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瘤胃酸中毒是反刍动物牛、羊采食过量的碳水化合物类饲料,积食于瘤胃内发酵产生大量乳酸而引起的以前胃机能障碍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以发病快、病程短急、全身症状加重、死亡率高为特征。近年来许多地方为了恢复植被和保护造林成果,封山禁牧,养羊由放牧转为舍饲圈养。羊是以吃粗料为主的牲畜,转为舍饲后,很多养殖户由于养殖经验不足,饲喂或管理方法不当,导致临床上羊瘤胃酸中毒病例增多,给养殖户带来极大损失。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羊瘤胃酸中毒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舍饲养羊是由散养放牧、粗放经营、不利于生态保护的传统养羊方式向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养羊发展的重要模式。舍饲养羊是农区和半牧区羊业产业化的根本出路。笔者根据多年的饲养经验归纳舍饲茺羊的管理要点,愿与各位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放牧和舍饲两种饲养方式对小尾寒羊胃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择8月龄小尾寒羊100只,随机分为放牧组和舍饲组,每组50只。放牧组羊自由放牧,以采食牧草为主;舍饲组羊饲喂全价饲料+粗饲料。常规方法制备胃组织石蜡切片并进行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形态并测量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厚度。结果表明:舍饲组小尾寒羊前胃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厚度均略高于放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舍饲组瘤胃、网胃的肌层厚度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瓣胃肌层厚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放牧组皱胃的黏膜层和肌层厚度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而黏膜下层厚度略高于舍饲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舍饲组羊前胃肌层较厚,而放牧组羊皱胃的肌层较厚,在养羊生产中应根据需要选择放牧、舍饲或二者结合饲养。  相似文献   

4.
病因:主要过量采食粗硬、易膨胀的干性饲料,如大豆、玉米等;饲养方式转变过急,由舍饲突然转为放牧或由放牧突然转为舍饲,使羊不适应;长期运动量不足或饮水不足。降低瘤胃的消化功能,导致瘤胃内容物过量,并滞留在瘤胃内,引起严重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5.
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农区,放牧草场非常有限,有些地方根本没有放牧场地,但农产品资源丰富,为发展养羊生产,就必须采用舍饲饲养的方式。舍饲饲养与放牧饲养方式相比虽然生产成本有所提高,但羊群的繁殖率、羊只体重、羔羊的成活率以及商品羊出栏率都大大提高,使得羊群的总产出也相应增加,而且舍饲饲养的羊群易于管理。因此,要想提高养羊生产率,多出、快出好产品,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放牧饲养方式,走集约化舍饲养羊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放牧和舍饲)对苏尼特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瘤胃菌群的影响。选取健康的3月龄苏尼特羊24只,平均体重为(20.16±1.56)kg,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羊。对照组(舍饲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放牧组)采食天然牧草。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舍饲组苏尼特羊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胸围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2)舍饲组苏尼特羊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和肉骨比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3)舍饲组的背最长肌亮度(L*)值、蒸煮损失率和剪切力值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背最长肌pH24 h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4)与放牧饲养相比,舍饲组的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P<0.05),门水平上,舍饲显著提高了瘤胃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瘤胃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舍饲显著提高了瘤胃中普雷沃氏菌属_1(Prevotel...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牛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试验牦牛被分为放牧、放牧补料、舍饲和舍饲补料4种饲养方式。结果表明:在DGGE指纹图谱中,不同饲养方式处理的牦牛都获得了丰富的细菌条带,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统计显示4种饲养方式对牦牛瘤胃细菌多样性影响差异不显著;相似性聚类分析发现各泳道代表的个体仍会按照放牧、放牧补料、舍饲和舍饲补料的处理方式聚集在各自的饲喂处理下形成分支,进一步形成放牧分支和舍饲分支,这也表明本试验中的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牛瘤胃细菌多样性还是有影响,只是在统计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农区,放牧草场非常有限,有些地方根本没有放牧场地,但农产品资源丰富,要发展养羊生产,就必须采用舍饲饲养的方式.舍饲与放牧相比虽然生产成本有所提高,但羊群的繁殖率、羊只体重、羔羊的成活率以及商品羊出栏率都大大提高,使得羊群的总产出也相应增加,而且舍饲的羊群易于管理.与此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疫病综合防治制度,做好羊群的疫病防治工作,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绵羊舍饲4年左右时表现出瘤胃酸中毒发病率上升、繁殖率下降的问题,对舍饲4年的繁殖母羊与放牧成年母羊昼夜行为进行了观察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舍饲4年的羊昼夜采食、反刍、静卧时间分别为372.33、417.98和333.23 min,放牧羊分别为481.05、498.24和247.18 min,即舍饲羊昼夜平均采食和反刍时间分别比放牧羊少108.72 min(P0.01)和80.62 min(P0.01),而舍饲羊静卧时间比放牧羊多86.08 min(P0.01)。舍饲羊瘤胃液p H值平均5.6(酸中毒),而放牧羊p H值6.7(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0.
舍饲养羊是由散养放牧、粗放经营、不利于生态保护的传统养羊方式向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养羊发展的重要模式。舍饲养羊是农区和半牧区羊业产业化的根本出路。笔者根据多年的饲养经验归纳舍饲养羊的管理要点,愿与各位同仁探讨。1饲养管理采用现代的饲养工艺,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单产水平,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羊经济效  相似文献   

11.
放牧是最经济的养羊方式,然而广大草原牧区因牲畜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利用不合理等诸多原因,使草场不断退化载畜量越来越小。近年来,不得不在一些草原地区抛弃传统的放牧养羊方式,和农区一样实行了禁牧舍饲。可是千百年来适应了放牧的牧民对舍饲技术不掌握,牧区羊的品种对圈养不适应,造成了疾病增多、繁殖受影响等许多问题。再者,舍饲的高成本换不来高回报,让牧区的养羊业进退两难。怎样才能既保持羊的数量增长,又不使草场遭到破坏,让牧区养羊业冲破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而得到可持续发展呢?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草原牧区多胎高…  相似文献   

12.
肇源县近年来养牛业有了很大发展。现阶段一般养牛场均采用舍饲与放牧相结合方式饲养,特别是农村个体养牛、养羊户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放牧与散养结合饲养极为普遍。因而瘤胃积滞塑料制品病还经常发生。造成大量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1发生原因引起瘤胃积滞塑料制品病...  相似文献   

13.
藏羊的饲养逐渐由放牧转变为集约化发展,通过舍饲的方式来提高藏羊的生产性能和养殖量以及养殖水平。但集约化发展需要通过改变其饲养管理方式,达到舍饲养殖的最佳生长发育性能,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为此,本文从种公羊、母羊、羔羊、疫病防治等方面阐述舍饲藏羊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供舍饲藏羊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服务天地     
有问必答如何利用农区闲散地进行放牧农区养羊由于放牧地狭窄,又不能让羊危害庄稼,一般都采用小群分散饲养、拴养或舍饲的方式养羊。小群养羊常常40-80只为一群,训练一头羊当头羊,使羊群训练有素,可以放羊于田边、地角及零星空地,羊只也不会偷食庄稼。地宽的地方可以放成“一条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放牧和舍饲2种不同的饲养方式对滩羊羔羊瘤胃真菌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体重接近、健康的刚出生放牧滩羊与舍饲滩羊羔羊各12只,放牧组羔羊随放牧哺乳母羊饲养,舍饲组随舍饲哺乳母羊饲养,2月龄时屠宰取瘤胃液,通过内转录间隔区(ITS)rDNA测序技术分析其真菌多样性及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放牧组滩羊瘤胃中真菌多样性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舍饲组与放牧组滩羊瘤胃真菌菌群共鉴定出6个门,其中舍饲组6个门,放牧组5个门。放牧组滩羊瘤胃中的新丽鞭毛菌门(Neocallimastigomycota)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舍饲组的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放牧组滩羊瘤胃液中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和新丽鞭毛菌门,舍饲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舍饲组与放牧组滩羊瘤胃真菌菌群共鉴定出69个属,其中放牧组55个属,舍饲组56个属。舍饲组的Kazachstania、赤霉菌属(Gibberella)、酵母属(Saccharomyces)的相对丰度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香蘑属(Lepist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而放牧组梨囊鞭菌属(Piromyces)、盲肠鞭菌属(Caecomyces)、新丽鞭菌属(Neocallimastix)、未分类新丽鞭菌科(Neocallimastigaceae_NA)、Chalastospora等的相对丰度均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放牧组未分类毕赤酵母科(Pichiaceae_N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优势菌属为Kazachstania和梨囊鞭菌属,舍饲组优势菌属为Kazachstania。综上所述,饲养方式对2月龄滩羊瘤胃真菌菌群结构的构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羊瘤胃积食是一种羊的常见病,又叫前胃积食,也称"宿草不转"。瘤胃积食是一种消化不良的症状,病因是瘤胃内饲料过多,大量的食糜在瘤胃内滞留,产生严重的消化不良,引发瘤胃壁急性扩张,容积增大的一种疾病。此病无季节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对养殖业危害较大。1发病情况阿克苏市依杆齐乡一养殖户今年7月20购买50只羊进行半舍饲半放牧饲养死了1只羊。8月10日有新购买的6  相似文献   

17.
酸中毒是一种全身代谢紊乱的疾病,又称酸性消化不良或乳酸中毒。近些年养羊业迅速发展,通榆县域内的育肥羊业猛增,但由于饲养不当造成羊只出现瘤胃酸中毒的很多。本文介绍了小尾寒羊瘤胃酸中毒的病因、症状以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 瘤胃酸中毒是因反刍动物采食大量的谷类或其他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后,导致瘤胃内产生大量乳酸而引起的一种代谢性酸中毒。其特征为消化障碍、瘤胃运动停滞、脱水、酸血症、运动失调、衰弱等。在舍饲肉羊育肥后期发病较普遍。1 瘤胃酸中毒的危害 羊在采食大量碳水化合物饲料后6小时,瘤胃内的微生物群系就开始改变,革兰氏阳性菌(如链球菌)数量显著增多。易发酵的饲料被链球菌分解为D-乳酸和L-乳酸。L-乳酸吸收后可迅速被丙酮  相似文献   

19.
瘤胃积食病(中兽医称之为宿草不转),临床上表现为反刍和嗳气均停止,瘤胃的蠕动音减弱或消失,瘤胃表现扩张、坚实并发生疝痛为主要特征。本病的预防主要在于加强对羊的饲养管理。防止羊过食饲料,补喂精饲料时一定要注意适量添加;不要突然更换饲料,防止给羊饲喂腐败变质的草料;由放牧改为舍饲时,要注意观察羊的精神动态,并营造使羊能适应的新饲养环境。  相似文献   

20.
农区山羊半舍饲技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农区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经氨化、微贮等加工处理,适当搭配精料,可作为山羊舍饲的“主粮”。经五年多研究结果表明,舍饲的宜昌白山羊体重,6月龄达18.35kg,12月龄达27.84kg,18月龄达38.28kg,均比放牧组提高20%以上;舍饲羊产羔率197%,高于放牧羊的193%;舍饲羔羊成活率为86.5%,高于放牧羊的82.1%;舍饲羊发病率16.6%,低于放牧组的20.75%,发病死亡率10.13%,低于放牧组的14.75%。商品羊育肥效果,平均日增重221.5g,饲料成本为每千克增重2.54元。试验区和示范区获直接经济效益达1151.6万元。同时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