时期《国语》  相似文献   

2.
<正>每次盆景展览上,山水盆景总是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观赏,原因何在?因为山水盆景画意全、意境深,观盆内风光,可颐养心性,感悟自然,三尺盆盎便可纵览泉壑之美,猿啼鸟鸣依稀在耳,湖光山色历历在目,岂不令人流连忘返?这也是世人之所以喜爱山水盆景之本意所在。总的说中国山水盆景以小见大,韵律自然,诗画意浓,扣人心弦,将祖国壮丽山河的旖旎景色缩景入盆,蕴含着诗画之情,有怡情养性之效。中国山水盆景源于自然山水,是祖国大好山河丘壑林泉的艺术再现。要  相似文献   

3.
朱骏 《花木盆景》2005,(8):37-37
山水盆景是门讲究意境的造型艺术。要使山水盆景作品产生这种艺术魅力,就必须努力向大自然学习,师法门然,灵活运用艺术辨证法,处理好景物造型的各种关系,达到统一而多样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树石(水旱)盆景,是最能体现中国盆景特点的一种艺术门类,其用材广泛,可就地取材、信手捡来,而且来得易、见效快。但要把它做好、做出特色来又绝非易事——至少需要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两方面艺术造型及盆景美学基础,并力求达到"师法自然、因材制宜、见机取势、以形传神"、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境界。因此,这就需要长学苦练、勇于实践,发扬"工匠"及"钉子"精神,日增月累、厚积薄发,我认为这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5.
普通的龟纹石,普通的米叶冬青,一经盆景大师的精心构思和妙手点化,便于平淡中出神奇地造就出无边的境界——梁玉庆先生创作的山水盆景《天上人间》宛如一幅空灵而恬静的山水画卷,自然之气息拂面而来,给观者无穷的遐思。正因如此,这件作品在第五届全国盆景评比展览上赢得了众多的肯定,荣获山水盆景类一等奖。  相似文献   

6.
《花卉》2019,(24)
山水盆景是通过中国传统园艺设计形成的,它的创作源于自然、体现自然、更高于自然。山水盆景是把自然景观浓缩在盆里,通过思维艺术的构思立意,明确目标,之后选择山石加工配置植物和布局。将奇峰峻岭、葱郁茂林、飞流瀑布等自然景观浓缩在盆里,放置桌前,自然山水风景如在眼前,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本文通过对山水盆景的制作和养护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兑宝峰 《花卉》2019,(11):43-44
中国盆景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意境的营造,这是盆景的内在生命。意境的好坏是品评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其意境的创造,要仔细推敲,酝酿主题,能够达到景中有情,使人们在欣赏盆景时,不仅看到了盆中美景,而且通过观景激发感情,因景而产生联想,从而可以领受到景外的意境,达到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即“见景生情,触(感触)景生情”。  相似文献   

8.
盆景创始于中国,然后传入日本,现风靡世界。日本盆景和中国盆景一样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都在寻求作品诗情画意和意境的表现。随着中日盆景交流的日趋频繁,中国盆景人对日本盆景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日本盆景无处不透着中国的影子,却又无处不体现出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千人千思想,万人万模样,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才有助于推动中国盆景艺术事业的发展,在此,本刊开启"日本盆景"这一话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花木盆景》2014,(3):5-5
岭南盆景创作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在于把大自然的高山旷野、林木大泽浓缩在咫尺盆中,达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至高境界。正如伍宜孙先生“室有山林趣,胸无尘俗思”的精华概述。作品采用水早型盆景的创作技巧,营造成两组松林早景,主副分明,疏密有致,翠绿青葱,互相辉映,相得益彰,达到了盆景创作技巧“丛山数百里,尽贮小盆中”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的盆景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尤其是山水盆景和水旱盆景,它源于生活,取于自然,巧夺天工,将大自然的美景浓缩于方寸之间,寓诗意于丘壑泉林、山川幽草之内,蕴画境于四季交替、勃勃生机之中,是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这类盆景的表现形式非常独特,创作者可以指点江山,驱山走海,将千里风光收于盆盎之间,使盆景艺术达到既是自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体现了自然山水的优美姿态,又涵盖了古典建筑艺术、花木种植、叠山理水及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自然美与艺术美高度统一。意境的营造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探讨山水盆景的自然美、意境美,并从石料石种、石纹皴法、布局、植物、摆件、用盆、品名、展台布置等方面论述山水盆景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3.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古至今。山水寄托了历代文人的无限情怀。山水盆景(又称水石盆景、山石盆景)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将大自然中的名山胜景浓缩在盆盎之中,意境优美,且取材便利。适应性强,在我国由北至南都适于制作,深受盆景爱好者喜爱。本期我们特刊出山水盆景专辑,与大家一道徜徉山水之间。  相似文献   

14.
<正>题名:峡江绕崖材种:黔石、真柏、芝麻草规格:盆长130cm作者:韩琦此件悬崖式山水盆景,主景是块整体悬崖黔石,是硬石类山水盆景中最富有动势的造型之一,深受盆景爱好者的喜爱。作品画面简洁,意境开阔,近景山势巍峨奇秀,远山轮廓连绵优美,生动地体现了"孤帆远影碧空尽"的诗情美景,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5.
盆景起源中国,后传入日本,现风靡世界。 中国盆景是以树木、山石等为素材,经过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在盆中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神貌的艺术品。PenJing,盆中风景,不仅欣赏形象美(源于自然),同时欣赏意境美(高于自然),达到艺术美享受。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盆景源于自然、源于生活,承载着人们对自然山水、树石景观的向往。树石盆景在咫尺盆盎中表现大自然树与石之间的关系,能让人思绪放飞山水之间,营造内心向往的大千世界。笔者喜好盆景多年,师从浙江省盆景艺术大师黄学明先生,受益良多,对附石盆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此与同好交流一些创作心得。  相似文献   

17.
正水旱盆景水旱盆景是将两种不同的素材——树木与石头,经过穿插、拼合、组织于一盆中,相依造景,树石交融,而表现出的水域与陆地结合,更加贴近自然,富于天趣野趣,饱含诗情画意的一种"大景域"盆景表现形式。水旱盆景制作需掌握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两方面的加工  相似文献   

18.
正要创作出好的山石盆景,必须发扬传统,突出个性。掌握好地理环境特性,将自己的感情融入盆内,求其形似重在意境。盆景艺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其关键是巧妙地用好简化手法,繁中求简,小中见大,以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给人以美的感受和超脱的意境。这盆作品,运用高远法的构图,秀在名山御笔峰,美在名山碧水间。灵感取自于湖南张家界石林,与云南石林的感悟相结合,有张家界石林奇峰林立的风采,也有云南石林拔地  相似文献   

19.
<正>讨论盆景艺术技巧问题,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对当今盆景艺术鉴赏作更符合时代审美主流的认识。盆景艺术技巧属艺术才能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盆景创作构思和作品意境凝练这两个活动过程中,主要是对作品进行恰当的技巧处理以达到集中反映自然景观本质的艺术形象。考察盆景艺术技巧,首先要看作品形象与自然界、与人们的精神生活接近到  相似文献   

20.
山居图卷     
正古人多有在丹青中表现"山居"这个主题,著名的有钱选的《山居图卷》、释巨然的《山居图》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亲近自然、寄情山水的意蕴饱蘸笔墨,浸润在纸卷之下,令人心驰神往。盆景艺术本就有模山拟水的初衷,循自然而取佳构,片石数树就可点化成为山水胜景,让人身置一室而神游大千。本期封面选用了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李云龙的盆景《山居图》,作品如山水而苍柏高拔,似水旱而奇峰耸峙,新意独具,自成一家风范。这件作品选用双峰式布局,塑山所用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