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宁夏发生6起临床怀疑为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的疫情进行诊断。采集牛肺脏病变区和牛鼻腔棉拭子,采用RT-PCR法和序列比对进行初步鉴定和诊断。结果表明,外调牛经长途贩运后,1周内可发病,肺脏呈大理石样变,病原在同群牛之间可迅速传播。调查结果表明,在引进牛群时应对引进牛逐只进行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检测;不要从疫区引进牛;对阳性牛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同时对检测阴性牛紧急隔离可以有效阻止疫情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2.
对一起外调肉牛疑似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进行诊治。采集肉牛肺脏和鼻腔棉拭子,采用病原分离和 RT-PCR 法进行诊断。结果表明,肉牛经贩运后,可迅速发病,咳嗽、关节肿大、肺脏酱紫色。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病原在同群之间可迅速传播,阳性率可达100%,死亡率较高。对疫区发病牛全群扑杀,勿从疫区引进牛,引进牛头头检疫是预防和控制本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肉牛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四川省某肉牛养殖场从外地引种的西门塔尔牛出现体温升高、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的病原,本实验采集24份病牛鼻腔棉拭子,随机挑取10份进行细菌的培养、分离鉴定以及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分析;同时采用特异性检测溶血性曼氏杆菌的PCR方法对全部病牛鼻腔棉拭子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10份病牛鼻腔棉拭子中分离鉴定出10株溶血性曼氏杆菌,分型PCR方法结果显示其中8株为荚膜血清6型,其余2株未定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溶血性曼氏杆菌分离株对大多数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药物敏感,对部分β-内酰胺类和酰胺醇类药物耐药;特异性检测溶血性曼氏杆菌的PCR方法从24份鼻腔棉拭子中检测出23份阳性样品,表明该群病牛溶血性曼氏杆菌的感染率很高。本研究为该牛场的呼吸道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牛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的目的是对四川某肉牛养殖场的疑似病例进行牛支原体的分离鉴定。采集24头病牛的鼻腔棉拭子,用特异性检测牛支原体的PCR方法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样本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从24份临床样本中检测出23份牛支原体阳性样本,且成功分离到10株牛支原体;药敏试验显示分离的牛支原体对泰乐菌素、氧氟沙星、土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喹诺、氟苯尼考敏感,对恩诺沙星和头孢噻呋有耐药。可见牛支原体感染是该牛场发病的重要原因,筛选出的敏感药物可用于治疗发病牛。  相似文献   

5.
新疆南疆地区某奶牛场3月龄犊牛陆续出现咳嗽、气喘、黏性鼻液等临床症状,发病死亡数只,怀疑为支原体感染引起。为确定病原,本研究采集发病犊牛鼻拭子30份、病死犊牛肺脏1份,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同时,使用支原体培养基进行支原体分离,对纯化后单菌落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病牛鼻拭子中牛鼻支原体PCR阳性率为70%,从病死牛肺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牛鼻支原体,未检测、分离到其他支原体。  相似文献   

6.
新疆部分地区牛支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和病原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初步了解牛支原体的感染情况,更好地防控牛呼吸道疾病。对新疆部分地区195份牛血清,采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了牛支原体的抗体检测;对其鼻拭子进行了病原的分离培养,对培养物进行了形态、生化特性和PCR鉴定。结果显示,牛支原体感染率平均为19.0%,分离到1株牛支原体。在防控牛呼吸道疾病时应考虑牛支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7.
湖北某奶牛场牛群爆发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流涎及颈胸皮下气肿等症状的疾病,部分发病牛衰竭死亡,为确诊牛场牛群发病原因并提出防控方案,本试验采集死亡牛的心脏、肝脏、肺脏及气管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及PCR鉴定,并对鉴定的病原菌进行生化特性鉴定、致病性试验和药物敏感性分析;同时提取患牛血清RNA,开展牛流行热病毒的RT-PCR鉴定。结果显示,病料在类胸膜肺炎固体培养基上不生长,生化特性鉴定显示能形成靛基质、不发酵肝糖和肌醇;牛流行热病毒RT-PCR扩增阴性;所分离的病原菌经16S rRNA及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引物PCR扩增阳性;致病性试验显示该病原可致死小鼠,且能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感染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病菌对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敏感,其他20种临床常见药物表现耐药。综上所述,该牛场患病牛确诊为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建议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对患病牛进行隔离治疗,疑似患病牛隔离观察,同时加强通风,及时清理污物并消毒,改善饲养管理,避免拥挤、寒冷及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  相似文献   

8.
王哲  王一琼  王冰 《养猪》2023,(1):122-125
为了了解辽宁地区规模化养殖场(户)中猪呼吸道病原菌的流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情况。对2022—2023年采集规模化养殖场(户)中不同阶段的猪患呼吸道症状的咽拭子、鼻拭子、肺脏、肝脏及肾脏等病料组织349份,采用常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对采集的349份猪患呼吸道症状的咽拭子、鼻拭子、肺脏、肝脏及肾脏等病料组织进行鉴定,采用K-B药敏纸片法分别测定分离呼吸道细菌性病原菌对临床中常用的药物耐药情况。结果显示:从349份病料样品中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7.8%(26株)、 12.2%(40株)、11.5%(39株)、21株(6.0%);分离的4种呼吸道病原菌均对头孢噻呋、头孢噻肟、氟苯尼考等7种药物敏感,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新霉素等7种药物耐药。本研究为该地区规模化养殖场及散养户中不同阶段的猪呼吸道病防控及合理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某肉牛场肉牛发生呼吸困难、咳血及颈胸部气肿等症状的疾病。为快速确诊发病牛的致病原因,及时防控和治疗,无菌采集发病牛的鼻拭子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和毒力测定,并进行PCR检测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病原菌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呈圆形的水滴样菌落,革兰氏染色为球形或短杆状的阴性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种属特异性引物PCR扩增为阳性,荚膜血清分型鉴定为A型,经16S rDNA测序鉴定分离的病原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小鼠的最小致死量为3个菌/m L。本研究为该牛场发病牛的防治提供了依据,也为研制高效疫苗提供了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10.
某奶牛场犊牛相继发生肺炎和关节炎,为确诊该牛场犊牛群发病的原因并提出防控方案,本试验剖检新生犊牛并采集病料,分别开展牛支原体及其他病原菌的分离培养、PCR鉴定及药敏分析;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口蹄疫病毒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PCR检测;制作犊牛肺脏组织病理切片并进行观察和评估。从犊牛肺脏组织分离到牛支原体和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口蹄疫病毒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检测均为阴性;肺脏组织病理切片可见肺泡结构破坏、出血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牛支原体和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别对泰乐菌素和头孢唑啉敏感,但对青霉素、庆大霉素、林可霉素和氨苄西林均呈现耐药。该犊牛群确诊为牛支原体肺炎继发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采用泰乐菌素联合头孢唑啉肌肉注射,配合对症治疗和规范管理,有效控制了该场犊牛疾病。  相似文献   

11.
鹦鹉热衣原体能使动物和鸟类患多种疾病,引起家畜地方性流产、肠炎、肺炎、关节炎、结膜炎和脑脊髓炎。在日本,先后从牛鼻腔拭子、患肺炎的山羊和脑脊髓炎的牛及临床健康的羊类中分离到了鹦鹉热衣原体。本报告,描述日本北海道牛抗鹦鹉热衣原体的补体结合抗体的存在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为了检验辽宁省某水貂场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散发病例是否由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试验采用病理剖检、组织切片、无菌技术分离细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法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通过对患病水貂进行解剖,发现其肺脏有明显出血斑,并伴有坏死灶、钙化灶;组织切片显示,肺泡壁不清,肺脏组织有散在慢性炎性细胞、红细胞;通过无菌技术从肝脏中分离得到一株细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其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说明水貂所患疾病是由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引发的肺炎。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对某猪场采集的猪鼻腔棉拭子进行猪链球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对鉴定出的猪链球菌进行药敏试验,以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的抑菌圈直径和临界浓度做为判断标准。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培养特性、染色特点、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及PCR鉴定,分离到10株猪链球菌。10株猪链球菌对青霉素G(PEN)、阿莫西林(AMO)的耐药率最低,为0%,对头孢西丁(FOX)、红霉素(ERY)、氧氟沙星(OF)、磺胺甲口恶唑(SMZ)则表现出明显的耐药性,耐药率均达100%,对头孢唑啉(CEZ)、头孢噻呋(CEF)的耐药率在20%~60%之间。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新和县规模化养殖场及散养户中不同阶段的牛细菌性腹泻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情况。对2020—2021年采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新和县规模化养殖场及散养户中不同阶段的患腹泻牛粪便、肛拭子及内脏病料358份,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等方法对大肠杆菌、沙门菌、奇异变形杆菌、空肠弯曲杆菌等细菌性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K-B药敏纸片法检测临床分离菌株对临床中常用的药物耐药情况。结果显示:从358份病料样品中分离到大肠杆菌62株、沙门菌52株、空肠弯曲杆菌29株、奇异变形杆菌28株,检出率分别为17.3%、14.5%、8.1%、7.8%;分离的菌株对临床中常用的药物产生不同的耐药性,其中大肠杆菌、沙门菌、空肠弯曲杆菌及奇异变形杆菌均对头孢噻呋、头孢喹肟、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林可霉素、硫酸黏菌素等药物敏感,对其他药物耐药。为该牛细菌性腹泻病防治及合理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某养殖场由呼吸道症状引发的山羊死亡病例进行病原学诊断,并对分离到的病原进行药敏试验及致病性分析。[方法] 无菌条件下剖检并采集死亡羊只肺脏及气管组织,接种于TSA固体培养基,37 ℃培养22~24 h;挑取疑似菌落,纯化后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和生化鉴定;对经表型鉴定的分离菌株进行16S rDNA PCR扩增、测序,并进行遗传进化树构建和同源性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利用动物攻毒试验确定分离菌株对羔羊的致病性。[结果] 从临床样本中分离到1株细菌,命名为DMQ-Y-Mh。纯化后的分离菌株镜检为革兰阴性短杆菌,经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 PCR扩增、测序、同源性分析,将分离菌株鉴定为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分离菌株对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庆大霉素敏感,对左氧氟沙星、土霉素、氟苯尼考中度敏感,对替米考星、恩诺沙星、泰乐菌素耐药。攻毒羔羊于72 h内死亡,剖检眼观气管及肺脏支气管内有黏性分泌物;肺脏组织有深红色病灶,与正常肺脏组织界限明显,可再次从死亡羔羊肺脏及气管组织分离到溶血性曼氏杆菌。[结论] 溶血性曼氏杆菌是造成该养殖场发生羊只死亡的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某奶牛场新生犊牛流行肺炎和关节炎,而且母牛乳腺炎发生率高、流产率高。为确定病因,选择1头妊娠6月的流产死胎、1头妊娠8月的早产弱胎及3头出生后2周左右的患病犊牛,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病原学分离鉴定和饲养管理分析,同时采集了10份乳腺炎奶样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3头新生犊牛患牛支原体肺炎/关节炎,其中混合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1头、溶血曼氏杆菌1头;流产和早产胎儿未检测到支原体感染;牛乳中未检测到牛支原体,可能与长期使用抗生素有关;检测到的致病菌个体差异很大,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表明是一种随机性的继发感染。综合流行病学资料和检测结果,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新生犊牛牛支原体感染发生在出生后,牛支原体肺炎/关节炎的传染源应是患牛支原体乳腺炎母牛的乳汁。因此,目前情况下,新生犊牛出生后与母牛隔离、饲喂巴氏消毒初乳和常乳将是预防牛支原体肺炎的唯一办法。  相似文献   

17.
为鉴定引起冀北地区养殖场中奶/肉犊牛腹泻的病原菌并分析其生物学特征,本研究于2022-2023年采集冀北地区养殖场患腹泻病奶/肉犊牛腹泻的肛拭子、粪便及病料组织273份,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PCR方法对志贺菌(Shigella)进行分离鉴定,采用人工感染小鼠试验、玻板凝集试验、PCR法和K-B药敏纸片法分别检测志贺菌的致病性、血清型、毒力基因,用人工感染小鼠试验和改良寇氏法测定其优势血清型代表株的半数致死量(LD50);采用RT-PCR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 BRV)、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 BCoV)、牛诺瓦病毒(bovine norovirus, BNoV)和牛纽布病毒(bovine nebovirus, BNeV)5种病原检测。结果表明,5种病毒性病原检测为阴性;从采集的病料组织中分离得到94株志贺菌,其中52株志贺菌引起小白鼠发病与致死,为致病性志贺菌,对小鼠致死率在40%以上;52株致病性志贺菌中以福氏志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引起新疆石河子地区集约化牛场常发性肺炎的主要病原同时进行病原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分析。【方法】采集有典型咳嗽、流涕症状的牛鼻拭子10份和病死牛肺脏组织1份,用牛支原体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将检测为阳性的样本进行病原培养纯化,对纯化后的分离株菌落进行形态学观察、Dienes染色、生化试验及16S rRNA测序和进化分析,通过测定颜色变化单位(CCU)测定分离株生长曲线,并对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PCR结果显示,10份鼻拭子中检测出7份牛支原体阳性样本,1份病死牛肺脏组织也检测为阳性;在涂有肺脏组织研磨液培养液的PPLO固体培养基上长出针尖状的菌落,纯化后分离株菌落形态为典型的煎蛋状;Dienes染色可见明显的深蓝色中心脐;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不水解明胶、精氨酸、七叶苷,不发酵乳糖、葡萄糖和甘露醇,不分解尿素,可还原氯化三苯基四氮唑;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与牛支原体国际标准株PG45相似性为99.7%,与国内牛支原体地方流行株XBY01、Ningxia-1、NM2012、Tibet-10的相似性最高,均为99.9%;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分离株在培...  相似文献   

19.
为查找引起山西某牛场疑似牛病毒性腹泻病例的病因,对送检的9份牛鼻腔棉拭子样品,经处理后进行了多病原PCR或RT-PCR检测、病原分离、特征性细胞病变观察、效价测定、RT-PCR鉴定及基因测序分析.结果 显示:从9份样品中检出6份BVDV核酸阳性,IBRV、BRSV、BPIV3、支原体均阴性,病料上清接种MDBK细胞进行...  相似文献   

20.
武魁  覃杰 《中国动物保健》2023,(12):33-34+43
采集铁门关地区50头肺炎奶牛脏器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选择12种抗素药、常用治疗肺炎复方中药和消毒液分别采用K-B纸片法、琼脂平板打孔法和二倍稀释法对引起肺炎的主要病原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溶血性曼氏杆菌检出率最高32%,其次为肺炎链球菌24%,再次多杀性巴氏杆菌22%,为主要致病菌;头孢喹肟、头孢氨苄、氟苯尼考、泰拉霉素、小檗碱对3种主要病原菌敏感,氢氧化钠的最低抑菌浓度最小。本实验为铁门关地区奶牛肺炎的中西药结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